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赵景涛,郭向平,马鑫

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赵景涛,郭向平,马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MRI,CT

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赵景涛,郭向平,马鑫[1](2019)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5例早期LI患者,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记录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的病灶数目、大小及部位。结果发病6h之内,CT扫描不能清晰诊断,部分患者CT扫描显示局部脑回沟变窄。发病6~24h,脑细胞开始坏死,脑沟消失,部分患者显示局部低密度灶;发病24h后能清晰显示低密度区,且位于大脑皮质区的病灶与脑血管支配区的分布一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发病1h MRI即可显示局部脑回肿胀,脑沟变窄;在SE序列上呈现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在DWI呈现高信号,FLAIR序列为高信号。慢性期FLAIR序列上中心囊部分信号减弱。MRI检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检查(P <0.05);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的直径≤5mm、> 5mm的病灶个数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 <0.05);MRI额叶、丘脑病灶检出率显着高于CT检查(P <0.05),内囊、脑干病灶检出率较CT检查显着降低(P <0.05)。结论 MRI更有利于早期LI病灶的检查,病灶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马亚杰[2](2019)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1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基底节区部位梗死的患者59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接受降血糖、控制脑卒中等治疗干预后,预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好血糖,可有效的防治腔隙性脑梗死。(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石璐平,孙文萍[3](2019)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指由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1]),包括非痴呆性VCl(VCIND)和血管性痴呆(VD)~([2])。早期诊断VCIND并控制其危险因素对于延缓痴呆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LI)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认为皮质下多发性LI是造成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LI与VCI的关系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VCI发生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杨旭,冯宁,谢慧玲[4](2019)在《新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医保报销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医保报销情况,探讨其原因,验证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效果。方法:通过新疆社保中心获取2014-2016年职工医保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医保补偿信息,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和医院级别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该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但在一二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逐年升高,到2016年已达84.86%;与2014年相比, 2016年次均住院费用由6492.76元下降到4494.09元,但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上升;享受大病医疗保险的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占7.85%,2016年一级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比例达82.37%。结论:新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控制情况较好,医保降低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作用明显,分级诊疗制度运行情况较好。(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11期)

肖婷,孙军连,章超,黄小红[5](2019)在《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腔隙性脑梗死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排除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水平,分析ALP、CRP、D-Dimer等指标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组、重度梗死组ALP、CRP、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LP、CRP、D-Dimer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均有显着正相关关系(rs=0. 836,0. 921,0. 875,P=0. 021,0. 014,0. 018)。结论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0期)

刘艳华,冯之英[6](2019)在《贝那普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贝那普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用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贝那普利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动脉弹性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0.24%(37/41)比65.85%(27/41)]。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肱动脉阻力、肱动脉扩张性、系统动脉阻力、系统动脉顺应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肱动脉阻力、系统动脉阻力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肱动脉扩张性、系统动脉顺应性较治疗前显着上升,但观察组的肱动脉阻力、系统动脉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肱动脉扩张性、系统动脉顺应性显着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v WF、Hcy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但观察组的vWF、Hcy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着差异[19.51%(8/41)比12.20%(5/41)]。结论:贝那普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邱占东,杨佳,张苏明[7](2019)在《男性腔隙性脑梗死共危险饮酒与非危险饮酒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人格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男性腔隙性脑梗死共危险饮酒与非危险饮酒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5—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男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根据其危险饮酒情况分为共危险饮酒组52例和非危险饮酒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吸烟史及父母饮酒情况)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史、父母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共危险饮酒组、非危险饮酒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9.6%、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危险饮酒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注意力评分及MoCA总分低于非危险饮酒组(P<0.05);两组患者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共危险饮酒组患者内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评分高于非危险饮酒组(P<0.05);两组患者掩饰性(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共危险饮酒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及SCL-90总均分高于非危险饮酒组(P<0.05);两组患者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男性腔隙性脑梗死非危险饮酒患者相比,男性腔隙性脑梗死共危险饮酒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力及注意力损伤较重,存在明显人格改变,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男性腔隙性脑梗死共危险饮酒患者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李伟,张咪娟,王琰,王涛,马敏江[8](2019)在《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与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LI的患者100例,并收集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00例。入院后收集基本信息、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颅脑MRI和治疗药物等资料,并检测患者在发病1个月及3个月时和对照组在入组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P选择素)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组发病后1个月时和对照组糖蛋白Ⅱb/Ⅲa受体分别(2.84±1.00)%、(2.59±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P选择素分别为(3.05±0.63)%、(2.98±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vWF分别为(141.80±17.60)、(124.63±10.65)ng/mL,hsCRP分别为(5.53±1.37)、(2.17±0.55)mg/L,HCY分别为(18.76±4.07)、(15.81±2.6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发生后3个月时LI组94例获得随访,与发病1个月时的100例患者比较,其vWF和hs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WF:(141.80±17.60) vs.(134.86±13.35)ng/mL,P=0.002;hsCRP:(5.53±1.37)vs.(2.63±0.55)mg/L,P<0.001];而两个时点患者HCY和所有血小板活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血小板活化可能在LI病理生理学中不发挥核心作用,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LI的病理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崔少华,刘付晓,张晶[9](2019)在《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对10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通过影像鉴定等方式,给出法医鉴定结果。结果:根据2018年国家关于轻伤、重伤鉴定新标准《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10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当中,有48例为钝器所伤,22例高空坠落伤,其中重伤一级6例,重伤二级12例,轻伤一级24例,其他伤员不宜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10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当中,有30例交通事故伤患者,其中一级伤残4例,二级伤残6例,叁级伤残8例,四级伤残4例,五级伤残4例,六级伤残2例,七级伤残2例。结论:造成患者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原因较为复杂,通过CT检查等影像鉴定方式,可为临床诊断和法医学鉴定提供比较有效的图像以及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8期)

张晓愉,张昆鹏,胡岩芳,刘科,王建民[10](2019)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ysC、CRP、Hcy检测及其认知功能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对其认知功能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12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测试所有研究对象的CysC、CRP和Hcy水平,分析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并分析CysC、CRP和Hcy水平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CysC、CRP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oCA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和MMSE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CRP和Hcy水平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Hcy、CRP和Cys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ysC、CRP和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CysC、CRP和Hcy水平越高,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越差。(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基底节区部位梗死的患者59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28例;所有患者接受降血糖、控制脑卒中等治疗干预后,预后恢复均良好。结论:合理的控制和调节好血糖,可有效的防治腔隙性脑梗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1].赵景涛,郭向平,马鑫.腔隙性脑梗死患者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研究.2019

[2].马亚杰.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1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3].石璐平,孙文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杨旭,冯宁,谢慧玲.新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与医保报销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

[5].肖婷,孙军连,章超,黄小红.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9

[6].刘艳华,冯之英.贝那普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邱占东,杨佳,张苏明.男性腔隙性脑梗死共危险饮酒与非危险饮酒患者神经心理学及人格特点差异的对比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8].李伟,张咪娟,王琰,王涛,马敏江.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管内皮活性标志物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9

[9].崔少华,刘付晓,张晶.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

[10].张晓愉,张昆鹏,胡岩芳,刘科,王建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ysC、CRP、Hcy检测及其认知功能状况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非腔隙性脑梗死论文-赵景涛,郭向平,马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