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与等同论文-覃娇蓉

权势与等同论文-覃娇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权势与等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称呼语,权势,等同

权势与等同论文文献综述

覃娇蓉[1](2018)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时代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语是语言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长期以来备注关注。它是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不同领域都对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如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等。本文采取历时研究的视角,试图在社会语言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深入探讨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称呼语的使用如何反映权势与等同关系的时代变迁,以及导致权势与平等之间关系变化的社会影响因素,从而为汉语称呼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启迪,也为促进实际生活当中成功的人际交往提供一些可借鉴的价值。本文依托Brown和Gilman提出的权势与等同概念作为理论框架,选取两部电视连续剧《渴望》和《欢乐颂》为研究对象。两部剧作分别再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生活场面,前者以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背景,后者则是21世纪当代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转写了人物对话过程中使用的称呼语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两部电视连续剧《渴望》和《欢乐颂》剧中人物所使用的称呼语,我们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物所使用的称呼语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师傅”在90年代常被用来称呼职位较高的人物,而当代社会职场当中则多使用“主管”以及“经理”等字眼。除此之外亲属名也被广泛应用在日常交际当中,甚至一些全新的词汇如“美眉”,“海归”以及“高富帅”也被人们频繁使用。由此可见人们日常交际当中使用的称呼语深深打上了时代背景的烙印,并且人们交际语言的不同使用情况也反映出了人际关系的变化。权势与等同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深受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之间的权势关系往往主导着谈话双方的语言交流。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权势在当代社会似乎不再处于支配地位,人际关系之间的社会距离也逐步缩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称呼语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说明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不断融合与繁荣促使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通过日常交际过程中所选择的不同的称呼语体现出来。(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6-20)

刘凤林,苏惠娜[2](2017)在《话轮转换视角下中美师生话语权势与等同关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势与等同关系是社会最普遍的关系,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互动和话语结构。本文从话轮转换角度,对比分析中美两名优秀英语教师在语法讲解和习题评讲两个教学片段中师生话语权势与等同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希望能给予教师一些启示,促进英语教学有效开展。(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肖雄[3](2017)在《《雷雨》中称呼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语是人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指代,而且能够反映交际双方的身份、职业、年龄等等特征,也能够反映交际双方的关系,从而给听话者传达准确的第一手讯息。许多学者从社会、会话分析及语用等角度深入探讨了称呼语的使用,论述了权势与等同对称呼语使用的影响。那么权势与等同对称呼语使用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通过对《雷雨》中称呼语的深入研究,以期揭示权势与等同和称呼语的关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与英语中称呼语的使用相比,中国称呼语的使用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曹禺先生《雷雨》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的称呼语使用频繁而且极其准确,我们能够通过其使用得出人物的关系及情感变化。权势与等同作为两个极为抽象的语境参数,他们只能作为一种载体。语言,承载于权势和等同这两个语义之上的实体,刚好能反映语言交际中参与者之间某种关系。本文以权势与等同理论为基础,选取了《雷雨》中称呼语,将其分为亲属称谓语与非亲属称谓语两大类进行研究,试图解释权势与等同关系对于人物选择称呼语使用的影响以及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文旨在回答这叁个问题:1)《雷雨》中主要存在哪些称呼语的形式?2)《雷雨》中不同的称呼语适用于哪种社会关系?3)为什么称呼语的使用存在差异?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了《雷雨》中的称呼语制作了一个分类表格,然后根据不同人物之间称呼语的使用分析其社会关系,最后运用权势与等同理论分析人物之间使用不同称呼语的原因。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文章的大体结构。在第二部分介绍了称呼语,权势和等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叁部分则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在此章节,介绍了权势,等同与称呼语的基本定义。同时,详细介绍了布朗和吉尔曼对于代词和权势与等同的观点。第四部分则通过《雷雨》详细分析了权势与等同对称呼语使用的影响。最后部分则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及指出了本文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通过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初步达到研究目的,研究发现,《雷雨》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所使用的称呼语有着极大不同并且各具特色,他们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权势或者通过弱化权势和增加等同量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大致上可以得出几点:权势更大的人在称呼语使用上具有选者权,他可以随意选择对权势低的人使用何种称呼,但是权势低的人一般只能对其使用尊称;权势不同的人在称呼语使用上不是一层不变的,双方可以通过增加等同量或者权势高的人弱化自己的权势来使称呼语的使用有所改变;相对来说,权势高的人互相使用的称呼语更加文雅,正式和书面,也就是说,权势高的人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较高,这些影响了他们对于称呼语的选择。(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朱韵依[4](2016)在《法国军人称谓语中的权势与等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是言语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称谓语的变异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两大因素——权势和等同关系密切相关。本文以从法国军人日常交际中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法国军人称谓语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12期)

刘雨茜[5](2016)在《人际功能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权势与等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势与等同作为社会语言学重要的研究理论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权势与等同表明交际双方在等级社会中身份地位的异同,以及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角色的认定。权势往往表现社会等级地位,它强调话语双方在年龄、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而等同往往用来表明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它是指交际双方在年龄、性别、兴趣、宗教、种族等方面具有共性。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权势与等同对话语交际中人称指示语使用的影响,而本文将权势与等同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下分析这两个语义的特征。美国总统就职演讲是新任总统针对国家当前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独特巧妙的语言宣传其政治主张,激发听众的热情,获取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本文以奥巴马在2009年与2013年发表的总统就职演讲为研究语料,在相对全面的素材中分析权势与等同在政治语篇中的实现形式。笔者将韩礼德的人际功能作为理论框架,从人称代词、语气和情态这叁个方面来分析权势与等同的实现手段和表现原因,旨在揭示语言使用与演讲者政治目的的密切联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发言人的政治意图。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1.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人际功能的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体现权势与等同?它们有怎样的分布特点?2.权势与等同是如何通过人际功能实现的?3.权势与等同在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表现原因有哪些?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人们对语言的要求,也就是语言所必须承载的功能。根据语言所固有的普遍特征,韩礼德提出了“元功能”或称“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人际功能强调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人际功能可以通过人称代词、语气和情态来实现。作为指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称代词不仅能够帮助说话者表明自己和听众的存在,也能够阐释自己对语篇所涉及的人和事的态度,有助于建立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政治演讲中,人称代词能够表明演讲者不同的身份选择及特殊的政治意图。在功能语法中,语气主要体现交换功能,由主语和限定成分组成。根据语篇中交际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组成了四种不同的言语功能:陈述、提供、提问和命令。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一般情况下,在政治语篇中,陈述句使用最为普遍,能够提供信息,实现陈述功能。疑问句用来寻求信息,实现提问功能。而祈使句则具有呼吁群众采取行动实现命令的功能。情态是说话者对于自己所说命题真实性或有效性的一种判断,或在命题中表达某种意愿,或要求听众承担某种义务。因此,演讲者可以通过使用情态操作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政治演讲中,情态一般通过情态助动词、情态附加语、情态副词及情态隐喻等形式体现。为使研究语料更为准确可靠,笔者将从美国政府的官方网站上下载奥巴马2009年和2013年的总统就职演讲稿,并在新浪网站上下载演讲视频逐字逐句的与副本进行对比,力求收集语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本文将从奥巴马就职演讲的196个句子中选择36个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权势与等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在韩礼德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下,笔者试图分析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中权势与等同的实现形式。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发现:在人称代词的使用方面,本文分别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叁人称的单复数等形式进行统计,定量分析表明第一人称所占比例高达74%,其中第一人称复数出现的频率最高。由于第二人称往往明确地将演讲者与听众划分开来,在奥巴马的两次就职演讲中,“you”和“your”只出现了20次。而能够突出演讲者主体地位的第一人称单数“i”也仅出现6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奥巴马更倾向于使用“we”,“our”and“us”等词来表达自己与听众的亲密关系,表明他的民主与公正,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奥巴马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统治阶级的代表,为建立自己的权威和稳固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霸主地位,他会巧妙谨慎地运用适当的人称代词来表达自己的命令或警告。从语气方面来看,陈述句所占比率最高,祈使句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疑问句并没有出现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不同类型语气的分布特点与演讲者的政治意图紧密相连。在就职演讲中,奥巴马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广他的政治主张,并获得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因此,作为提供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陈述句的使用贯穿整个演讲。为有效解决经济、外交和环境等问题,奥巴马也会使用祈使句来传达命令并鼓励号召民众采取相关的行动。但由于祈使句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过多的使用会拉大与民众的距离,留下霸权专制的不良印象,因此,祈使句在两次演讲中仅出现了13次。在情态系统中,情态助动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为中值情态助动词“will”,低值情态助动词“can”和高值情态助动词“must”。“will”不仅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一种推测,也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有某种意愿去做某事。“can”可以表达说话者对于未来的某种推断,但往往可能性较低,或说明某人具备做某事的能力,或用来表示说话者对于听话者做某事的一种允许和认同。“must”可以表达某人有义务必须做某事之意,或者表现出说话者对于事物推测的信心程度很高。不同情态值的情态助动词可以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在两次演讲中,奥巴马使用高情态助动词“must”传达某种命令和要求来激励民众为美国的未来努力奋斗。为缩短与听众的距离,奥巴马使用中低情态助动词来显示自己的公正和亲切.在研究权势与等同的实现形式之后,笔者又分别对权势与等同的表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奥巴马试图展现权势地位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重新获得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在奥巴马就职初期,前任政府的不善管理引起了许多棘手问题,例如: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外交紧张等,美国民众对此深表不满。在总统首次亮相中,奥巴马无疑应表现出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权威和自信,让广大民众深信他可以带领大家走出低谷。第二,维护美国在国际往来中的核心利益。在经历了与伊朗和阿富汗的战乱之后,美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奥巴马试图使用权势性话语来展现美国在科技、军事及经济方面仍处在世界最领先水平,从而促进美国与各国的的友好合作,稳定美国在国际往来中的核心利益。第叁,近些年随着中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不断壮大,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为了重获美国的霸主地位,奥巴马使用权威性话语来展现美国引领世界的决心和信心,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信美国会再次成为国际领军者,也更加稳固美国的国际地位。奥巴马更倾向于表现出与民众的等同友好关系,原因如下:首先,纵观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追求的自由都是以公正平等的道德价值为基础的。为了顺应这一核心道德准则,奥巴马大量使用等同性话语来展现他的友善与平等。其次,为解决国内各种严峻的问题,与民众保持友好的关系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奥巴马试图通过展现他的民主与平等来拉进与美国民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相信总统会与他们肩并肩地一同奋战,重新创造美国的辉煌。再次,紧张的外交关系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为了缓解与一些中东国家的紧张关系,奥巴马明确阐释了他互惠互利、平等互助的外交策略。希望通过各国共同的努力,能够将复杂的国际关系化繁为简,让美国在和平的环境下迎接新的未来。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权势与等同可通过人称代词,语气和情态来实现,但是这些资源呈不均匀分布。经定量分析发现,奥巴马使用平等性话语的频率远高于使用权势性语言的频率。其次,奥巴马的演讲目的在于传递信息,鼓励民众,获得支持。当总统试图表现自己独一无二的权威,确立自己乃至整过国家的威望时,他所采用的语言往往具有权势性,例如:人称代词倾向于使用“you”,将自己与民众分隔开来。语气方面会使用祈使句来表达自己的命令和要求。情态方面较多使用高情态量值的情态词。而当总统想要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获得大家的信任时,他往往使用具有等同意义的语言来表达,例如: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的“our”,“we”,“us”和一些中低情态量值的情态词。再次,权势与等同的使用与当前国内外经济状况、外交关系、社会形势等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权势与等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奥巴马的外交态度、政治目的等,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系。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本文更好的诠释了语言选择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社会语言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次,本文使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来研究社会语言学的问题,不仅说明语言学内部学科的交叉性,同时也拓展了研究范围。最后,此研究揭示了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势与等同和演讲者政治目的的密切关系,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发言人的政治意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刘芷伶[6](2016)在《非言语交际中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中西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言语行为一样,非言语行为也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志,它标志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过去几十年间,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权势”和“平等”关系研究更多地是将目光投放在人们的说话方式上面,也就是言语行为层面,在非语言行为层面上的研究非常少。然而,非言语行为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人与人交流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来传递的。除此之外,非言语行为也是用来标志社会关系是最为敏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因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同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使用不同的非语言行为来表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关系。如果对交际方的文化习俗不熟悉或不了解,不能正确认识到“平等”与“权势”关系在不同文化与不同社会之间的差异时,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也就是交际障碍。在本文中,作者对非言语交际与权势与等同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了它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定义、特征、功能和分类。然后从从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历史、种类、特点、功能等方面出发,将其放在中西文化背景下进行了分析对比。以研究在不同权势与等同关系下中西非言语交际中各行为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下各非言语行为代表的含义与作用。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文献综述。研究了本文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及拟采用的方法。总结了前人对非言语行为和权势等同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主要是对非言语交际理论和平等与权势关系进行阐述。第叁章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笔者列举了一些典型的非言语交际例子来分析权势与等同关系对不同国家非言语行为的影响。重点研究非言语行为中的身势语中的目光、面部表情、姿势,环境语中的位置、空间,副语言中的沉默与音调以及外表行为的颜色和服饰中体现的平等与权势关系。第四章主要了会分析中西非言语交际会出现差异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价值观的差异(受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权势与等同关系)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等等。第五章主要是提出一些非言语交际策略和具体建议:如学会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克服自身文化优越感,培养文化敏感度,学会调节对文化差异的反映,培养移情,最后一个是学会接受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些策略来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在本研究的结论部分,指出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以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马路[7](2015)在《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汉语称呼语中的“老”》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呼语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交际中最基本的策略。"××老"或"老××"在交际用语中常常出现,它揭示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本文将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汉语称谓中的"老"字进行分析,可以使双方根据权势和等同关系对他们的交际策略进行分析,以此来选择比较合适的称谓来确保交际的最终效果和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18期)

陈芝芳[8](2014)在《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称谓中的“老/小”+姓》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老/小"+姓的称呼方式十分普遍。本文以小说及现实生活中的语料为基础,从权势与等同关系来分析称呼中的"老/小"+姓。实例证明权势和等同关系对"老/小"+姓这种称呼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13期)

覃幼莲[9](2014)在《从话语结构的微观构建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中西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势"和"等同"关系是社会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的互动模式和话语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中西语境中称呼语、指令言语、话轮转换等言语行为的差异,从话语交流的微观构建方面,研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权势和等同因素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许晓萍[10](2014)在《“权势”与“等同”,“表敬”与“示近”——大英精读教材中称呼语语用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对称呼语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交际参与者之间的"权势"与"等同"关系,而且也是"表敬准则"与"示近准则"竞争与互动的结果。称呼语序列在常态下顺应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是"表敬——示近"过程的正应用;而当称呼语序列违背了交际双方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时,是称呼语"称呼转换"语用功能的体现,是"表敬——示近"过程的逆应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权势与等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权势与等同关系是社会最普遍的关系,深刻影响着话语交际互动和话语结构。本文从话轮转换角度,对比分析中美两名优秀英语教师在语法讲解和习题评讲两个教学片段中师生话语权势与等同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希望能给予教师一些启示,促进英语教学有效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权势与等同论文参考文献

[1].覃娇蓉.中国社会背景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时代变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2].刘凤林,苏惠娜.话轮转换视角下中美师生话语权势与等同关系对比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

[3].肖雄.《雷雨》中称呼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7

[4].朱韵依.法国军人称谓语中的权势与等同[J].语文学刊.2016

[5].刘雨茜.人际功能视角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权势与等同分析[D].吉林大学.2016

[6].刘芷伶.非言语交际中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中西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7].马路.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汉语称呼语中的“老”[J].教育教学论坛.2015

[8].陈芝芳.从权势与等同关系看称谓中的“老/小”+姓[J].语文学刊.2014

[9].覃幼莲.从话语结构的微观构建看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中西差异[J].邢台学院学报.2014

[10].许晓萍.“权势”与“等同”,“表敬”与“示近”——大英精读教材中称呼语语用功能解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标签:;  ;  ;  

权势与等同论文-覃娇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