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俞万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荡寇志》,社会责任,诿过于民
俞万春论文文献综述
赵华[1](2018)在《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荡寇志》一书视野狭窄,对于当时官僚整体的腐朽毫无反思,作品以杀人为乐,并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诿于下层人民,因此刻意歪曲了正常的叙事逻辑,导致作品前后不能自洽,反映了作者俞万春社会责任和道义精神的缺失,折射出当时社会精英群体共同的认知困境。(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赵华[2](2018)在《《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荡寇志》一书视野狭窄,对于当时官僚整体的腐朽毫无反思,作品以杀人为乐,并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诿于下层人民,因此刻意歪曲了正常的叙事逻辑,导致作品前后不能自洽,反映了作者俞万春社会责任和道义精神的缺失,折射出当时社会精英群体共同的认知困境。(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7期)
魏文哲[3](2001)在《论俞万春的《荡寇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俞万春是一个保守、顽固而凶恶的封建卫道士。他作《荡寇志》的动机和目的是反对《水浒传》,攻击和污蔑梁山好汉。在思想见解上,他完全继承了金圣叹的衣钵,谓梁山好汉是假忠义、真强盗,《水浒》七十回后系罗贯中伪作,“并没有甚么宋江受了招安,替朝廷出力,征讨方腊,生为忠臣,死为正神的话……”(《荡寇志》结子),因此,他在《荡寇志》里给梁山好汉安排的结局是全数被灭。《荡寇志》又称《结水浒传》。俞氏自谓《荡寇志》“是结耐庵之《前水浒传》,实际上是接金圣叹评改的贯华堂本,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01年04期)
欧阳健[4](1985)在《试论金圣叹、俞万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作于明崇祯十四年 (1641年)。二百年后,俞万春"叁易其稿",于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写成了《荡寇志》。这样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包含了复杂丰富的内容,足可构成小说史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来源于《水浒争鸣》期刊1985年00期)
欧阳健[5](1985)在《试论金圣叹、俞万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作于明崇祯十四年 (1641年)。二百年后,俞万春"叁易其稿",于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写成了《荡寇志》。这样一个简单的历史事实,包含了复杂丰富的内容,足可构成小说史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本文来源于《水浒争鸣(第四辑)》期刊1985-07-01)
张长霖[6](1975)在《金圣叹、俞万春及其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水浒》宣扬投降主义,歌颂投降派,为封建统治阶级设计了一个既省力又见效的消灭农民起义的方案,这是非常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此,《水浒》成书后曾大走其运。在明代,不仅一些反动文人刊刻出版《水浒》,而且封建王朝的贵族和官方机关也进行刊刻,据说刊刻的竟有六十余家之多。在当时,《水浒》这把软刀子大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尝识。(本文来源于《江苏师院学报》期刊1975年04期)
俞万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荡寇志》一书视野狭窄,对于当时官僚整体的腐朽毫无反思,作品以杀人为乐,并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诿于下层人民,因此刻意歪曲了正常的叙事逻辑,导致作品前后不能自洽,反映了作者俞万春社会责任和道义精神的缺失,折射出当时社会精英群体共同的认知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俞万春论文参考文献
[1].赵华.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赵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J].散文百家.2018
[3].魏文哲.论俞万春的《荡寇志》[J].明清小说研究.2001
[4].欧阳健.试论金圣叹、俞万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关系[J].水浒争鸣.1985
[5].欧阳健.试论金圣叹、俞万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关系[C].水浒争鸣(第四辑).1985
[6].张长霖.金圣叹、俞万春及其它[J].江苏师院学报.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