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预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压缩有限元模型,格莱圈,静密封性能

预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1](2019)在《基于两种预压缩模型的格莱圈静密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液压格莱圈密封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对模拟密封圈安装过程中采用的轴向推进和径向压缩两种预压缩有限元模型及相关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给出了两种模型下格莱圈密封应力分布的差异.其次,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不同压缩率和介质压力对静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下获得的静密封性能影响规律基本相同,且应力分布基本相似,但对密封圈应力集中部位预测结果存在偏差,表现为径向压缩模型下的应力集中部位更靠近空气侧;此外,轴向推进预压缩模型的模拟结果揭示出聚四氟乙烯滑环靠介质侧的倒角处易发生磨损,这一结果与工程实际比较符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汝绍锋,刘廷娇[2](2019)在《O型和Y型密封圈预压缩密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O型和Y型密封圈在预压缩过程中密封性能变化情况,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国家标准中常用的O型和Y型密封圈在不同初始压缩率、不同工作载荷条件下,进行接触压力、变形、等效应力和剪切应力的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压缩率条件下,O型比Y型密封圈具有更大的接触压力、剪切应力和等效应力;O型和Y型密封圈最大接触压力、最大等效和剪切应力随压缩率增大而增大;Y型密封圈在载荷增加过程中,最大接触压力有持续增大趋势,而O型密封圈在载荷高于3 MPa之后,其最大接触压力与载荷压力基本持平;Y型密封圈唇边可实现密封界面的自动补偿,所以多用于压力较高的动密封工况,而O型密封圈多用于静密封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栾佰峰,郝绍燕,吴蔚然,李硕[3](2019)在《预压缩变形对Zr-Sn-Nb-Fe-Cr-Cu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系统研究了经6%和12%预压缩变形处理后Zr-Sn-Nb-Fe-Cr-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第二相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预变形量对Zr合金时效析出行为有显着的影响,在相同的时效条件下,预压缩变形量为12%的合金第二相粒子平均尺寸比6%的合金小约10 nm;600℃下时效时,Zr合金的第二相粒子平均尺寸与预变形量呈线性反比关系。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在500℃低温时效30 min时先析出含有少量Cu元素的正交结构Zr3Fe相;当时效1800 min后,除了大尺寸的Zr3Fe外还有六方结构的Zr(Fe, Nb)2析出,但预压缩变形量对Zr合金的第二相析出种类没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达伟[4](2019)在《预压缩影响Zr基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微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极限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但由于缺乏室温拉伸塑性而限制了其应用。为了理解这种现象,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LAMMPS软件先对Zr_2Cu非晶合金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自由体积、剪切转变区和剪切带叁者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对非晶合金进行预压缩处理,研究了预压缩对Zr_2Cu非晶合金力学性能微机制的影响。首先,对非晶合金的拉伸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晶合金中存在一个4.7%的临界自由体积值,当某些区域自由体积大于这个值时,该区域发生软化,同时产生剪切转变区,不同的剪切转变区在切应力和自由体积浓度差共同影响下连接在一起沿45°形成初级剪切带,对应于应力的陡降。随着应变的增加,初级剪切带扩展成为成熟剪切带贯穿整个模型,容易失稳而造成灾难性脆断。在此基础上,对非晶合金在Z方向进行预压缩处理,研究了预压缩对Zr_2Cu非晶合金力学性能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缩会使非晶合金一些区域激活,这些激活区域在随后X方向拉伸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剪切转变区产生的数量,而且还会阻碍剪切转变区的扩展,沿45°和135°方向产生“十字”交错的剪切带,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使得应变更均匀的分布在非晶合金中,避免应力过渡局域而导致材料的失效,从而有效地提高非晶合金的性能。对形变过程自由体积的研究表明,自由体积发生软化后快速增加,在一定的应变后发生饱和,且这个值与液态的自由体积值较接近,表明非晶合金的屈服与玻璃转变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凯,薛河,王婷,崔英浩,王帅[5](2018)在《预压缩量对裂尖蠕变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核电管道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会产生残余应力和发生蠕变,并造成裂尖力学场的变化,最终对裂纹扩展产生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预压缩的方法将残余应力引入裂尖区域,在不同的预压缩量下对裂尖处蠕变应力、应变场和蠕变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预压缩量增大,裂尖区域的应力、应变、蠕变率都增大,高蠕变区主要集中在裂纹扩展方向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对核电结构材料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提供新思路与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4期)

林小娉,唐琴,叶杰,刘宁宁,孙衡[6](2019)在《预压缩变形Mg-Zn-Y-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时效硬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铸造Mg-8.14Zn-1.44Y-0.47Zr (%,质量分数)合金进行了0%~5%预压缩变形后,再经160℃进行等温时效处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预变形镁合金的形变组织特征及其对后续时效组织、时效硬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变形在镁合金基体中预置■拉伸孪晶和小角度晶界(位错),其小角度晶界所占百分比由1%预变形的2.6%增加到5%预变形的■拉伸孪晶变体数量随预变形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160℃时效进程中,孪晶界成为准晶I-Mg_3Zn_6Y择优析出的有效衬底;而基体中存在的位错,提高了杆状或盘状β_1′-MgZn_2相析出密度,进而提高了镁合金时效初期析出速率及近峰值时效硬度; 5%预变形下达到近峰值时效硬度所需时间由未预变形的12 h缩短到6 h,近峰值时效硬度由未预变形的HV 81.5提高到HV 104.8。(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郝颜,邱名,陈逖,王子维[7](2018)在《基于唯一进气角设计的预压缩叶栅损失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压气机级负荷,项目组采用多道激波增压的方式进行代替传统的单道正激波增压,基于唯一进气角原理,采用吸力面迭加的厚度的方式设计了一组预压缩叶栅。为探讨该叶栅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式进行了预压缩叶栅损失特性研究,探讨了该叶栅在低背压状态、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性能。结果表明,低背压状态,叶栅通道内激波损失严重,此时叶栅性能较差;设计压比状态,叶栅表面流动分离得到控制,流动损失较小;近失速状态下叶栅流动损失较小,但对下游背压敏感,下游背压继续增加将导致叶栅失速。(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1-05)

石超[8](2018)在《超音速压气机预压缩叶型设计方法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气机单级压比的提高能有效提高推重比。提高单级压比一般从提高扭速和提高叶尖轮缘速度两方面着手,叶尖轮缘速度提高导致超音速压气机出现。气流静压升高主要通过激波实现,同时激波会带来流动损失,激波成为超音速压气机研究核心之一,而叶型对于激波的产生影响很大。因而本文针对超音速叶型设计,提出两种叶型参数化方法,深入研究预压缩设计及叶型几何参数改变对叶栅流道激波结构和气动参数的影响。本文首先以超音速平面叶栅DLR-PAV-1.5为模型,进行数值方法和网格无关性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很好,证明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基于Levine唯一进气角原理,建立气流参数与吸力面型线的几何关系,提出吸力面迭加厚度分布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拱形和预压缩两种小折转角超音速叶型,保证进口马赫数与进口气流角等于给定值。基于该叶型设计方法,研究了叶型最大厚度、最大挠度及前缘半径等几何参数改变对叶栅流道激波结构和气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进口马赫数下,超音速叶型不宜为拱形,预压缩设计可以减小前缘激波波前马赫数;最大厚度位置处于叶型中后部有利于组织激波分布,压比随挠度减小而增大,前缘半径越小,叶型的气动性能越好。针对大折转角超音速叶型,提出直接构造吸、压力面的叶型设计方法,并进行吸力面进口段预压缩设计和压力面改型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进口段合理的预压缩设计可以减小波前马赫数和吸力面后半段分离区,并在吸力面30%弦长处产生压力缓冲区,损失最大减少2.32%,但预压缩程度过大时,前缘激波由一道强激波变为一正一斜两道激波;在考虑合理预压缩设计后,进口段长度改变也对流场激波结构影响很大,且进口段不宜过短,当进口段长度由30%弦长增加到45%时,前缘激波脱体,并由一道强激波增压转化为多道弱激波组合增压,波前马赫数由1.3减小到1.2,损失最大减小3.34%;压力面改型不会改变流场激波结构,并会使叶型整体气动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兵兵,乔加飞[9](2018)在《预压缩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预压缩式超临界CO_2(S-CO_2)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建立了预压缩式S-CO_2布雷顿循环的分析模型,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再循环效率的影响并阐述了具体影响机理,对循环的最佳压比及最佳预压缩压力进行了计算,并开展了预压缩循环与再压缩循环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压缩循环的效率与预压缩压力有关,且存在一个最佳预压缩压力使得循环效率达到最高;预压缩循环的效率随着循环最低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循环最高温度以及最高压力的升高而提高;在相同条件下,预压缩循环的效率较再压缩循环稍高,但优势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沛源,王向阳,吴瑞瑞,韩诚嘉,王涛[10](2017)在《一种新型弯桥预压缩式多向变位蓄水伸缩缝》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弯桥的多向变位蓄水伸缩缝。在普通伸缩缝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在两段伸缩齿连接处加入万向节,伸缩缝前后填充预压缩材料,伸缩缝下方采用蓄水槽。解决了弯桥伸张时伸缩齿相互之间由于挤压造成的损坏;以及桥梁压缩时,由于伸缩缝开口过大造成的行车安全隐患问题。同时通过下部蓄水槽的蓄水和自动泄水功能解决了伸缩缝处漏水对桥梁结构造成的锈蚀问题。本新型弯桥预压缩式多向变位蓄水伸缩缝,可广泛应用于公路和市政桥梁。(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26期)

预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分析O型和Y型密封圈在预压缩过程中密封性能变化情况,运用ANSYS分析软件,对国家标准中常用的O型和Y型密封圈在不同初始压缩率、不同工作载荷条件下,进行接触压力、变形、等效应力和剪切应力的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压缩率条件下,O型比Y型密封圈具有更大的接触压力、剪切应力和等效应力;O型和Y型密封圈最大接触压力、最大等效和剪切应力随压缩率增大而增大;Y型密封圈在载荷增加过程中,最大接触压力有持续增大趋势,而O型密封圈在载荷高于3 MPa之后,其最大接触压力与载荷压力基本持平;Y型密封圈唇边可实现密封界面的自动补偿,所以多用于压力较高的动密封工况,而O型密封圈多用于静密封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基于两种预压缩模型的格莱圈静密封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2].汝绍锋,刘廷娇.O型和Y型密封圈预压缩密封性能分析[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9

[3].栾佰峰,郝绍燕,吴蔚然,李硕.预压缩变形对Zr-Sn-Nb-Fe-Cr-Cu合金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达伟.预压缩影响Zr基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微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5].李凯,薛河,王婷,崔英浩,王帅.预压缩量对裂尖蠕变特性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6].林小娉,唐琴,叶杰,刘宁宁,孙衡.预压缩变形Mg-Zn-Y-Zr合金的微观组织及时效硬化效应[J].中国稀土学报.2019

[7].郝颜,邱名,陈逖,王子维.基于唯一进气角设计的预压缩叶栅损失特性分析[C].第八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2018

[8].石超.超音速压气机预压缩叶型设计方法及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王兵兵,乔加飞.预压缩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特性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8

[10].王沛源,王向阳,吴瑞瑞,韩诚嘉,王涛.一种新型弯桥预压缩式多向变位蓄水伸缩缝[J].科技风.2017

标签:;  ;  ;  

预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