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期论文-马月,王佳蕊

南宋中期论文-马月,王佳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宋中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宋中期,艳情俗词,创作主体,阶层分化

南宋中期论文文献综述

马月,王佳蕊[1](2019)在《创作主体视阈下南宋中期艳情俗词的文化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孝光宁叁朝虽失国土,却有着许多"不合时宜"的艳情俗词。其创作主体在南宋中期的社会转型中分化至江湖内外,特殊的政治背景、阶层身份与地域属性,使其创作的艳情俗词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0期)

邓静[2](2019)在《“艺”与“道”:南宋初中期的苏词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高宗、孝宗朝的"崇苏热",苏词逐渐深入文人视野,并成为词人模仿的对象。探索苏词与南宋词人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涉及具体词学理论批评又多集中于"以诗为词""词为诗之裔"、豪放词风等观点。限于文本形态,南宋初中期的词学批评方面涉及苏词时,则以王灼、胡寅、胡仔等人观点略而论之。词话最初依托于诗话,扩而言之,则寄身于笔记小说、文人序跋,后者往往包含丰富而琐碎的词学原始资料。沿着苏词接受梳理南宋初中期的笔记序跋,我们可以发现词学建设在南宋文人"谈话"中逐渐变得清晰,孕育着一种准规范的词学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苏轼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张宝玲[3](2018)在《简论南宋中期爱国士风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中期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弥漫在整个南宋王朝。一方面,半壁江山已沦为异族的统治之下;另一方面,南宋政权仍然面临着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面对国家危难、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爱国主题逐渐成为时代精神的表现,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本文拟从南宋中期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入手,分析在特定时代中文人与士风的关系,从文人角度分析辛弃疾作品中的爱国主题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12期)

周腊生[4](2018)在《南宋中期状元释褐职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中期状元释褐严格执行的是前期孝宗朝的惯例:初授承事郎、诸州军签判,龙飞榜仅寄禄官向上微调为宣义郎,而谅阴榜不下调。所不同的是,此期状元释褐后大多数不再待次。无论待次与否,状元们履初职3年即召回升为正字,次年即升校书郎的操作也程式化了。宁宗朝取消了状元释褐待次,且安排的历练地方相对固定,对状元的待遇较之光宗朝有无形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程燕[5](2018)在《南宋中期黄干地方司法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的法制建设在历代皇帝的重视下,不断完善,并建立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而官员的法律素养也在制度的完善之下不断提升,而当时私有制度高度发展,商品经济也相当发达,但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社会上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为有效的调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众多官员通过自己的执法实践以达此目的。而黄干就是其中一员,他一生任职地方,深知百姓境遇,了解民间疾苦,在为政期间审理的多数诉讼也是竭力维护百姓的权益。黄干家族源出于河南,五代时避居闽中,后又至闽县,家中祖辈少有人涉入仕途。他在朱熹的举荐下得到一官职,经铨选试中赴任地方,在嘉兴石门、新滏、临川、汉阳郡等地任职,期间整顿酒务、理诉讼、免起夫、修城池、结保伍、改革纲运、赈恤救灾等等,一切以百姓为先,也正是因为担任地方官员的经历,使他具有存恤百姓的民生思想。其法律素养基础来源于叁个方面,分别为师传家学、国家层面和地方仕途的影响,如此有着深厚法律素养的黄干在践行父师之训时,竭力维护司法公正。黄干受学于朱熹,是朱子学的传人,长期饱读经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我们可以从黄干任职地方时审理案件所写判词中看到,有大量的义理说教,这体现他重视人伦之情,倡导家族和睦相处,减少争竞,希望改变不孝不尊的风俗,虽然在判案时会考虑情理但更多的是依据法律条文,以求做到情法并用。且黄干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到“执法原情”,尽职尽责,竭力维护百姓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同时在审理案件时也重视证据的作用,并不惧豪强,不畏权势,细心的收集、辨别,灵活运用,还原真相。黄干的执法实践在当时纷繁的社会环境下,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有着一定的积极地作用,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保障了百姓的权益与利益,但是在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黄干始终活跃在执法一线上,贯彻求真务实,客观公正的理念与原则,重视证据在案件中的作用,承担起维护地方司法公正的责任,这些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孙桂敏,李士金[6](2017)在《中国学术生态考察报告:——以《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一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一文,也许能够从细节方面更清楚地看出,即使是国家课题基金项目的专篇论文,其质量也是令人担忧的。研讨分析这样的论文质量,可见所谓骈文文学史研究状况之一斑。(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34期)

庞明启[7](2016)在《南宋中期真率会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率会为元丰六年退居洛阳的司马光、范纯仁等人所创的一种宴饮聚会,以俭朴、随性为特点,并拟有会约若干条。真率会在宋代十分流行,以孝宗、光宗、宁宗叁朝的南宋中期出现得最为集中,可考的有十五个,即:曾协湖州真率会、范成大吴县真率会、王十朋泉州真率会、赵伯圭湖州真率集、汪大猷鄞县真率会、洪适鄱阳真率会、吴端朝信州真率集、朱熹崇安真率约、许及之临安真率会、许及之温州真率会、曾丰广州真率会、赵不逷信州真率会、陆游山阴真率饮、沈瀛湖州真率会、叶适温州真率会。围绕时间、地点、人物诸要素对它们详加考证,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真率会在宋代的发展流变过程,并窥见宴饮与文学关系之一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冯晓玉[8](2016)在《南宋中期诗话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宁宗嘉定元年(1208)前后为南宋中期,选取了创作于此间的叁部诗话,从文献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论。第一章:本章主要讨论南宋中期诗话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一般认为,宋代诗话批评与江西诗派的盛衰密切相关,然而诗话的发展并非仅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笔者重点从南宋中期的国家政局、诗坛风尚和理学思潮叁方面切入,并具体分析诗话内在体制的嬗变过程,指出南宋中期诗话的发展既是时代条件所促成的,也是诗话自身传统演变的结果。第二章:本章对陈岩肖的生平行实、《庚溪诗话》的版本系统及其诗学理论进行了探讨。学界对陈岩肖的行实研究较少,且通常只注意到《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而忽略了刘宰为吴汉英及其妻陈道蕴所作《墓志铭》及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袁应祺《(万历)黄岩县志》等地方文献,笔者从《墓志铭》中勾稽出有关陈岩肖之弟及其侄女的史料,再将正史记载与方志所述进行对证,考订了陈岩肖的籍贯、家世、仕履和交游情况。《庚溪诗话》版本源流向来不详,笔者考察了《诗话》在明以来书目中的着录情况,考得其有一卷本和二卷本两个系统,并对《诗话》之《说郛》本、《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和《历代诗话续编》本等几个重要版本进行比对,揭橥其源流关系。《庚溪诗话》因种种原因,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笔者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诗话》的诗学理论,认为其体现了作者崇元佑而抑熙宁的政治倾向,并以“清”与“奇”为核心范畴,旨在为诗坛重新树立正确的美学标杆。第叁章:本章考察了《诚斋诗话》的版本系统、成书时间及其诗学理论。目前学界多以《诚斋集》版本研究为主,而少关注《诚斋诗话》的版本,笔者对《诚斋诗话》见存之《诚斋集》本和别行之本进行比勘,指出诸明清抄本皆出于宋端平刻本,重点剖析了《四部丛刊》影宋抄本和《四库全书》本《诚斋集》所收《诗话》,以及《四库全书》、《历代诗话续编》本《诗话》的版本特征,揭示出《诚斋诗话》的版本演变。《诚斋诗话》成书时间有绍熙壬子前、绍熙壬子后、嘉泰年间、庆元二年至庆元六年间等多种说法,笔者通过辨析《诚斋诗话》文本内容,推定其成书时间当在庆元五年末(1200)至嘉泰二年(1202)之间。《诚斋诗话》所反映的诗学思想与诗人晚年的诗学思想是一致的,通过阐释《诚斋诗话》的诗学核心和诗法理论,指出是书以“晚唐异味”为旨归,探讨诗歌写作的法则与技巧,表现出重内质而轻形似的诗学主张。第四章:本章对何汶的生平家世、《竹庄诗话》的体例、价值及其诗学观等问题进行了探考。学界对何汶的认识主要见于方回《桐江集》及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等几种明清方志,但对其生平行实存有不少疑问和分歧,笔者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何汶家谱,对何汶的生卒年、字号、家世及其仕历进行了具体辨析,并绘制出何汶的世系简图,基本解决了其行实问题。《竹庄诗话》是南宋中期重要的诗话汇编之作,通过对其编排体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主要特色有二:一是以时为序、因人系论,二是以诗系话、附诗作于诗话之后。经对《竹庄诗话》中诗作与诗评的取舍标准进行分析,指出何汶的诗学观主要体现在叁方面:以学杜为宗旨继承并修正江西诗学,兼重古体与律诗两种诗体,在推崇唐诗的同时亦肯定宋诗的成就。(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范伟[9](2016)在《南宋中期抗战派文人的文学思想与奏议文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中期抗战派文人的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文气,即追求刚大劲健的文风,用来振作气势、鼓舞力量;二是主张意与理胜,语言纯粹和易,追求一种质实的议论化。这两方面的文学思想促进了抗战主题奏议感发力与议论化特点的形成,对他们所作奏议文的雄辩文风影响深远。(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陈丽丽[10](2016)在《论南宋前中期祝寿与节序词的时代特征与理性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宋词发展,南渡后至宁宗时期是南宋词风确立的重要阶段,期间艳情占主体的创作格局被打破,在咏物词兴盛的同时,祝寿和节序这两类具有民俗意趣的作品数量也陡然大增。从格调上看,除了一些自寿外,祝寿词整体偏于喜庆与高昂,其中不乏爱国壮志等时代精神的展现;节序词则更多交织着对盛世欢庆与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北宋时期同类作品相比,南渡之后尤其是乾淳时期的祝寿和节序词不仅是即时即景的娱乐吟唱,也是文人借机抒发心胸情怀的一种手段。因此,其中蕴含的人生哲思等理性色彩也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南宋中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高宗、孝宗朝的"崇苏热",苏词逐渐深入文人视野,并成为词人模仿的对象。探索苏词与南宋词人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涉及具体词学理论批评又多集中于"以诗为词""词为诗之裔"、豪放词风等观点。限于文本形态,南宋初中期的词学批评方面涉及苏词时,则以王灼、胡寅、胡仔等人观点略而论之。词话最初依托于诗话,扩而言之,则寄身于笔记小说、文人序跋,后者往往包含丰富而琐碎的词学原始资料。沿着苏词接受梳理南宋初中期的笔记序跋,我们可以发现词学建设在南宋文人"谈话"中逐渐变得清晰,孕育着一种准规范的词学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宋中期论文参考文献

[1].马月,王佳蕊.创作主体视阈下南宋中期艳情俗词的文化生态[J].文学教育(上).2019

[2].邓静.“艺”与“道”:南宋初中期的苏词接受[J].中国苏轼研究.2019

[3].张宝玲.简论南宋中期爱国士风对辛弃疾词创作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8

[4].周腊生.南宋中期状元释褐职任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程燕.南宋中期黄干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6].孙桂敏,李士金.中国学术生态考察报告:——以《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一文为例[J].长江丛刊.2017

[7].庞明启.南宋中期真率会考[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冯晓玉.南宋中期诗话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6

[9].范伟.南宋中期抗战派文人的文学思想与奏议文风关系[J].兰台世界.2016

[10].陈丽丽.论南宋前中期祝寿与节序词的时代特征与理性色彩[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南宋中期论文-马月,王佳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