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谦策略论文-王嗣海

自谦策略论文-王嗣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自谦语,文化特征,翻译策略

自谦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嗣海[1](2010)在《汉语自谦语的文化特征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自谦语通过自贬以表现对听话人的尊敬。汉语自谦语在英语中存在缺项,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汉语自谦语所包含的文化负载,关键在于处理好文本、译者与读者在文化层面上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0年01期)

李清花[2](2008)在《自谦策略跨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对比,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及其深层次文化因素。本研究回答两个主要问题:1)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自谦策略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异同?如果有,存在哪些异同?2)哪些文化因素导致了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异同?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基于Leech,Levinson & Brown和顾曰国的礼貌理论而建构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本研究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问卷共设45个项目,每3个为一组(每组为同一语境,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共15组(内容包括:见面招呼,回应恭维,回应感谢,致欢迎词,馈赠礼物,请求帮助,自我介绍及致歉等不同语境)。受试者分别来自中美两国205名大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35名,美国学生70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分别选7名中国学生和5名美国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现状的原因。根据收集的研究数据,有以下主要发现:一、在当前中美两国文化中,自谦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由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自谦策略在中国人中的使用不如以往那样频繁。二、中国人使用自谦策略的频率高于美国人。同时,在中国文化中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地位越是高听话者,其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就越低;反之,说话者社会身份地位越是低于听话者,其使用频率越高。但这些特征在美国文化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叁、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会导致使用不同的策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谦策略与Brown & Levin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没有直接联系。对中国人来说,自谦策略的使用不仅表达基于社会地位的谦卑与尊敬,而且也是一种不考虑社会身份的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策略。四、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了Leech的假设:在礼貌原则的六准则中,谦虚准则并不常被遵循;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更重视谦虚准则。但是对Leech的另一假设,即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尽量多贬低自己)没有次准则a(尽量少赞扬自己)重要,本研究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相反,本研究的结果却证实了顾曰国教授的结论:自谦策略(即Leech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礼貌的主要表达方式。五、导致中美两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有以下文化因素:第一,中国人重视集体主义,而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第二,中国家庭教育强调谦虚内敛品质,而美国家庭教育侧重独立竞争意识;第叁,因对谦虚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有所差异。第四,在全球化背景下,因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又有所趋同。本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有如下启示:1)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而且也要注重文化差异性的讲解;2)研究者对礼貌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本研究的局限是分层抽样不能保证所选对象能够百分之百代表全体中国人和美国人,另一局限是没有探讨自谦策略的使用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比如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5-01)

自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对比,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及其深层次文化因素。本研究回答两个主要问题:1)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自谦策略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异同?如果有,存在哪些异同?2)哪些文化因素导致了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的异同?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是基于Leech,Levinson & Brown和顾曰国的礼貌理论而建构的。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本研究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问卷共设45个项目,每3个为一组(每组为同一语境,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共15组(内容包括:见面招呼,回应恭维,回应感谢,致欢迎词,馈赠礼物,请求帮助,自我介绍及致歉等不同语境)。受试者分别来自中美两国205名大学生,其中中国学生135名,美国学生70名。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办法,从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分别选7名中国学生和5名美国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导致中美学生使用自谦策略现状的原因。根据收集的研究数据,有以下主要发现:一、在当前中美两国文化中,自谦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由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自谦策略在中国人中的使用不如以往那样频繁。二、中国人使用自谦策略的频率高于美国人。同时,在中国文化中说话者的社会身份地位越是高听话者,其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就越低;反之,说话者社会身份地位越是低于听话者,其使用频率越高。但这些特征在美国文化中并没有得到体现。叁、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会导致使用不同的策略。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谦策略与Brown & Levinson提出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没有直接联系。对中国人来说,自谦策略的使用不仅表达基于社会地位的谦卑与尊敬,而且也是一种不考虑社会身份的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策略。四、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了Leech的假设:在礼貌原则的六准则中,谦虚准则并不常被遵循;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更重视谦虚准则。但是对Leech的另一假设,即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尽量多贬低自己)没有次准则a(尽量少赞扬自己)重要,本研究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相反,本研究的结果却证实了顾曰国教授的结论:自谦策略(即Leech谦虚准则中的次准则b)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礼貌的主要表达方式。五、导致中美两国学生使用自谦策略异同有以下文化因素:第一,中国人重视集体主义,而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第二,中国家庭教育强调谦虚内敛品质,而美国家庭教育侧重独立竞争意识;第叁,因对谦虚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有所差异。第四,在全球化背景下,因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美两国人对自谦策略的使用及态度又有所趋同。本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有如下启示:1)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语言知识,而且也要注重文化差异性的讲解;2)研究者对礼貌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本研究的局限是分层抽样不能保证所选对象能够百分之百代表全体中国人和美国人,另一局限是没有探讨自谦策略的使用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比如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谦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嗣海.汉语自谦语的文化特征及其翻译策略[J].考试周刊.2010

[2].李清花.自谦策略跨文化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2008

标签:;  ;  ;  

自谦策略论文-王嗣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