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均匀设计
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刘娜[1](2009)在《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方法:选择衣膜厚度、增塑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释放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均匀设计优选出最佳包衣处方。结果:采用优选的包衣处方制备的缓释浓缩丸符合H iguch i释放过程。结论: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制备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9年08期)
刘娜[2](2009)在《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对中药传统复方乌头汤的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制备膜控型缓释浓缩丸,为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以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川乌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以盐酸麻黄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麻黄、黄芪、白芍、炙甘草合煎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制川乌稠浸膏为粘合剂,采用塑制法制备乌头汤缓释浓缩丸的素丸;以乙基纤维素(EC)、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包衣材料,选择衣膜增重、增塑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释放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均匀设计优选出最佳包衣处方。根据05版《中国药典》丸剂项下要求结合方中所含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和包衣工艺稳定、可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其释放机理符合Higuchi释放动力学过程;拟订的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其质量。结论:通过对传统汤剂的新剂型的研究,所制备的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能有效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为传统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期刊2009-04-01)
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实验,对中药传统复方乌头汤的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以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制备膜控型缓释浓缩丸,为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以乌头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川乌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以盐酸麻黄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麻黄、黄芪、白芍、炙甘草合煎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制川乌稠浸膏为粘合剂,采用塑制法制备乌头汤缓释浓缩丸的素丸;以乙基纤维素(EC)、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包衣材料,选择衣膜增重、增塑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为影响药物释放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均匀设计优选出最佳包衣处方。根据05版《中国药典》丸剂项下要求结合方中所含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提取工艺、制剂成型工艺和包衣工艺稳定、可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其释放机理符合Higuchi释放动力学过程;拟订的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其质量。结论:通过对传统汤剂的新剂型的研究,所制备的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能有效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为传统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控型缓释浓缩丸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刘娜.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9
[2].刘娜.乌头汤膜控型缓释浓缩丸的制备工艺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