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性开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保护性开采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宇[1](2019)在《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是1986年《矿产资源法》规定的一类特殊矿种。30多年来,国际、市场和资源等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战略定位、矿种确定原则和实施的管理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资源、战略、安全、竞争、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内涵,界定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与“优势矿产”、“战略性矿产”、“关键矿产”等概念的差异。从资源代际安全和竞争优势出发,提出了当前设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目的及战略定位。强调资源的普遍稀缺性与我国的相对优势性,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定义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在全球范围内稀缺,我国具有相对资源优势,对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在军事和国防装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终端应用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战略价值,需对其实施保护性开发管理的矿种。从我国主要优势矿产资源入手,筛选了稀土、钨、锡、锑、钼、金、石墨、锂、萤石和磷10个矿种,分析了其资源形势和供求趋势。基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结合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征和原则,综合考虑各类要素,系统构建了叁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模型。首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对矿种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赋权,增加了指标评价的客观性。利用筛选出的10个我国优势矿种的基础数据,对参与评价矿种相对重要性进行计算并给出排序。同时结合专家问卷调查法和相关影响因素评价分析法,综合提出新时期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的调整建议,为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下一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合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实践,对以调控存量为目标的开采总量控制政策和以调控增量为目标的矿业权管理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当前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稀土矿和钨矿在资源勘查开采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管理机制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开发管理机制要点,其关键是平衡“保障资源安全”和“促进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把握好安全和效率的尺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提出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总结为安全优先、市场竞争、规模经营、调控宏观、放活微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杜东方,郝满义,刘明[2](2018)在《黄土丘陵区特厚煤层保护性开采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中西部黄土丘陵矿区地形复杂,冲沟发育,黄土层抗拉强度小、垂直节理发育,受采动影响后极易产生裂缝、台阶,且黄土地表受采动影响后移动变形剧烈、变形速度快,地表移动变形十分复杂。为确保地面建(构)筑物安全使用,文中在分析黄土丘陵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及地表建(构)筑物抗采动变形能力的基础上,对瑞隆煤矿8103工作面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根据观测8103工作面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未波及工业广场南侧护坡坡体,未影响工广建(构)筑物,仅对部分高压线塔产生轻微影响。(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8年05期)
李晓宇,方一平,张福良[3](2018)在《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作为我国优势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基于其战略定位,有必要从资源安全和竞争优势维度进行系统评价,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评价方法与具体评价步骤,并结合指标体系所具有的特征和原则,综合考虑各类要素,建立了叁级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科学赋值,初步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打分级次模型,为下一步矿种评价矿种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S2期)
李晓宇,方一平,张福良[4](2018)在《基于我国资源优势视角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及相关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作为国家法律规定的一类特殊矿种,其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法定含义入手,从我国资源优势视角出发,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优势矿产资源"和"关键性矿产"等概念做出界定,探讨了新时期设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目的及其战略定位,同时就该类矿种的管理提出了方向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S1期)
张福良,雷杭山,方一平,李晓宇[5](2016)在《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矿业的不断发展,1991年前确定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动态调整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迫在眉睫。简要回顾了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管理历程,探讨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定义,并结合国内外资料,初步确立了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6年07期)
张福良,许茗涵,李晓宇,方一平[6](2016)在《建立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的初步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名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政府应尽快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国外相似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保护性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思考。明确了建立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思想和调整原则,提出了初步的思路框架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6年01期)
张勋,王钰博,邓存宝[7](2015)在《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产能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炼焦煤作为特殊与稀缺资源,面临开发与消耗过度的严峻形势。通过建立炼焦煤产量的惯性增长模型,从理论与工程角度对炼焦煤可采年限进行预测,30-40年后炼焦煤可采储量将接近枯竭。为扭转当前炼焦煤产量的指数增长模式,建立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产能控制模型。以产能控制模型为基础,对炼焦煤生产分叁阶段进行产能控制规划分析,可使炼焦煤资源可采储量持续利用100年。同时,建立炼焦煤产能控制后的国家财政补贴模型,为企业调整和转型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5年S1期)
刘慧霞[8](2015)在《工作面近建筑物下保护性开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霍尔辛赫煤矿3101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和地面建筑物结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面近建筑物下开采技术方案。对不同开采方案采动沉陷变形进行了预计;分析评价了各方案开采对建筑物采动影响。通过优化比较得到3101工作面近建筑物下最优开采方案,为矿井类似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5年02期)
丁全利[9](2015)在《保护性开采集约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上把稀土称为“21世纪的新材料”,它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得到国家的重视。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综合性的促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5-03-21)
张正虹[10](2015)在《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应当立法先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部门职责发生调整,行政审批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先后多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实行计划开采的政策措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管理需要,亟待进行修改完善。加强立法工作,为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保护与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黄金报》期刊2015-03-20)
保护性开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中西部黄土丘陵矿区地形复杂,冲沟发育,黄土层抗拉强度小、垂直节理发育,受采动影响后极易产生裂缝、台阶,且黄土地表受采动影响后移动变形剧烈、变形速度快,地表移动变形十分复杂。为确保地面建(构)筑物安全使用,文中在分析黄土丘陵区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及地表建(构)筑物抗采动变形能力的基础上,对瑞隆煤矿8103工作面采取保护性开采措施,根据观测8103工作面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未波及工业广场南侧护坡坡体,未影响工广建(构)筑物,仅对部分高压线塔产生轻微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性开采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宇.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2].杜东方,郝满义,刘明.黄土丘陵区特厚煤层保护性开采技术分析[J].矿山测量.2018
[3].李晓宇,方一平,张福良.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矿业.2018
[4].李晓宇,方一平,张福良.基于我国资源优势视角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战略定位及相关思考[J].中国矿业.2018
[5].张福良,雷杭山,方一平,李晓宇.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现代矿业.2016
[6].张福良,许茗涵,李晓宇,方一平.建立我国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的初步思考[J].现代矿业.2016
[7].张勋,王钰博,邓存宝.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产能控制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
[8].刘慧霞.工作面近建筑物下保护性开采技术研究[J].矿山测量.2015
[9].丁全利.保护性开采集约化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
[10].张正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应当立法先行[N].中国黄金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