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弱势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正义,环境弱势群体,功利主义正义观
环境弱势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谢来辉[1](2019)在《谁来保护弱者的环境权利?——评刘海霞《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执政理念之一。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环境正义和弱势群体的环境权问题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刘海霞教授的专着《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基于环境正义的视角对在环境资源享有和环境污染规避中处于弱势的群体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稿曾被评为2014年度中央编译局"优秀出站报告"、2015年度(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薛姜婷,丁金华[2](2018)在《基于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苏南乡村规划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和维护是实现苏南乡村规划公平正义以及苏南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文章以乡村环境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苏南地区3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苏南乡村规划现状与环境弱势群体需求间诸多矛盾,并试图从"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3个项度提出保护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苏南乡村规划途径,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规划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张一兵,李环宇,顾贤光[3](2018)在《生理性弱势群体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改造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了空前重视和发展,其主要服务对象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就医环境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叁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其室内色彩环境设置情况,室内空间照明情况、室内地面铺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生理性弱势群体对就医环境的需求,从调整室内色彩、增强空间照明、改善铺装材质、完善人性化设施、增设公共交流空间这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改造策略,以期营造一个满足特殊群体就医需求的良好氛围。(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严惠麒[4](2018)在《论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危机及其政策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折射出中国深层次的社会排斥危机。引入福利叁角解释框架,发现国家、市场与社会叁大福利主体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环境弱势群体,使其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应有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之外。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弱势群体遭受多维度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排斥,处于劣势地位,并且这种排斥反向作用于社会福利推动者,随着社会"再造",不断恶性循环。提出实施基于福利叁角框架的社会融合政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除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危机。此外,社会排斥话语和福利叁元理论的引入,提供了环境弱势群体研究的新范式与理论模型,未来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开展新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贺楚[5](2017)在《我国ENGO参与环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困扰和阻碍人类发展的巨大难题,这一难题不仅仅反映在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上,同时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对于上述问题的前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它对全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可感的伤害因此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人类已经付诸行动在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对于后者来说,它以环境问题的第一个方面为前提并作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催生出更为复杂和棘手的挑战与威胁,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有鉴于此,聚焦和化解环境正义问题和环境弱势群体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和谐在现实的情况下是十分必要的。环境弱势群体是指在环境权利的享有与环境义务的承担方面不相匹配的群体,他们是在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社会分配的非正义作用在环境领域的产物,他们的存在和增加极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难题。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分配格局、资源配置方式、社会阶层关系的快速嬗变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一部分农民、工人和城市居民等被排斥在新的社会结构的边缘从而在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权利与生态利益分配和占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成为了我国的环境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侵权事件却无力改变现状,这就要求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以维护环境正义。然而在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个体失灵"的现象,ENGO作为第叁部门似乎就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应在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中应该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然而在实然层面,ENGO的功能并未能完全释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严重影响了对环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实际效果。因此找到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使ENGO在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中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就成了当前的研究重点。本文以ENGO参与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以环境正义理论和合作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现状和ENGO在其中扮演的现实角色与应然状态间的落差,提出了完善ENGO参与环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对策与建议。其中重点探讨了政府与ENGO的关系的调整,以期通过政府向社会的放权构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治理,从而为环境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社会支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3)
夏雪[6](2017)在《环境权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环境权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他们的权益,必将阻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环境权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保障,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现实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7年01期)
刘凤娇[7](2016)在《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发展的每一个社会阶段都存在着弱势群体这一问题,而环境弱势群体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恶化而产生的又一弱势群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而相关政策与法律的失衡,导致环境弱势群体产生,尤其是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环境弱势群体更为众多。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环境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政策法律的不足,为相关政策法律的完善提出建议,减少环境弱势群体的范围。本文正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环境弱势群体的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对弱势群体以及环境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环境弱势群体权益受保障的相关理论,包括法律上的平等权与特殊保护的关系、环境公平与环境正义的基本理论、环境权与生存权、权益损害救济原则以及和谐发展观的理念。第二部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产生的因素。本部分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政策法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第叁部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与权益受侵害现状。本部分主要针对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环境现状与受侵害现状进行分析,说明保护农村等环境弱势群体环境权益势在必行。第四部分,我国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建议。针对我国环境弱势群体权益受侵害有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环境制度建设以及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郭立强,张利国[8](2016)在《关于农民环境弱势群体与公民教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环境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当前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匮乏,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为了实现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我们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社会全体的公民意识;发展公民参与,拓宽社会成员民主参与的途径;建设公民文化新氛围,促成公民社会。(本文来源于《成人教育》期刊2016年04期)
刘永洁[9](2015)在《免费开放环境下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理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免费开放环境下,如何对弱势群体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共同担负的责任,然而,地处西部地区的基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并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当中。从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意义,图书馆自身建设应注重的问题,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数字与缩微影像》期刊2015年04期)
王玉杰[10](2015)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援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交流、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仍有很多人的信息能力比较低,成为信息弱势群体,这不仅有损其自身的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面对这一形势,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行为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援助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15年15期)
环境弱势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和维护是实现苏南乡村规划公平正义以及苏南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文章以乡村环境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苏南地区3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苏南乡村规划现状与环境弱势群体需求间诸多矛盾,并试图从"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和"社会需求"3个项度提出保护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苏南乡村规划途径,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规划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弱势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谢来辉.谁来保护弱者的环境权利?——评刘海霞《环境正义视阈下的环境弱势群体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2].薛姜婷,丁金华.基于环境弱势群体需求的苏南乡村规划途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8
[3].张一兵,李环宇,顾贤光.生理性弱势群体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环境改造策略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8
[4].严惠麒.论我国环境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危机及其政策支持[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贺楚.我国ENGO参与环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
[6].夏雪.环境权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7
[7].刘凤娇.环境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8].郭立强,张利国.关于农民环境弱势群体与公民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6
[9].刘永洁.免费开放环境下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理性思考[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5
[10].王玉杰.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援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