明代制度论文-边俊杰,李晓方

明代制度论文-边俊杰,李晓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代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财政制度,国家治理能力,现代财政制度

明代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边俊杰,李晓方[1](2019)在《明代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财政制度的演变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存在同步关系。明朝初期,财政制度有效运转促成了强大治理能力的形成;到了明代中期,财政制度的瓶颈开始出现,国家治理开始失灵;到了明代后期,财政危机持续,人民赋役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央集权体制无法维系,国家治理全面失控,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以史为镜,从历史与现代的多线思维解剖明代治国理财的精髓与糟粕,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中国财政与国家治理的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为突破口,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增进效率、实现公平正义,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大伟[2](2019)在《明代汉传佛教的制度文献与寺院职事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汉传佛教的制度性文献有比较强的个体色彩,在文献数量上,也较宋元时期多,目前能找到的明代寺院制度文献有34部,且许多是收在寺志或某些语录中。这些文献是了解明代寺院制度及僧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对当时寺院的组织和运行来说,有象征和规范意义。与宋元清规相比,明代制度性文献愈发的具体化、法律化,实际也体现出明代汉传佛教在寺院制度建设方面,正逐渐放弃"清规"所带有的道德教化属性,更倾向于它们能更直观的发挥其法律意义上的威慑和制度性功能。(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文会[3](2019)在《思想与制度:论龙场悟道与嘉靖开科对明代贵州教育发展的两次历史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龙场悟道与嘉靖开科分别在思想和制度层面促成了明代贵州教育两次历史性的转折发展,促进了贵州与中原地区人才和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传播心学加强了贵州与中原的文化认同感,嘉靖开科加强了贵州与中原的历史认同感,而历史文化认同则从深层次上促进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修晓波[4](2019)在《明中期监察制度的调整和变化——明代的监察制度(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立国270多年(1368-1644),共有16位皇帝。大约从第八代皇帝宪宗开始,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原来的"双轨制"(按察司和巡按御史)监察体制遭到破坏。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在第五代皇帝宣宗时就有了细微的变化。当时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排名列于叁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之上。"叁司"的一把手都是二、叁品的高级官员,出门是骑(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9年09期)

余同怀,柏桦[5](2019)在《明代专差专使巡视考察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继承前代制度,时常派遣专差专使以及勋臣、宦官到地方处理应急事务,并且对地方进行巡视考察。由君主直接派遣的专差专使被授予很大的权力,除了处理应急事务之外,在地方巡视考察中发挥重要作用。派遣专差专使巡视考察地方,既是专制君主扩大耳目的举措,也是整肃吏治的重要手段,作为时代的产物,曾经在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王朝的政治统治,规范官员行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修晓波[6](2019)在《按察司与巡按御史:地方监察的“双轨制”──明代的监察制度(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代,中央的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相互独立又互为表里,共同监督百官;在地方,按察司与巡按御史各行其政又相互配合,共同担负监察的重任。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对地方的监察主要还是按察司一家。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废除地方的行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管理行政)、都指挥使司(管理军事),与此前已经设(本文来源于《月读》期刊2019年08期)

廖荣谦,常海星[7](2019)在《论明代科举制度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开展及人才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嘉靖十六年(1537年)为界,明代科举制度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开展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发展缓慢,后一阶段因为独立开科取士而得到迅猛发展。其人才分布呈现出叁大特点:一是出现了以点带面,多个中心并存的局面;二是人才地域分布虽然很不平衡,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叁是作为明代以前的文化重镇和贵州人才分布主要地区的遵义,在明代却因为长期战乱而萎靡不振。(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郭存在,孟和宝音[8](2019)在《浅谈明代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的互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废除宰相制,使得皇帝权力达到顶峰。在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明代产生了内阁主政和宦官专权两大政治力量。内阁和宦官之间的关系既合作,又斗争,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既构成了明代的顶层设计,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又组成了明代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内阁和宦官之间的互动对于考察和研究明代上层政治力量的发展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展龙,徐进[9](2019)在《明代水利奏报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奏报是明代水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水利决策的重要基础。治水官员通过实地勘察、咨访民众、标注信号等渠道,将河漕水患、疏塞河道、筑坝建闸、通渠筑堤等水利舆情奏报朝廷,明廷则通过规范奏报行为,严密奏报程序,监督奏报官员等管理机制,确保及时获取详实的水利信息,并予以宗教、工程、人事等科学、有效的决策应对,这不仅加强了对全国水利事业的统一管理,而且缓和了水利危机,保障了河漕畅通,稳定了社会秩序。当然,明代水利奏报制度也存在谎报、烦报、不报等弊端,尤其在明季衰世之际,这些弊端更趋恶化,以致明代水利事业日益废弛,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武[10](2019)在《制度史视野下的明代宦官——胡丹《明代宦官制度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宦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点群体,尤其是汉、唐、明叁代,其对政治造成的影响最大,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但若论体系之完整、制度之健全、与其他群体关系之复杂、对政治影响之深,非明代宦官莫属。20世纪80年代以前,明代宦官研究多从政治史角度出发,冠之以"宦官干政",以丁易《明代特务政治》为代表,普及度高,影响甚远。此后,得益于新的史料不断挖掘及研究视角更加开阔,关注明代宦官教育、信仰、个人生活的成果逐渐增多,然而传统的政治史研究视角似乎被遗忘。(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明代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汉传佛教的制度性文献有比较强的个体色彩,在文献数量上,也较宋元时期多,目前能找到的明代寺院制度文献有34部,且许多是收在寺志或某些语录中。这些文献是了解明代寺院制度及僧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对当时寺院的组织和运行来说,有象征和规范意义。与宋元清规相比,明代制度性文献愈发的具体化、法律化,实际也体现出明代汉传佛教在寺院制度建设方面,正逐渐放弃"清规"所带有的道德教化属性,更倾向于它们能更直观的发挥其法律意义上的威慑和制度性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代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边俊杰,李晓方.明代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9

[2].王大伟.明代汉传佛教的制度文献与寺院职事制度[J].宗教学研究.2019

[3].赵文会.思想与制度:论龙场悟道与嘉靖开科对明代贵州教育发展的两次历史性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19

[4].修晓波.明中期监察制度的调整和变化——明代的监察制度(下)[J].月读.2019

[5].余同怀,柏桦.明代专差专使巡视考察制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修晓波.按察司与巡按御史:地方监察的“双轨制”──明代的监察制度(中)[J].月读.2019

[7].廖荣谦,常海星.论明代科举制度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开展及人才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2019

[8].郭存在,孟和宝音.浅谈明代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的互动关系[J].山西青年.2019

[9].展龙,徐进.明代水利奏报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9

[10].李建武.制度史视野下的明代宦官——胡丹《明代宦官制度研究》评介[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明代制度论文-边俊杰,李晓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