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氯化聚烯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丙烯,氯化聚烯烃,阻燃,协同作用
氯化聚烯烃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菊,高喜平,陈国伟,张玉清[1](2014)在《氯化聚烯烃大分子改性聚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Haake流变仪,以氯化聚烯烃(氯化聚乙烯CPE、氯化聚丙烯CPP)为大分子改性剂,与聚丙烯(PP)进行熔融复合,并加入叁氧化二锑(AO)作为阻燃协效剂,得到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CPP对CPE具有增容作用,两者的引入不但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而且也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在氯化聚烯烃含量为20%时,CPP/CPE质量比为1/9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PP增加了40%,CPP/CPE质量比为9/1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增加了165%,氧指数比纯PP增加了41%,水平燃烧达到FH-1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4年03期)
姜方群[2](2012)在《环氧改性氯化聚烯烃含氟防腐涂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以环氧树脂、过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及颜料等原料制成的主剂,配以聚氨酯预聚物为固化剂的双组分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的涂膜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及耐候性,对金属基体和混凝土基体有较强的附着力,可用于化工大气环境的防腐。且添加纳米聚四氟乙烯对降低涂膜的表面张力有显着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2年08期)
邓康清[3](2009)在《新型热塑性聚烯烃与氯化聚烯烃的相容性及界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塑性聚烯烃(Thermoplastic polyolefins, TPO)因其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好、价格低廉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汽车保险杠、挡雨板、仪表板和其它一些汽车部件。但是,用TPO制成的汽车塑料部件表面存在喷涂的漆层易脱落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TPO和漆层间引入一层粘结促进剂(Adhesion promoter,AP),常用氯化聚烯烃(Chlorinated polyolefins,CPO)。虽然AP有效地促进了涂料与TPO表面的粘结,但仍然存在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而通过对CPO与TPO的界面和CPO促进涂层与TPO粘结性等的深入研究,可为解决汽车塑料部件的耐久性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通过脉冲式原子力显微镜(PFM-AFM)、激光扫描聚焦荧光显微镜(LSCFM)、广角X射线衍射(WXRD)、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偏光光学显微镜(POM)等多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及搭接剪切、拉伸等实验技术,对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PP)/乙烯-丁烯共聚物(Ethylene-butene copolymer, EBR)新型热塑性聚烯烃与CPO的相容性、界面结构特性和界面粘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相互作用能密度(Bij-Bc)从理论上分析了iPP、EBR和CPO双组分共混物的相容性,运用LSCFM、SEM和DMA等技术的研究表明:iPP/EBR和iPP/CPO共混物是不相容的;EBR/CPO共混物在熔融状态下相容,在固体状态下部分相容。随EBR含量增加,iPP/EBR共混物的相容性有改善的趋势,并建立了iPP/EBR的相结构模型。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注射成型TPO板的表面组成。结果表明,虽然试样TPO板中EBR含量一定,但其表面的EBR含量却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EBR含量为12mass%时,从近浇口到远离浇口,TPO板表面的EBR含量呈增加趋势;当EBR含量为25mass%时,TPO板表面的EBR含量与离浇口的距离没有明显的关系。对TPO板的表面和近表面的形态和结构研究表明,在TPO板表面存在几百微米厚的皮层,皮层中存在明显的iPP穿晶层和EBR;从近浇口到远离浇口,皮层的厚度减小,TPO板表面的EBR相的尺寸增加。用高分辨率的PFM-AFM表征了TPO/CPO/TPO粘结试件的界面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iPP和CPO间是一个21nm的很陡的界面;未经过退火处理的CPO包覆的TPO板,TPO和CPO间是一个28nm宽的界面;而经过120°C退火处理20min的CPO包覆TPO板的界面宽为58nm。说明CPO促进与TPO的粘结是由于CPO优先与EBR作用的结果。PFM-AFM观察还发现,TPO/CPO界面存在一个硬度与周围很不同的600~1500nm宽的“过渡带”。提出了CPO促进与TPO界面粘结的机理和CPO/TPO界面区结构模型。分析了注射成型TPO板的配方和表面组成分布对粘结试件的断裂模式和TPO板的界面粘结特性的影响。随TPO板中的EBR含量增加,或TPO板的位置从近浇口变为远离浇口,粘结试件的断裂模式由界面破坏转变为混合破坏。随TPO板中EBR含量的增加,断裂强度和粘结能呈上升趋势;从近浇口到远离浇口,断裂强度和粘结能增加。分析表明,断裂强度和粘结能随TPO板配方的变化而变化是与TPO板中EBR含量和TPO本体强度相关的;断裂强度和粘结能随TPO基材离浇口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是与TPO板表面的EBR含量(即表面组成分布)和皮层厚度相关的,也就是与最初注射成型时的流场相关。研究了CPO的结晶性及其与TPO粘结性能的相关性。CPO是一个低结晶度、有两个热转变峰的聚合物,其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Tg均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CPO的玻璃化温度Tg与结晶度Xc、CPO的屈服应力与结晶度Xc、TPO/CPO/TPO粘结件的断裂强度与CPO氯含量之间均存在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PO/TPO粘结力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界面粘结实验结果;并提出了改善CPO/TPO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0-01)
刘登良[4](2006)在《自主创新发展清洁树脂生产工艺——氯化聚烯烃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氯化聚烯烃树脂(CPR)的清洁生产工艺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范围,指出了CPR在涂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低VOC氯化聚烯烃涂料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06年10期)
樊森[5](2006)在《氯化聚烯烃树脂研讨会在宁波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主题为“清洁工艺、新型技术”的第二届氯化聚烯烃树脂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近日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涂料涂装分会(筹)在宁波举办。 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履行蒙特利尔国际公约,限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06-08-16)
王苇,王立,王驰亮,周峻峰[6](2005)在《氯化聚烯烃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氯化聚烯烃 (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氯化天然橡胶 )的制备反应机理、结构、性能、典型工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05年02期)
武六旺[7](2004)在《氯化聚烯烃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聚丙烯膜的现状及用途,并从5个方面论述了氯化聚烯烃在聚丙烯膜上的广泛应用,从而扩大了聚丙烯膜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期刊2004年06期)
汪立波[8](2003)在《水相法氯化聚烯烃树脂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水相法制备氯化聚烯烃树脂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及其在涂料、油墨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03年S1期)
武六旺,张玉英,白启荣[9](2003)在《氯化聚烯烃与防腐涂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以氯化聚烯烃为主粘连剂配制防腐涂料的工艺路线、技术指标及应用。该涂料的研制 ,解决了醋生产厂家的防腐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03年01期)
王福表[10](2002)在《水相悬浮法制造氯化聚烯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生产氯化聚烯烃的叁种方法:固相氯化法、溶剂氯化法和水相悬浮法,重点阐述了水相悬浮法的原理、工艺过程与技术要点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实例。(本文来源于《宁波化工》期刊2002年01期)
氯化聚烯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采用以环氧树脂、过氯乙烯树脂、聚四氟乙烯及颜料等原料制成的主剂,配以聚氨酯预聚物为固化剂的双组分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的涂膜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及耐候性,对金属基体和混凝土基体有较强的附着力,可用于化工大气环境的防腐。且添加纳米聚四氟乙烯对降低涂膜的表面张力有显着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化聚烯烃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菊,高喜平,陈国伟,张玉清.氯化聚烯烃大分子改性聚丙烯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4
[2].姜方群.环氧改性氯化聚烯烃含氟防腐涂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中国涂料.2012
[3].邓康清.新型热塑性聚烯烃与氯化聚烯烃的相容性及界面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刘登良.自主创新发展清洁树脂生产工艺——氯化聚烯烃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涂料.2006
[5].樊森.氯化聚烯烃树脂研讨会在宁波举办[N].中国化工报.2006
[6].王苇,王立,王驰亮,周峻峰.氯化聚烯烃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
[7].武六旺.氯化聚烯烃的应用[J].太原科技.2004
[8].汪立波.水相法氯化聚烯烃树脂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涂料.2003
[9].武六旺,张玉英,白启荣.氯化聚烯烃与防腐涂料[J].中国涂料.2003
[10].王福表.水相悬浮法制造氯化聚烯烃[J].宁波化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