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收入差距论文-李潇晓,徐水晶,周东洋

性别收入差距论文-李潇晓,徐水晶,周东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收入差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收入差距,农村家庭,配偶工作状态,家庭规模

性别收入差距论文文献综述

李潇晓,徐水晶,周东洋[1](2019)在《家庭束缚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文献大多忽略了家庭因素对中国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家庭因素对收入性别效应的直接影响、对男性和女性收入影响的差异;使用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法分析了家庭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男性年收入约为女性的2倍,家庭特别是家庭分工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状态解释了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显着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家庭规模对女性收入有显着消极影响,对男性收入影响不显着。基于此,就家庭性别分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人口与社会》期刊2019年04期)

莫思佳[2](2019)在《生育的性别收入差距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收入差距是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集中于在截面层次上探究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试图从劳动力市场上寻求答案,并将其归咎于性别歧视等不可观测的因素当中。本文从家庭层面出发,在微观视角上探究男性女性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决策——生育,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女性在生育后的就业决策究竟是一种自愿选择还是母职牺牲。利用CFPS2010-2016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首先证明了生育会显着降低女性的收入,下降的幅度约为28%,是导致男女在生命周期过程中收入差距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生育对全样本劳动供给指标的回归、生育在持续雇佣样本中的回归,探究了生育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估计结果表明,生育会显着降低女性的就业率,下降幅度约为13.7%。而针对持续雇佣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生育对受雇女性的工资率并没有显着影响。但从长期动态视角来看,受雇女性的工资增长率会远远落后于男性,最终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逐渐扩大。最后,本文通过引入养育价值效用这一概念,分析了女性生育及就业决策背后的选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学历女性而言,生育后退出劳动力市场会显着减少个体效用,生育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母职惩罚的体现。对于低学历女性而言,生育后是否参与就业并不会降低个体效用,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在出台针对女性的保护政策时,应该对症下药。在兼顾女性就业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女性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为回归家庭的女性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育儿服务以及制定对全职母亲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5-01)

卿石松[3](2019)在《中国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根源——基于性别角色观念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拓展人力资本和性别歧视分析框架,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究性别角色观念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男女收入差距。研究发现,以"男主外女主内"为核心的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的工资收入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对男性收入则没有显着影响。男女收入差距由此形成,并通过教育获得、劳动参与、工作时间及职业地位等中介因素对两性间收入不平等产生广泛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根源,推动优化性别平等实践。(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肖洁[4](2018)在《国内性别收入差距经验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问题是性别研究长期关注的议题,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对女性经济独立至关重要,对政治、教育、婚姻等领域的两性平等也有重要影响。从总体研究状况、理论解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结论四方面对国内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184篇性别收入差距经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对国内性别收入差距经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并大体分析相关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倩[5](2018)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性别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一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渐进的放权让利式改革,导致各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产生差异,具体表现为基于所有制性质差别而出现的“部门分割”。与此同时,不同部门中的性别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剧,性别收入差距是目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削弱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将有利于提升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程度。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国有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为基础,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内容分为叁个部分,首先比较分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中两性员工在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存量上的差异;其次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两个部门两性员工收入决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为进一步比较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性别收入差距的来源,文章运用收入分解法,对两部门中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中均存在性别收入差距问题,随着分位数的上升,两部门中的性别收入差距也在随之扩大,非国有部门的性别收入差距总是高于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中由个体特征不同和由不可解释及歧视部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距,均比国有部门高,从而导致其性别收入差距大于国有部门。2.两部门中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不同。国有部门中,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两性在人力资本存量和社会资本存量方面的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加丰富;而在非国有部门中的,无论在资本存量积累还是在要素回报率方面,女性均处于劣势地位,且歧视的存在加剧了性别收入差距。3.不同部门中、收入分布不同位置上,特征效应和参数效应的相对作用存在差异。国有部门中,中低分位数上的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个体资本存量差异;收入分布顶端,由个体特征差异造成的性别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由系数差异弥补的部分越来越小。非国有部门中,不可解释及歧视部分是导致中低分位数上性别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收入分布的顶端,个体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导致性别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原因。为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政府应根据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性别收入差距的不同来源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需有效地监控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劳动者的不公平行为,尤其是非国有部门中对收入分布底端女性的歧视;加强对女性的法律保护,大力倡导同工同酬;同时女性应注重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大学》期刊2018-05-01)

孔令文[6](2018)在《性别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回顾,本文首先简述了性别收入差距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从地区角度来看,全球各国的性别收入差距收窄趋势并不明显,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的性别收入差距处于世界中低水平,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国家性别收入差距较高;从人群角度来看,低收入人群的性别收入差距收窄趋势更明显,而收入越高、年龄越大的人群性别收入差距越大;性别收入差距还会因行业、职位、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的差异而不同。进一步地,本文总结了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性别职业隔离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传统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它们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解释力正受到质疑,性别收入差距不能被解释的部分被归结为性别歧视的影响;另外,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政策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生育及其他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最后,本文梳理了性别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贫富差距以及个体发展的负面影响,并总结了各国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8年02期)

肖洁[7](2017)在《家务劳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第叁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第叁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考察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群体收入获得的影响及影响力的性别差异,分析家务劳动、人力资本、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人口的劳动收入具有惩罚效应和门槛效应;家务劳动时长、日常家务劳动和照料型家务劳动对已婚在业男女具有相似的惩罚效力;非日常家务劳动、夫妻家务分工方式以及家务时点对收入获得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已婚在业男女平均收入的差距源于男女的禀赋差异,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的主因,其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多通过性别歧视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7年06期)

燕蕾[8](2017)在《埃森哲报告: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叁条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全球平均而言,女性每收入100美元,男性的收入却高达258美元。2017年3月,全球着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发布了一份名为《2017年趋于平等:缩小性别收入差距》(Getting to Equal 2017:Closing the Gender Pay Gap)的报告,提出提高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强化STEM教育以及前瞻性地制订战略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性别收入差距有多大?埃森哲的研究发现,就全球平均而言,男性每收入140美元(约950元人民币),女性的收入只有100美元(约680元(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7年20期)

王英[9](2017)在《市场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与我国性别收入差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大量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我国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程度却在不断增加。除了禀赋差异等因素外,社会资本也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囿于社会角色的差异,男女劳动者社会资本的积累及结构存在差异。并随市场化程度的变化,男女劳动者社会资本的构成与积累水平的差异也会随之变化。本文尝试研究市场化背景下社会资本积累对收入的影响,探究市场化程度与社会资本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本研究运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12年对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10000多户家庭进行的横截面调查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在2012年该项目对社会资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本文把社会资本分为潜在性和动员性两类。两类社会资本在不同市场化程度或不同收入水平上均有性别差异。同时两性的收入分布存在差异但均是非正态分布。在具体的分析中本文运用基于明瑟工资方程的OLS回归模型、RIF分位数回归方法以及FFL分解方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潜在性与动员性社会资本均对收入有显着的影响,同时潜在性社会资本存在显着的性别回报差异;第二、市场化有利于增强潜在性社会资本对高收入群体收入的正向作用,而不利于动员性社会资本对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正向作用;第叁、市场化有利于降低性别收入差距;第四、潜在性社会资本可以缩小低收入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而动员性社会资本可以缩小高收入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青根,沈红[10](2016)在《教育能缓解性别收入差距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从事非农工作的样本数据,在区分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和信息功能前提下探讨教育对性别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叁点:一,女性在教育投资数量上并不落后于男性,但性别收入差距仍然显着存在;二,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男性教育生产性收益率显着高于女性,由此拉开了约103%的性别收入差距;叁,女性教育信息收益率显着高于男性,教育信息功能可减轻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缩小了近80%的性别收入差距。研究结果为缓解性别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性别收入差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性别收入差距是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集中于在截面层次上探究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试图从劳动力市场上寻求答案,并将其归咎于性别歧视等不可观测的因素当中。本文从家庭层面出发,在微观视角上探究男性女性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重要决策——生育,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女性在生育后的就业决策究竟是一种自愿选择还是母职牺牲。利用CFPS2010-2016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首先证明了生育会显着降低女性的收入,下降的幅度约为28%,是导致男女在生命周期过程中收入差距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生育对全样本劳动供给指标的回归、生育在持续雇佣样本中的回归,探究了生育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估计结果表明,生育会显着降低女性的就业率,下降幅度约为13.7%。而针对持续雇佣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生育对受雇女性的工资率并没有显着影响。但从长期动态视角来看,受雇女性的工资增长率会远远落后于男性,最终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逐渐扩大。最后,本文通过引入养育价值效用这一概念,分析了女性生育及就业决策背后的选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学历女性而言,生育后退出劳动力市场会显着减少个体效用,生育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母职惩罚的体现。对于低学历女性而言,生育后是否参与就业并不会降低个体效用,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在出台针对女性的保护政策时,应该对症下药。在兼顾女性就业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女性自愿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为回归家庭的女性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育儿服务以及制定对全职母亲权益保护的相关政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收入差距论文参考文献

[1].李潇晓,徐水晶,周东洋.家庭束缚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J].人口与社会.2019

[2].莫思佳.生育的性别收入差距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卿石松.中国性别收入差距的社会文化根源——基于性别角色观念的经验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9

[4].肖洁.国内性别收入差距经验研究述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

[5].王倩.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性别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6].孔令文.性别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

[7].肖洁.家务劳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第叁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7

[8].燕蕾.埃森哲报告:缩小性别收入差距的叁条路径[J].上海教育.2017

[9].王英.市场化程度、社会资本积累与我国性别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7

[10].张青根,沈红.教育能缓解性别收入差距吗?[J].复旦教育论坛.2016

标签:;  ;  ;  ;  

性别收入差距论文-李潇晓,徐水晶,周东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