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腈论文-吴慧

肉桂腈论文-吴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肉桂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式肉桂腈,锰促进,氧化交叉偶联反应,铜粉

肉桂腈论文文献综述

吴慧[1](2017)在《过渡金属催化的肉桂腈衍生物和炔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合成中,C-C和C-N键的形成是构建生物活性和复合化合物骨架的很重要的反应。α,β-不饱和腈和炔丙胺类化合物在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中用作通用的中间体,如香料,性信息素,颜料,β-内酰胺,构象限制性肽,电子等排体,天然产品和治疗药物分子,因此,越来越多的化学研究者开始关注α,β-不饱和腈和炔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多组分一锅法偶联反应是一种简便的合成复杂化合物的方法之一。醛、炔、胺叁组分偶联可合成炔丙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合成β-内酰胺、构象限制性肽、电子等排体、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等物质的重要中间体。本论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研究高效、简单的肉桂腈类衍生物与炔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全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详细地综述了肉桂腈类衍生物的合成和醛、胺、炔叁组分合成炔丙胺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锰促进的芳基甲醇与乙腈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高度选择性合成反式肉桂腈衍生物;这种C=C键形成的简便方法具有宽的底物范围和高原子利用率。文中给出了18个例子,目标产物产量高达85%。第叁章本章介绍了铜粉催化多聚甲醛、仲胺、末端炔叁组分合成炔丙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该方法不加碱或其他配体,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操作简单,合成了23种产物,产率高达98%。(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翟莹,申雁冰,汤睿,郑宇,王敏[2](2014)在《赤红球菌CGMCC3090生物转化肉桂腈合成肉桂酰胺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肉桂酰胺工业生产采用的肉桂酸和二氯亚砜、浓氨水两步化学反应工艺存在安全性较低、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建立并优化了赤红球菌CGMCC3090催化肉桂腈生成肉桂酰胺的转化工艺.研究表明:底物肉桂腈浓度为1.5,mol/L,赤红球菌菌体质量浓度为2.6,g/L,在30,℃、pH 7.5条件下,转化5,h后转化率可达100%,具有产物纯度高、无副产物肉桂酸生成的优势,为赤红球菌CGMCC3090生物转化合成肉桂酰胺的工艺放大和生产性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王宏社[3](2014)在《无溶剂条件下氧化锌催化合成肉桂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ZnO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肉桂醛和盐酸羟胺通过一步法合成了肉桂腈。ZnO催化合成肉桂腈的适宜反应条件为:n(肉桂醛)∶n(盐酸羟胺)=1∶1.5,催化剂用量为肉桂醛质量的6%,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 h,肉桂腈的收率可达90.2%。ZnO商业上容易得到,是一种环境友好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4年08期)

段亦龙[4](2014)在《具有AIE效应的α-芳基肉桂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氰化物和硫化物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分子探针以其灵敏、高效、快速、准确、简捷等优点在分子识别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荧光分子探针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领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芳基肉桂腈衍生物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合成、荧光量子产率较高等优点,本文以-芳基肉桂腈为母体设计了一系列的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在溶液中识别氰离子和硫离子。(1)本文合成了-芳基肉桂腈的酰胺衍生物1a、1b、1c以及-芳基肉桂腈的硝基衍生物4a,利用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红外光谱(I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化合物1a、1b、1c是以光诱导电子转移(PET)为机理设计的一类氰离子荧光探针。在THF水溶液中(THF/水=3/7,v/v),它们均可以识别低浓度的氰离子,其中化合物1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化合物1a最低可以识别浓度为1.0μM的氰离子,并且可以从15种离子中选择性识别出氰离子,具有非常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化合物1a还可以在分别含70%的湖水、江水、自来水的溶液中识别一系列浓度的氰离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3)化合物4a是一种通过聚集诱导发光原理(AIE)识别硫离子的荧光分子探针,其具体作用机理目前还在研究中。它可以识别最低浓度为0.1μM的硫离子,并且可以从15种阴离子中选择性识别出硫离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化合物4a可以在含70%湖水的溶剂中识别一系列浓度的硫离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郝培培,焦亦正,张建斌[5](2013)在《香料肉桂腈合成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以苯甲醛和乙腈为原料,以氢氧化钾为碱催化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并以乙腈作为溶剂来制备肉桂腈。针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与缩合反应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较好的缩合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钾对于此缩合反应是一个良好的碱性催化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氯化铵是经济性最佳的相转移催化剂,而且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收率高,可达到降低肉桂腈生产成本的要求,易于实现工业化。(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3年01期)

龚盛昭[6](2011)在《肉桂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30℃、pH6.8的Na2HPO4-NaH2PO4缓冲体系中,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肉桂腈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抑制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肉桂腈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对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相对抑制率达到50%的肉桂腈浓度(IC50)分别为0.13mmol/L和0.62mmol/L。肉桂腈能延长单酚酶的迟滞时间,0.2mmol/L肉桂腈能使迟滞时间由2min延长至2.7min。Lineweaver-Burk图显示肉桂腈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表观米氏常数(Km)为0.90mmol/L,抑制常数(KI)为0.64mmol/L。(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12期)

陆棋,翁建全,杨鹏,谭成侠,沈德隆[7](2010)在《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2-叁氟甲基肉桂腈的合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2-叁氟甲基肉桂腈合成方法及重要中间体2-氰甲基-4-(2,6-二氟苯基)噻唑合成的探讨,综合考虑原料来源、工艺难易等因素,得到一条比较合理的合成路线。(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0年07期)

王欢,赵淑凤,兰阳春,刘晓,陆嘉星[8](2010)在《肉桂腈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肉桂腈在乙腈溶液中的电还原行为,其在-1.46和-2.0V处各存在一个还原峰.第一个峰处恒电位电解得到了线性、环化氢化二聚产物以及苯基戊二腈;第二个峰处电解得到了饱和二氢还原产物苯丙腈.结合循环伏安模拟判定了整个电还原的具体反应机理是肉桂腈通过电化学-电化学-化学-化学(EECC)反应机理生成苯丙腈,同时经历自由基-自由基(RR)过程得到线性和环化二聚产物,肉桂腈还可以与乙腈的共轭碱反应得到苯基戊二腈.最终通过循环伏安模拟求得相应反应的动力学常数,自由基-自由基耦合反应速率常数为104L·mol-.1s-1,第二个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为0.3cm.s-1,其后质子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05s-1.(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虞璐,严正明,夏文水,张家骊[9](2009)在《肉桂腈合成路线比较及产品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合成肉桂腈主要的路线,比较了各路线的特点,提出用肉桂醛和盐酸羟胺为原料首先生成肉桂醛肟,再以甲苯为溶剂,碱性相转移催化条件下脱水成肉桂腈,无论从原料、设备投入、操作、质量、成本等均具优势,更易被生产厂家接受;在实验论证苯甲醛-乙腈法与碱性条件相转移催化肉桂醛肟合成肉桂腈过程中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控制反应过程和产品含量分析,很好地分离了原料苯甲醛、肉桂醛及具顺﹑反异构的肉桂腈产物峰,为今后肉桂腈的工艺研究提供了简单、实用、高效的分析方案。(本文来源于《广西轻工业》期刊2009年10期)

陆海峰,黄祖良,黄徽,韦国锋,韦柳斌[10](2008)在《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及相转移催化合成肉桂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肉桂醛为原料,在微波辐射及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600催化作用下由SiO2/Na2CO3-NaOH混合碱促进的无溶剂一步法直接制备肉桂腈.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是:肉桂醛与盐酸羟胺摩尔比1∶1.4~1∶1.6;对应每1 mmol肉桂醛,SiO2的用量为0.25~0.30 g;催化剂为PEC-600和Na2CO3-NaOH(7∶3,摩尔比),彻底研磨后用微波辐射功率为520 W,反应时间为5 min,制备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从肉桂醛制备肉桂腈的平均得率达86.9%.(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肉桂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肉桂酰胺工业生产采用的肉桂酸和二氯亚砜、浓氨水两步化学反应工艺存在安全性较低、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建立并优化了赤红球菌CGMCC3090催化肉桂腈生成肉桂酰胺的转化工艺.研究表明:底物肉桂腈浓度为1.5,mol/L,赤红球菌菌体质量浓度为2.6,g/L,在30,℃、pH 7.5条件下,转化5,h后转化率可达100%,具有产物纯度高、无副产物肉桂酸生成的优势,为赤红球菌CGMCC3090生物转化合成肉桂酰胺的工艺放大和生产性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肉桂腈论文参考文献

[1].吴慧.过渡金属催化的肉桂腈衍生物和炔丙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翟莹,申雁冰,汤睿,郑宇,王敏.赤红球菌CGMCC3090生物转化肉桂腈合成肉桂酰胺的工艺[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4

[3].王宏社.无溶剂条件下氧化锌催化合成肉桂腈[J].应用化工.2014

[4].段亦龙.具有AIE效应的α-芳基肉桂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氰化物和硫化物的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4

[5].郝培培,焦亦正,张建斌.香料肉桂腈合成新工艺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3

[6].龚盛昭.肉桂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动力学研究[J].食品科技.2011

[7].陆棋,翁建全,杨鹏,谭成侠,沈德隆.2-[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羟基-2-叁氟甲基肉桂腈的合成探讨[J].浙江化工.2010

[8].王欢,赵淑凤,兰阳春,刘晓,陆嘉星.肉桂腈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10

[9].虞璐,严正明,夏文水,张家骊.肉桂腈合成路线比较及产品气相色谱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9

[10].陆海峰,黄祖良,黄徽,韦国锋,韦柳斌.在无溶剂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及相转移催化合成肉桂腈[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  

肉桂腈论文-吴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