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振瀛论文-周利成

萧振瀛论文-周利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萧振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萧振,土肥原贤二,皇会,日本侵略者

萧振瀛论文文献综述

周利成[1](2016)在《萧振瀛在天津任市长的日子》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振瀛,字仙阁,吉林扶余县人(今扶余市)。1930年,萧振瀛任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陆军第叁军总参议,1935年12月任天津市市长,次年8月离任。萧振瀛在天津任市长期间,正是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之时。他为维护国家主权,拒绝日本侵略者在天津修建沧石铁路和成立天(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6-08-26)

蔡斌[2](2015)在《抗战名将萧振瀛》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抗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那么在其中声名鹊起、备受关注的第二十九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又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期刊2015年05期)

曾景忠[3](2011)在《萧振瀛与冯玉祥之间的怨结》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振瀛原系冯玉祥西北军之部属。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解体。在其一余支宋哲元部崛起过程中,萧振瀛为宋哲元的谋略智囊和宋与国民党中央政府联系的关键人物。抗日战争之初,萧振瀛任第一战区总参议。冯玉祥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后,因其原西北军旧部避不听其调遣,冯迁怒于萧,派人图谋暗杀而未成。冯萧间的裂隙由此进一步加深。本文对冯玉祥暗杀萧振瀛说、萧振瀛在第二十九军"挑拨离间"说、冯跨地区调部队说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1年03期)

李明远[4](2009)在《1931年-1937年间的萧振瀛》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1937年这段时间是抗日名将萧振瀛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岁月。在民族危难日益加剧的紧急时刻,萧振瀛将军亲手改组旧军队,创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领导该军长城御敌,取得了喜峰口、罗文峪等战役的胜利;在国内阶级矛盾交织、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拥蒋抗日,主张“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杀中国人”,迅速化解国内政治危机;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萧振瀛制定内政、外交方针与日周旋,延缓了日寇对华北乃至全国的进攻,为全面准备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本文共分:萧振瀛与二十九军的创建及长城抗战对华北局势的影响;萧振瀛的抗日主张——拥蒋抗日;萧振瀛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中的表现等叁个部分。(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周志太[5](2007)在《萧振瀛将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中,国民党第一战区上将总参议萧振瀛的工作卓有成效。他审时度势、反对分裂、反对汉奸、拥蒋抗日,不仅制止反蒋卖国活动,而且有效地谏蒋和平解决两广事变,为结束内战做出贡献。萧将军任天津市市长时,不仅不镇压学生运动,而且支持其妹夫、长子参加八路军;婉拒29军赴江西"剿共",保存抗日实力,联共抗日。(本文来源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聂翔雁[6](2006)在《抗战初期“萧振瀛工作”缘起》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屯军一部挑起卢沟桥事件,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战幕,而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畔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萧振瀛就是二十九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乡四马架村,是一名鲜为人知的抗日(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06年04期)

韩宗礼[7](2005)在《抗日爱国将领萧振瀛将军》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文章将抗日爱国将领萧振瀛将军写成“亲日派政客”,可能由于1933年后日军势力侵入华北,驻守华北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总参议萧振瀛与日军外交周旋,当时亲日派汪精卫、黄郛手下也对萧将军进行造谣、诬蔑。现在,有些作者便以讹传讹,颠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有必要着文以匡谬误,以慰将军忠魂,以告国人。(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05年05期)

聂翔雁[8](2004)在《萧振瀛在天津》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振瀛将军是在我国抗日战争初期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之一。他在1935年12月任天津市长,在此期间,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稳定天津政局,维护社会安定,保证人们安居乐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徐洁[9](2002)在《冯玉祥与萧振瀛关系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真实的史料,记述中国近代两位爱国将领之间的恩恩怨怨,力求通过人物关系的介绍,再现近代历史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汪澎澜[10](2000)在《萧振瀛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和辉煌战绩,史家之述评已相当全面,但对二十九军的创始人之一,时任该军总参议的萧振瀛将军的研究却着笔甚少,有待深入。在组织二十九军固守长城、阻击日寇的过程中,萧振瀛四处奔走呼号,积极筹措饷款,购置军火,为二十九军浴血奋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此外,他还亲临前线,参与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计划,并对全军进行思想动员,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官兵的爱国热情。长城抗战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结束,但二十九军在这次抗战中却取得了局部胜利,其中,萧振瀛将军亦功不可没,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2000年03期)

萧振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抗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那么在其中声名鹊起、备受关注的第二十九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又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萧振瀛论文参考文献

[1].周利成.萧振瀛在天津任市长的日子[N].中国档案报.2016

[2].蔡斌.抗战名将萧振瀛[J].中国档案.2015

[3].曾景忠.萧振瀛与冯玉祥之间的怨结[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

[4].李明远.1931年-1937年间的萧振瀛[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周志太.萧振瀛将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聂翔雁.抗战初期“萧振瀛工作”缘起[J].历史档案.2006

[7].韩宗礼.抗日爱国将领萧振瀛将军[J].文史春秋.2005

[8].聂翔雁.萧振瀛在天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9].徐洁.冯玉祥与萧振瀛关系述评[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10].汪澎澜.萧振瀛与二十九军长城抗战[J].史学集刊.2000

标签:;  ;  ;  ;  

萧振瀛论文-周利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