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子射频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控阵天线,微波光子移相器,外差混频,DPMZM
光子射频信号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大勇[1](2018)在《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光子射频移相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光子移相器是光控相控阵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主要用于形成波束网络并进行方向扫描。近年来由于高速发展的相控阵系统对其关键器件移相器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电子移相器的器件特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欲寻求突破电子移相器瓶颈的有效技术手段——光学技术方法。因此研究微波光子移相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相控阵天线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基于光真延时技术(OTTD)、基于矢量和技术以及基于外差混频技术的叁种光子射频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及仿真,进而得出其各自的优缺点。(2)提出了基于DPMZM相位可调的微波光子移相器方案。对该方案的系统结构和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VPI仿真平台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相位调制器(PM)的偏置电压线性地改变射频信号的相移;将该方案与已有移相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未使用光学滤波器前提下,仍可以满足移相器对各方面的要求。(3)提出了基于DPMZM倍频和相位可调的移相器方案。对该方案的系统结构和原理进行分析及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案具有调节方便、相移范围大、输出幅度波动小等优点;还具有倍频和幅度控制功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30)
魏永峰[2](2014)在《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光子射频移相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带无线接入、传感器网络、雷达系统、电子对抗、卫星通信、仪器仪表及天文探测等正向着频率范围大、大带宽、高动态范围、地域广等方向发展,对毫米波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微波光子学是研究微波和光波相互作用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利用光子学方法产生、分配、控制与处理宽带毫米波信号,被认为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途径,由此引发的科学问题已经成为微波光子学当前的前沿研究方向,其中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借助光子技术通过光信号处理实现对毫米波信号的处理,相对于传统电子器件具有高频、超宽带、可调谐和可重构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围绕微波光子学领域中光子信号处理技术,重点研究光真延时及光子射频移相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光真延时(OTTD)技术的研究。OTTD技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并能有效抑制波束偏斜,被认为是宽带相控阵天线的可选技术之一。在基于可调谐激光器和色散器件的OTTD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一维模型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展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OTTD波束形成技术方案,该方案生成的高增益波束可扫描空间的指定方向,有效地降低系统了复杂度及对可调谐激光源的要求,并适用于相控阵天线的大规模扩展。(2)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的功率均衡与控制的研究。在实际的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由于各种光器件的波长响应度不一致,如光耦合器对不同波长信号的耦合系数不一样、光放大器对不同波长信号的增益不平坦、光滤波器在不同波长处的插入损耗不一致以及其它非线性器件的影响等,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各路光信号功率差异,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光控相控阵天线中,这种功率差异更为明显,因此需要考虑均衡或控制每一路光信号的功率,实现各通道间的功率均衡或控制,从而抑制光控波束形成网络生成波束的旁瓣,提高其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光功率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各路光信号功率的均衡和控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说明。(3)光子射频移相技术的研究。移相器要求能够实现RF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调并且保持RF信号幅度不变,同时要求调谐精度高、操作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低损耗、简单易行。针对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边带调制光载波调相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方案,该方案利用优化后的光纤光栅实现了光载波和一阶边带的分离,通过对光载波相位的控制实现了RF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调,并且RF信号幅度基本不变,可处理RF信号的频率范围达到了22~70GHz。(4)基于光谱处理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光谱处理是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的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该方法以频谱形式表示信号,探索任意信号在不同的电光/光电变换及系统传输过程中的频谱演化规律,通过对每个光谱分量进行操作来实现RF信号处理功能。本文首次考虑了微波光子链路中色散引起的相位噪声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灵活高效、可调谐、可重构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该技术方案利用光谱处理同时补偿和控制每一个频谱分量的幅度和相位,构造多个光子射频移相器的同时有效抑制色散引起的相位噪声。验证实验实现了15GHz射频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控,并且相位抖动小于2。,RF信号幅度变化小于2.5dB。(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5-10)
光子射频信号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宽带无线接入、传感器网络、雷达系统、电子对抗、卫星通信、仪器仪表及天文探测等正向着频率范围大、大带宽、高动态范围、地域广等方向发展,对毫米波器件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微波光子学是研究微波和光波相互作用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利用光子学方法产生、分配、控制与处理宽带毫米波信号,被认为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途径,由此引发的科学问题已经成为微波光子学当前的前沿研究方向,其中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借助光子技术通过光信号处理实现对毫米波信号的处理,相对于传统电子器件具有高频、超宽带、可调谐和可重构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新型宽带大动态毫米波器件及应用中的微波光子学基础研究),围绕微波光子学领域中光子信号处理技术,重点研究光真延时及光子射频移相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光真延时(OTTD)技术的研究。OTTD技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并能有效抑制波束偏斜,被认为是宽带相控阵天线的可选技术之一。在基于可调谐激光器和色散器件的OTTD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一维模型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展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OTTD波束形成技术方案,该方案生成的高增益波束可扫描空间的指定方向,有效地降低系统了复杂度及对可调谐激光源的要求,并适用于相控阵天线的大规模扩展。(2)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的功率均衡与控制的研究。在实际的光控波束形成网络中,由于各种光器件的波长响应度不一致,如光耦合器对不同波长信号的耦合系数不一样、光放大器对不同波长信号的增益不平坦、光滤波器在不同波长处的插入损耗不一致以及其它非线性器件的影响等,都不可避免地引起各路光信号功率差异,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光控相控阵天线中,这种功率差异更为明显,因此需要考虑均衡或控制每一路光信号的功率,实现各通道间的功率均衡或控制,从而抑制光控波束形成网络生成波束的旁瓣,提高其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光功率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各路光信号功率的均衡和控制,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说明。(3)光子射频移相技术的研究。移相器要求能够实现RF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调并且保持RF信号幅度不变,同时要求调谐精度高、操作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低损耗、简单易行。针对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边带调制光载波调相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方案,该方案利用优化后的光纤光栅实现了光载波和一阶边带的分离,通过对光载波相位的控制实现了RF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调,并且RF信号幅度基本不变,可处理RF信号的频率范围达到了22~70GHz。(4)基于光谱处理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光谱处理是微波光子信号处理的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该方法以频谱形式表示信号,探索任意信号在不同的电光/光电变换及系统传输过程中的频谱演化规律,通过对每个光谱分量进行操作来实现RF信号处理功能。本文首次考虑了微波光子链路中色散引起的相位噪声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灵活高效、可调谐、可重构的光子射频移相技术,该技术方案利用光谱处理同时补偿和控制每一个频谱分量的幅度和相位,构造多个光子射频移相器的同时有效抑制色散引起的相位噪声。验证实验实现了15GHz射频信号相位0~360。连续可控,并且相位抖动小于2。,RF信号幅度变化小于2.5d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子射频信号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大勇.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光子射频移相器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2].魏永峰.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中光子射频移相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