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卫星网络论文-陈宜宏,柴连洪

移动卫星网络论文-陈宜宏,柴连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卫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通信,海上移动网络,应用

移动卫星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陈宜宏,柴连洪[1](2019)在《卫星通信在海上移动网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蕴藏的各种资源十分丰富,我国也日趋依赖海洋资源和海洋安全。而在海洋资源开发、跨洋航行过程中,海上通信一直是重要的问题。为了满足海上通信需求,需要在海上移动网络中积极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张建效,赵栋栋[2](2018)在《重点智能卡控 问题可视追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务施工维修作业涉及人员、机械设备多,作业流程复杂,作业过程的标准化卡控一直是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近期,乌海工务段组织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攻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定位、智能扫码、芯片感应、移动网络通信等技术,研发出工务作业标准化安全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8-07-31)

张振宁[3](2018)在《卫星网络用户移动性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的蓬勃发展、交叉融合,诞生了卫星网络这一新型的网络系统。依托卫星网络构建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具有服务覆盖范围广、部署不受地理条件约束和随遇接入等优点,已成为未来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的用户群正经历由固定、有线用户向移动、无线用户的深刻变革:移动、无线用户的数目及其产生的流量都已大大超过固定、有线用户。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适应卫星网络自身特点,并从本质上支持用户移动性的关键技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前卫星网络的用户移动性支持技术研究,主要参考地面无线互联网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通常使用一个标识同时表示用户的身份和用户当前的网络位置,这对支持用户的高移动性(固定的身份,频繁变化的网络位置)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经典的用户移动性支持技术,如移动IP,借助位置固定的家乡代理(home agent)屏蔽了用户的移动,但是潜在地付出了路由伸张、扩展性差、鲁棒性差等代价。因此,在地面下一代无线网络的设计中,标识-位置分离技术被广泛认为有助于从本质上为用户提供高移动性的支持。本文基于标识-位置分离的思想,面向卫星网络的特殊背景,对其中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基于标识-位置分离的卫星网络架构。该架构采用标识-位置分离的思想,将用户的身份标识和其网络位置清晰地分开,从本质上支持用户的移动性。用户发起与通信对端的连接时,首先查询映射解析系统,获得目的端的标识-位置绑定映射。然后对报文进行封装等处理,送入卫星网络进行路由。对用户移动性的支持也是基于标识-位置分离策略完成,用户的移动由映射解析系统进行追踪,通过查询映射解析系统可以获得用户移动后最新的网络位置。此外,针对控制平面,还提出一种基于单层异构卫星网络的高效控制框架。不同于传统的基于GEO卫星的多层卫星控制框架,理论分析与性能评估证明:此框架可以降低控制报文的传输延迟,增大控制网络容量,同时增强控制网络可靠性。(2)提出基于虚拟接入点的标识-位置间接绑定方法。卫星网络的接入点与地面用户的相对移动是非静止轨道卫星网络中存在的特殊现象。采用地面移动IP技术和未改进的标识-位置分离技术提供的用户移动性支持,会带来频繁的绑定更新,潜在地影响这类用户移动性支持技术的性能。通过引入虚拟接入点的概念,可以将卫星与用户的相对移动逻辑上分为各自独立的运动,即将卫星与用户的绑定分为卫星与虚拟接入点的绑定以及用户与虚拟接入点的绑定。由于卫星的轨道运动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虚拟接入点可时变地由不同的实体卫星充当;用户与虚拟接入点的绑定采用标识-位置分离策略,并由映射解析系统维护,独立地处理用户的移动性。理论分析和性能评估证明:相比基于移动IP的方案,本方案降低了绑定更新的频率和开销。因此,可为在卫星网络中进行标识-位置分离提供重要支撑。(3)提出基于多层服务域的垂直绑定更新方法。基于虚拟接入点的间接绑定方法可以显着降低绑定更新发生的频率,但潜在地引入了新的称为“乒乓效应”的问题,即在虚拟接入点服务域边界处用户的往返运动,会产生大量额外的绑定更新。因此,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来缓解乒乓效应导致的绑定更新。基于大规模卫星星座的支持,可以构建多层服务域的结构。通过将多层服务域以“半覆盖”的方式交错排布,可以使得用户进行垂直绑定更新后,重新绑定到另一层的服务域的中心区域。进而,可以迟滞下一绑定更新的发生,以达到减少绑定更新的目的。理论分析和性能评估证明:提出的多层方案相比单层方案在绑定更新频率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对乒乓效应引发的频繁绑定更新具有一定缓解作用。(4)提出面向高移动性卫星网络的映射解析系统设计。现有映射解析系统在支持卫星网络的用户移动性方面存在被动缓存、静态部署、查询延迟大和绑定更新开销大等不足,因此需要设计具有低查询延迟、低更新开销、高可用性等目标的映射解析系统。提出的映射解析系统主要包含副本部署控制器和映射解析服务器,副本部署控制器负责决定副本的复制数量和部署位置,而映射解析服务器负责具体响应用户的映射解析查询请求。副本部署控制器通过动态副本部署算法决定副本数量以平衡查询延迟和更新开销,并按照需求驱动的方式将有限的副本尽可能部署到对该绑定映射请求较为频繁的区域。理论分析和性能评估证明:本方案具有更小的查询延迟及更低的更新开销。(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韩维[4](2017)在《卫星网络分布式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卫星技术的快速进步。依托卫星网络提供互联网服务,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部署灵活等的特点,已成为当前卫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卫星高速绕地运动(尤其是中、低轨卫星)导致接入终端在卫星网络内高频、持续的移动切换,给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如何设计有效并适用于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是卫星网络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主要参考地面已有相关技术,均属于集中式移动性管理。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以及移动流量的增长,这种集中式管理在现有地面网络逐渐暴露出很多缺陷,如:次优路由过量占用核心网带宽、较差的可扩展性、单点失效等。为此,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了分布式移动性管理,将移动终端集中绑定的锚点分布化,以避免当前集中式管理方法遇到的种种问题。文章基于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思想,结合卫星网络场景,对其中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基于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卫星网络体系结构。该架构去除了终端同集中式锚点的固定绑定关系,采用动态的锚点绑定策略,并由此引申出:基于单个地面网关的区域移动性管理,基于整体地面网关的分布式位置管理,基于地面网关和接入卫星的转发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同现有集中式移动性管理方法相比,该架构能够有效降低次优路由开销,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避免了单点失效等问题。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验证了:同传统集中式管理方法相比,该架构在控制开销以及次优路由开销方面的性能优势。(2)对基于地面网关的分布式位置管理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对分布式位置管理中的位置信息同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叁种位置信息同步方法:归属网关位置信息同步、精确位置信息同步以及分组网关位置信息同步。从理论分析角度对这叁种方法进行形式化推导并加以比较,得出了在考虑查询开销时,归属网关位置信息同步同精确位置信息同步总体开销相等时的边界条件,并由此推导并证明了该条件下,分组网关的位置信息同步具有最低整体开销。在典型卫星网络场景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并展示了查询延时特性,为卫星网络分布式位置管理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3)提出基于最小父节点的移动切换转发管理优化方法。首先将现有地面网络支持无缝移动的典型方法应用于卫星网络并分析其适用性。为降低移动切换导致的次优路由开销,提出了基于最小父节点的转发管理优化方法。该方法从源端的接入卫星到发生移动切换的目的端新、旧接入卫星间,构造一颗最短路径树,并将树中移动切换终端的新、旧接入卫星节点的最小父节点作为移动切换中的转发节点。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80%的次优路由开销,同时引入40%的控制开销增加,在不考虑星上处理能力限制时,相应的控制开销保持不变。(4)提出基于网络编码的移动网络位置信息可靠传输优化方法。在提出的基于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移动网络管理方法中,利用高轨卫星对移动网络位置信息进行广播传输,以加快位置信息同步。针对高轨卫星通信链路易受环境影响产生高误码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网络编码对移动网络位置信息可靠传输进行优化,该方法对广播中多个接收端的报文接收状况统计形成丢包矩阵,并在广播重传的过程中采用网络编码方法进行编码传输,以减少重传次数。结合两种典型卫星网络处理模型及可靠传输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能够有效降低位置信息可靠传输开销,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相当的延时特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期刊2017-12-11)

董彦磊,李东昂,刘勤,汪春霆,史可懿[5](2018)在《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轨卫星网络的高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把归属于同一位置区的低轨卫星所覆盖区域设置为一个移动代理域,支持域内卫星节点间的周期性信息交互.代理域内的用户以最长视距准则选定托管移动外地代理卫星,以最长滞留时间准则选定归属移动外地代理卫星,并且仅在其归属移动外地代理卫星变更的情况下才会触发用户到家乡代理的绑定更新.该机制可优化低轨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协议流程,显着降低移动性管理开销.在设定场景下,该机制的移动性管理开销仅为移动IPv6协议的80%,绑定更新次数能降低40%.(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恒智,王春锋,王为众,张杰[6](2017)在《基于SDN的卫星网络分布式移动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移动管理(DMM,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是解决移动切换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被认为是能够应用于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的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DMM的软件定义网络(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的分布式移动管理方案,来解决卫星网络中的流量重定向问题。与传统DMM应用场景即基于网络或基于终端不同,SDN-DMM方案在SDN控制器中实现位置管理和地址切换。因此,基于SDN的卫星网路分布式移动管理方案相比于传统的方案可以实现分组转发路径优化,并在网络开销和流量管理方面表现出显着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S1期)

谢苗[7](2016)在《基于标地分离的卫星网络移动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网络因具有覆盖区域广、不依赖地面基站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大量研究旨在突破基于IP协议的卫星组网技术,并实现卫星网络与地面IP网络的无缝融合。网络融合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卫星网络终端节点的移动性管理。终端用户在使用卫星网络时,因卫星运动会导致接入点频繁切换,需要解决由此引发的的移动管理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地面网络移动管理和卫星网络移动管理做了简要介绍,总结了现有的移动IP技术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在分析现有的卫星网络移动管理缺陷的基础上引出相应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其次,在卫星网络中引入标地分离的思想,解耦IP地址原先具备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的双重功能,研究提出了基于标地分离机制的卫星网络架构。为高效支持移动切换,在该架构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地分离的卫星网络移动管理机制LISM-SN,用分布式映射服务系统和卫星上的映射缓存对移动终端进行位置管理;通过通告转发模块、移动接入模块、位置更新管理模块实现快速移动管理,减少报文丢失;在切换管理中,采用先完成网络层切换,再进行链路切换,在网络层切换时依旧通过旧链路进行通信的方式减少切换延时。最后,分析了移动管理机制LISM-SN的管理开销,在Linux上进行了系统实现,基于CORE网络仿真平台,通过设置真实的卫星网络参数对LISM-SN进行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对LISP方案,LISM-SN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有效降低切换延时,减少大量的绑定更新开销或是次优路由,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2-01)

贺达健[8](2016)在《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网络以其全球覆盖、传输时延低、链路功耗低、抗毁性较强等特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低轨卫星网络将为我国应急救灾、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移动性管理是低轨卫星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保证了终端或卫星运动过程中网络应用的连续性。本文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本文第二章从低轨卫星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入手,对低轨卫星网络中移动性管理问题的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相比于地面移动无线网络的特殊性。从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叁个协议层次梳理了近年来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重点介绍了移动IPv6和SIGMA协议在低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移动性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第叁章针对低轨卫星网络拓扑结构高动态变化特点,建立了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低轨卫星网络模型,通过分析切换流程,推导得到切换时延、丢包数和阻塞率的解析表达式,并根据数值结果对移动性管理协议MIPv6、FMIPv6、PMIPv6和FPMIPv6在低轨卫星网络中的性能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同时,分析了IPv6移动性管理协议性能在低轨卫星网络中受到的影响,并对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本文第四章提出了一种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的信令开销评估方法,推导得到了移动性管理协议开销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现有IPv6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开销,包括控制信令开销、用户数据开销和总开销,为未来研究高效率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奠定了基础。本文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工作,并对课题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贺达健,游鹏,雍少为[9](2016)在《LEO卫星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通信网络以全球覆盖、低传输时延、低功耗链路、较强的抗毁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是未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性管理是构建LEO卫星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为推动移动性管理问题的研究,文章从LEO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和特点入手,阐述了LEO卫星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的分类,并分析了其相比地面移动无线网络的特殊性。从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叁个协议层次综述了近年来LEO卫星通信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重点介绍了移动IPv6(Mobile IPv6,MIPv6)和无缝IP分集通用移动性结构(Seamless IP-diversity based Generalized Mobility Architecture,SIGMA)在LEO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移动性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谷聚娟,张亚生[10](2016)在《宽带卫星网络用户的移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系统容量,但是机载、车载用户在不同波束间移动时会面临越区切换的问题。为实现对用户移动性的管理,结合K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特点,借鉴地面网络的移动IP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该机制采用双向隧道封装技术,实现移动用户在不同波束之间、信关站之间移动时IP业务的高效传输。基于OPNET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机制能够保证用户移动过程中IP业务传输不中断,解决了卫星多波束网络中用户移动性管理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移动卫星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务施工维修作业涉及人员、机械设备多,作业流程复杂,作业过程的标准化卡控一直是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近期,乌海工务段组织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攻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定位、智能扫码、芯片感应、移动网络通信等技术,研发出工务作业标准化安全控制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卫星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宜宏,柴连洪.卫星通信在海上移动网络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

[2].张建效,赵栋栋.重点智能卡控问题可视追踪[N].人民铁道.2018

[3].张振宁.卫星网络用户移动性支持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8

[4].韩维.卫星网络分布式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

[5].董彦磊,李东昂,刘勤,汪春霆,史可懿.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

[6].李恒智,王春锋,王为众,张杰.基于SDN的卫星网络分布式移动管理研究[J].通信学报.2017

[7].谢苗.基于标地分离的卫星网络移动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8].贺达健.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9].贺达健,游鹏,雍少为.LEO卫星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6

[10].谷聚娟,张亚生.宽带卫星网络用户的移动性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6

标签:;  ;  ;  

移动卫星网络论文-陈宜宏,柴连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