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安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得是”,情态动词,西安话,疑问副词
西安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赵绿原[1](2019)在《西安方言疑问副词“得是”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话用于是非问句的"得是"来自情态动词"得"和焦点标记"是"线性组合的词汇化。西安话情态动词"得"有表能性和表道义必要两种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发展出认识情态的用法。在是非问句中,由表道义必要发展出表认识必然用法的"得",与标记对比焦点的"是"组合凝固,发展为疑问焦点标记,并由疑问焦点标记进一步发展为表测度语气的疑问副词。(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严可歆[2](2018)在《西安方言词汇在历史中的发展及保护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推广普通话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相当的冲击。方言保护工作的必要性有哪些,目前的保护工作如何,这些都是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文试以西安方言中的词汇为例,通过探讨本地区历史上会对方言的形成有所影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在现在的西安方言中的体现,了解本地方言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明确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目前本地区方言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尝试给出一些用以参考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S1期)
晏昭祎[3](2018)在《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方言中单音节词大部分词形和意义与普通话相同,但还是存在少数词汇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也正是这一少部分的与普通话不相同的单音节词,体现出了西安方言独特的风格。对西安方言的词汇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西安方言词汇的发展,而且对整体的西安方言的调查研究,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有极大的意义。而西安地区方言中的独特单音节词作为其重要分支,也在西安地区方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继续讨论研究。西安方言中特有的单音节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西安方言是单音节词,普通话为双音节词;第二种,西安方言和普通话均为单音节词,词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第叁种,西安方言为单音节词,普通话并没有相应的词或表述方式不完全相同。本文将对这叁类方言单音节词进行具体分析,尝试对西安方言独特单音节词做一总结整理。(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3期)
耿莉莉[4](2018)在《西安方言中“旋”字音和义的历史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语言接触和语言竞争是导致语言变化的重要因素。语言的变化一方面要受到其系统内部成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影响,同时也要受到语言接触,语言竞争以及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通过对西安方言词“旋”的语音及语义的历史变化来研究语言的演变。“旋”在西安方言中是一个频繁使用的词,具有其独特的发音,语义及语法功能。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通过对一个特殊的方言词汇来观察西安方言演变过程的研究。此外对一个方言词汇历史演变的研究有助于细致全面地观察语言演变的机制。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描述法以及文献综述法进行研究。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西安方言以及研究背景,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综述学者在历史语言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西安方言研究成果,并概述前人研究的特点及不足。第叁部分详细介绍本文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以词汇扩散理论,特征几何理论以及语言竞争为支撑,关注方言音韵结构内部的不平衡性,以及发音器官和发音方式等因素导致的演变,同时也考虑社会和历史等外部因素,并分别从语言演变的内因及外因来研究语言演变的方式及原因,为全文研究构建一个科学的框架。第四部分讨论“旋”在各个历史时期,即从秦汉时期到现代的语音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其次对比研究“旋”在西安方言及其在周边方言中语音结构的差异。最后从语音结构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语言接触,语言竞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来说明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第五部分研究“旋”字的语义发展变化及模式,阐述“旋”在西安方言中的独特语义表达。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旋”从先秦到隋唐时期音韵结构较为稳定,只有核心元音一直在变化。而从五代到清明时期,旋字的音韵结构变化较大,先后出现了声母由[z]向[S]转化,介音脱落,韵首及核心元音的变化。其词义也不断扩大,但随着普通话的出现,“旋”在实际运用中词义又逐渐缩小。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仅与语言内部结构的发展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关,同时社会和历史等非语言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视对方言共时结构进行描写的基础上将方言研究导向历时解释.(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年玉萍[5](2017)在《西安方言中的过去时时制助词“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方言中的过去时时制助词"来"用法比较普遍。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大量使用,但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不能使用。"来"可以出现在动宾短语的后边,也可以直接跟在动词后边,还可以省略动词,出现在名词性的词语后边。"来"不能省略,主要表示过去的时间,"来"后边加语气词"咧"后还可以表示现在完成体、进行体或将来时。西安方言中还有一些"来"也表示时间,但是和时制助词"来"不同。(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惠娟,姜茜,卜昱文[6](2017)在《普通话的普及对西安方言的影响——1980年至今》一文中研究指出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口流动加剧,西安成为外地人口的聚集区,普通话普及的步伐加快,西安的本地方言的使用和内部结构系统受到很大影响。西安方言作为中原官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是古都西安深厚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大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整理田野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和信息,从普通话的普及环境下西安方言的使用情况和内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西安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几点思考。(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8期)
康骥臻[7](2015)在《西安方言语音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方言属中原官话关中片。本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西安方言的声调、元音和辅音进行了声学特征描写及统计研究,将其声学参数与国际音标、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从语音实验角度对西安方言语音的性质进行探索。本文得出的结论为:(1)西安方言单字调时长比普通话短,时长模式为阳平>去声>阴平>上声。(2)元音的性质通过声学元音图、共振峰模式图和离散度统计完成,以单元音和二合元音的分析为重点。单元音离散度分析表明西安方言[o]和[γ]性质不稳定,发音带有动程,而其他单元音性质基本稳定。西安方言复合元音[au]的离散度较小,性质更接近单元音,其他复合元音在共振峰走势图上可以观察到元音动程具有规律性。西安方言元音的实际音值与前人的描写存在差异,语音实验分析表明前人标为[a]、[ε]、[au]的实际音值为[a]、[(?)]、[(?)]。从复合元音时间结构来看,西安方言部分具有“单元音倾向”的复合元音都是降峰双元音。(3)西安方言辅音(阻音)的规律特点与普通话辅音基本相同,细微处有差异。时长规律与阻音送气与否、发音部位的对应位置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王雅雪,张宏斌,杨一可[8](2014)在《从西安方言的使感结构看汉语的合成性与移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题元理论和轻动词理论为基础,尝试证明了使感结构逻辑形式中致使意义和"感觉"意义均来自于句法中零形式的轻动词,即"使"、"感觉",X通过两次移位获得轻动词的意义,表明了汉语具有合成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姚美蓉[9](2014)在《西安方言语音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十叁朝古都,西安文化底蕴浓厚。西安方言中也保存了大量的古字、词语、句型和读音。因此,西安方言也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对西安方言的研究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但大多数研究仍侧重于对西安方言音系系统的静态描述,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西安方言当前语音变化的现状。本文基于对西安方言老派与新派发音的对比,旨在找出当前西安方言中的语音变化。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叁个方面:1)与白涤洲在《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中描写的西安方言音系系统相比,当前的西安方言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2)西安方言中具体是哪些音发生了语音方面的变化。3)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语音变化及这些语音变化的内部机制是什么。为找出西安方言中的语音变化,本研究综合使用了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的方法,首先分别收集了西安方言老派发音和新派发音的语音资料。通过对老派与新派方言语音资料的分析及对比,研究获得了当前西安方言中语音变化情况的最新信息。在讨论部分,文章使用了社会语言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试图找出这些语音变化出现的原因。同时,文章还依据特征几何理论创建了相关模型,清楚地呈现了这些语音变化发生的内部机制。基于上述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新老派方言的音系系统仍然与白涤洲在二十世纪30年代的描述一致,并未发生变化。2)西安方言中共有8个声母,4个韵母发生了音变,它们分别是声母:[pf]、[pf]、[f]、[v]、[ts]、[ts']、[s]、[η]和韵母:[uo]、[ou]、[uei]、[ue]。3)发音人的社会网络体系对其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本文揭示了西安方言语音的最新变化,能帮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当前西安方言的语音发展及其状况。(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张朋毅[10](2014)在《西安方言词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证西安方言词语10条,每一条都在古籍文献中得到论证。通过古今联系,使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古汉语的词义,同时也可纠正对某些词的误释,补辞书之不足。(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西安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推广普通话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相当的冲击。方言保护工作的必要性有哪些,目前的保护工作如何,这些都是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文试以西安方言中的词汇为例,通过探讨本地区历史上会对方言的形成有所影响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在现在的西安方言中的体现,了解本地方言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明确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目前本地区方言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尝试给出一些用以参考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安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赵绿原.西安方言疑问副词“得是”的形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严可歆.西安方言词汇在历史中的发展及保护价值[J].汉字文化.2018
[3].晏昭祎.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J].长江丛刊.2018
[4].耿莉莉.西安方言中“旋”字音和义的历史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年玉萍.西安方言中的过去时时制助词“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6].张惠娟,姜茜,卜昱文.普通话的普及对西安方言的影响——1980年至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7].康骥臻.西安方言语音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5
[8].王雅雪,张宏斌,杨一可.从西安方言的使感结构看汉语的合成性与移位现象[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姚美蓉.西安方言语音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0].张朋毅.西安方言词语考释[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