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侯少波,欧阳斌,苏武

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侯少波,欧阳斌,苏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数学方程,仿真模型,不平衡负载

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文献综述

侯少波,欧阳斌,苏武[1](2019)在《移15°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在abc坐标系和dq0坐标系下建立了移15°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的基本数学方程,推导了电机电压、磁链、输出功率、电磁转矩和转子运动方程。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移15°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的仿真模型。对两路输出进行了不平衡负载仿真和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相比基本一致,验证了移15°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这为双十二相同步整流发电机运行性能和励磁控制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辛鹏[2](2018)在《大型隐极同步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是发电机常见故障之一,通过研究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影响,利用故障前后电气量的变化实现故障早期诊断,可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化,对发电机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大型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时机网动态相互作用对发电机的影响,在考虑发电机实际结构、磁饱和、电网结构参数以及励磁控制系统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控-场-路-网数学模型及联合仿真模型。并以动模实验室一台30k VA发电机为例,进行了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仿真及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以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在大型发电机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传统恒压励磁法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机网动态相互作用对发电机的影响。为研究发电机并网运行下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对发电机内部磁场、定子叁相电流、谐波电磁转矩的影响,对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故障绕组与磁极相对位置变化对发电机内部磁场的影响。得到了定子绕组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定子叁相电流及电磁转矩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励磁控制系统在匝间短路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增量与故障位置和故障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多极隐极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对发电机励磁磁动势、机端感应电动势及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环流的影响。推导了多极隐极发电机正常空载运行及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发电机励磁磁动势、定子一相一分支感应电动势及故障后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环流表达式。分析了转子极对数p与故障后发电机励磁磁动势、机端感应电动势及定子并联支路间环流所含谐波次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励磁绕组不同位置及不同程度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谐波环流的变化规律。并以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完善了多极隐极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理论。为研究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推导了故障后定子各相绕组内部分数次谐波环流产生的磁动势以及定子绕组内部分数次谐波环流产生的叁相合成磁动势表达式,分析了合成磁场相对于转子的转速,揭示了转子表面产生涡流的原因及涡流频率特性。结合涡流损耗计算方法,计算了故障后转子阻尼条涡流。通过对涡流进行谐波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故障工况下转子表面涡流及涡流损耗进行计算,得到了故障位置及故障程度对转子表面涡流及涡流损耗的影响。论文研究内容为分析大型隐极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保障大型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苏武,郭云珺,苏振中,孟繁庆[3](2018)在《高速隐极同步发电机电磁振动分析及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速隐极同步发电机气隙磁场以及径向电磁力波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与分析,研究并总结了不同磁导率磁性槽楔和不同槽分度数对电机电磁激振力的影响规律,形成抑制该类电机电磁振动的优化方案。通过开展高速发电机机脚实测振动频率与电磁激振力波频谱对比研究,验证了径向电磁力波计算与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优化方案下的电机电磁振动进行预估分析,转子齿谐波振动加速度级降低达13.5 d B,总振级降低4.6 d B,从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相关分析方法和优化措施为抑制该类发电机的电磁振动提供可靠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苏武,王东,郭云珺,郑晓钦[4](2018)在《应用分布磁路法的隐极同步发电机空载气隙磁场解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分布磁路法应用于隐极同步发电机空载气隙磁场解析计算中,采用分布磁路法充分考虑磁路饱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定、转子开槽时气隙相对比磁导函数,进一步分析了定、转子齿槽效应对气隙磁场的影响。对比有限元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利用分布磁路法并考虑齿槽效应的解析计算结果精确度较高,对比不同半径处的气隙磁密计算结果,气隙中心位置处的磁密波形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度极高,从而验证了计及定、转子齿槽效应的分布磁路法计算隐极同步发电机空载气隙磁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该类电机精确设计和性能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扬,郝亮亮,孙宇光,王祥珩,吴俊勇[5](2016)在《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时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转子匝间短路会在定子回路产生与极对数和定子绕组形式有关的偶数次和分数次不平衡电流分量,首先基于不平衡电流谐波分量产生的各次谐波磁动势,推导了转子在定子直角坐标系中不平衡磁拉力(UMP)的表达式,并根据故障时定、转子磁动势的特点,得到了故障后UMP的频率分量表达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故障时UMP特征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对不同极对数的隐极发电机样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基于ANSOFT软件的场路耦合计算得到了故障中转子电磁力的数值结果。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的UMP特征,验证了所提出的转子受力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均表明,不同极对数和定子绕组形式的发电机故障时转子UMP的谐波特征不同,为机电信息融合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监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6年03期)

陈波,周宁,舒展,苏永春[6](2016)在《进相试验约束条件下隐极同步发电机进相深度限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步发电机进相试验导则基础上,给出了以发电机功角为约束条件的进相深度限值计算方法。它研究了功角限值工况下系统电抗对系统静态稳定的影响,对机端电压和定子电流是否越限进行校核,并给出越限后最大进相深度修正方案。以瑞金电厂1号机组为算例,在不同的升压变高压侧母线电压工况下,绘制了机组进相深度限值随有功出力变化的PQ曲线。考虑进相试验约束条件的计算结果可以为试验人员控制进相深度提供参考,以保障试验过程中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6年02期)

宋宏,曹维军,乔俊丽[7](2015)在《无刷隐极同步发电机P-Q图的简易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无刷隐极同步发电机并网运行的制约因素,用矢量图讨论了主机的极限运行范围,及主机和励磁机之间相关电量的关系,给出了用同轴励磁机的励磁电流做隐极同步发电机P-Q图的简易方法。(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邢国利[8](2014)在《隐极式同步发电机空载电压畸变率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载电压波形畸变率(THD)是叁相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运行的重要参数,借助商业软件ANSOFT的RMxprt模块和Maxwell 2D模块,快速建立电机时域仿真模型并进行空载状态瞬态仿真计算。详细介绍了建模步骤、仿真参数加载、时域有限元计算中时间步长选用及注意事项。通过FFT得到THD,并验证结果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所用方法对快速分析发电机谐波畸变率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防爆电机》期刊2014年04期)

鲜青龙[9](2013)在《四极隐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方法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厂现有的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是基于(DZ)28-63《汽轮发电机电磁计算公式》在Excel2003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的。但本厂实际生产中的发电机的结构型式与(DZ)28-63中的结构型式有着明显的区别。(DZ)28-63中的发电机采用的是整体式转子结构,而本厂生产的发电机采用的是迭片式转子结构,这样在磁路计算及通风计算上尤其是温升的计算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本厂的发电机转子上采用了阻尼绕组,而原有电磁计算程序中未曾考虑阻尼绕组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虽然现有的电磁计算程序在原有DZ的基础上进行过一定的改进,在计算结果上不会有较大的出入,但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的要求,希望能对现有的电磁计算程序进行一些改进,从而得出更好的计算结果。本论文从发电机的结构方面入手,通过对发电机结构的分析,并参考相应的电机电磁计算程序,在原有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计算公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改变,以适用于现有的发电机结构。在完成对计算公式的调整后,利用Excel强大内置的宏函数功能进行程序开发,并对部分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相互比较。在完成计算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方法对现有电机的空载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利用有限元软分析软件对发电机的温升进行了模拟运算。通过对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模拟验证,进一步验证了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在论文的最后,对现有的电磁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现有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得更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11-13)

张敬龙,朱勇穗[10](2013)在《TFW7500-4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线圈制造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TFW7500-4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线圈的结构特点和制造难点,以及线圈制造相应的设备及工装。TFW7500-4隐极转子线圈的成功制造,此类产品制造技术已获得成熟的制造经验。(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3年04期)

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型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是发电机常见故障之一,通过研究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影响,利用故障前后电气量的变化实现故障早期诊断,可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化,对发电机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大型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时机网动态相互作用对发电机的影响,在考虑发电机实际结构、磁饱和、电网结构参数以及励磁控制系统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控-场-路-网数学模型及联合仿真模型。并以动模实验室一台30k VA发电机为例,进行了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仿真及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以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在大型发电机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传统恒压励磁法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机网动态相互作用对发电机的影响。为研究发电机并网运行下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对发电机内部磁场、定子叁相电流、谐波电磁转矩的影响,对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故障绕组与磁极相对位置变化对发电机内部磁场的影响。得到了定子绕组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定子叁相电流及电磁转矩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励磁控制系统在匝间短路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了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增量与故障位置和故障程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多极隐极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对发电机励磁磁动势、机端感应电动势及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环流的影响。推导了多极隐极发电机正常空载运行及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发电机励磁磁动势、定子一相一分支感应电动势及故障后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环流表达式。分析了转子极对数p与故障后发电机励磁磁动势、机端感应电动势及定子并联支路间环流所含谐波次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励磁绕组不同位置及不同程度故障时,定子绕组并联支路间谐波环流的变化规律。并以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完善了多极隐极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理论。为研究核电半速汽轮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对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推导了故障后定子各相绕组内部分数次谐波环流产生的磁动势以及定子绕组内部分数次谐波环流产生的叁相合成磁动势表达式,分析了合成磁场相对于转子的转速,揭示了转子表面产生涡流的原因及涡流频率特性。结合涡流损耗计算方法,计算了故障后转子阻尼条涡流。通过对涡流进行谐波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故障工况下转子表面涡流及涡流损耗进行计算,得到了故障位置及故障程度对转子表面涡流及涡流损耗的影响。论文研究内容为分析大型隐极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保障大型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参考文献

[1].侯少波,欧阳斌,苏武.移15°双十二相隐极同步整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2].辛鹏.大型隐极同步发电机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3].苏武,郭云珺,苏振中,孟繁庆.高速隐极同步发电机电磁振动分析及抑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4].苏武,王东,郭云珺,郑晓钦.应用分布磁路法的隐极同步发电机空载气隙磁场解析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5].李扬,郝亮亮,孙宇光,王祥珩,吴俊勇.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时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特征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

[6].陈波,周宁,舒展,苏永春.进相试验约束条件下隐极同步发电机进相深度限值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6

[7].宋宏,曹维军,乔俊丽.无刷隐极同步发电机P-Q图的简易做法[J].船电技术.2015

[8].邢国利.隐极式同步发电机空载电压畸变率的仿真分析[J].防爆电机.2014

[9].鲜青龙.四极隐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方法及其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0].张敬龙,朱勇穗.TFW7500-4隐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线圈制造工艺[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3

标签:;  ;  ;  ;  

隐极同步发电机论文-侯少波,欧阳斌,苏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