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杆菌论文-吕粉兰

麻风杆菌论文-吕粉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麻风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麻风杆菌,麻风病,实验室检查

麻风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吕粉兰[1](2017)在《麻风杆菌实验室检查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中,实验室细菌直接涂片检查十分重要,因目前麻风杆菌体外培养没有成功,皮肤组织液直接涂片检查是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麻风杆菌涂片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是麻风病确诊、分型、选择治疗方案和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作好检验室内麻风杆菌检查质量控制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检验室人员除按照常规检查细菌程序操作外,还要有良好的检验条(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17)

叶理,吕成志,靳亚丽,王会翔,张振国[2](2016)在《麻风杆菌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建一种适用于临床中检测麻风杆菌(ML)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并优化检测条件以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麻风杆菌纯DNA作模板,对PCR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建立高敏感性的PCR反应体系,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比较,对麻风病人标本进行检测,确定优化后两法的反应体系及两法的临床检测意义。结果:经过大量的实验比对表明,反应体系引物含量为0.2μL×100μmol时,模板浓度10-1条ML/m L可以作为稳定的可检测到条带的模板浓度的下限。对52例各型麻风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常规PCR检测阳性数(49/52)略高于Real-time PCR(47/52),但Real-time PCR操作程序简单和需时短,且成本低。结论:通过对PCR反应条件中DNA模板浓度和引物浓度的优选,提高了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的灵敏度;对于不同PCR方法的选择方面,Real-time PCR比常规PCR简捷快速,而常规PCR灵敏度略高于Realtime PCR。(本文来源于《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温艳,袁有华,翁小满,邢燕,张颖[3](2015)在《PCR扩增测序法寻找中国麻风杆菌新种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国目前传播的麻风杆菌中是否存在麻风杆菌新种。方法对来自中国23个省市125例麻风患者皮损组织DNA,采用巢式PCR扩增麻风杆菌特异16SrRNA保守片段,PCR阳性产物直接测序,经BLAST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完成测序的86例菌株经BLAST比对发现,扩增片段与来自巴西的麻风杆菌Br4923相似性达99%,未发现麻风杆菌新种Mycobacterium lepromatosis;86例中64例16SrRNA序列的251位碱基存在变异(C-T),存在突变的菌株多为SNPⅢ型,不存在突变的为SNPⅠ和Ⅱ型。结论未发现麻风杆菌新种,16SrRNA基因序列突变C251T与SNP分型有关,可提示不同基因型麻风杆菌的地理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周亚妮,李可,何战峰[4](2014)在《改进的抗酸染色技术在提高麻风杆菌检出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改进,提高麻风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商洛疗养院68例麻风病人和121例疑似病例用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和改进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病理切片做进一步比较。结果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萋-尼(Ziehl-Neelsen)染色法,前者阳性检出率为70.4%,后者为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P<0.05)。改进的抗酸染色法麻风杆菌切片着色率高、染色效果佳。结论改进的抗酸染色法优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为麻风病的实验室诊断和筛查提供了靶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邢燕,温艳,袁联潮,刘健,张颖[5](2014)在《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样品中的麻风杆菌DNA》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麻风病的方法,评价该方法对于麻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7种可培养的分枝杆菌和4种常见球菌和杆菌检测RT-PCR的特异性,并系列稀释已知量的菌液至10-9以检测RT-PCR的敏感性。临床标本40例,包括TT 2,BT 17,BL 17,LL 1,I 3例。其中取皮损组织26份,常规组织液27份及血液样品34份。结果 RT-PCR最低检测限约为4.9个麻风菌/反应,17种其他分枝杆菌和4种细菌常见球菌和杆菌DNA均未扩增出RLEP片段。检测皮损、组织液和血液叁种标本,发现皮损标本中麻风菌量最多;BI值与皮损中麻风菌DNA的Ct值之间存在负性相关,提示RT PCR可作为参考值用于定量患者麻风菌载量。结论用RLEP RT-PCR定量麻风菌细菌负荷,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4年10期)

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曾维英,吴兴中[6](2014)在《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麻风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麻风杆菌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方法:以麻风杆菌hsp18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单管巢式实时PCR方法检测麻风杆菌并与抗酸染色及普通PCR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比较。结果: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下限为2.1fg质粒DNA,普通PCR为21fg质粒DNA,敏感性高10倍;与8种非麻风杆菌无交叉反应;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4%~1.08%,批间RSD为0.09%~2.8%。对比检测54例麻风疑似标本中,抗酸染色、普通PCR和单管巢式实时PCR的敏感性分别为81.3%(26/32)、87.5%(28/32)和96.9%(31/32)。结论:单管巢式实时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重复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张磊[7](2014)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告知公众——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1月26日是第61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主题为"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当日下发的2014版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及相关问答中告知公众,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其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信息》期刊2014年02期)

张磊[8](2014)在《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张 磊)1月26日是第61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7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主题为“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当日下发的2014版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及相关问答中告知公众,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皮肤密(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4-01-27)

蔡碧纹,林水淼[9](2013)在《麻风杆菌检查室内质量控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麻风病的病原体是麻风分枝杆菌,为现阶段确证的惟一可同时感染动物以及人类神经的分枝杆菌。因为麻风杆菌体外培养无显着的成果,所以通过实验室查菌仍然为麻风病预防治疗的关键举措,故必须做好麻风杆菌检查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26期)

吴绍男[10](2012)在《两种抗酸染色法查麻风杆菌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麻风杆菌是挪威韩森于1873年首先从麻风病人的皮肤结节中发现的,故称韩森菌,按类属称麻风分枝杆菌,简称麻风杆菌或麻风菌。按染色特性属抗酸杆菌。萋尼抗酸染色法是麻风杆菌细菌学检查的常用方法。萋尼抗酸染色法效果很好,但是操作比较复杂,同时存在以下缺点:①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时间长,染料容易流到载玻片外,沾污实验台或地面,也难以掌控;②加热时染液容易干,须不断添加染液,材料消耗大;③加热时产生石碳酸蒸气对人体有害。另(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麻风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建一种适用于临床中检测麻风杆菌(ML)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并优化检测条件以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方法:用麻风杆菌纯DNA作模板,对PCR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建立高敏感性的PCR反应体系,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比较,对麻风病人标本进行检测,确定优化后两法的反应体系及两法的临床检测意义。结果:经过大量的实验比对表明,反应体系引物含量为0.2μL×100μmol时,模板浓度10-1条ML/m L可以作为稳定的可检测到条带的模板浓度的下限。对52例各型麻风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常规PCR检测阳性数(49/52)略高于Real-time PCR(47/52),但Real-time PCR操作程序简单和需时短,且成本低。结论:通过对PCR反应条件中DNA模板浓度和引物浓度的优选,提高了PCR检测麻风杆菌DNA的灵敏度;对于不同PCR方法的选择方面,Real-time PCR比常规PCR简捷快速,而常规PCR灵敏度略高于Realtime PC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麻风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吕粉兰.麻风杆菌实验室检查注意事项[C].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2].叶理,吕成志,靳亚丽,王会翔,张振国.麻风杆菌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6

[3].温艳,袁有华,翁小满,邢燕,张颖.PCR扩增测序法寻找中国麻风杆菌新种Mycobacteriumlepromatosis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4].周亚妮,李可,何战峰.改进的抗酸染色技术在提高麻风杆菌检出率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4

[5].邢燕,温艳,袁联潮,刘健,张颖.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临床样品中的麻风杆菌DNA[J].中国热带医学.2014

[6].覃晓琳,黄进梅,薛耀华,曾维英,吴兴中.单管巢式实时PCR检测麻风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

[7].张磊.国家卫生计生委告知公众——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J].吉林医学信息.2014

[8].张磊.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N].健康报.2014

[9].蔡碧纹,林水淼.麻风杆菌检查室内质量控制探析[J].当代医学.2013

[10].吴绍男.两种抗酸染色法查麻风杆菌的比较[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

标签:;  ;  ;  

麻风杆菌论文-吕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