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霉病论文-马迪成

疫霉病论文-马迪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疫霉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辣椒疫霉病菌,嘧菌酯,抗性检测,四霉素

疫霉病论文文献综述

马迪成[1](2019)在《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及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霉病菌具有强破坏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包括辣椒疫病在内多种重要的作物病害。化学防治是防治该病害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等已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但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检测了云南,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等地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了病原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机制,评估了嘧菌酯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代价。华中师范大学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噻菌酯,以及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四霉素在国内尚未登记在辣椒疫病防治上,也未见对辣椒疫霉病菌活性的报道。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生活阶段辣椒疫霉病菌对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建立起相应的敏感基线,评估了这两种杀菌剂与其他卵菌病害防治药剂间的交互抗性和对辣椒疫病的保护和治疗防效。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南方五省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EC_(50)值较高且菌株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野生种群中已经存在嘧菌酯抗性亚种群。抗性菌株的频率为43.21%。对嘧菌酯敏感的辣椒疫霉病菌在V8培养基上的生长受到嘧菌酯和水杨羟肟酸(SHAM,50μg ml~(-1))的联合抑制,而抗性菌株则生长正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嘧菌酯抗性菌株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137位上的氨基酸发生G137R突变,即由甘氨酸(GGA)突变成精氨酸(AGA)。与敏感菌株相比,嘧菌酯抗性菌株的适合度,包括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孢子囊产量和致病力等并没有显着降低。此外,辣椒疫霉病菌对吡唑醚菌酯和恶唑菌酮的敏感性也比较低。综上,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南方地区辣椒疫霉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发展趋势。2.四霉素强烈抑制辣椒疫霉病菌的几个生活阶段,其中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四霉素更敏感。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四霉素的敏感性均符合正态分布,其EC_(50)均值分别是1.18±0.91、0.64±0.42和0.63±0.30μg ml~(-1)。四霉素与双炔酰菌胺等6种常用的卵菌病害防治药剂之间无交互抗性。此外,接种条件下四霉素对离体辣椒叶片上的辣椒疫病表现出良好的保护和治疗防效,且保护作用要强于治疗作用。四霉素在施用浓度为90μg ml~(-1)时,保护防效为63.8%,治疗防效为48.5%。盆栽试验中,90μg ml~(-1)四霉素保护防效为56.4%,治疗防效为52.7%。以上结果表明四霉素有用于辣椒疫病防治的潜力。3.苯噻菌酯对辣椒疫霉病菌的几个生活阶段也具有较强抑制活性,其中孢子囊形成阶段对其最敏感。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对苯噻菌酯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其EC_(50)均值分别是1.84±0.24、0.60±0.10和4.44±0.27μg ml~(-1)。苯噻菌酯与嘧菌酯等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不显着。苯噻菌酯可以极大地降低离体辣椒叶片上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施用浓度为150μg ml~(-1)时,苯噻菌酯保护防效为54.3%,治疗防效为31.6%。接种条件下,苯噻菌酯对温室盆栽辣椒幼苗上的疫病具有保护和治疗防效,150μg ml~(-1)苯噻菌酯保护防效为83.8%,治疗防效为58.9%。由此可见,苯噻菌酯也存在用于辣椒疫病防治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赵旖森,张亮,盛浩,袁红,周清[2](2019)在《辣椒疫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筛选、获取优良辣椒疫霉病害生防菌株材料为目标,通过平板稀释法与对峙法对水稻土壤耕层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成功从167株可培养细菌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拮抗菌LRS-1,并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该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菌具有68%左右的室内持久抑菌率以及63.4%的温室病害防效;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根围疫霉菌侵染数量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1期)

尚静[3](2018)在《防治辣椒病毒病、疫霉病、蚜虫这样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作队咨询辣椒叶片发黑、落果的问题,于11月16日采访了新疆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生保,他说根据所描述的症状,他认为辣椒可能得的病害是病毒病或者是疫霉病,也有可能是蚜虫虫害。杨生保说,防治辣椒病毒病在发病初期选用20%病毒A、1(本文来源于《新疆科技报(汉)》期刊2018-11-23)

孙进华,曹璐璐,陈浩,李焕苓,王果[4](2018)在《荔枝对霜疫霉病的抗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霜疫霉病由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引起,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以抗性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为材料,比较研究二者在果皮微观结构、生理生化、抗性基因表达和相关代谢物的变化,对荔枝霜疫霉病抗性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主要组成单元为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凸起且结构致密;‘桂味’果皮主要组成单元为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相同接种条件下,品种间果皮吸附霜疫霉孢子的数量差异显着,感病品种为抗性品种的5倍。感病品种的果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黑叶’与‘桂味’相比,霜疫霉孢子在果皮上不仅萌发时间较晚,而且其生长速度也较慢。抗性品种能抑制霜疫霉菌孢子的萌发和伸长。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霜疫霉侵染促使荔枝外果皮结构破坏加快,但抗性品种较感病品种的外果皮损伤程度较小。果皮结构的差异是导致荔枝对霜疫霉侵染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通过RNA-Seq技术研究接种后的抗、感病品种的基因表达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基因表达变化主要归因于品种间基因型的差异,二者在‘氧化还原过程’和‘植物病原互作’上存在显着差异。在侵染早期,‘黑叶’有较多数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而在侵染后期,‘桂味’有较多数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在感病品种中,其早期应对霜疫霉侵染反应滞后,病原菌侵染成功后主要通过下调苯丙烷代谢、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抑制寄主的抗性反应。在抗性品种中,其早期主要依靠受体激酶识别霜疫霉菌的侵染,然后通过转录因子和蛋白质降解系统调控细胞壁代谢的相关基因而启动抗性反应。苯丙烷代谢在霜疫霉病抗性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在‘黑叶’中都显着高于‘桂味’。更为重要的是,‘黑叶’和‘桂味’响应霜疫霉侵染的苯丙烷类代谢支路迥然不同。接种霜疫霉后,感病品种‘桂味’中对-香豆酸主要合成香豆素,而抗性品种‘黑叶’中对-香豆酸主要转化为丁香酚,丁香酚是合成木质素的主要物质。抗、感病品种间对-香豆酸代谢支路的代谢差异是其对霜疫霉病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做强做优热带高效农业 服务热区乡村振兴——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3)

吴佳,董五辈[5](2018)在《菘蓝抗菌肽Li-AMP1对辣椒疫霉病菌及线虫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广谱抗性、抑菌活性强,作用机理多样、对高等生物细胞无毒害、自生抗逆性强等特点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的统称。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许多抗药细菌的产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抗菌肽作为代替品被广泛的开发应用。其中植物源抗菌肽,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安全可靠,成为研究抗菌肽不可或缺的邻域。Li-AMP1是来自中草药植物菘蓝中的一个新的抗菌肽,对青枯病原菌、番茄溃疡病原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小麦苗枯病菌等都有抑菌作用。本研究将编码抗菌肽LiAMP1的基因命名为LiR1,并构建了该基因的枯草芽胞杆菌表达载体,成功表达了Li-AMP1抗菌肽。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空载体菌株相比,含LiR1基因的枯草芽胞杆菌菌株在摇培36h后出现了大量的扭曲、变形或者破碎的菌体,可见LiR1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寄主细胞产生了致死的作用。利用含LiR1基因的枯草芽胞杆菌菌株发酵液处理烟草叶片后接种辣椒疫霉病菌,避光处理2天,统计并分析辣椒疫霉病菌侵染后病斑大小,结果表明:Li-AMP 1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病率达到21.6%。利用Li-AMP1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了抑制线虫相关研究。滤纸片法筛选该基因对线虫的抑制率,以选择指数为指标(选择指数=(测试菌中线虫数量-对照菌中线虫数量)/线虫总数),Li-AMP1选择指数为-44.34%,结果显示Li-AMP1具有一定的抑制线虫作用。线虫后代数量统计结果显示:与空载体菌株相比,用含LiR1基因的菌株喂食的线虫产卵量降低了20.2%。本研究分离到一个新的来源于中草药的抗菌基因LiR1,在一些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余小玲[6](2018)在《荔枝、龙眼霜疫霉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霜疫霉病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荔枝、龙眼严重病害。本文主要根据生产实践总结蕉城区荔枝、龙眼霜疫霉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05期)

郝楠[7](2018)在《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发的一种土传性病害,主要危害辣椒的茎、叶和果实,侵染后可造成植株萎蔫、落叶和果实腐烂。一旦发病,传播迅速,对辣椒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常造成减产20%-30%,甚至造成毁田绝收,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甲霜灵、霜脲氰等内吸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但疫霉菌对使用过的内吸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而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还会产生药剂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对辣椒疫病进行生物防治是当前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本研究从43个海南土壤样本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了73株对辣椒疫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A1~A73,经过一系列抑菌试验发现菌株A60抑菌活性最高,对辣椒疫霉的抑菌圈半径高达11.63mm,继代培养后抑菌效果稳定。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拮抗菌A60菌株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2.对拮抗菌A60的抑菌物质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物质为水溶性,主要存在于发酵液上清液中,为胞外次级代谢产物。其在发酵液不同分离部分的抑菌效果:全菌液>上清液>菌悬液>细胞破碎液。不同实施倍数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菌效果:10倍稀释的发酵液抑菌率可达到78.7%,20倍稀释液抑制率为62.8%。拮抗菌A60发酵液中的少量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60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等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为提高A60发酵产物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拮抗效果,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筛选确定A60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可溶性淀粉、酵母粉和氯化钠的浓度,研究培养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等因素对A60抑菌活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侧孢短芽孢杆菌A60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酵母粉2%、氯化钠0.2%,起始pH为7.0,接种量2%,装量为100mL/250mL叁角瓶,发酵温度为37℃。4.辣椒疫霉病在辣椒和甜椒上均有发生,本试验使用抑菌效果较好的侧孢短芽孢杆菌A60的无菌发酵液分别在辣椒和甜椒上进行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拮抗菌A60无菌发酵液的辣椒,在第3d时防效可达到100%,第5d防效达95.71%,第7d仍可达到92.22%,说明拮抗菌A60能够明显的降低辣椒疫霉病在辣椒上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且具有很好的持效性。加入拮抗菌A60无菌发酵液的甜椒,在第3d时防效达到100%,第5d时为75.26%,第7d仍可达到73.20%,说明拮抗菌A60能够明显降低辣椒疫霉病在甜椒上的发病率,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但在甜椒上的防效效果比在辣椒上的稍差一些,使用时应适当提高A60使用浓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常红洋,王荣波,李本金,陈姝樽,翁启勇[8](2018)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对荔枝霜疫霉病具有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结果]各药剂对荔枝霜疫霉病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10%苯醚菌酯悬浮剂的EC_(50)值为0.73 mg/L,1000 mg/L的田间防治效果为84.92%。[结论]10%苯醚菌酯悬浮剂对荔枝霜疫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荔枝霜疫霉病防治的替代药剂。(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02期)

黄家南[9](2017)在《贡柑果实成熟期间防治褐腐疫霉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贡柑,又名皇帝柑,目前果实已经陆续进入成熟阶段,是最容易感染褐腐疫霉病的时候。染病后,果皮上出现淡褐色至暗褐色水渍状腐烂型病斑后,果实失水皱缩,并腐烂脱落,造成采前落果,加刷采后烂果,影响贮藏运输。感病果实互相接触后迅速传染,加剧烂果。结果多,果实互相压(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7-12-08)

吉雯雯,张泽燕,张耀文,刘晨旦,张晓玲[10](2017)在《小豆疫霉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豆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豆类之一,可优化人们的膳食结构,同时还可为欠发达地区提供经济来源。然而,近年来我国小豆病害频繁发生,成为制约小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是小豆田间的主要病害。主要针对小豆疫霉茎腐病和疫霉根腐病的发病、防治及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疫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筛选、获取优良辣椒疫霉病害生防菌株材料为目标,通过平板稀释法与对峙法对水稻土壤耕层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成功从167株可培养细菌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拮抗菌LRS-1,并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该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菌具有68%左右的室内持久抑菌率以及63.4%的温室病害防效;Real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根围疫霉菌侵染数量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疫霉病论文参考文献

[1].马迪成.辣椒疫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及四霉素和苯噻菌酯的敏感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9

[2].赵旖森,张亮,盛浩,袁红,周清.辣椒疫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J].中国蔬菜.2019

[3].尚静.防治辣椒病毒病、疫霉病、蚜虫这样做[N].新疆科技报(汉).2018

[4].孙进华,曹璐璐,陈浩,李焕苓,王果.荔枝对霜疫霉病的抗性机制[C].做强做优热带高效农业服务热区乡村振兴——2018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5].吴佳,董五辈.菘蓝抗菌肽Li-AMP1对辣椒疫霉病菌及线虫的抑制作用[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余小玲.荔枝、龙眼霜疫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8

[7].郝楠.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8].常红洋,王荣波,李本金,陈姝樽,翁启勇.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J].农药.2018

[9].黄家南.贡柑果实成熟期间防治褐腐疫霉病[N].农资导报.2017

[10].吉雯雯,张泽燕,张耀文,刘晨旦,张晓玲.小豆疫霉病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疫霉病论文-马迪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