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学文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语文章结构,连接论,连锁论,统括论
语言学文章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9)在《语言学视阈下的日语文章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结构研究是日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分析单位一般包括"段落""句段"和"构成要素"等。分析文章结构的传统观点主要有"连接论""连锁论"和"统括论",此外,在日语学术写作领域的文章结构研究中,"构成要素"这一分析单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学视域下的文章结构比较研究以日英比较为中心,还有日韩、日汉等的比较研究。日语教育领域的文章结构研究多来源于教学实践的问题意识,也更重视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谢琳鑫,钟笑雨,钟舟海[2](2018)在《自媒体文章标题的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时代,自媒体公众号要想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及众多的媒体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文章标题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自媒体文章的标题艺术已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我们检索了一大批自媒体文章标题,构建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进行相关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公众对自媒体标题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完成了对自媒体文章标题语言艺术的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媒体标题至关重要;自媒体标题别具一格;自媒体标题在抓住读者心理方面确实有一套;自媒体"标题党"透支了读者的信任,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1期)
张群[3](2017)在《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中文献引用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引用时下备受关注。作为学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文献引用能反映作者对所处领域的认知程度。即便如此,关于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引用实践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沿用胡、王(2014)二人的引用分析框架,从引用密度、引用类型、互文策略、作者立场四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学生和专家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引用情况。研究分析了应用语言学方向21篇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和42篇中国学者发表的期刊论文,并采访了8位学业有成的研究生叁年级学生和2位研究生导师。研究发现:1)学生和专家文章引用总体分布大致相同。学生和专家在文章引言和文献综述处引用多,其余部分引用较少。学生和专家均大量使用“支持”和“中立”型引用,少有“疏离”和“反对”型引用。学生和专家文章中间接引用远远多于直接引用。其中原因主要是学术写作的程式性以及学生有能力且愿意遵循学术写作的基本惯例。2)学生和专家文献引用的不同之处有:学生论文中的引用总量显着低于专家,而且专家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引用密度均高于学生,方法论部分尤甚;相较而言,学生文中“中立”型引用多、“支持”型引用少;学生偏好直接引用,专家更多结合使用直接、间接引用;学生偏好融入式引用,专家多用非融入式引用。研究以为学生和专家对一些引用类型看法不同,写作水平不一是导致二者文献引用差异的两大主要原因。本研究有助于二语学习者认识到并弥补自己在引用上与专家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启发学术写作教学。(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帆[4](2016)在《基于《经济学人》插图文章的中国经济形象多模态构建研究—功能语言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话语分析局限于语言符号而忽视了其它社会符号。现代社会,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和沟通技术的极大进步,沟通方式愈加多模态化,融合了颜色、声音和图像等。在当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各类出版物品和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被大量的图片元素所占据。不可否认的是,图片、颜色和声音对于实现有效的人际交流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Lim(2004)曾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模态化的社会,语义的构建必须通过多重模态共同实现。”最终的结果就如Kress(2001)所说:“如今,在同一个文本中,语言之外的社会符号对于理解语言及其应用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话语分析的趋势必定是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转变的。几十年以来,从纯语言的角度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着作不断涌现,然而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研究的作品相对较少。除语言之外,图像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也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图像更加直观生动。中国的崛起受到来自全世界的关注,尤其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不遗余力的报道,间接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了解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探究这一形象背后的塑造模式,利于中国自身国家形象建设策略调整。同时,理性地剖析这种形象产生的背后原因,有助于理清思路,从而探讨如何真实、客观、全面地塑造中国形象。本文的研究将视角聚焦到中国的经济形象,因为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形象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作为理论基础,以2012年至2015年间《经济学人》杂志当中所有关于中国经济的插图文章共80篇为语料,进行多模态文本分析,这些文章的主题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外企在华的发展情况,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文章塑造的中国经济形象包含四个层面:第一,中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导致低效率的经济增长;同时中国的经济改革力度不够,持续性差;第二,投机性购房过多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第叁,中国金融市场机制欠缺,政府干预过多;第四,中国市场针对外国企业政策苛刻。面对这种中国经济形象的呈现,应当采取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对于西方媒体而言,在报道中国经济新闻时,应当自觉摒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预设,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议时,应当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应当逆向思考为何西方媒体会如此塑造中国的经济形象,不断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形象公关实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4-26)
李春芳[5](2014)在《解析应用语言学期刊中书评文章的辩论修辞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书评文章主要是针对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属于学术性语篇的范畴。有很大一部分书评文章是通过评论者和原作者相互之间的辩论而产生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术领域内的对话就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针对存在于英语语言学中的书评文章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指出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辩论修辞结构以及体现辩论意义的词汇语义资源。通过定性分析所收集到的语料,将这种体裁的修辞结构和语言体现方式完整地展示出来。最终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某一具体的学术话语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其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站在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角度来讲,这个研究也能够对他们的学术写作和阅读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S1期)
曾李[6](2013)在《《毛泽东选集》中文章篇名的语言学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篇名研究具有其独特的语言学价值,以往的研究往往多是对毛泽东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而对其篇名的研究是少之甚少,本文则从结构类型、语义内容、艺术特色叁方面来论析《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的篇名,从而更好地认识毛泽东的语言实践,发掘其语言学价值。(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23期)
张萃[7](2013)在《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英语文章分析——“Percy Buttons”概念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六课"Percy Buttons"进行概念功能分析。通过对英语文章进行进行及物性分析,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英语文章的语篇结构,准确判断语篇的体裁;同时通过此次实例分析,展示了功能语言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10期)
许爱梅[8](2013)在《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看科普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普文章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道理呈现给普通大众的文章。而科学松鼠会是撰写科普类文章的佼佼者。本文以科学松鼠会中的《云计算:一片"电脑云"里的浪漫》一文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通过概念隐喻,分析了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因,旨在推广这种"科学松鼠会"式的写作方法,让科学道理与人民大众走得更近。(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3年75期)
费瑶[9](2013)在《对2012年全年《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文章的批评语言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日增、国际地位提升,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度也日渐提高。西方媒体的报道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西方社会形成了关于中国的媒体镜像。辐射全球的覆盖面也使这些报道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媒体文章为大众塑造了中国形象,至少是影响了大众对中国的看法。然而,鉴于社会制度、传统价值观等差异,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及评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被曲解的中国形象是我们最不乐于见到的情况,也是外宣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对中国的形象构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方式、语篇实践,在权力关系的操纵下实现的。本文将分析英国着名杂志《经济学人》2012年全年的对华报道。该杂志2012年特设了中国专栏,这是其自1942年设立美国专栏以来首次再度开辟国家专栏。本文将2012年48期杂志的中国专栏中的143篇文章悉数收集,试图通过语篇分析,揭示出操控中国海外形象的意识形态力量。本文主要运用批评语言学(CDA)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诺曼·费尔克劳的叁维话语分析模式。本文将在费尔克劳提出的模式上构建一个新的四步分析框架,从文本分析、新闻产出分析、意识形态分析、中国形象分析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通过这些研究,以期为反制妖魔化中国的行为、树立客观可信的中国形象提供可鉴参考,帮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3-05-01)
黄艳[10](2012)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商业文章中的“经济是动物”有机体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的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然而直到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隐喻的研究才有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许多着名的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广泛关注,他们把研究延伸到了经济方面。笔者主要对英汉有机体隐喻的一个分支"经济是动物"展开深入的调查和对比研究。运用定性分析和共时对比的方法,通过对比研究,旨在指出英汉有机体隐喻的异同,揭露导致这一异同的因素:认知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语言学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时代,自媒体公众号要想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及众多的媒体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文章标题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自媒体文章的标题艺术已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我们检索了一大批自媒体文章标题,构建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进行相关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公众对自媒体标题的一些看法。由此我们完成了对自媒体文章标题语言艺术的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自媒体标题至关重要;自媒体标题别具一格;自媒体标题在抓住读者心理方面确实有一套;自媒体"标题党"透支了读者的信任,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学文章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语言学视阈下的日语文章结构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谢琳鑫,钟笑雨,钟舟海.自媒体文章标题的语言学分析[J].现代语文.2018
[3].张群.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中文献引用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4].王帆.基于《经济学人》插图文章的中国经济形象多模态构建研究—功能语言学视角[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5].李春芳.解析应用语言学期刊中书评文章的辩论修辞结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
[6].曾李.《毛泽东选集》中文章篇名的语言学论析[J].语文学刊.2013
[7].张萃.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英语文章分析——“PercyButtons”概念功能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8].许爱梅.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看科普文章[J].考试周刊.2013
[9].费瑶.对2012年全年《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文章的批评语言学分析[D].外交学院.2013
[10].黄艳.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研究英汉商业文章中的“经济是动物”有机体隐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