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河盆地论文-王久权,赵文华,王二兵,于洪涛

霍林河盆地论文-王久权,赵文华,王二兵,于洪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霍林河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林河,中生代,早白垩,山间断陷盆地

霍林河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王久权,赵文华,王二兵,于洪涛[1](2013)在《霍林河盆地构造控制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环境和古构造结合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因为在盆地范围内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两个基本因素。其它因素如植物演化、古气候条件等在同一盆地、同一含煤岩系中往往没有显着改变。由于沉积环境直接决定着有利于形成泥炭沼泽的部位,所以盆地分析的大量工作是古环境的重建。沉积环境和煤聚积又受控于古构造因素,因此,只有古环境分析和古构造分析密切结合才能有效阐明煤聚积的规律性。古构造因素在断陷盆地中似乎比在其它类型盆地中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另外,除了盆缘控制性断裂之外,盆地内部基底上的断裂也常造成明显的差异沉降,并导致沉积厚度(包括煤层厚度)和岩相的剧烈分异,这种情况有时在几百米内就有明显表现,而在其它类型盆地,如近海的地台型盆地,有时要跨越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才能显现古构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韩兵,张明,刘旺博[2](2012)在《二连盆地群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以霍林河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断陷盆地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从二连盆地群的霍林河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地质特征入手,探讨该类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霍林河盆地煤层厚度可达80 m,煤层含气量为1.6~5.62 m3/t,瓦斯风化带深度为450~500 m;煤层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内部小型凹陷与隆起决定着煤层的发育位置和煤层埋藏深度,基底的整体抬升确定了瓦斯风化带的位置;翁能花向斜与西南部向斜处,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均较大,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其受到后期构造影响小,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2年01期)

闫德飞,姚妮妮,马福军,李瑞云,孙柏年[3](2011)在《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果鳞化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鳞又称种鳞,是松科繁殖器官的一部分,也为该科球果上种子着生的鳞片,由珠鳞发育而来,它的形态可做为现生松科属、种划分依据之一。对果鳞的研究,在现生松科分类、鉴定和形态学分析上有重要价值,在化石松柏类的鉴定上也亦有分类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1)

李瑞云,孙柏年,林志成[4](2011)在《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角苔类化石新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霍林河盆地地处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西缘,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该盆地的霍林河组是晚中生代主要的含煤地层,为陆相含煤沉积,与下伏兴安岭群火山岩成角度不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6个岩性段:砂砾岩段、下泥岩段、下含煤段、上泥岩段、上含煤段、顶泥岩段。霍林河组保存的植物化石丰富,近来在上泥岩段发现了角苔类化石,(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1)

郑柏举[5](2011)在《霍林河盆地下含煤段17煤组的沉积和聚煤作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论述霍林河盆地下含煤段17煤组的沉积和聚煤情况,为露天开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1年07期)

姚妮妮[6](2011)在《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松科果鳞化石及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下白垩统发育良好,植物化石丰富,霍林河盆地是下白垩统保存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下白垩统霍林河组保存完整的果鳞化石,在室内对该化石进行了宏观特征分析与表皮微观构造观察,其主要特征为:化石长卵形,最宽处在中部偏上,长宽比稳定在2.34,顶端钝圆,基部渐尖或钝圆,有弧形纵纹,较浅,未见种子着生痕迹;表皮细胞长方形、方形或多边形,垂周壁直,端壁倾斜,细胞呈线形排列,气孔器散生,孔口张开,副卫细胞围绕保卫细胞环状排列。当前化石特征与该松型果鳞属已知化石种均存在区别,因此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霍林河果鳞(新种)Pityolepis huolinhensis Yao sp.nov.。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学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此种的37个化石标本样品的长、宽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长、宽之间拟合程度中等,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并得到该关系式为y=10.84817+0.723751x。根据采集层位的岩性及化石保存完好等特征,认为这些化石应该属于近原地埋藏;并推测该化石地层当时沉积环境应该是沼泽相,表明当时果鳞化石的母体植物可能就生长在近水边缘的沼泽相环境中。同时植物化石的组合特征表明研究区在早白垩世为温暖湿润气候。本文为果鳞等繁殖器官化石在微观构造上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滕玉洪,朱兴革,杨利明[7](2007)在《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勘探远景及有利目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霍林河盆地是二连盆地群煤层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埋深400m 以下煤炭资源量为137.6×10~8t,煤层气资源量为743×10~8m~3。该区煤层厚度大,深度适中。主要目的煤层埋深在500~800m 之间,单层厚度达20m 以上,累计厚度可达70m。煤质好,主要目的层灰分含量在20%左右。下含煤段各煤层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分为主,平均含量83.7%。含气量较高,达5.3m~3/t。位于下含煤段顶、底的上泥岩段及底部泥岩段厚度大,分布稳定,煤层气封盖条件比较优越。煤层顶、底板直接盖层多为泥岩及泥质胶结的粉砂岩。甲烷风化带深度在420m 左右。构造变动简单,目标区断层不发育。霍林河盆地可划分为Ⅲ类远景区。Ⅰ类区主力煤层单层厚度可达27m,埋深在 600m 左右,位于向斜的转折端部位,无断层分布或断层影响较小。整体评价,北部区块好于南部区块。北部的16—59井区附近,煤层气成藏条件最好。(本文来源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期刊2007-09-01)

曲国娜,杨子荣[8](2005)在《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储量及有利勘控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霍林河盆地良好的地质特征,为发展煤层气资源预测分析。指出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多在0.5%~0.6%之间,煤质含气量最高为7.7m3/t。煤质中煤层气含量以及煤层气中甲烷含量随深度加大而迅速增加。400m以下为甲烷带,400m以上为甲烷-氮气带.并对含气量进行了预测,500m以下煤层气含量约3.0~7.7m3/t煤计,霍林河盆地煤层气远景储量在268.5×108~689.2×108m3之间。同时,指出了有利于煤层气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段,9-73孔,21-11孔附近地区为最有利煤层气勘探区。(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曲国娜,杨子荣,藤玉洪[9](2005)在《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是从霍林河河组的地质条件及其煤层特征双角度出发,详细地阐述了霍林河盆地煤层气的基本地质特征,指出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多在0.5%~0.6%之间,煤质含气量最高为7.7m3?t-1。煤质中煤层气含量以及煤层气中甲烷含量随深度加大而迅速增加。400m以下为甲烷带,400m以上为甲烷——氮气带。同时,预测了有利于煤层气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段,9-73孔、21-11孔附近地区为最有利煤层气勘探区。(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信息》期刊2005年02期)

刘玉林,马越平[10](2005)在《趋势面分析在霍林河盆地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工作在全区共选取了2 5 1个钻孔的资料,对14煤、10煤、6煤、4煤底板标高及上泥岩段底界深度进行了1、4、6次趋势面分析和偏差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NNE -NE向断层在各煤层沉积期间持续活动,但断距有所变化。该方向的断层是同沉积断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05年03期)

霍林河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断陷盆地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从二连盆地群的霍林河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地质特征入手,探讨该类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霍林河盆地煤层厚度可达80 m,煤层含气量为1.6~5.62 m3/t,瓦斯风化带深度为450~500 m;煤层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内部小型凹陷与隆起决定着煤层的发育位置和煤层埋藏深度,基底的整体抬升确定了瓦斯风化带的位置;翁能花向斜与西南部向斜处,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均较大,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其受到后期构造影响小,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霍林河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久权,赵文华,王二兵,于洪涛.霍林河盆地构造控制因素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3

[2].韩兵,张明,刘旺博.二连盆地群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以霍林河盆地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

[3].闫德飞,姚妮妮,马福军,李瑞云,孙柏年.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果鳞化石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4].李瑞云,孙柏年,林志成.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角苔类化石新材料[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郑柏举.霍林河盆地下含煤段17煤组的沉积和聚煤作用演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

[6].姚妮妮.内蒙古霍林河盆地早白垩世松科果鳞化石及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1

[7].滕玉洪,朱兴革,杨利明.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勘探远景及有利目标评价[C].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2007

[8].曲国娜,杨子荣.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储量及有利勘控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

[9].曲国娜,杨子荣,藤玉洪.霍林河盆地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5

[10].刘玉林,马越平.趋势面分析在霍林河盆地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

标签:;  ;  ;  ;  

霍林河盆地论文-王久权,赵文华,王二兵,于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