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成红刚,鞠玉涛,孟红磊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成红刚,鞠玉涛,孟红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冲压增程炮弹,结构完整性,应力-应变,高过载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文献综述

成红刚,鞠玉涛,孟红磊[1](2012)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瞬态结构完整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发射瞬态高过载下的结构完整性,结构强度优化是保证完整性的前提。为获取炮弹在发射过程中的瞬态结构强度,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冲压增程炮弹发射瞬态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冲压增程炮弹的叁维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和瞬态动力学模型对冲压增程炮弹发射瞬态结构强度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冲压增程炮弹在发射高过载下的结构完整性良好,但在应力集中较大的部位仍然需要强化设计,结果对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3期)

夏强,武晓松,孙波,熊志平[2](2010)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用混压式进气道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在不同攻角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对带侧向支柱的某固体燃料冲压弹用混压式进气道的内外复杂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完成了风洞实验,得到了不同状态下进气道的纹影图片、沿程静压分布及进气道出口总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流场结构与风洞实验纹影图一致;随着攻角的增大,流入进气道的空气流量减少,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出口马赫数基本保持不变;在亚临界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受攻角的影响显着增大,其值甚至比临界状态时还要低;此外,在同一来流马赫数下,总压恢复系数随进气道出口反压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孙俊,武晓松,夏强,熊志平[3](2010)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对某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及其零部件在火炮膛内的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叁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高过载下各部件受轴向、径向和切向惯性力综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中心锥支座和堵盖处应力集中严重,在初步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增大支柱宽度和厚度有利于降低最大应力;其他零部件的应力、应变均能满足强度要求.该研究为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用依据.(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安斌丰,李彬,言克斌[4](2009)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研制过程中还需突破的一些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喜耀[5](2008)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炮弹增程技术发展迅速。与其它吸气式发动机相比,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由于其高比冲(8000~11000N·s/kg)、低成本、结构简单和高可靠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燃烧和湍流的相互耦合,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内流场非常复杂,为该类发动机的研究难点之一。针对设计马赫数Ma=3的固体燃料冲压炮弹,对其二维轴对称定常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为初步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进气道初始设计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结构、节流特性以及流场品质,结果表明初始进气道的性能不能令人满意;针对初始模型的不足之处,作出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进气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流场结构、节流特性以及流场品质,结果表明改进后进气道的性能满足要求;在确定了进气道方案之后,给出其稳定工作范围。第二部分,在改进后进气道模型基础上,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简单化学反应机制和涡耗散模型,建立了固体燃料冲压炮弹统一内流场的计算模型,并完成了统一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再附点位置、温度分布、化学组分分布以及总压恢复系数,研究了补燃室长度与空燃比对燃烧效率和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向敏[6](2006)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以其结构简单、比冲高、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下一代远程及超远程增程炮弹的首选动力装置。本文以155mm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冲压增程炮弹总体、动力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基于二维定常可压缩N-S方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涡耗散燃烧模型,建立了SFRJ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内流场流动和燃烧特点,得到平均燃速与空气流量、温度及通道直径之间的关系,并与国外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155mmSFRJ工作过程数值仿真,辨识得到燃速公式,分析了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性能,得到性能参数和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曲线。建立了基于二维定常可压缩N-S方程、标准k~ε双方程紊流模型的增程弹内外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来流马赫数情况下内外流场特点和进气道对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为基础,建立了炮弹外弹道计算模型,涵盖发动机性能计算和炮弹阻力计算模型。开展了增程弹外弹道数值仿真,得到射程与发动机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增程弹总体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增程弹总体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增程弹在发射高过载条件下受力情况和应力应变分布,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弹体结构,计算表明应力集中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研究成果对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6-11-01)

马骏[7](2004)在《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是一种新型的动力装置,其最佳工作马赫数为2-4,与炮弹主动段飞行马赫数接近,可用于炮弹增程。SFRJ增程炮弹将冲压发动机技术与炮弹增程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比冲高,增程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炮弹结构与发动机参数对射程的影响,探索增大射程的方法和实现途径,从而为SFRJ增程炮弹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本文综合运用数学建模、数值仿真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炮弹结构、飞行弹道和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研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加以优化,分析了影响炮弹射程的若干因素,总结出增大射程的方法。 本文针对SFRJ炮弹弹道特点,假设主动段推力等于阻力,建立了叁自由度伪真空弹道模型。在空气阻力与发动机性能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弹体结构以及装药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射程的影响,进行增程炮弹设计。 本文基于简单反应的阿累尼乌斯公式和漩涡破碎模型,建立了SFRJ发动机的湍流燃烧模型。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燃面后退速率以及燃烧产物分布规律,结果与国外实验数据以及变化规律相符。计算结果可供增程炮弹用SFRJ发动机设计参考。 本文还完成了SFRJ实验发动机设计,提出了实验方案与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计算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弹体长细比增加,阻力减小,燃速增加,有利于增大射程。2.发射角度的改变对飞行高度的影响较大,但对射程的影响不大。3.SFRJ发动机燃速较低,易发生不充分燃烧现象,应设法提高燃速,进而增大射程。 本文的研究为SFRJ炮弹设计与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不仅用于增程炮弹,并对使用SFRJ为动力的导弹也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4-11-01)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叁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在不同攻角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对带侧向支柱的某固体燃料冲压弹用混压式进气道的内外复杂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完成了风洞实验,得到了不同状态下进气道的纹影图片、沿程静压分布及进气道出口总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流场结构与风洞实验纹影图一致;随着攻角的增大,流入进气道的空气流量减少,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出口马赫数基本保持不变;在亚临界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受攻角的影响显着增大,其值甚至比临界状态时还要低;此外,在同一来流马赫数下,总压恢复系数随进气道出口反压的增大而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参考文献

[1].成红刚,鞠玉涛,孟红磊.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瞬态结构完整性分析[J].计算机仿真.2012

[2].夏强,武晓松,孙波,熊志平.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用混压式进气道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0

[3].孙俊,武晓松,夏强,熊志平.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力学分析[J].弹道学报.2010

[4].安斌丰,李彬,言克斌.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09

[5].王喜耀.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向敏.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工作过程仿真及性能分析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7].马骏.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标签:;  ;  ;  ;  

固体燃料冲压增程炮弹论文-成红刚,鞠玉涛,孟红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