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

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梗死,室壁瘤,血运重建,重塑

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1](2015)在《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指标、心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选Euro Score评分中低危的患者223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29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94例。患者分别于血运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36个月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接受血运重建术前,PCI组与CABG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8.12±10.01)mm比(61.75±5.8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3.57±9.41)%比(42.98±10.9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2.47±15.36)g/m2比(126.22±16.58)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2.32±4.23)mm比(58.12±10.01)mm,P<0.05]、LVEF[(56.56±9.65)%比(43.57±9.41)%,P<0.05]和LVMI[(107.54±15.25)g/m2比(122.47±15.36)g/m2,P<0.05]显着改善。CABG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3.65±3.72)mm比(61.75±5.85)mm,P<0.05]、LVEF[(57.70±10.65)%比(42.98±10.98)%,P<0.05]和LVMI[(109.43±14.35)g/m2比(126.22±16.58)g/m2,P<0.05]也显着改善。累积36个月随访发现,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和MACE发生率高于CAB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12.8%,χ2=0.29,P>0.05;12.4%比6.4%,χ2=2.22,P>0.05)。结论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均显示术后6个月LVEF升高、LVMI降低,但在心功能、左心室重塑、主要终点事件以及MACE改善方面,CABG术与PCI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胡少东,傅向华[2](2010)在《缬沙坦合用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血运重建后的血清胶原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缬沙坦及合用安体舒通对经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胶原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合用药组(缬沙坦合用安体舒通),在治疗后1周、2周、12周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并在治疗后2周、12周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2周时合用药组血清PⅢNP、血清PⅠCP较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合用药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局部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质量指数较缬沙坦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的胶原合成,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合用药组的作用优于单用缬沙坦,显着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吕丰,刘天军,赵健,刘晓程,宋存先[3](2009)在《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备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支架,优化支架制备方式,评估其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的可行性。方法:以聚己内酯(PCL)为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药物载体,分别通过静电纺丝法、溶液浇注-溶剂挥发法和熔融挤出法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支架。采用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在体评估该支架在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术(TMR)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熔融挤出法制备的PCL支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7MPa,在TMR后可保持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备出了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熔融挤出法制备出的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可维持TMR后的心肌孔道通畅。(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09年11期)

吕丰[4](2008)在《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术(TMR)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外科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不适应症的晚期心绞痛患者,其减轻心绞痛、提高缺血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是TMR术后短时间内,心肌管道便因凝血而闭塞,原始的心肌管道本身并不能对心肌直接供血。将心肌打孔血运重建术和支架置入方法结合起来,在缺血心肌区域进行阵列式打孔,产生多个直通心腔的隧道,置入支架后可以阻止心肌孔道自行闭合,将会增进血流灌注效果。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诱发缺血心肌的血管形成、建立侧枝循环、刺激血管再生,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再生治疗法已被用于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改善组织血液灌流。TMR术结合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再生法治疗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较好的结果,它能够提高局部心肌灌注效果,促进动脉血管生成,有助于局部心肌功能的修复。但是生长因子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很短,而且靶向定位差,难以发挥长久的、持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另外,由于肝素与细胞生长因子有很高的亲和性,它能提高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延长其半衰期,还有助于凝血现象的抑制。因此能够缓控释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的肝素改性支架可以应用到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中,它不仅能阻止TMR后孔道自行闭合,又能够防止血栓形成,还可促进孔壁生成血管内皮,使之最终成为与壁间微细结构相交通的“血管”,补偿冠状动脉的供血不足,提高血运重建效果。由于心肌支架研究较少,其它用途的支架也不能完全满足于心肌血运重建的需要,而且释放的药物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应该针对心肌血运重建的需要进行专门设计。本文对心肌内生物可降解性复合缓释支架进行深入研究,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已内酯(PC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支架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法、溶液浇注-溶剂挥发法、熔融挤出成型法等多种方式对支架制备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对PLGA药物缓释系统进行研究,分别制备了药物载体嵌入式PCL/PLGA复合支架和药物载体层支架结构层双层结构复合的PCL/PLGA药物支架,对支架结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药物释放动力学等进行了测定和表征;为了制备抗凝血支架材料,通过化学键共价结合方式制备了肝素改性PLGA薄膜,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和分析,并测定了薄膜表面亲疏水性能及抗凝血性能;最后综合利用支架制备方式、药物缓释层、抗凝血材料制备等方面结果,制备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进行动物实验评价,通过心肌新生血管密度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心功能的超声学评价和心肌灌注核素显像等手段研究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在促进血管再生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方面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熔融挤出成型法制备的PCL支架结构层可以承受心肌压力,保持心肌孔道通畅;PCL/PLGA复合支架不仅阻止心肌孔道闭合,而且可以缓慢释放药物进行治疗;肝素修饰PLGA薄膜可以赋予支架一定的抗凝血性能;动物实验结果肯定了支架结合TMR作用后对心肌功能改善的效果,初步结果表明药物支架与TMR的结合有助于局部缺血心肌功能的改善,能够保持孔道的长期开放,显着增加新生血管密度,改善血流灌注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促进心肌血运重建。本文研究的透心室壁生物可降解性药物支架不仅能阻止心肌自行闭合,又能够防止血栓形成,还可促进孔壁生成血管内皮,将是对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术的优化,在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心肌血运重建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另外,该支架研究还可拓展到血管、胆管、食道、尿道等其它腔道内支架方面的应用,优化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8-10-01)

李中文,刘剑刚,华潞,赵树杰[5](2007)在《云南白药对非血运重建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室壁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云南白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伴发室壁瘤患者的影响。方法:确定非血运重建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伴有室壁瘤的患者30例,随机分2组。一组常规治疗加服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组),另一组常规治疗(对照组)。试验观察前后记录患者体征、心率、血压、心电图、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服用云南白药患者有减少室壁瘤数量发生的趋势,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两组死亡率统计无显着差异。云南白药可降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含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和P<0.01)。结论:云南白药具有减少非血运重建条件下急性Q波心肌梗死伴有室壁瘤数目的趋向,抑制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马宁,傅向华,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6](2004)在《直接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的逆转效应和心功能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评价早期直接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室壁瘤的逆转效应及其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病12小时以内入院的患者随机行直接PCI、尿激酶静脉溶栓、AMI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筛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行PCI治疗的28例患者归为A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26例患者归为B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的22例患(本文来源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期刊2004-03-01)

马宁,傅向华,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7](2004)在《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室造影(LVG)以及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的相位分析和心功能检测技术,观察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即直接和补救PCI对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闭塞伴有左室心尖部室壁瘤(LVA)形成的AMI患者的心室收缩同步性(VSS)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住院首次AMI合并LVA分别接受直接PCI或补救PCI治疗患者21例,均为男性,年龄(本文来源于《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期刊2004-03-01)

陈良龙,沈成兴,葛均波,陈灏珠[8](2003)在《慢性冬眠心肌血运重建后室壁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冬眠而无梗死的心肌在完全血运重建后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3例具有慢性冬眠心肌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1±9岁。有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分别为14例、9例,病变血管狭窄率为(95.2±4.1)%、TIMI血流2.1±0.7级。应用PTCA及支架术进行血运重建,术后无残余狭窄,且TIMI血流完全恢复正常;对有冬眠心肌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障碍积分(WMAS)衡量冬眠心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轻中度与重度运动障碍的左室壁心肌节段的WMAS分别为6.9±3.5和13.9±4.4,术后6个月分别为0.6±0.4和2.9±2.1(P<0.01);术前LAD和RCA供血区左室壁心肌节段中的WMAS分别为14.2±4.3和7.0±3.2,术后分别为3.1±2.0和0.4±0.5(P<0.01)。结论:严重缺血但无梗死的慢性冬眠心肌在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功能有显着改善,但不能完全恢复,且其功能的恢复受供血血管及术前血供减少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缬沙坦及合用安体舒通对经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胶原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合用药组(缬沙坦合用安体舒通),在治疗后1周、2周、12周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浓度;并在治疗后2周、12周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2周时合用药组血清PⅢNP、血清PⅠCP较缬沙坦组明显降低(P<0.05)。合用药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局部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质量指数较缬沙坦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的胶原合成,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合用药组的作用优于单用缬沙坦,显着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

[2].胡少东,傅向华.缬沙坦合用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血运重建后的血清胶原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0

[3].吕丰,刘天军,赵健,刘晓程,宋存先.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制备与优化[J].天津医药.2009

[4].吕丰.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5].李中文,刘剑刚,华潞,赵树杰.云南白药对非血运重建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伴有室壁瘤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

[6].马宁,傅向华,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直接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的逆转效应和心功能改善作用[C].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2004

[7].马宁,傅向华,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左室功能改善作用[C].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研讨会(CIT)暨全国介入心脏病学年会2004专辑.2004

[8].陈良龙,沈成兴,葛均波,陈灏珠.慢性冬眠心肌血运重建后室壁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

标签:;  ;  ;  ;  

透室壁心肌血运重建论文-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