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磷水平论文-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

介质磷水平论文-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质磷水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玉米,介质供磷水平,苗期

介质磷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1](2009)在《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水平反应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和玉米苗期是磷素营养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研究两种作物苗期对介质供磷反应,可为合理施用磷肥提供参考。试验设缺磷对照、低磷胁迫、中等磷胁迫和正常供磷(P_2O_5含量分别为0、0.05mmol·L~(-1)、0.3mmol·L~(-1)和0.5mmol·L~(-1))4种磷水平,选取小麦"小偃22号"、"兰考4号"和玉米"屯玉65号"、"户单4号"为指标作物,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供磷水平下,两种作物苗期磷累积量显着不同且因作物类型、基因型、器官及测定时期不同而异。总体而言,介质供磷后,苗期早期生长阶段(出苗后25d以前),小麦的介质最佳供磷水平较玉米高;苗期后期(出苗后40~50d),小麦和玉米最佳供磷水平一致。如果以低磷胁迫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玉米苗期整株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比小麦强;从不同基因型来看:"兰考4号"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强于"小偃22号","屯玉65号"和"户单4号"基本一致。缺磷条件下小麦较玉米磷效率高,供磷条件下玉米较小麦高;但不同基因型间规律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2](2008)在《小麦及玉米苗期生物量对介质供磷水平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对介质供磷水平的反应,为小麦玉米栽培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4种磷水平(以P2O5的浓度表示),分别为缺磷处理(0 mmol/L)、低磷胁迫(0.05 mmol/L)、中等供磷(0.3 mmol/L)和标准供磷(0.5 mmol/L);以小麦和玉米为指示作物,包括不同分蘖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小偃22号(多分蘖品种)和兰考4号(少分蘖品种)及两种不同产量潜力玉米(Zea maysL.)屯玉65号(高产品种)和户单4号(低产品种),组成完全试验方案,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生物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0~0.5mmol/L)的反应。【结果】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在苗期对磷胁迫均有明显反应,且玉米对磷素的反应并不低于小麦,但对磷素敏感的阶段不同,且这种敏感性因作物基因型差异而有所不同。植株不同部位对磷素反应亦不相同,在苗期早期(即出苗后40 d以前),作物冠层生长并不需要介质较高的供磷水平,而在苗期后期(即出苗后40~50 d),磷胁迫对冠层生长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介质较低供磷水平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小麦根系生长则需要较高的供磷水平。总体而言,在苗期早期阶段,玉米对介质供磷胁迫的反应强于小麦,而进入苗期后期生长阶段则以小麦的反应强于玉米。【结论】在玉米苗期早期,介质供磷尤为重要;对小麦而言,介质供磷对其冠层的影响效果在出苗40 d以后才能显现。(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11期)

华瑞[3](2008)在《介质供磷水平对冬小麦/玉米苗期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素不足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小麦、玉米对介质磷素吸收利用能力,筛选“磷高效”种质资源,对充分发挥植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营养潜力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往对小麦、玉米磷营养研究往往集中在单一作物不同基因型的比较,而有关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对磷素反应差异的比较性研究还较少。本试验选取2种不同分蘖类型的冬小麦基因型(多分蘖品种小偃22号和少分蘖品种兰考4号)和2个不同产量潜力的玉米基因型(高产品种屯玉65号和低产品种户单4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在介质不同供磷水平(无磷、低磷胁迫、中等磷胁迫和标准供磷)下冬小麦和玉米不同基因型苗期冠层、根系及整株的生物量和磷积累量,作物光合荧光参数、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等,系统比较了两种作物不同基因型间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为快速筛选磷高效基因型和耐低磷基因型提供选择指标和一定理论依据。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从植株生物量指标看,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在苗期对磷胁迫均有良好反应,且玉米对磷素的反应并不比小麦逊色,只是二者对磷素敏感的阶段不同,且这种敏感性因作物基因型差异而异。植株不同部位对磷素反应亦不相同。在苗期早期生长阶段(即出苗后40 d以前),作物冠层生长并不需要介质较高供磷水平,而在苗期后期(即出苗后40~50 d),磷胁迫对冠层生长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介质较低供磷水平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对小麦根系则需要较高供磷水平。总体而言,在苗期早期生长阶段,玉米对介质低磷胁迫的反应强于小麦,而进入苗期后期生长阶段,小麦的反应又强于玉米。2.介质供磷水平对小麦和玉米苗期磷累积量的影响显着不同,且因作物基因型、器官及测定时期不同而异。不同器官磷素养分累积量主要取决于生物量,而不是磷含量。介质供磷后,苗期早期生长阶段(出苗后25 d以前),小麦磷累积量对介质最佳供磷水平的反应较玉米高;在苗期后期(即出苗后40~50 d)时,小麦和玉米最佳供磷水平一致。如果以低磷胁迫(P1)作为对比进行分析,玉米苗期整株(冠层+根系)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比小麦更强。试验供试小麦基因型间差异较玉米基因型间差异大,即兰考4号对介质供磷的敏感性较小偃22号强,屯玉65号和户单4号对介质供磷反应的敏感性基本一致。3.在缺磷胁迫下小麦和玉米叶片的Pn、Gs、Ls均降低,而胞间CO_2(Ci)浓度升高,说明试验作物叶片Pn的降低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在介质完全缺磷情况下,小麦叶片Pn较玉米高;但供磷后,玉米叶片Pn显着大于小麦,且其对磷素的反应较小麦敏感。玉米不同基因型Pn在供磷水平间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较小麦强,屯玉65号始终大于户单4号;而两种小麦基因型Pn的差异因供磷水平不同而异。缺磷处理下小麦、玉米叶片F_m、F_v、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 F_m)、PSⅡ潜在活性(F_v/ F_0)下降,F_0升高,表明PSⅡ的光能转换和利用效率降低。玉米低磷处理P1叶片F_v/ F_m降低,而小麦叶片F_v/F_m并未降低,表明低磷胁迫对小麦未产生光抑制;因此,以P0处理参比,玉米荧光参数对介质供磷的反应比小麦更敏感。两种玉米基因型F_v/ F_m、F_v/ F_0差异的规律性较小麦明显。户单4号受磷胁迫的影响小于屯玉65号,表现出较强的耐低磷能力。4.处理50 d后根系测定结果表明,磷素供应显着增加小麦和玉米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这进一步证明了磷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养分吸收空间。试验供磷处理对小麦和玉米根长的增加作用主要是细根长度的增加。从供试不同基因型看,小偃22号与兰考4号相比、屯玉65号和户单4号相比,在低磷胁迫情况下前者较后者有较大的根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根系的生长状况相对较好。5.供磷水平显着影响小麦和玉米株高、叶面积等生物学性状。缺磷处理下小麦不分蘖或分蘖数减少。从不同基因型看,对小麦来说,供磷后兰考4号分蘖数、株高及叶面积均高于小偃22号;对玉米来说,供磷后户单4号叶片数、株高及叶面积等性状均高于屯玉65号。与玉米不同,磷素供应对苗期冬小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分蘖而影响生物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1)

杨志敏,郑绍健,胡霭堂[4](1999)在《不同磷水平和介质pH对玉米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植株培养在4个磷浓度(0,0.12,0.6,3.0mmol/L),两个镉浓度(0,4.0μmol/L)和两个pH(5.0,6.0)的组合溶液中,研究介质中不同磷浓度和pH对玉米和小麦体内含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介质pH6.0条件下,提高磷水平能降低上述两种作物根系和茎叶中镉的含量。培养液中磷浓度为0.6mmol/L时,植株体内镉的含量最低,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磷的供应过多或过少均使玉米和小麦体内镉含量上升,其生长量则有所下降。在介质pH5.0时,玉米和小麦体内的含镉量均高于pH6.0下的植株,且随供磷量的提高呈上升趋势。在有镉条件下,介质pH6.0时,适宜的磷浓度还能提高上述作物体内锌、钙、镁、钾的含量。这对保持植株体内养分平衡、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范晓晖,刘芷宇[5](1991)在《稻、麦根系H~+的分泌与介质磷水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小麦根系H~+的分泌量随供磷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并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在自然光照下H~+分泌量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多,同时强光比黑暗时H~+分泌对磷供应水平更为敏感。磷供应不足还诱导水稻根系柠檬酸分泌量增加,而苹果酸则差异不明显。难溶性磷的溶解率与根系H~+和柠檬酸分泌所导致的根际pH下降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有效磷不足的条件下可明显提高稻、麦根际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利用率,其中丰产型小麦和粳稻品种对土壤中磷利用的根际效应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介质磷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小麦和玉米对介质供磷水平的反应,为小麦玉米栽培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设4种磷水平(以P2O5的浓度表示),分别为缺磷处理(0 mmol/L)、低磷胁迫(0.05 mmol/L)、中等供磷(0.3 mmol/L)和标准供磷(0.5 mmol/L);以小麦和玉米为指示作物,包括不同分蘖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小偃22号(多分蘖品种)和兰考4号(少分蘖品种)及两种不同产量潜力玉米(Zea maysL.)屯玉65号(高产品种)和户单4号(低产品种),组成完全试验方案,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小麦、玉米苗期生物量对介质不同供磷水平(0~0.5mmol/L)的反应。【结果】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在苗期对磷胁迫均有明显反应,且玉米对磷素的反应并不低于小麦,但对磷素敏感的阶段不同,且这种敏感性因作物基因型差异而有所不同。植株不同部位对磷素反应亦不相同,在苗期早期(即出苗后40 d以前),作物冠层生长并不需要介质较高的供磷水平,而在苗期后期(即出苗后40~50 d),磷胁迫对冠层生长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介质较低供磷水平有利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而小麦根系生长则需要较高的供磷水平。总体而言,在苗期早期阶段,玉米对介质供磷胁迫的反应强于小麦,而进入苗期后期生长阶段则以小麦的反应强于玉米。【结论】在玉米苗期早期,介质供磷尤为重要;对小麦而言,介质供磷对其冠层的影响效果在出苗40 d以后才能显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质磷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1].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小麦/玉米苗期磷累积量对介质供磷水平反应的差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

[2].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小麦及玉米苗期生物量对介质供磷水平的反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华瑞.介质供磷水平对冬小麦/玉米苗期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4].杨志敏,郑绍健,胡霭堂.不同磷水平和介质pH对玉米和小麦镉积累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

[5].范晓晖,刘芷宇.稻、麦根系H~+的分泌与介质磷水平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91

标签:;  ;  ;  ;  

介质磷水平论文-华瑞,沈玉芳,李世清,张福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