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电位论文-赵慧

界面电位论文-赵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Zeta电位,超声时域反射(UTDR),膜污染,滤饼层

界面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赵慧[1](2019)在《超滤膜过滤界面电位特征及污染层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更加深入的了解膜污染过程是有效控制膜污染的核心问题,更是指导膜组件优化和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本文应用Zeta电位监测及超声时域反射技术联合同步在线监测的方法,对典型有机污染物的膜污染行为及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此来建立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膜污染方法。首先,对膜污染进程进行了膜面Zeta电位的超滤膜原位同步监测,对膜污染过程中的界面电位变化进行了实时表征。研究发现,在膜污染的不同阶段Zeta电位的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在膜孔堵塞阶段,Zeta电位呈快速下降状态。当Zeta电位呈缓慢下降趋势时是滤饼层形成阶段。进入滤饼层压实阶段时Zeta电位趋于稳定,由于此时的膜表面已被实验膜污染物所覆盖,膜面电位完成了从膜本征电位向污染物本征电位的过渡,稳定后的电位值几乎不再变化。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差异时段过滤膜污染累积”方法对膜污染过程进行研究,并引入膜电位特征参数AZetaft2t1作为评价指标,与膜不可逆污染阻力做皮尔森相关性系数分析。研究发现,差异时段膜过滤中膜的不可逆污染程度与其过滤初期表面Zeta电位变化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性。实验结果说明Zeta电位变化最剧烈时是过滤过程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阶段累积阶段,膜面不可逆污染的累积会加速膜过滤到达稳定阶段。相同条件下四种膜污染物形态中,SA过滤中不可逆污染累积量最大,计算得到的不可逆阻力达3.77E+12 m-1,而过滤达到稳定阶段的时间却最短。四种膜污染物最终造成的不可逆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A>MFs>BSA>HA。其次,联合超声时域反射技术(UTDR),在对膜污染进行Zeta电位监测的基础上进了膜过滤过程中滤饼层厚度及密度的实时表征。UTDR不仅能有效的监测污染层的形成和生长,还可以通过差动信号振幅的变化来表征污染层的密度变化。本研究通过对超声回波信号与滤饼层厚度间的协同关系来判断膜过滤进入滤饼层压实阶段的时间。利用Zeta电位与超声时域反射技术联合在线监测的方法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更有利于在原位监测过程中了解膜污染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四种污染物进入滤饼层形成和压实阶段所需的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SA>MFs>BSA>HA。利用超声差动信号计算得实验最终各污染层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HA、BSA、MFs和SA。通过XDLVO理论计算可知,膜-SA及SA-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大于其他几种污染物与膜及各自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膜污染过程中SA在膜面上的吸附速率较快,又由于自身作用力相对较强,更容易被压实,且根据超声反射数据计算得SA过滤最终形成的滤饼层也最薄。上述工作对于科学的判别膜污染的变化阶段和选择最佳的膜污染的控制时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彦[2](2017)在《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3种致癌芳香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癌芳香胺当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光谱法、传统的电化学分析法等。色谱法虽然选择性高,然而仪器昂贵,而且样品的前处理程序比较复杂,导致检测周期较长,检测成本较高,不适应现代快速检测的趋势;尽管光谱法和传统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高,但它们的选择性较差、检测范围较窄;此外,光谱法在测定中还需要合成新型的显色试剂,因此使测定程序变得较为繁琐。鉴于此,非常需要开发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致癌芳香胺的新技术。双极制界面电位法是近年建立的一种简单、灵敏的新型界面电位分析技术。该技术是基于电极材料与待测物相互作用引发电极材料界面电位变化,继而导致电流为零处的电位,即零流电位(Zero current potential,简称ZCP)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检测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简称MIP)选择性高,专一性强,能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模板分子)。本文将简单灵敏的双极制界面电位法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相结合,以3种致癌芳香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为模板分子,通过双极制界面电位法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在石墨烯修饰的铅笔芯电极表面构筑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叁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高选择识别性,建立起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3种致癌芳香胺的新方法。此外,本文还利用双极制界面电位法系统研究了这3种致癌芳香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吸附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计算出3种致癌芳香胺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参数(印迹容量和印迹因子),具体如下:1、3种致癌芳香胺的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新技术的建立(1)双极制界面电位法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以5.0×10-3 mol·L-1的4,4'-二氨基二苯醚为模板分子,2.O×10-2 mol·L-1的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pH值为6.81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2-1.2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18圈,洗脱4 min制备出4,4'-二氨基二苯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以5.0×10-4mol·L-1的4,4'-二氨基二苯硫醚为模板分子,3.0× 10-3mol·L-1的丙烯酸为功能单体,pH值为6.64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2-1.2 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 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16圈,洗脱4min制备出4,4'-二氨基二苯硫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以6.0×10-4 mol·L-1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为模板分子,3.6×10-3 mol·L-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pH值为6.9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0-1.0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24圈,洗脱8min制备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分子印迹聚合物。(2)叁种致癌芳香胺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及检测限4,4'-二氨基二苯醚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3 mol·L-1,线性回归方程为:EzcP=(0.0237±0.0010)log[C4,4'-二氨基二苯醚]+(0.2320±0.0003)(R2=0.9940±0.0016,n=9),检测限为 4.71×10-8 mol·L-1。4,4'-二氨基二苯硫醚线性范围为1.0×10-8-1.0×10-4 mol·L-1,线性回归方程为:EZCP=(0.0162±0.0017)log[C4,4'-二氨基二苯硫醚]+(0.188 1±0.0027)(R2=0.9924±0.0029,n=9),检测限为 4.32×10-9mol L-1。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线性范围为1.0×1 0-8-1.0×110-4 mol·L-1,线性方程为:EZCP=(0.0182±0.0006)log[C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0.1479±0.0030)(R2=0.9933 ±0.0029,n=9),检测限为 6.49×1-9mol·L-1。(3)分析应用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4,4'-二氨基二苯醚,平均回收率在91.63%-101.21%,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4,4'-二氨基二苯硫醚,平均回收率在95.50%-103.25%,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平均回收率在98.50%-103.67%,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2、3种致癌芳香胺印迹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及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参数(印迹容量和印迹因子)计算(1)印迹结合的动力学和热力学298K下,4,4'-二氨基二苯醚与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552 s-1,吸附热力学参数ΔG=-7.7548 KJ/mol,ΔH=24.1487J/mol,ΔS=103.7030 J/(mol·K)。298K下,4,4'-二氨基二苯硫醚与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115 s-1,吸附热力学参数AG=-8.4510 KJ/mol,ΔH=24.0449 KJ/mol,AS=109.0466 J/(mol K)。298K下,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与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093 s-1,吸附热力学参数AG=-8.8920 KJ/mol,ΔH=24.1264 KJ/mol,ΔS=110.8000 J/(mol K)。(2)印迹参数的计算4,4'-二氨基二苯醚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硫醚、4,4'-次甲基-双(2-氯苯胺)、2,4-二氨基甲苯、5-硝基邻甲苯胺在4,4'-二氨基二苯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 0.4380±0.0170,0.1306±0.0061,0.1454±0.0057,0.0558±0.0039,0.0730±0.0036;印迹因子为 2.77,1.46,1.52,1.45 和 1.14。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醚、5-硝基邻甲苯胺、4,4'-次甲基-双(2-氯苯胺)、对氨基偶氮苯、2,4-二氨基甲苯在4,4'-二氨基二苯硫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0.7360±0.0199,0.5263±0.0199,0.3990±0.0093,0.0454±0.0186,0.1495±0.0191,0.1040±0.0139;印迹因子分别为 1.74,1.36,1.33,1.29,1.19,1.17。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硫醚、4-氨基联苯、邻甲氧基苯胺、4,4'-二氨基二苯醚、4-氯苯胺在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0.6815±0.0279,0.4242±0.0577,0.2427±0.0066,0.3222±0.0401,0.5411±0.0725 和 0.4014±0.0142,印迹因子为 2.04,1.48,1.23,1.36,1.03,1.17。(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3-30)

聂富强,高羿,孙杰娟,郭晓霞,高伟[3](2011)在《一种新的界面电位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电阻传感器以其低能耗、低价格和便携性而备受关注,其基本装置是在一对平行电极间沉积一种材料薄膜,构成一个直流电路,于固定偏压下施加一线性变化的电压,记录I-V曲线.由于分析物使材料薄膜膨胀,引起该沉积材料的电阻即I-V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从而将分析物与该沉积材料反应前后的电阻比作为分析信号.该传感器的实验装置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且基线漂移较大,通常只能用于气相或纯有机相中分析物的测定.目前,为解决该传感器不能用于水介质中分析测定的问(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高伟[4](2009)在《基于界面电位检测的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现象研究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它为电化学、胶体科学、材料科学、界面科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界面电位检测是实现界面现象研究的重要途径,开发高效的界面电位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界面电位检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检测系统。通过对其检测原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提出了零流电位法和安培法两种检测模式,并重点探讨了它们在材料pH响应性质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已取得以下几项成果。(1)将某种固体电极串联在伏安仪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与参比电极一起浸入溶液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通过对其检测原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发现电流仅在电极内部流通,遵守欧姆定律,电流值取决于电极的电子学性质、外加电位和“固/液”界面的界面电位。当采用不同的控制电位检测技术,如线性扫描电位法、方波伏安法、脉冲伏安法、安培法时,可以得到不同的电流-电位曲线。在这些曲线上,外加电位和电流分别是物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界面电位是与电极表面和溶液化学性质有关的化学参数,是一个待测的隐藏变量。可以根据电流-电位曲线随溶液组分的变化关系,实现对界面电位的检测和对“固/液”界面界面现象的研究。基于检测相同电流时外加电位的变化,和检测相同电位时电流变化,提出了零流电位法和安培法两种典型的检测模式。(2)在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采用线性扫描电位,记录I-E(电流-电位)曲线。将I-E曲线上电流为零时的扫描电位定义为零流电位,将检测零流电位的技术称之为零流电位法。通过检测多种非特征吸附界面的界面电位对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开路电位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检测灵敏快速等优点。使用零流电位法考察聚苯胺膜pH响应性质和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表面酸碱性质,结果满意。零流电位法为开发新型电位型pH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3)在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固定施加电位,记录I-t曲线,考察电流随溶液组分的变化,提出了安培检测模式。采用安培检测模式,考察聚苯胺膜的pH响应性质,开发了一种聚苯胺膜安培型pH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聚苯胺膜pH可控电流方向分子开关。与传统安培检测相比,该安培检测模式实际上是采用安培检测技术来实现对界面电位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选择性、准确度、灵敏度以及较短的响应时间。该研究模式为安培传感器和电化学pH分子开关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王宁章[5](2005)在《MFS结构铁电薄膜C-V特性的研究及界面电位降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淀积方法制备了B IT/PZT/B IT,PZT/B IT和B IT层状铁结构电薄膜,借助HP 4192A低频率阻抗分析仪对样品的C-V特性进行了测试,用半导体理论讨论了金属—铁电薄膜—半导体(M FS)结构的电容电压(C-V)特性,由C-V曲线理论算出界面电位降Vi,结果表明,界面电位降与测量电容、薄膜电容及耗尽层电容有关.在叁种结构中,B IT/PZT/B IT结构的界面电压降为最小,其界面效应优于单层和双层结构的界面效应.(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程晓曼,姚素薇[6](2004)在《酞菁铜/金属薄膜界面电位与光二次谐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alvin探针和光二次谐波 (SecondHarmonicGeneration ,SHG)方法研究了铜酞菁衍生物 (Coppertetra tert butylPhthalocyanine ,CuttbPc )LB(Langmuir Blodgentt)膜与金属 (Al、Au)界面的空间电荷现象与非线性光学效应 .检测到空间电荷感应电场 (SpaceChargeInducedElectricField ,SCIEF)形成的表面电位与金属功函数有关 ,并随膜厚变化趋于饱和值 .尽管酞菁分子为中心对称体系 ,但仍有SHG效应 ,并观察到CuttbPc/Al样品在 12 6 0nm附近有异常增强的SH信号 ,而CuttbPc/Au样品未见该峰 .根据样品结构的物理模型 ,运用电磁场理论分析了界面电介质的非线性极化特性和光学效应产生机制 ,初步认为CuttbPc/Al的SH增强峰源于SCIEF形成的较强表面电位 ,说明SH信号的产生与界面静电现象有密切关系 .(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李兴教,王宁章,鲍军波,邹雪城,徐静平[7](2002)在《在层状铁电薄膜二极管中的界面电位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淀积法制备了 BIT/ PZT/ BIT,PZT/ BIT和 BIT层状铁电薄膜 ,建立了一条修正的经验幂定律 I=A(ξ V) α和一个层状铁电薄膜电流密度 -电压 (I- V)曲线的近似公式 ,它包括了的非线性系数α和界面电位降特征参数 ξ。由修正的经验幂定律和 I- V曲线近似公式算出的界面电位降 Vi 与由 C- V曲线理论得出的结果一致。界面电位降与测量电容、薄膜电容及耗尽层电容有关。(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02年05期)

李兴教,王宁章,鲍军波,冯汉华,陈涛[8](2001)在《层状结构铁电薄膜中频率对界面电位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淀积方法制备了层状结构铁电薄膜 ,借助 HP4 192 A低频率阻抗分析仪对样品的C- V特性进行了测试 ,对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的铁电薄膜的界面电压降及不同频率下同一结构的铁电薄膜的界面电压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在同一频率下不同结构的铁电薄膜其界面电压降不同 ,同一结构的多层铁电薄膜在不同频率下其界面电压降也不同。不同的耗尽层厚度导致了界面电压降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01年06期)

林昌健,卓向东,陈纪东,王辉[9](1997)在《阵列电极法测量聚合物/金属界面电位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微计算机控制的阵列电极技术,用于原位测量金属/聚合物界面电位分布。阵列电极由64根金属丝组成,它们相互绝缘、紧密排列,形成8×8阵列电极。由此可研究有关腐蚀物质如O_2、H_2O等在聚合物涂层中的传输过程,研究聚合物涂层的不均一性及缺陷分布以及研究聚合物/金属界面的腐蚀破坏的电化学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界面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致癌芳香胺当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光谱法、传统的电化学分析法等。色谱法虽然选择性高,然而仪器昂贵,而且样品的前处理程序比较复杂,导致检测周期较长,检测成本较高,不适应现代快速检测的趋势;尽管光谱法和传统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较高,但它们的选择性较差、检测范围较窄;此外,光谱法在测定中还需要合成新型的显色试剂,因此使测定程序变得较为繁琐。鉴于此,非常需要开发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致癌芳香胺的新技术。双极制界面电位法是近年建立的一种简单、灵敏的新型界面电位分析技术。该技术是基于电极材料与待测物相互作用引发电极材料界面电位变化,继而导致电流为零处的电位,即零流电位(Zero current potential,简称ZCP)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检测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简称MIP)选择性高,专一性强,能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模板分子)。本文将简单灵敏的双极制界面电位法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相结合,以3种致癌芳香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为模板分子,通过双极制界面电位法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在石墨烯修饰的铅笔芯电极表面构筑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叁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高选择识别性,建立起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3种致癌芳香胺的新方法。此外,本文还利用双极制界面电位法系统研究了这3种致癌芳香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吸附结合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计算出3种致癌芳香胺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参数(印迹容量和印迹因子),具体如下:1、3种致癌芳香胺的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新技术的建立(1)双极制界面电位法优化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以5.0×10-3 mol·L-1的4,4'-二氨基二苯醚为模板分子,2.O×10-2 mol·L-1的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pH值为6.81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2-1.2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18圈,洗脱4 min制备出4,4'-二氨基二苯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以5.0×10-4mol·L-1的4,4'-二氨基二苯硫醚为模板分子,3.0× 10-3mol·L-1的丙烯酸为功能单体,pH值为6.64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2-1.2 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 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16圈,洗脱4min制备出4,4'-二氨基二苯硫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以6.0×10-4 mol·L-1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为模板分子,3.6×10-3 mol·L-1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pH值为6.98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采用循环伏安法,在-1.0-1.0V的扫描电位范围内,以0.1V·s-1的扫描速率循环扫描24圈,洗脱8min制备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分子印迹聚合物。(2)叁种致癌芳香胺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及检测限4,4'-二氨基二苯醚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3 mol·L-1,线性回归方程为:EzcP=(0.0237±0.0010)log[C4,4'-二氨基二苯醚]+(0.2320±0.0003)(R2=0.9940±0.0016,n=9),检测限为 4.71×10-8 mol·L-1。4,4'-二氨基二苯硫醚线性范围为1.0×10-8-1.0×10-4 mol·L-1,线性回归方程为:EZCP=(0.0162±0.0017)log[C4,4'-二氨基二苯硫醚]+(0.188 1±0.0027)(R2=0.9924±0.0029,n=9),检测限为 4.32×10-9mol L-1。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线性范围为1.0×1 0-8-1.0×110-4 mol·L-1,线性方程为:EZCP=(0.0182±0.0006)log[C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0.1479±0.0030)(R2=0.9933 ±0.0029,n=9),检测限为 6.49×1-9mol·L-1。(3)分析应用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4,4'-二氨基二苯醚,平均回收率在91.63%-101.21%,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4,4'-二氨基二苯硫醚,平均回收率在95.50%-103.25%,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检测实验废水样品中的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平均回收率在98.50%-103.67%,与标准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一致。2、3种致癌芳香胺印迹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及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参数(印迹容量和印迹因子)计算(1)印迹结合的动力学和热力学298K下,4,4'-二氨基二苯醚与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552 s-1,吸附热力学参数ΔG=-7.7548 KJ/mol,ΔH=24.1487J/mol,ΔS=103.7030 J/(mol·K)。298K下,4,4'-二氨基二苯硫醚与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115 s-1,吸附热力学参数AG=-8.4510 KJ/mol,ΔH=24.0449 KJ/mol,AS=109.0466 J/(mol K)。298K下,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与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为0.0093 s-1,吸附热力学参数AG=-8.8920 KJ/mol,ΔH=24.1264 KJ/mol,ΔS=110.8000 J/(mol K)。(2)印迹参数的计算4,4'-二氨基二苯醚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硫醚、4,4'-次甲基-双(2-氯苯胺)、2,4-二氨基甲苯、5-硝基邻甲苯胺在4,4'-二氨基二苯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 0.4380±0.0170,0.1306±0.0061,0.1454±0.0057,0.0558±0.0039,0.0730±0.0036;印迹因子为 2.77,1.46,1.52,1.45 和 1.14。4,4'-二氨基二苯硫醚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醚、5-硝基邻甲苯胺、4,4'-次甲基-双(2-氯苯胺)、对氨基偶氮苯、2,4-二氨基甲苯在4,4'-二氨基二苯硫醚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0.7360±0.0199,0.5263±0.0199,0.3990±0.0093,0.0454±0.0186,0.1495±0.0191,0.1040±0.0139;印迹因子分别为 1.74,1.36,1.33,1.29,1.19,1.17。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和与其结构相近物质4,4'-二氨基二苯硫醚、4-氨基联苯、邻甲氧基苯胺、4,4'-二氨基二苯醚、4-氯苯胺在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印迹容量分别为0.6815±0.0279,0.4242±0.0577,0.2427±0.0066,0.3222±0.0401,0.5411±0.0725 和 0.4014±0.0142,印迹因子为 2.04,1.48,1.23,1.36,1.03,1.1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赵慧.超滤膜过滤界面电位特征及污染层形成过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2].张彦.双极制印迹界面电位法检测3种致癌芳香胺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3].聂富强,高羿,孙杰娟,郭晓霞,高伟.一种新的界面电位传感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

[4].高伟.基于界面电位检测的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西北大学.2009

[5].王宁章.MFS结构铁电薄膜C-V特性的研究及界面电位降的计算[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程晓曼,姚素薇.酞菁铜/金属薄膜界面电位与光二次谐波特性分析[J].化学物理学报.2004

[7].李兴教,王宁章,鲍军波,邹雪城,徐静平.在层状铁电薄膜二极管中的界面电位降[J].压电与声光.2002

[8].李兴教,王宁章,鲍军波,冯汉华,陈涛.层状结构铁电薄膜中频率对界面电位降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1

[9].林昌健,卓向东,陈纪东,王辉.阵列电极法测量聚合物/金属界面电位分布[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7

标签:;  ;  ;  ;  

界面电位论文-赵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