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树脂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树脂膜,印制电路板(PCB),半加成法(mSAP),IC封装载板
树脂膜论文文献综述
祝大同[1](2018)在《对PCB用树脂膜新技术与新市场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类载板(SLP)及半加成法(m SAP)基板、高频电路基板得到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一类特殊PCB基板材料——树脂膜得到在高端PCB应用市场上的迅速扩大,它的制造技术与产品品种也随之得到新的发展。本文从PCB用树脂膜产品定义与发展历史、树脂膜制造工艺技术特点与其主要特性、树脂膜叁大应用市场与对应市场的典型树脂膜产品等几个方面,作以阐述、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覆铜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6)
薛润萍,毛建昭,徐建军,姜猛进[2](2018)在《光固化条件对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延法将聚乙烯醇(PVA)、叁乙醇胺(TEA)、黄色曙红(YE)、丙烯酰胺(AM)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AM)按一定比例制备了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并对其进行了UV光固化处理,经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将碘镓灯确定为紫外光固化光源,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凝胶含量测试、铅笔硬度计测试、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热失重分析(TGA)等研究了光固化时间对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碘镓灯处理50 min时,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的铅笔硬度高达5H,拉伸强度超过30 MPa,具有很好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李丹曦,马亚运,高晓平[3](2015)在《基于树脂膜溶渗经编多轴向复合材料成型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阐述了四轴向经编玻璃纤维织物树脂膜溶渗成型工艺,测试了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性能,并与同样条件下手糊成型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树脂膜溶渗成型工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体积含量要高于手糊成型工艺,因此其试样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要高于手糊成型;另外,树脂膜溶渗成型复合材料试样沿不同取向断裂强力由高到低分别是经向、斜向、纬向;经真空辅助成型制备的材料相比手糊成型具有较优异的韧性。(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5年12期)
刘敏,宋付朋,卢艳艳[4](2015)在《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平衡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控释尿素已被证明对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损失和增产有积极意义,且不同包膜的控释尿素由于包膜材料的不同,对于氮素的释放和供应强度有所不同。本文在黄淮海区域采用玉米田间试验,探讨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在氮素供应和减少氮素损失等方面的效应,以期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在高温多雨的种植条件下两种控释尿素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0—100 cm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含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氮素平衡和玉米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与相同施氮量的普通尿素相比,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均具有"前控后保"的特性,使玉米苗期0—100 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1.7%~56.7%和28.8%~68.2%,玉米灌浆期和收获期0—4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3%~46.7%、0.5%~60.7%;两种控释尿素均能有效降低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残留的无机氮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盈余量,降幅分别为12.0%~18.4%、13.2%~66.4%和15.6%~30.9%,使玉米产量提高14.6%~37.5%,氮素利用率提高12.3~20.8个百分点。在N 210 kg/hm2、N 300 kg/hm2两种施氮量条件下,与相同施氮量的硫膜控释尿素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处理的玉米苗期0—6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降低了26.4%~39.1%,灌浆期0—40 cm土层和收获期0—2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0%~21.8%和9.6%~16.4%,土壤残留无机氮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盈余量分别降低了2.3%~6.0%、44.6%~61.3%和17.0%~17.7%,玉米产量提高了6.8%~8.3%,氮素利用率提高了7.1~8.4个百分点,说明树脂膜控释尿素的效果优于硫膜控释尿素。树脂膜控释尿素和硫膜控释尿素在施氮量N 300 kg/hm2时均比N 210 kg/hm2条件下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层的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2%~90.9%和2.0%~56.7%,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残留无机氮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盈余量分别提高了42.1%~47.6%、66.2%~137.9%、52.5%~53.8%,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8%和22.5%、6.5和5.2个百分点,施氮量N 300 kg/hm2优于N 210 kg/hm2。【结论】树脂膜控释尿素在减少夏玉米农田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氮素平衡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硫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综合考虑保证土壤氮素供应、减少氮素损失、提高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等因素,在黄淮海区域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种植夏玉米,以施氮量N 300 kg/hm2的树脂膜控释尿素或者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二者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赵洪凯,王洪里[5](2014)在《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锡隔热树脂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包括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隔热贴膜节能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聚丙烯酸酯隔热有机膜.首先选择有利于产生异相沉积的前驱体溶液浓度及pH值,配制浓度为2mM~10mM的低浓度四氯化锡溶液,盐酸浓度选择0.1M~0.4M;选取甲基丙稀酸甲酯34.5%~90%、丙烯酸丁酯10%~35.5%、甲基丙稀酸0~30%、偶氮二异丁腈0.1%~0.3%,制备聚丙烯酸酯薄膜;将制得的聚丙烯酸酯薄膜放入氯化锡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时间为6h~18h,将薄膜拿出,洗涤、干燥得纳米氧化锡有机隔热薄膜.通过XRD分析及SEM观察,氧化锡均匀沉积在有机薄膜表面,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郑沛,宋付朋,马富亮[6](2014)在《硫膜与树脂膜控释尿素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氮素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方法,设0,210,300kg/hm2共3个施氮水平7个处理,对比分析2种控释尿素对小麦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氮素、小麦抽穗期1m深土体中各土层土壤氮素的调控效应及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均能有效调控并保持小麦整个生育期,尤其是生育关键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耕层土壤氮素(全氮、无机氮)的数量形态和有效性,减少土壤氮素在土体剖面中的迁移淋失,满足小麦高产及其不同生育期对不同氮素的需求;树脂膜控释尿素效果优于硫膜控释尿素,能够达到"前氮后移"及"一次施肥保全期"的施用效果;(2)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树脂膜控释尿素比硫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分别提高11.93%和25.32%;(3)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在调控耕层土壤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形态上分别在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表现最佳,建议在小麦实际生产中基施树脂膜控释尿素,或者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配合施用,或施用硫加树脂膜控释尿素,以提高小麦增产潜力、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高艳秋,赵龙,吴刚,刘强,黄峰[7](2014)在《高加筋壁板结构树脂膜渗透(RFI)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RFI工艺的树脂渗透原理决定了其所成型零件高度方向的尺寸必然受到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FI工艺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RFI工艺树脂流动控制方法,并建立了新的树脂流动模型,突破了传统RFI工艺对加筋高度的限制,降低了传统RFI工艺对树脂粘度和工作时间的过分依赖,可实现任意高度加筋壁板结构RFI工艺成型,提高了RFI工艺的结构适用性,为低成本液体成型技术在航空结构上的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4年15期)
谭磊,张倩,郭俭[8](2014)在《技术手段不同 研发思路可鉴》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目前装机比例最大、研究最为成熟的一种燃料电池,全氟磺酸树脂膜因性能优异而成为PEMFC最主要的膜材料。目前,全氟磺酸树脂膜专利申请量正呈井喷式之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跃居首位。在全氟磺酸树脂膜研发上,提高电导率和改善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14-07-24)
林宇[9](2014)在《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具备高的能源转化效率的,零排放的电化学装置。其中,质子交换膜(PEM)作为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不仅是电荷转移的介质,同时也起到阻隔反应气体的作用,是燃料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质子交换膜主要是由全氟磺酸树脂制备而成,而全氟磺酸树脂的结构对其中电荷的转移速率和气体渗透率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全氟磺酸树脂的结构对温度较为敏感,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的质子交换膜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研究全氟磺酸树脂的热性能。已有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长链全氟磺酸树脂膜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膜的电导率,降低膜的溶胀应力,以及增强膜的机械性能。但是,随着燃料电池应用的不断扩大,单独的长链全氟磺酸树脂膜不适合在高温低湿环境下燃料电池的应用,因此对适合在高温低湿环境下的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利用苏威公司生产的短链全氟磺酸树脂为原料,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后的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进行结构和性能的分析,同时对各种不同的全氟磺酸树脂复合膜在制备过程中变色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140℃-270℃之间不同温度制备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膜内结晶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使膜内离子团簇排布更加紧密和规整,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同时由于热处理后膜内离子团簇排布更加紧密和规整,为质子传输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提高了质子导电率。另外,热处理温度越高,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的含水量越低,可有效降低膜在干湿循环下由于溶胀应力造成的破坏。(2)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ePTFE多孔膜内空隙的树脂填充率,但是复合膜经过一定程序的后续处理后,表面活性剂并不能完全的除去,残留的表面活性剂会促使H型全氟磺酸树脂膜变色,但是并不能使Na型全氟磺酸树脂膜变色。这可能是因为,Na+的存在使膜内形成强大的静电网络,是膜内支链按照一定规则运动,而H型树脂受热时,膜内支链做无规则运动,同时残留表面活性剂还会促进这种无规则运动。(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赵慧,孙富安,周维友,何明阳,陈群[10](2013)在《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膜催化合成单壬基二苯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膜为催化剂,得到二苯醚与壬烯反应合成单壬基二苯醚的适宜反应条件,在反应温度为170℃,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二苯醚的0.2%,n(二苯醚):n(壬烯)=1:2,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单壬基二苯醚的产率可以达到48.3%。该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未见降低。(本文来源于《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2013年05期)
树脂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流延法将聚乙烯醇(PVA)、叁乙醇胺(TEA)、黄色曙红(YE)、丙烯酰胺(AM)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AM)按一定比例制备了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并对其进行了UV光固化处理,经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分析将碘镓灯确定为紫外光固化光源,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凝胶含量测试、铅笔硬度计测试、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热失重分析(TGA)等研究了光固化时间对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碘镓灯处理50 min时,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的铅笔硬度高达5H,拉伸强度超过30 MPa,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脂膜论文参考文献
[1].祝大同.对PCB用树脂膜新技术与新市场的探讨[C].第十九届中国覆铜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2].薛润萍,毛建昭,徐建军,姜猛进.光固化条件对水性聚乙烯醇感光树脂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8
[3].李丹曦,马亚运,高晓平.基于树脂膜溶渗经编多轴向复合材料成型及性能分析[J].合成纤维.2015
[4].刘敏,宋付朋,卢艳艳.硫膜和树脂膜控释尿素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平衡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
[5].赵洪凯,王洪里.液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锡隔热树脂膜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
[6].郑沛,宋付朋,马富亮.硫膜与树脂膜控释尿素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氮素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4
[7].高艳秋,赵龙,吴刚,刘强,黄峰.高加筋壁板结构树脂膜渗透(RFI)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4
[8].谭磊,张倩,郭俭.技术手段不同研发思路可鉴[N].中国化工报.2014
[9].林宇.不同热处理温度对短链全氟磺酸树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4
[10].赵慧,孙富安,周维友,何明阳,陈群.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膜催化合成单壬基二苯醚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3
标签:树脂膜; 印制电路板(PCB); 半加成法(mSAP); IC封装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