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马金伟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马金伟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在城市环境中,城市水循环紊乱,城市降雨无法渗透地面,对城市地下水补充不足,致使城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以渗透消纳,保持地下水位;以滞留滞蓄,适当聚水;寻水“足迹”,与水为友;结合绿植,加强净化。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以“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为主,尽可能的减少城市道路硬化面积,通过城市道路绿地植草沟、城市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建设,利用水体、植物的自然特性对城市雨水进行渗透收集。快速排除城市排水理念所导致的逢雨必涝,将旱涝急转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1渗透消纳,保持地下水位

2.1.1改变道路绿地形式

道路所在的绿地系统是海绵系统的重要组成,绿地自身所具有的径流减控能力与污染物削减能力是无需置疑的。然而,拘谨不变通的道路设计使得绿地自净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在雨季,道路只能消纳降落于道路绿地本身残留的雨水,无法收集道路硬化面上的雨水径流,致使道路上水涝成灾。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变绿化带的建设方式来优化道路绿地渗透性。根据道路径流特点适当改变绿化带形式,将传统绿化带只能浇灌的特点改为使雨水流的进去、留的下来。

2.1.2边沟径流减控

道路径流的控制与道路污水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边沟是处理道路径流的有效手段,雨水的冲刷致使道路表面的许多污染物混合在一起,流入道路绿地及排水系统,比如:沥青、汽油、金属小颗粒等。边沟的绿色设计会更多地关注沉淀、过滤环节,从而有效地减少悬浮颗粒等固体有害物质。

2.1.3硬化铺砖替换

对于道路硬化路面的改进,还可以通过更换透水性铺装来恢复地表部分渗透功能,从而消纳硬化路面自身积水。一般道路及硬化路面的铺装是以沥青、混凝土、水泥砖、石材等不透水材料铺就而成的,道路基层也多采用混凝土结构,非常不利于雨水的渗透。可以将沥青路面替换为透水沥青,人行步道则可以采用透水砖、草格式铺法等进行铺设,小道就可以采用砾石、植草砖等多种方式综合铺设。

2.2滞留滞蓄,适当聚水

2.2.1道路绿地横向高差设计

道路滞蓄能力要求道路自身具有消纳雨水的能力,其能力具体体现在“滞”“蓄”两方面。“滞”是指道路对雨水有阻碍作用,以减缓雨水径流的流速,致使雨水中颗粒污染物下沉,减少径流中污染物含量;“蓄”指道路对雨水的渗透能力,要求道路不仅对雨水有就地消纳的能力,还能对道路径流进行渗漏。要加强城市道路对雨水的“滞蓄”能力,必须延长雨水或者径流在道路绿地中的流淌时间,适当的增加城市道路绿地的横向高差,既增加了道路绿地与雨水径流的接触面积,又增加了雨水径流在道路绿地中流淌时间,增加道路绿地对雨水径流的消纳量。

2.2.2道路绿地系统整体高差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占城市绿地的1%-5%,遇城市暴雨或者强降水,单靠城市道路绿地及时消纳雨水是不现实的。此刻,城市道路径流就需要依靠城市道路绿地整体高差及地下排水系统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城市道路绿地系统与排水系统整体性的引导,将径流污水引向城市的“绿色海绵”——“集水城区—汇水湿地”。

2.2.3合理配置绿植

城市道路绿地占地面积少,并琐碎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通过成片的植物群落增加绿地雨水的消纳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道路绿地在植物选种与配置上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植物根系:城市道路绿地下通常是城市各大管道通过,故而距地面可用的土层厚度就相对较薄,所选植物的地下根系就不可过长。

植物耐水性:城市道路绿地与城市其他绿地分离,介于道路中间,遇强暴雨天气或者特殊情况,会有积水存在,如若所种植物耐水性不强,则会在积水过多的情况下出现烂根坏死现象。这样不仅无法促进道路绿地雨水消纳,还会增加城市绿化工作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植物配置:城市道路绿地琐碎、分布广又介于道路中间,其植物种植不仅考虑绿地对雨水消纳渗透的作用,还需注意植物造型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考虑植物高度是否能够阻挡双向车辆间的强光效应,植物的生长及延伸是否影响车辆通过等具体问题。故而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无论在种类选择、造型设计、种植距离等方面都需要科学具体的规划与设计。

2.3寻水“足迹”,以水为友

2.3.1结合乡土植被,保护和恢复水循环常态

利用本地乡土树种不仅减轻城市道路绿地的承载压力,也有助于本地道路区域内气候的调节。结合城市原有地形,形成合理的水流走向,在道路绿地渗透范围内,尽可能的营造弹性生态道路渗水景观,在减缓水流的同时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2.3.2构建道路湿地,完善旱涝调节机制

道路两侧的景观绿地如同海绵,调节水的多少,缓解旱涝灾害。基于各种强度降雨环境的模拟,明确道路径流的特征,构建一个具有良好的渗透和疏导道路雨水径流功能的道路绿地景观。一方面通过距离道路最近的道路绿化带对道路雨水径流进行渗透,减缓道路雨水径流量,起到滞蓄洪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2.4结合绿植,加强净化

2.4.1绿地净化技术

该设计方法是将道路绿化带在高度上进行变化,增加绿地渗透性,既有效地解决了道路污水净化问题,也增加了道路的丰富性。该灵感来自于农民所造的梯田,把城市道路绿地造成梯田形式,梯田是最好的雨水保持技术,梯田施肥的过程同梯田装道路净化污水的过程是一样的。

2.4.2适季种植

在植物种植上尊重植物自身生长习性,选择合适时间种植,不仅增加植物存活率减少绿植种植成本投入,降低植物后期养护成本,而且在道路表现上增加城市地域特色,无形中塑造特色城市、个性城市。

结束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集中发展,由于未进行配套的城市问题处理设施的修建,导致城市水资源问题频发。道路设计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城市水循环严重失调,雨季城市积水难以及时排除,致使城市交通瘫痪,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李玉芝,周围,陈亮明,张旭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设计[J].湖北大学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马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