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型氮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减施氮肥,产量,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氮肥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焕,陈传永,徐田军,赵久然,吕天放[1](2018)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氮高效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的重要技术途径。以我国玉米生产主推品种郑单958(Zhengdan 958,ZD958)、先玉335(Xianyu 335,XY335)、京科968(Jingke 968,JK968)和京农科728(Jingnongke 728,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共4个纯氮施用水平,研究并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可显着提高玉米籽粒产量,4个氮肥处理条件下籽粒产量均以京科968为最高,分别较郑单958、先玉335和京农科728平均增产4.1%、7.7%和14.6%。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减产不显着;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减产显着。(2)不同施氮水平下,品种间的单株生物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转移率存在显着差异。施氮量由纯氮225 kg/hm~2减为150 kg/hm~2(N3→N2)时,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单株生物量降低,但差异不显着,而郑单958和先玉335差异显着。(3)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在低氮水平下优势更明显。(4)每生产100 kg籽粒需吸收纯氮量在不同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品种间,在4个施氮处理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纯氮量表现为郑单958(2.3 kg)>先玉335(2.2 kg)>京农科728(2.1 kg)>京科968(2.0 kg)。由此可见,京科968在土壤瘠薄条件下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均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且由纯氮225 kg/hm~2适当减施75 kg/hm~2时减产不显着。干物质积累量高、花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强、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氮肥量少、氮素利用效率高是京科968和京农科728在适量减施氮肥条件下减产不显着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爱忠,郑苍松,李鹏程,孙淼,刘敬然[2](2017)在《追施不同形态氮肥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低供钾水平下,追施氮肥形态对棉花生长、钾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钾高效棉花品种辽棉18、冀棉958和钾低效棉花品种新棉99B为材料,进行营养钵培养试验,设置38.01mg·kg~(-1)和152.24 mg·kg~(-1)两个供钾水平,追施铵态氮肥(硫酸铵)和硝态氮肥(硝酸钙)两种形态氮素肥料。【结果】供钾不足会降低棉花果枝始节和单株成铃数,高钾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钾累积量、钾利用指数以及产量显着高于低钾处理;与追施硝态氮肥相比,追施铵态氮肥会降低棉株高度、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减少籽棉产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追施铵态氮肥处理棉花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显着低于追施硝态氮肥处理。【结论】钾低效基因型品种棉花在钾素供应不足时对追施铵态氮肥更敏感,且棉花成熟越晚受到追施肥料氮素形态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马廷臣[3](2017)在《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品种日本晴、N70、N178和OM052为供试品种,氮肥采用尿素,按基肥(70%)和蘖肥(30%)两次施用,设置3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氮肥合理施用和氮高效水稻品种创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氮能增加水稻品种产量的原因是提高了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当施氮量为120和270 kg·hm~(-2)时,OM052籽粒产量在4个品种中增幅最大,分别为41.1%和76.8%;品种产量增幅不同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在120、270 kg·hm~(-2)氮处理下,4个供试品种中,日本晴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40.90 g·g~(-1)、18.56 g·g~(-1))都最低,为氮低效品种,OM052籽粒产量和氮素农学利用率(145.9 g·g~(-1)、81.24 g·g~(-1))都最高,为氮高效品种.施N能够增加各品种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使胶稠度变长,降低垩白率、垩白度和碱消值;随施氮量增加,热浆黏度、峰值黏度、回复值和崩解值递减,而消碱值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低N水平下,供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的相关性更显着.综上,OM052是一个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基因型品种,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着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改善稻米籽粒品质,实现高产和优质的协同.(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城[4](2016)在《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在大田条件下,选用了基因型差异较大的糯小麦农大糯50222(N50222)和非糯小麦轮选987(LX987)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氮肥处理(0,100,200,300 kg?hm-2),从小麦产量与品质两方面,为不同基因型小麦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两品种小麦个体干物质积累均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粒重下降,且变化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增施氮肥,轮选987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及转移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农大糯50222与其呈相反趋势。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S”型变化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均受到抑制。在0~300 kg·hm-2施氮范围内,两品种小麦产量均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N100处产量达到最大。农大糯50222小麦籽粒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0.9%,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高于轮选987。增施氮肥,两品种小麦籽粒中各淀粉含量均降低。小麦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除数目分布呈单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淀粉粒的粒径大小和淀粉粒分布均受到影响,改变了小麦淀粉内部组成结构。增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籽粒淀粉的糊化特性,且轮选987的糊化特征参数较农大糯50222相应处理更高。施氮量增加,轮选987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增加,而农大糯50222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可通过调节小麦籽粒淀粉组成和粒度分布来影响其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进而影响小麦淀粉品质。两品种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农大糯50222蛋白质含量高于轮选987。从产量与品质方面可得出,两品种小麦最适氮肥用量均为100 kg?hm~(-2)。(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6-06-01)
高健[5](2016)在《氮肥用量对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施用与啤酒大麦籽粒产量、蛋白含量及麦芽品质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大麦生产上种植的10个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在扬州大学实验农场和方强农场进行多环境氮肥试验,氮肥用量设Okg/hm2、75kg/hm2和150kg/hm2叁个水平,成熟后对单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考种,并测定籽粒蛋白含量,利用微型麦芽制麦仪制麦,测定麦芽品质。结果如下:1.施氮量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啤酒大麦的穗数与施氮量呈显着的正相关,随氮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千粒重与施氮量呈显着负相关,随氮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的关系,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施用较多氮肥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易大面积倒伏,造成减产。叁次试验均以扬农啤5号产量最佳,其次是扬农啤7号。2.施氮量对大麦品质性状的影响啤酒大麦籽粒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蛋白含量迅速提高;糖化力和α-氨基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库尔巴哈值和浸出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糖化力、α-氨基氮和浸出率在环境间、氮水平间、基因型间、基因型与氮水平互作间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库尔巴哈值在环境间、基因型间和基因型与氮肥间的互作达极显着差异。3.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氮水平、适应性及稳定性扬农啤5号的丰产性、适应性与稳定性最好;苏啤3号的麦芽糖化力高、适应性与稳定性最好;苏啤6号适应性、稳定性最好;扬农啤4号在2014年和2015年扬州大学试验点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2015年方强农场表现为较好的适应性,但稳定性较差;参试大麦α-氨基氮含量的最适氮水平、适应性与稳定性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不一致。苏啤6号在150kg/hm2(NH)、Okg/hm2(NL)水平下,籽粒蛋白含量最高,且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4.参试大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形状的综合评价对各个参试大麦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DTPOSIS综合评价发现,在施氮量为Okg/hm2和75kg/hm2时,苏啤3号和苏啤6号排名位于前两位;在施氮量为150kg/hm2时,综合排名第一的是苏啤3号,第二名的是扬农啤7号;在叁个氮水平下,花30排名最后。(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孙文彦[6](2013)在《氮肥类型和用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定位试验为平台,等磷钾投入条件下,设置4个有机肥氮(牛粪,按纯氮计0、45、120、240kg/ha)、6个无机肥氮水平(尿素,按纯氮计0、45、90、120、180、240kg/ha)肥料处理试验,共4x6=24处理;在此基础上设置冬小麦(济麦19、科农9204、石麦15、潍麦8)和夏玉米(莱农14、NE9、先玉335、中农99)品种裂区试验,研究氮肥类型(有机肥氮、化肥氮、有机氮和无机氮配施)和用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的产量效应。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和玉米产量与无机氮量呈线性+平台关系。小麦季单施无机氮130kg/ha,玉米季单施无机氮80.7kg/ha即可达相应的作物最高平台产量水平。小麦和玉米产量与有机氮投入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本试验单施有机氮最高量240kg/ha情况下,小麦产量仍未达到最高产量水平;而玉米则可达到最高产量水平。以无机氮为基础配施有机氮,当小麦季无机氮用量180kg/ha或更高、玉米季无机氮用量120kg/ha或更高,配施不同有机氮水平间产量无显着差异。以有机氮为基础配施无机氮,随有机氮用量增加,小麦和玉米均表现为初始产量逐次升高但平台产量差异不显着,达到最高平台产量所需的无机氮量则随有机氮投入量增加而依次减小。本试验无机氮投入低于240kg/ha时,等氮量不同氮肥类型间比较,单施有机氮处理小麦或玉米产量均显着低于相应的单施无机氮处理,有机无机配施产量介于两者之间。等氮量240kg/ha不同氮肥类型间比较,单施无机氮(0/240处理)和有机无机配施(120/120处理)的小麦或玉米产量在此两个氮肥类型间无显着差异。小麦季单施有机氮240/0处理产量显着低于单施无机氮和有机无机配施;玉米季,叁者之间无显着差异。有机肥在玉米上的增产效应比小麦更高。在小麦季,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有机氮相当于其氮含量1/2的化肥氮;有机氮单施替代其氮含量1/3的化肥氮。在玉米季,配施和单施有机氮的化肥氮替代当量分别为100%和50%。2.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叁种氮肥类型下,小麦和玉米均为施氮量越高,地上部吸氮量越多;而氮肥农学效率AE、偏生产力PFP、氮肥回收率RE、氮肥生理效率PE、氮素生理利用率IE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在小麦季,等氮量240kg/ha投入条件下,单施无机氮(0/240)和配施(120/120)处理的地上部吸氮量、氮收获指数NHI及AE、PFP、RE和PE、IE,在此两个氮肥类型间均无显着差异;0/240和120/120处理的吸氮量及AE、PFP、RE显着高于单施有机氮240/0处理,而前两者的NHI和PE及IE则显着低于单施有机氮。在玉米季,等氮量240kg/ha投入条件下,单施无机氮(0/240)和配施(120/120)处理的地上部吸氮量、氮收获指数NHI及AE、PFP、RE和PE、IE,两个氮肥类型间也无显着差异;0/240和120/120处理的吸氮量显着高于单施有机氮240/0处理,而前两者的NHI和PE及IE则显着低于单施有机氮,前两者的RE显着高于单施有机氮,AE和PFP在叁种氮肥类型间差异不显着。3.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的土体氮素残留、损失及表观平衡。小麦和玉米季,不论何种氮肥类型,施氮量越高土体无机氮残留越多。施氮量不高于90kg/ha土体无机氮残留量较低,小麦或玉米收获时土体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之和)残留量在0-100cm土体和0-200cm土体分别小于80kg/ha和150kg/hao施无机氮240kg/ha,小麦收获后0-100cm和0-200cm土体无机氮残留量分别达到150和300kg/ha;玉米收获后分别为260和600kg/hao等氮量240kg/ha投入条件下,小麦或玉米单施无机氮0/240处理的土体无机氮残留量大于有机氮单施(240/0),有机无机配施(120/120)的介于两者之间。小麦和玉米季,不论何种氮肥类型,施氮量越多,0-100cm土体氮素表观损失越大。小麦季,0/240和240/0及120/120之间的0-100cm氮素表观损失量无显着差异,而玉米季0/240和240/0的表观损失无显着差异且两者显着的高于120/120处理。小麦季,0/0、0/45、45/0处理0-100cm土体氮素表观亏缺,0/90、45/45处理可维持平衡,0/120、120/0、0/240、120/120、240/0处理0-100cm土体氮素表观盈余。玉米季,0/0、0/45、0/90、0/120及45/0、45/45处理0-100cm土体氮素表观亏缺,120/0、120/120处理可维持平衡,0/240和240/0处理表观氮盈余。4.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土体水分含量变化及水分利用率。小麦播前(即玉米收获后)不同施肥处理土体含水量差异不大,小麦收获后(即玉米播前)不同处理土体含水量呈现显着差异。与单施无机氮相比,单施有机氮处理的含水量较高,有机无机配施介于两者之间。小麦季,施氮量越大表观耗水量越多。玉米季,不同肥料处理间表观耗水量差异较小麦季小。小麦季土体底墒耗水,玉米季土体底墒储水。玉米季大量降雨致使所有肥料处理周年土体水分可维持平衡。小麦季,等氮量对应比较,45/0、120/0、240/0、45/45的WUE显着小于相对应的0/45、0/120、0/240及0/90处理,而120/120与0/240差异不显着。玉米季,等氮量相比,45/0、120/0、240/0的WUE显着低于相对应的0/45、0/120、0/240处理;45/45与0/90之间以及120/120与0/240之间的WUE无显着差异。5.不同氮肥类型和用量对作物籽粒品质的影响。小麦上,0/180和0/240处理产量最高且各项品质指标最优,配施处理120/120对比单施无机氮处理0/240的产量不降低,并且品质指标不下降;施氮量低于240kg/ha时,单施无机氮处理的产量和各项品质指标优于有机无机配施,而有机无机配施又优于单施有机氮。玉米上,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均在0/180和0/240或120/120达最大值,粗淀粉含量在0/90时达最大值,施肥处理间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着。6.不同基因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氮效率及品质表现。不同作物品种之间产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小麦品种石麦15>科农9204>济麦19>潍麦8,玉米品种先玉335>中农99>莱农14>NE9。小麦品种中,石麦15具有最高氮肥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而潍麦8以上指标均最低;玉米品种中,先玉335具有最高的上述指标,NE9上述指标均最低。小麦品种间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无显着差异;玉米品种中农99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最高,NE9次之,最低的是先玉335和莱农14,这与中农99和NE9相对较低的氮肥回收率有关。尽管小麦品种间、玉米品种间的表观耗水量无显着差异,但小麦品种之间比较,石麦15和科农9204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对最高,而潍麦8的相对最低;玉米品种先玉335的WUE最高,NE9的相对最低。小麦品种石麦15的粗蛋白、湿面筋和吸水率比潍麦8低,而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比潍麦8高。玉米品种莱农14具有相对高的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先玉335具有相对高的粗蛋白和粗淀粉含量,中农99和NE9具有相对高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刘元辉,郭耀杰,黄云,胡剑峰,任万军[7](2012)在《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碾米与外观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基蘖肥∶穗肥)对籽粒碾米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可以提高籼稻籽粒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氮肥后移对各基因型籼稻籽粒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米品质以及籽粒垩白度、透明度等外观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Ⅱ优498、蓉18优188和川香9838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F优498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增加;Ⅱ优498和蓉18优188的垩白度都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减小,川香9838的垩白度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增加,F优498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其垩白度差异不显着;各个品种的透明度级数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减小;氮肥后移对籽粒垩白大小和长宽比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黄云[8](2012)在《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品种Ⅱ优498、F优498、蓉18优188和川香9838为材料,在同一施氮量(180kg hm-2)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比例,即基蘖肥:穗肥分别为10:0、7:3和5:5,并设置不施氮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对4个杂交籼稻品种的分蘖动态、冠层结构特性、株叶型、茎秆特性、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杂交籼稻品种对氮肥后移的反应,明确氮肥后移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机制,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表明:1.氮肥后移比例增加,有效地控制了杂交籼稻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了分蘖成穗率;改善了冠层结构,剑叶叶长增加,对倒二叶、倒叁叶叶长和上叁叶叶宽影响均较小,增加了灌浆中期冠层透光率,减少了水稻群体上层叶面积指数,增加了剑叶叶面积。氮肥后移比例最大处理(基蘖肥:穗肥为5:5)的成穗率和剑叶叶而积最大,但群体上部叶而积指数较低,其冠层透光率较高。不同品种对氮肥后移的反应不同,氮肥后移可提高Ⅱ优498和F优498剑叶叶面积,且不会增加上叁叶各叶位的开张角。蓉18优188和川香9838经氮肥后移处理,其剑叶和倒2叶叶片开张角明显增大,导致株形松散,叶片披散,影响下部受光。2.氮肥后移比例增加,改善了水稻茎秆特性。增加氮肥后移比例,水稻基部节间的节间粗度、节间厚度、节间充实度均有所提高,基部节间的节间长度减小,可以有效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穗下节间的节间长度及穗高度随氮肥后移而增加,有利于改善株型。Ⅱ优498基部第1、2和3节间长度均随氮肥后移的比例增大而减少。F优498各节间长度对氮肥后移的响应不同,其中第3节间不施氮肥时节间长度最大,基蘖肥:穗肥为5:5处理节间长度最短;第1、第2节间为无氮处理长度最短。蓉18优188基部第2和第3节间随氮肥后移比例增大而增大。川香9838基部各节间长度随氮肥后移比例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均在无氮处理下节间长度最短,穗下第1和第2节间在基蘖肥:穗肥为5:5处理下较其他氮肥处理长度较短。3.氮肥后移改善了水稻干物质积累特性。增加氮肥后移比例,水稻在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穗占总干物质比重增大;提高了茎和叶的输出率和对籽粒贡献率。除无氮处理外,基蘖肥:穗肥为5:5的施氮方式具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穗干物质分配率、茎叶输出率和籽粒贡献率。各指标中,不同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干物质积累规律。蓉18优188在成熟期具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穗分配率,Ⅱ优498的茎输出率和籽粒贡献率最高,川香9838的叶输出率和籽粒贡献率最高。4.氮肥后移比例增加,提高了抽穗后水稻氮素的积累量,茎和叶的氮素转运率和转运量,增加了氮素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在穗中的分配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各品种表现出的氮肥利用特性有所不同,F优498氮素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率最高;川香9838的穗氮素分配率、叶的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氮素稻谷生产率最大;Ⅱ优498的茎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5.氮肥后移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对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增加氮肥后移比例,增加了水稻穗长、有效穗数和每穗着粒数;但是降低了千粒重,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度。各个品种的各个指标随施氮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Ⅱ优498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度最高;而F优498的穗长、每穗着粒数和成穗率最高;川香9838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最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180kg hm-2)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氮肥后移比例,可以改善群体质量,一定程度地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增加水稻产量。在基蘖肥:穗肥为5:5处理下,水稻前期群体大小适宜,无效分蘖少、有效分蘖多、成穗率高;群体冠层结构适宜,顶层透光率大、剑叶叶面积大、群体抗倒伏能力强,为维持抽穗后较高的光合速率提供了保证,使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穗部干物质积累增大,有效地促进抽穗后茎叶的物质转运,提高了颖花数、增加了库容量,从而获得高产;并且在氮肥后移比例最大时提高了水稻的氮素积累量、氮素穗分配率。综合各品种的对不同施氮方式的响应,Ⅱ优498具有适宜的群体质量和冠层特性,较高的抗倒伏能力,保证了其在育育后期足够库容,具有最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张传伟,宋述尧,赵春波,温涛,孙凯[9](2011)在《番茄氮肥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番茄的氮肥利用特性,从而为因种施肥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依据。以吉林省市场上常见的2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对其氮肥吸收利用率(RE)、氮肥生理利用率(PE)、氮肥农学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RE、PE、AE、PFP均存在显着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NUE)较高的番茄品种有朝研219、佳粉19、倍盈、赛欧1号和瑞琦1号。相关分析表明,提高氮收获指数,有利于产量和NUE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栾娜[10](2010)在《不同基因型棉花氮肥的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生长生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08-2009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田进行,以不同来源、不同基因型品种渝棉1号、泗棉3号、科棉6号、泗杂3号、徐杂3号、徐9154、苏杂3号、苏棉9号为材料,设置了不同基因型品种间、不同的氮、钾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棉花的氮肥吸收利用特点及不同氮肥利用效率的棉花生长发育特征及生理机制,探索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肥利用特征,氮、钾肥施用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生产上精确定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的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不同。根据8个不同的基因型棉花品种的氮肥籽棉生产效率(NUEsp)及氮肥回收利用率(RE)情况,可将其分为高高、高低、低高、低低4个类型,其中科棉6号属于高氮肥籽棉生产效率、高氮肥回收利用率类型;泗棉3号、徐杂3号属于高氮肥籽棉生产效率、低氮肥回收利用率类型;泗杂3号、苏杂3号属于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高氮肥回收利用率类型;苏棉9号、徐9154和渝棉1号则属于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低氮肥回收利用率类型。对这4种类型的典型品种科棉6号、泗棉3号、泗杂3号、苏棉9号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进一步表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高的品种科棉6号株高、总果节量、果枝台数、总铃数及成铃率等方面都较高,且生殖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高;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都比较旺盛,且相对平衡,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重比为1.02。但是,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都低的品种苏棉9号整体上表现为株高、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等营养生长,总果节、果枝台数、总铃数等生殖生长都较弱。氮肥籽棉生产效率高但氮肥回收利用率不高和氮肥籽棉生产效率不高但氮肥回收利用率高的品种泗棉3号与泗杂3号的生长发育则介于二者之间。对这4种类型的典型品种科棉6号、泗棉3号、泗杂3号、苏棉9号的生理特征研究表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高的品种科棉6号在盛花至始絮期的肥料吸收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果枝向值、叶绿素最大含量、导管直径、筛管直径、导管筛管数目及排列的整齐度、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转化酶及蔗糖合成酶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都较高,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最低;而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都低的品种苏棉9号的各生理活性指标都较低,POD活性最高;氮肥籽棉生产效率高但氮肥利用率不高或氮肥籽棉生产效率不高但氮肥利用率高的品种泗棉3号与泗杂3号的以上生长发育指标介于两者之间,但是泗棉3号丙二醛(MDA)的含量却是最高的。2.施氮量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05*,而钾肥与其呈抛物线关系,钾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氮肥籽棉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氮肥回收利用率(RE)来说,施氮量在17kg/666.7m2左右时,氮肥回收利用率相对较高,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氮肥回收利用率的提高;而施钾量则有助于氮肥回收利用率的提高,但是随着施钾量的进一步增加氮肥回收利用率的增加趋势变缓。3.氮、钾肥施用量对棉花的产量、品质及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氮肥籽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高的品种科棉6号,当氮、钾施用量分别为19.5和40.2kg/666.7m2时,皮棉产量最高。过量的施用氮肥不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而适量增施钾肥有利于纤维品质的提高。施用钾肥能显着促进结铃数及成铃率的提高。此外,氮肥籽棉生产效率与产量、果枝数、铃数、成铃率、生殖器官干重比例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基因型氮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低供钾水平下,追施氮肥形态对棉花生长、钾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钾高效棉花品种辽棉18、冀棉958和钾低效棉花品种新棉99B为材料,进行营养钵培养试验,设置38.01mg·kg~(-1)和152.24 mg·kg~(-1)两个供钾水平,追施铵态氮肥(硫酸铵)和硝态氮肥(硝酸钙)两种形态氮素肥料。【结果】供钾不足会降低棉花果枝始节和单株成铃数,高钾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钾累积量、钾利用指数以及产量显着高于低钾处理;与追施硝态氮肥相比,追施铵态氮肥会降低棉株高度、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减少籽棉产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追施铵态氮肥处理棉花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显着低于追施硝态氮肥处理。【结论】钾低效基因型品种棉花在钾素供应不足时对追施铵态氮肥更敏感,且棉花成熟越晚受到追施肥料氮素形态影响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型氮肥论文参考文献
[1].王荣焕,陈传永,徐田军,赵久然,吕天放.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对减施氮肥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2].刘爱忠,郑苍松,李鹏程,孙淼,刘敬然.追施不同形态氮肥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7
[3].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马廷臣.氮肥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素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7
[4].赵城.不同基因型小麦适宜氮肥用量的筛选[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
[5].高健.氮肥用量对不同基因型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6
[6].孙文彦.氮肥类型和用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7].刘元辉,郭耀杰,黄云,胡剑峰,任万军.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碾米与外观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2
[8].黄云.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
[9].张传伟,宋述尧,赵春波,温涛,孙凯.番茄氮肥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J].作物杂志.2011
[10].栾娜.不同基因型棉花氮肥的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生长生理特征[D].扬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