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学报》总目录

《长春大学学报》总目录

一、《长春大学学报》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王嫚茹[1](2010)在《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访问东北地区三省的本科高校图书馆主页,调查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发现共有53所本科高校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总数为210个。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在图书馆页面建设中突出特色数据库的"特殊性",提高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意识,丰富特色数据库的资源类型,加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更新与维护,从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曹强[2](2015)在《陕西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变迁》文中认为雀形目鸟类为中、小型鸣禽,种类及数量众多,适应辐射到各种生态环境内。全世界有100科5400余种,是鸟类中最为庞杂的一目,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其在控制害虫数量,植物种子扩散以及花粉传播方面雀形目鸟类都起到重要作用。雀形目鸟类也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性类群。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作者对秦岭地区的雀形目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文献分析了自1970年代至今40年来秦岭地区雀形目鸟类的区系变迁,对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变迁的原因做了初步探究。为秦岭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以及相关调查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秦岭鸟类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鸟类总计495种,隶属于18目69科218属。国家I级保护9种,为秦岭鸟种的1.82%。繁殖鸟类312种(留鸟194种,夏候鸟118种),其中古北界种类111种,占35.58%;东洋界种类156种,占50.00%;广布种45种,占14.42%。其中雀形目鸟类35科288种,雀形目繁殖鸟类217种,占雀形目鸟类总数的75.61%。2.秦岭地区雀形目鸟类的区系特征在秦岭地区的288种雀形目鸟类中,留鸟141种,夏候鸟76种,冬候鸟16种,旅鸟52种,迷鸟2种,分别占总数的49.13%、27.53%、5.55%、18.05%、0.69%。在秦岭地区的217种雀形目繁殖鸟类中,古北种90种,东洋种115种,广布种12种,分别占繁殖鸟类总数的41.47%、52.30%和6.23%。本文参照我国自然地理单元的划分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渭河谷地、秦岭山地和汉江盆地三个地理单元,由于秦岭山地自然地理、气候、植被等因素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将其分为秦岭南坡和秦岭北坡两个亚单元。秦岭地区雀形目鸟类群落的区系特征分列如下:(1)渭河谷地该研究区域的雀形目鸟类有102种,其中留鸟59种,占鸟类种数的57.84%;夏候鸟14种,占鸟类种数的13.73%;冬候鸟26种,占25.49%;。在渭河谷地的73种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中,古北种43种,占繁殖鸟种类的58.90%;东洋种26种,占繁殖鸟类种数的35.62%;广布种4种,占繁殖鸟种类的5.48%。(2)秦岭山地因为秦岭山地是本研究的重点区域,也是雀形目鸟类的主要分布地,鸟类垂直分布明显,因此以秦岭北坡为例,根据不同海拔梯度分述如下。①秦岭北坡山脚地带(400-780m)该调查区域的鸟类仅少于低山地带,鸟类丰富度较高。该区域共有雀形目鸟类121种。繁殖鸟类中东洋种69种,占该研究区域繁殖鸟类的61.12%,古北种31种,占28.00%,广布种12种,占10.88%。②秦岭北坡低山地带(780-2,200m)其中活动于该调查区域的雀形目鸟类共有176种,占秦岭山地地区雀形目鸟类总数的62.63%。其中繁殖鸟类143种,占雀形目鸟类种数的81.25%,其中东洋种84种,占繁殖鸟类的58.96%。古北种43种,占30.00%。广布种12种,占9.14%。③秦岭北坡中山地带(2,200-2,730m)该研究区域雀形目鸟类64种,占秦岭山地地区雀形目鸟类种数的22.78%。其中繁殖鸟类54种,占该调查区域鸟类种数的84.38%。古北种31种,占该调查区域繁殖鸟类的57.41%。东洋种20种,37.04%。广布种3种,占5.56%。④秦岭北坡高山地带(2,730-3,400m)该调查区域雀形目鸟类38种,占秦岭山地雀形目鸟类种数的13.52%。其中繁殖鸟类35种,占该研究区域鸟类种数的92.11%。其中东洋种20种,占该研究区域繁殖鸟类种数的57.14%。古北种15种,占42.86%,该区无广布种分布。⑤秦岭山顶地带(3,400m以上)该研究区域雀形目鸟类仅有20种,占秦岭雀形目鸟类种数的7.12%。而且全部为繁殖鸟(100%)。其中东洋种11种,占55.00%。古北种9种,占45.00%。(3)汉江盆地该研究区域的雀形目鸟类种数有58种,其中留鸟21种,占36.21%;夏候鸟12种,占20.69%。繁殖鸟类32种,占鸟类种数的55.17%。32种繁殖鸟类中,古北种12种,占繁殖鸟类的37.50%;东洋种15种,占据繁殖鸟类的46.88%;广布种5种,占繁殖鸟类的15.63%。3.秦岭地区雀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变化陕西秦岭地区雀形目鸟类种类由1970年代的208种增加至目前的288种,总计增加79种。其中低海拔农耕栽培植物区雀形目鸟类由78种增加至148种。低—中山针阔叶混交林雀形目鸟类由108种增加至176种。桦木林带雀形目鸟类由95种减少至64种。亚高山针叶林带由35种增加至38种。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区的鸟类种数由7种增加至20种。总体趋势为东洋界种类向北、向西扩散。4.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的变化原因初探根据秦岭雀形目鸟类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雀形目的东洋界鸟类向古北界扩散,如鹎科的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王鹟科的寿带(Terpsiphone paradisi);山椒鸟科的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等,部分低海拔的雀形目鸟类向高海拔地区扩散。显然,全球气候的变暖,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显着变暖是导致秦岭雀形目鸟类北扩以及从低海拔迁往高海拔的重要原因。气候变暖导致鸟类向北扩散或者迁往高海拔地区,因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发生变化,植物分布带也会不同程度地向北延伸,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性的生态反应。鸟类在寻找适宜栖息地的过程中,通过出生扩散或者繁殖扩散向北或高海拔地区发生迁移从而扩大种群的分布区。此外,气候变暖对雀形目迁徙鸟类的迁徙和越冬地选择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长春大学学报》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春大学学报》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2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概况
    2.1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地域分布
    2.2 各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的数量
    2.3 特色数据库的主题分布
        2.3.1 学校特色资源数据库
        2.3.2 学科特色资源数据库
        2.3.3 随书光盘数据库
        2.3.4 馆藏资源数据库
        2.3.5 地域特色资源数据库
        2.3.6 教学参考书数据库
3 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特色数据库的“特殊性”不突出, 特色数据库分布分散
    3.2 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意识较弱, 特色数据库形式单一
    3.3 学科特色数据库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3.5 校外用户访问受限, 资源共享度不高
    3.6 特色数据库的维护、更新不及时
4 完善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建议
    4.1 图书馆页面建设中突出特色数据库的“特殊性”
    4.2 提高建设特色数据库的意识, 丰富特色数据库的资源类型
    4.3 加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4.4 加强特色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2)陕西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国内外鸟类区系变迁的研究
    1.2 秦岭鸟类研究
        1.2.1 秦岭鸟类研究历史
        1.2.2 秦岭鸟类区系研究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地质地貌
        2.1.4 水文
        2.1.5 植被概况
    2.2 物种多样性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调查日期
    3.2 调查地区
    3.3 调查方法及样地设置
        3.3.1 调查方法
        3.3.2 样地设置
    3.4 数据处理
        3.4.1 鸟类数量等级确定
        3.4.2 各个鸟类群落间相似性计算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秦岭鸟类物种组成变化
        4.1.1 秦岭鸟类物种组成现状
        4.1.2 秦岭各目鸟类物种数变化
        4.1.3 鸟类物种组成变化
        4.1.4 常见种和优势种的变化
    4.2 秦岭雀形目鸟类组成变化
    4.3 秦岭雀形目鸟类居留型及区系变化
        4.3.1 秦岭雀形目鸟类变化概况
        4.3.2 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组成及变化
        4.3.3 秦岭山地雀形目鸟类区系垂直变化
        4.3.4 秦岭北坡不同群落之间雀形目鸟类的相似性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物种组成变化分析
        5.1.1 物种组成的影响因素
        5.1.2 物种的垂直分布变化原因分析
        5.1.3 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40年的变化
    5.2 影响鸟类区系变化因素的初步探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长春大学学报》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王嫚茹. 图书馆学研究, 2010(12)
  • [2]陕西秦岭雀形目鸟类区系变迁[D]. 曹强.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2)

标签:;  

《长春大学学报》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