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抑郁图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尊,自我描述,自我效能,自我图式
抑郁图式论文文献综述
师培霞,戴琴,任辉[1](2019)在《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的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描述任务、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462名军校医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在自我图式不同层面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自尊、积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454、0.324、0.373,P<0.001),与抑郁呈负相关(r=-0.269、-0.200、-0.101,P<0.001);消极自我描述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338,P<0.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383,P<0.001)。消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对抑郁具有显着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自尊和积极自我描述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消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军校医学生的自尊、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和抑郁密切相关,心理弹性在自我图式影响抑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邱兰盈[2](2018)在《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改善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94例,最终纳入86例为研究对象,干预组43例,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分别在术前1天(基线)、术后2-3天、术后4-7天、8-10天及出院时给予围手术期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化疗指导、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两组患者分别在基线调查后的术后8天和出院时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抑郁和焦虑水平的评价。结果:(1)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8.438,P<0.001),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517,P<0.050),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936,P<0.001),两组基线时(F=0.036,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天时(F=11.041,P<0.001)和出院时(F=18.887,P<0.05)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显示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25.835,P<0.001)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9.264,P<0.001)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6.912,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4.357,P<0.050)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不明确性维性维度得分(F=5.299,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7.489,P<0.050)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0.018,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0.017,P>0.050)两组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天和出院时干预组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和复杂性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显示焦虑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1.073,P<0.001);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631,P<0.050)。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焦虑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485,P<0.050),两组基线时(F=0.005,P>0.050)和术后8天时(F=2.439,P>0.050)焦虑总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干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3.154,P<0.001)。(4)结果显示抑郁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学意义(F=24.947,P<0.001);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得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614,P<0.050)。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抑郁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603,P<0.050),两组基线时(F=0.038,P>0.050)和术后8天时(F=2.949,P>0.050)抑郁总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791,P<0.050)。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路径能更好降低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水平,为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助记工具,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作为系统性健康教育方法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和实施。(本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8)
周玉[3](2017)在《积极自我图式的注意偏向调节训练对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神经质水平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验一检验传统的注意偏向调节训练对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质对其效果的影响。实验二,将积极的情绪启动与注意偏向调节训练相结合,来改变抑郁个体负性图式,试图发展注意偏向调节训练的新方法。方法:通过BDI-II问卷筛选出符合具有抑郁情绪的个体,同时测量抑郁个体的神经质水平。实验一选取了40名符合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将其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实验组在4周内完成注意偏向修正训练,安慰剂组进行相匹配的中性训练。实验二通过同样的方法筛选标准的20名被试,每个被试与实验一实验组的被试保持同质性。被试进行基于矫正负性的自我图式的注意偏向修正训练,训练的时间与实验一匹配。结果发现:实验一和实验二都采用了2(分组:安慰剂组和实验组)×2(时间:前测和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⑴实验一中,时间的主效应显着p<0.01,分组的主效应显着p<0.01,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显着p<0.01。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安慰剂组进行了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抑郁症状的分数有了显着的降低p<0.01,而安慰剂组没有明显的改变。⑵实验二时间的主效应p<0.01和分组的主效应p<0.01均显着,时间×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着。⑶个体神经质水平调节着注意偏向修正训练的效果,即神经质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明显(B=-.375,t=-2.143,p<0.05)。结论:负性图式的注意偏向修正训练和传统的注意偏向修正训练都能显着的降低抑郁个体的抑郁症状,其中个体的神经质水平对训练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彭薇[4](2017)在《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中介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儿童期创伤经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叁个主要变量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探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是否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所用问卷包括《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Young图式问卷简式中国版(YSQ-FS-C)》、《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问卷》。3.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及Baron &Kenny (1986)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探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儿童期创伤经历及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关系。4.研究结论:(1)儿童期创伤经历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且在具体维度上有所差异。男性与女性被试在性虐待、躯体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性别差异,仅在情感虐待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及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则在男女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2)儿童期创伤经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和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在独生子女情况、生源地、年级叁个人口学变量上无显着差异。(3)儿童期创伤经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且叁个主要变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各因子之间关系也较为密切。(4)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社会孤立/疏离图式、对疾病或伤害易感性图式、情感压抑图式、权利/夸张图式在儿童期创伤经历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5)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社会孤立/疏离图式、对疾病或伤害的易感性图式、情感压抑图式、权利/夸张图式在情感虐待与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6)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社会孤立/疏离图式、情感压抑图式、遗弃/不稳定图式、对疾病或伤害的易感性图式在躯体忽视和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乌云高娃,席思思,吴琼,邹鑫,吴艳红[5](2013)在《抑郁个体负性自我图式的神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个体常伴有自信心缺乏或低自尊,以及存在不合情理的白责现象。同样地,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加工也存在对负性刺激加工增强以及对正性刺激加工减弱的偏向。以往研究显示,正常个体通常具有一种正性自我偏向,根据抑郁的认知理论,抑郁个体持有一种负性的自我图式。为了探讨抑郁个体不同于常人的认知特点,本研究将通过对本研究把被试分为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对照组),让被试对正负性情绪词进行自我参照加工,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表明,控制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正性自我图式,其存储的积极信息较多,消极信息较少;对于抑郁个体而言,其自我图式中储存的积极信息较少,消极信息较多。反应时指标表现出同样的结果模式,控制组被试对与正性自我图式相符合的词语(正性符合/负性不符合)反应时较短;然而,抑郁个体对不同情绪效价词语并未表现出反应时上的差异。此外,控制组被试在正性词条件下,不符合自己的正性词与符合自己的正性词相比引发了更大的N400;抑郁个体在负性词条件下,不符合自己的负性词与符合自己的负性词相比,前者引发了更大的N400,后者引发了更大的晚期正成分。由此可见,对于抑郁个体而言,只有在负性词不符合自己的时候表现出与自我概念相冲突的结果模式,因此本研究结果为抑郁个体的负性自我图式提供了行为和神经水平上的证据。(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吴文峰,卢永彪[6](2013)在《应激事件与认知图式对新生代农民工抑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抑郁状况,并探寻认知图式在应激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失调态度问卷,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200名新生代农民工。结果发现:(1)与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同年龄段的全国常模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抑郁程度显着高于常模水平;(2)新生代农民工被试中,认知图式在应激事件与抑郁关系中不是起调节作用,而是起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研究的初步结论:(1)新生代农民工的抑郁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2)由于应激事件可以通过新生代农民工的认知图式影响其抑郁程度,因此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抑郁预防和干预过程中,不仅应努力减少外部应激事件对他们的冲击,还应努力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构建积极健康的认知图式。(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05期)
刘竞,祖思,李占江,马辛[7](2011)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对象:来自北京安定医院门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周岁;②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文化以上;③符合DSM-Ⅳ单次非精神病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④总病程≤1年;⑤未接受过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1-23)
崔丽霞,罗小婧,肖晶[8](2011)在《儿童期创伤对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的影响:图式中介特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Beck的认知内容特异性假说(Cognitive Content Specificity Hypothesis,CCSH),本研究假设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在儿童期创伤与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间存在中介效应的特异性。然后对668名大学生施以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Young图式问卷短版(YSQ-SF),特质抑郁问卷(T-DEP)以及特质焦虑问卷(T-AI),经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析,结果表明:(1)叁类儿童期创伤:情感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与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相关均显着,且叁类创伤与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的相关系数差异不显着;(2)针对叁类创伤的中介分析均表明情感剥夺、羞耻、社交孤立/疏离和自我牺牲等与没价值、无能力有关的图式在儿童期创伤和特质抑郁间起中介作用,而不信任/虐待和对疾病/伤害易感性等与危险有关的图式在儿童期创伤和特质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儿童期创伤与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间存在中介效应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闫占闻[9](2011)在《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其抑郁、学校适应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修订《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YSQ-SF)》,使其更适用于跨文化研究,同时探索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其抑郁、学校适应性在统计上的关系。2.研究设计: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修订,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同学校适应性和抑郁的关系。3.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100名在校大学生分叁次施策问卷,所用问卷包括《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问卷(YSQ-SF)》、《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自评抑郁量表(SDS)》。4.结论(1)经修订,《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问卷(YSQ-SF)》在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过程中也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具体的研究。(2)我国大学生在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学校适应性、抑郁方面基于人口学变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其自身的特点。(3)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学校适应性和抑郁之间存在着极其显着的相关,各因子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其中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同学校适应性呈负相关,而同抑郁呈正相关,抑郁同学校适应性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为负相关。(4)经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对于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和抑郁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引入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15个因子对学校适应性和抑郁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同样显示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对二者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04-01)
陈聪[10](2010)在《抑郁自我图式研究范式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Beck抑郁自我图式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根据抑郁图式认知分类系统,从认知结果变量和认知过程变量两方面对抑郁自我图式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抑郁研究的认知实验范式较传统的问卷测量的优势,同时展望了抑郁认知实验研究和脑成像技术结合的发展未来。(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抑郁图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路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94例,最终纳入86例为研究对象,干预组43例,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分别在术前1天(基线)、术后2-3天、术后4-7天、8-10天及出院时给予围手术期的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的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化疗指导、出院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两组患者分别在基线调查后的术后8天和出院时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抑郁和焦虑水平的评价。结果:(1)结果显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8.438,P<0.001),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517,P<0.050),两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9.936,P<0.001),两组基线时(F=0.036,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天时(F=11.041,P<0.001)和出院时(F=18.887,P<0.05)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显示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25.835,P<0.001)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9.264,P<0.001)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疾病不确定感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6.912,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4.357,P<0.050)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不明确性维性维度得分(F=5.299,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7.489,P<0.050)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时不明确性维度得分(F=0.018,P>0.050)和复杂性维度得分(F=0.017,P>0.050)两组得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天和出院时干预组不明确性维度得分和复杂性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显示焦虑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1.073,P<0.001);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631,P<0.050)。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焦虑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485,P<0.050),两组基线时(F=0.005,P>0.050)和术后8天时(F=2.439,P>0.050)焦虑总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干预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23.154,P<0.001)。(4)结果显示抑郁总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差别有统学意义(F=24.947,P<0.001);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得分的降低趋势快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614,P<0.050)。同时根据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的结果,两组抑郁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603,P<0.050),两组基线时(F=0.038,P>0.050)和术后8天时(F=2.949,P>0.050)抑郁总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791,P<0.050)。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路径能更好降低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抑郁水平,为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助记工具,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思维方法,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作为系统性健康教育方法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和实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郁图式论文参考文献
[1].师培霞,戴琴,任辉.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的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
[2].邱兰盈.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改善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3].周玉.积极自我图式的注意偏向调节训练对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神经质水平的调节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彭薇.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影响: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中介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5].乌云高娃,席思思,吴琼,邹鑫,吴艳红.抑郁个体负性自我图式的神经机制[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6].吴文峰,卢永彪.应激事件与认知图式对新生代农民工抑郁的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7].刘竞,祖思,李占江,马辛.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C].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8].崔丽霞,罗小婧,肖晶.儿童期创伤对特质抑郁和特质焦虑的影响:图式中介特异性研究[J].心理学报.2011
[9].闫占闻.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其抑郁、学校适应性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0].陈聪.抑郁自我图式研究范式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