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乡风文明是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体现,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的灵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着眼和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
一、建设乡风文明的理论渊源
乡风文明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首次被提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被强调,足以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多年来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
乡风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在著作中直接使用“精神文明”的概念,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篇著作中集中论述了文明的问题,这些关于文明的论述对我国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了人类早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说明了文明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恩格斯认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看重“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地决定性的。但政治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潆洄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列宁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农村还保留着大量封建落后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面对这样的情况,列宁在《论合作社》中把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到过渡时期苏维埃政府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这种在农民中进行的文化工作,就其经济目的来说,就是合作化。要是完全实现了合作化,我们也就在社会主义基地上站稳了脚跟。但完全合作化这一条件本身就包含有农民(正是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的问题,就是说,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列宁对农村文化的论述不仅为农村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也为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列宁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列宁根据当时俄国城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城乡互助”理论,让城市优秀的工人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村更好地发展,并建立了一些长效机制。不仅如此,列宁还建立了全方位的农村教育体系,要求农村地区要做好基础教育,并积极地开展扫盲运动。1923年,列宁在《日记摘录》中强调要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高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此外,列宁积极倡导要推进社会教育,在每个农村建立阅览室以完善教育体系。
列宁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苏维埃农村地区文化的全面建设,而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对我国新时代农村地区乡风文明的建设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化的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我国历来就重视乡村文明建设,每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乡风文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对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都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我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农民的教育问题。毛泽东在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倡导在农村进行文化运动,“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毛泽东还在农村利用乡间学校,进行政治宣传,他认为要想摆脱旧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在土地革命时期,农村大力发展文化和文艺活动,并在破除封建迷信、变革封建恶习和开展体育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宣传。通过积极开展扫盲班和夜校等形式,农民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的原则,党员干部在根据地广泛地开展乡村教育、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这些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和实践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南。邓小平认为“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搞不好社会主义的,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邓小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要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两者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不仅是教育、科学和文化,还应该包含共产主义思想、信念、道德和纪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乡村文明建设思想对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建设乡风文明的必要性
乡风文明建设的是一种健康和谐社会状态,要求通过一系列方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发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步呈现出文明化的状态。
(一)建设乡风文明是促进农村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乡风文明是农村地区保持稳定的前提,只有农村地区保持稳定,农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取得较快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地方的乡风建设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1)缺乏社会教育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人们精神生活单调,导致不良的社会习气蔓延滋长,打牌赌博等恶习传播开来,家庭问题或社会纠纷时有发生,家风延续将逐渐失色。(2)缺乏科学知识的普及,封建迷信盛行。农村地区的科学文化氛围淡薄,人们生病不去医院,而求神佛;遇事占卜算命;这些恶习都严重地阻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3)思想道德下滑,价值观偏移。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等传统美德在人们身上淡化,拜金主义、攀比心理使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利益,“读书无用论”、天价彩礼都在侵蚀着淳朴的民风。(4)个别乡村干部党性不强,服务意识较弱,集体意识淡薄,工作方法不合适,导致乡风文明建设只是空唤。因此,面对乡村风气出现的众多问题,成为极易导致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建设乡风文明迫在眉睫,只有加快建设乡风文明的步伐,才能解决乡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建设乡风文明是改变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是农民,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了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要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乡风文明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乡风文明可以倡导文明科学的思维,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为当地培养更多的人才,改变落后的面貌。因此,乡风文明建设是改变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详细的指导,指出了乡风文明的重要作用和建设乡风文明的措施。文件中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要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证。由于近年来乡村发展没有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导致农村地区乡村文明建设陷入困境。人们大多只看自家的利益,置集体利益于不顾,所以人们价值观念上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如果任由其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会变得难上加难。相反,如果乡风文明建设好了,破除了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建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或者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乡风文明会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农民投身于物质生产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就会充满积极性,有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乡风文明还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社会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水平就会提高,随之就会培养出更多投身于农村发展的人才,面临的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也会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永续的智力支持。
三、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注意的原则和问题作了强调,同时也指出建设乡风文明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按照规律办事,应该注意各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领导,舞好党建“龙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建设乡风文明,必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落到实处,营造乡村良好的政治环境,达到良好的政风带动民风,淳朴的民风影响政风的效果。
党建引领夯实乡风文明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乡村社会永远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基层党组织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总之,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必须抓好党建这个“龙头”,通过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文明的进步,乡风文明又可以助推党风政风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全面进步。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面对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现状,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对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保证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需要,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改变农村地区人们单调精神生活的现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农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向村民提供大量关于生产种植和产业致富的书籍,提供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场所和休闲地,充分利用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的经典和资源,不再使村民沉浸于打牌赌博的恶习,从而遏制不良社会风气的盛行,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乡风文明
建设乡风文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各地农村地区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落后观念和封建思想,因此必须要有党和国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作为主导来建设乡风文明。在建设乡风文明时要通过各种载体和各种方式的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村的方方面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村民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持久广泛的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教育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在农村地区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凝聚乡风文明建设力量
在农村地区建设乡风文明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使广大农民参与其中,提高自身建设的能力,共享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一方面,应该积极加强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能力。农村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的作用,强化农民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开展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喜闻乐见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新时代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地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进行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出和谐友爱的乡村氛围。
(五)完善乡风文明建设制度,建立健全机制
建设乡风文明应该和农村制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使乡风文明建设更有保障,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农村地区进行乡风文明建设不可能只靠农民的自觉性和道德约束力,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规范村民的行为,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健全乡风文明建设考评机制,既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又能吸引广大的农民投身文明创建活动。根据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考评标准,并不断探索完善考评办法,充分激发广大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谈治国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志灿(1993-),男,河南鹤壁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周明珠(1993-),女,河南开封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