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卵巢癌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细胞,生长因子
抗卵巢癌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陈俊宇,邱俊,吴珊,王媛,李政泽[1](2019)在《血小板及其受体促进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转移所致的化疗抵抗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腹腔种植转移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介导的血行转移。最新研究发现,卵巢癌更易通过血行转移途径发生大网膜转移[1],血小板及其受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利用血小板促进自身存活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包括黏附受体分子如P选择素、整合素、血小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7期)
魏善臣,王昊,李佩玲[2](2019)在《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女性生殖道肿瘤之首。长久以来,对卵巢癌转移机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肿瘤细胞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近年来,外泌体被发现在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物质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这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不仅能够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机制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吉[3](2019)在《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对卵巢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和对病人的预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到和表观遗传学重编程相关的转录因子(GATA4),然后主要探讨该转录因子如何通过组蛋白甲基化来介导卵巢癌的转移以及它的表达与卵巢癌病人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抗H3K4me3修饰的抗体对10例临床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新鲜标本,10例对照正常卵巢和10例正常输卵管伞部新鲜组织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并且将所得样本进行测序找到与表观修饰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利用体外实验(Transwell技术,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内实验(卵巢癌模型小鼠)检测GATA4对卵巢癌转移侵袭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来检测GATA4在正常输卵管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芯片和TCGA数据库中的资料,探索GATA4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DNA检测技术和RNA测序技术来找到GATA4调节的下游基因和通路。利用质谱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来找到和GATA4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GATA4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量较低,并且与卵巢癌中H3K4me3的表观修饰改变密切相关。GATA4的高表达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疾病无进展时间并且它的低表达还与卵巢癌疾病晚期的FIGO分期和较高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GATA4能够在体内和体外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侵袭。GATA4能够通过与PRMT5蛋白作用提高组蛋白H3R2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进而通过募集H3K4甲基化转移酶来增加组蛋白H3K4在某些染色质区域的甲基化程度,最终调节下游ADAM19的基因表达。结论:我们首次阐述了GATA4蛋白的表达和卵巢癌表观重编程之间的关系以及GATA4与卵巢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且阐明了GATA4通过与PRMT5相互作用来调控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修饰,进而调节下游基因ADAM19的表达。提示GATA4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卵巢癌临床治疗的新型靶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郭毅[4](2019)在《血小板促进卵巢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卵巢癌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导致的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引起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卵巢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尤其出现腹腔脏器的播散,许多卵巢癌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至晚期(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定义的III期和IV期),这给卵巢癌的治疗和预后改善带来很大困难。研究报道,血小板与卵巢癌的转移有关。相比于血小板正常的卵巢癌患者,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卵巢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肿瘤播散。但血小板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表明,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的关键步骤。许多细胞外因子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发生EMT,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该分子激活多条通路诱导细胞发生EMT,其中最重要的是磷酸化Smad分子后激活的TGF-β/Smad通路。由于血小板活化后能分泌大量的TGF-β,因此本研究推测血小板可以通过激活TGF-β通路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EMT,从而增强其侵袭能力。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本研究首先将血小板同卵巢癌细胞共同孵育,观察其侵袭能力的改变。然后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析血小板处理后的细胞内EMT相关分子的改变。接着本研究检测经血小板处理后卵巢癌细胞培养基中TGF-β含量的变化,以及细胞中磷酸化Smad水平的变化,以分析血小板处理的卵巢癌细胞中TGF-β/Smad通路的活化情况。最后,本研究使用一种名为A83-01的TGF-β受体拮抗剂,通过细胞和小鼠实验来观察抑制TGF-β通路后是否影响血小板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另外,本文还探究了血小板和常用凝血指标在卵巢癌和其他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在第一分部中本研究纳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85名卵巢肿瘤患者,包括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6名,卵巢癌患者69名。检测其术前血小板水平,记录其肿瘤分级和分期等临床病理信息。比较血小板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的关系。分离出健康人员血小板后,将其同SK-OV-3和OVCAR-3卵巢癌细胞共同孵育,观察其形态变化,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通过芯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小板处理后卵巢癌细胞EMT相关分子的变化。在第二部分中,本研究检测纳入的卵巢癌患者体内TGF-β水平,比较血小板增多的卵巢癌患者与血小板正常的卵巢癌患者之间TGF-β是否存在差异。检测血小板处理后卵巢癌细胞培养基中TGF-β含量。检测血小板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Smad2(pSmad2)分子的表达情况。使用TGF-β受体拮抗剂A83-01处理卵巢癌细胞后,检测血小板激活的EMT和TGF-β通路是否被抑制。向裸鼠腹腔内注射血小板和(或)A83-01,观察A83-01是否抑制卵巢癌细胞在裸鼠腹腔的播散,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裸鼠腹腔瘤体中EMT相关分子的改变。在第叁部分中,本研究本研究分析了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56名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ducts,FDP)、纤维蛋白原(fibriongen,FIB)和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等指标。156名卵巢肿瘤患者包括30名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126名卵巢癌患者,比较血小板和常用凝血指标在辅助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以及卵巢癌早晚期中的应用。另外,本研究也分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 PT、APTT、TT、D-二聚体、FDP、FIB、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等指标。其中 43 例患者为Ⅰ期和Ⅱ期,43例患者为Ⅲ期。还纳入92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65例患者发生肝转移,23例发生肺转移(4例合并肝和肺转移),11例发生其他器官转移(脑、骨和脾),这92例患者之前均为Ⅰ期至Ⅲ期患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在之后复查过程中发现出现远端器官转移。检测发生远端转移时结直肠癌患者PT、APTT、TT、D-二聚体、FDP、FIB、CEA和LDH等指标。比较常用凝血指标在辅助鉴别结直肠癌早期晚期以及是否发生远端器官转移中的应用。结果在第一部分研究中,以350×109/1为cut off值,本研究将卵巢癌患者分为血小板正常组和升高组,33名卵巢癌患者纳入血小板升高组。相比于血小板正常组,在血小板升高组中有更多卵巢癌患者出现大网膜、肠系膜和腹膜等腹腔部位的播散。本研究还发现血小板使卵巢癌细胞表现出间质形态,使穿出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显着增加。芯片、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血小板使卵巢癌细胞中侵袭相关分子表达显着升高,而粘附相关分子表达显着下降。在第二部分,本研究发现血小板升高组中卵巢癌患者TGF-β水平显著升高。血小板使培养基中TGF-β水平显著升高,使卵巢癌细胞中pSmad2水平显着增加。A83-01显着抑制血小板诱导的EMT,降低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血小板促进卵巢癌细胞在裸鼠腹腔播散,A83-0显着抑制该现象,并逆转腹腔瘤体中发生的EMT。第叁部分研究发现,相比于良性肿瘤患者,卵巢癌患者体内PLT、D-二聚体、和FDP显着升高,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的鉴别中,D-二聚体和FD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PLT。相比于早期卵巢癌患者,晚期卵巢癌患者PLT、D-二聚体和FDP显着升高,在早期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鉴别中,D-二聚体和FDP的AUC大于PLT。相比于(Ⅰ期+Ⅱ期)结直肠癌患者,(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常用凝血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当其发生远端器官转移时,D-二聚体水平显着升高。在结直肠癌有无远端器官转移的鉴别中,D-二聚体的AUC大于CEA或LDH。结论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卵巢癌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的腹腔转移。细胞实验证实,血小板通过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EMT增强其侵袭能力。血小板激活卵巢癌细胞内TGF-β/Smad通路,而TGF-β受体拮抗剂A83-01抑制血小板对卵巢癌细胞的促进转移作用,因此血小板通过TGF-β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EMT并增强其侵袭能力。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的辅助判断中,D-二聚体和FDP优于血小板。对于早期卵巢癌和晚期卵巢癌的辅助判断中,D-二聚体和FDP的变化优于血小板。在结直肠癌中,联合D-二聚体和CEA与LDH,可提高发现远端器官转移的效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4-01)
柯星,张良,沈立松[5](2019)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机制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涉及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EOC患者(EOC组)、2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卵巢良性肿瘤组)和34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的比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正常对照者CD4+T细胞与EOC细胞株OVCAR3的共培养模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VCAR3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2 mRNA的表达。采用抗IL-10受体抗体和抗TGF-β1受体抗体作为阻断剂,预处理OVCAR3细胞后再进行共培养,并检测MMP-2 mRNA和TIMP-2 mRNA的表达。结果 EOC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卵巢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EO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比例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化情况的EOC患者之间CD4~+CD25~(high)CD127~(low)Treg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后CD4+T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P<0.05)。与OVCAR3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后的OVCAR3细胞中MMP-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TIMP-2 mRNA明显降低(P<0.05)。采用阻断剂预处理后共培养的OVCAR3细胞MMP-2 mRNA表达下调(P<0.05)、TIMP-2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CD4~+CD25~(high)CD127~(low)Treg可增强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作用于EOC细胞的相关受体,可能对EOC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建英,张俊辉,刘谨,张艳[6](2018)在《IncRNA-GAS5在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IncRNA)-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5(GAS5)在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及课题合作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卵巢癌与癌旁组织,对IncRNA-GAS5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于SKOV3细胞中进行IncRNA-GAS5过表达,对过表达IncRNA-GAS5后细胞侵袭变化情况进行Transwel小室检测,对抑癌基因PTEN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IncRNA-GAS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P<0.05),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过表达IncRNA-GAS5则能够对细胞侵袭能力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其对PTEN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IncRNA-GAS5在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患者体内表达有所降低,其可以通过对PTEN表达的恢复作用,进而对上皮性卵巢癌转移起到抑制作用,可为上皮性卵巢癌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18期)
[7](2018)在《研究发现导致卵巢癌转移的新分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的分子竟然会促进女性卵巢癌转移。澳大利亚每10小时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卵巢癌。这种癌症的生存率仅为30%,而化疗是唯一的治疗选择。"这些叫做RORs的特殊分子在我们胎儿时期控制着我们手指、耳和脑的形成。"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光来,赵宁[8](2018)在《CT在卵巢癌转移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与分析CT在卵巢癌转移和复发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内接收的卵巢癌患者中,随机抽取86名,对其进行排序,43名奇数者作为观察组,43名偶数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卵巢癌转移率、复发率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所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发现,54名患者发生转移或复发,观察组患者转移率、复发率诊断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卵巢癌的转移和复发的效果较为显着,准确率较高,将病理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相结合,更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理类型,提高诊断准确性,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16期)
李萍萍[9](2018)在《第一部分 恶性腹水调节POSTN表达促进卵巢癌转移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新辅助化疗后无病理高危因素的巨块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卵巢癌患者初诊时多以腹水为主要临床症状,且多为晚期,发生腹腔内广泛转移,如何利用腹水这种卵巢癌特有的肿瘤微环境提前预测转移及开发针对转移靶点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近期文献报道,骨膜蛋白基因POSTN编码一种外分泌蛋白,即POSTN蛋白,其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其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升高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POSTN在卵巢癌中促进侵袭和转移的功能尚未明确。本研究将对POST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六部分进行。1、检测卵巢癌中POSTN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首先在GEO卵巢癌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卵巢癌中POSTN的表达情况。同时纳入167例于我院初治的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留取卵巢癌手术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评估POST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POSTN蛋白的含量,明确POST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2、分析POSTN对卵巢癌预后的预测能力:通过随访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对卵巢癌患者中POSTN的表达情况与常见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明确POSTN对卵巢癌预后的影响。3、POSTN与EMT常见分子的相关性分析:在TCGA卵巢癌数据库中对POSTN和常见上皮间质转换过程(EMT)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卵巢癌TOV-112D细胞株中采用siRNA瞬时敲降POSTN,构建POSTN低表达瞬转细胞株,并采用qPCR法检测MMP2、Cadherin11在卵巢癌POSTN低表达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4、POSTN促进卵巢癌转移的功能研究:分别采用人重组POSTN蛋白(rhPOSTN)和POSTN中和性抗体(POSTN-Ab)刺激卵巢癌TOV-112D细胞株,采用Transwell法评估其迁移能力变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评估POSTN低表达瞬转细胞株的迁移能力。5、腹水促进卵巢癌转移的功能及机制探索:使用腹水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株,采用Transwell法评估腹水可否促进卵巢癌细胞迁移。采用蛋白印迹法(WB)检测腹水处理后POSTN的表达情况,以研究腹水与POSTN之间的调控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腹水中POSTN蛋白的含量,明确POSTN在卵巢癌恶性腹水中的分布情况。6、POSTN对β-catenin的调控研究:在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转染POSTN质粒,构建POSTN高表达瞬转细胞株。在POSTN低表达瞬转细胞株和POSTN高表达瞬转细胞株中采用WB检测POST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别使用腹水和POSTN-Ab处理卵巢癌TOV-112D细胞株,采用WB检测处理后POST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基于GSE6008数据库的结果提示,POST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着性差异(P=0.026)。组织芯片IHC结果发现,POSTN可在卵巢癌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表达,在间质细胞中表达更显着。与正常人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清中POSTN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001)。在蛋白水平(P=0.03)和mRNA水平(P=0.023),我们发现POSTN在卵巢癌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提示POSTN可能促进卵巢癌的转移。2、基于GSE14764数据库结果显示,POSTN高表达者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本研究中临床标本数据库的生存分析显示,POSTN在肿瘤间质细胞高表达的患者5年OS和PFS为分别为34.4%和14.1%,较POSTN低表达患者预后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39),然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仅发现FIGO分期(P=0.006)与初诊时CA125水平(P=0.044)是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3、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POSTN的表达与MMP家族、Cadherin等的表达存在显着相关性,并且qPCR结果提示,敲降POSTN后,MMP2,Cadherin11出现下调的趋势,但未发现显着统计学差异。4、在体外研究中,采用rhPOSTN处理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2);采用POSTN-Ab处理后,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敲降POSTN后,卵巢癌细胞的转移能力也出现显着降低(P=0.002)。说明POSTN与卵巢癌转移相关。5、经腹水处理后,卵巢癌细胞中POSTN表达上调,且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001)。卵巢癌患者高表达的POSTN蛋白可分泌到腹水中,6例卵巢癌恶性腹水中POSTN蛋白平均含量为214.9ug/ml,从而促进卵巢癌的腹腔内转移。6、过表达POSTN后,β-catenin的表达发生上调;敲降POSTN后,β-catenin的表达随之下调。经腹水处理后,POSTN与β-catenin的表达出现协同上调。而采用POSTN-Ab处理后,卵巢癌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出现下调。从而说明POSTN可通过调控β-catenin来发挥促进转移的功能。结论:综上所述,POSTN在卵巢癌中表达升高,其在卵巢癌间质中的高表达状态可预测卵巢癌的不良预后。POSTN在卵巢癌转移灶中较原发灶中表达升高,并且过表达POSTN或外源性POSTN蛋白刺激可促进卵巢癌转移。腹水可通过上调POSTN的表达促进卵巢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的POSTN蛋白可分泌到腹水中促进肿瘤的腹腔内转移。POSTN还可通过调控β-catenin促进卵巢癌转移。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无病理高危因素的巨块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Ⅰb2和Ⅱa2期)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巨块型局部晚期子宫颈鳞癌患者(包括Ⅰb2和Ⅱa2期)纳入研究,排除术后合并病理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淋巴结受累、阴道残端受累、宫旁受侵,将新辅助化疗后无病理危险因素以及合并术后病理中危因素,包括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4 cm、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深间质浸润(DSI,间质浸润深度≥1/2)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首先评估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并对不同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存在的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情况进行评估、比较。观察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评估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282例患者,年龄为44.4±6.7岁。新辅助化疗后,282例患者中疗效达 CR 者 42 例(14.9%),PR 者 138 例(48.9%),SD 者 102 例(36.2%)。在新辅助化疗疗效为CR、PR、SD叁组患者中,对病理中危因素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发现,术后肿瘤直径≥4cm的发生率、LVSI阳性率、DSI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的发生率,CR、PR、SD患者分别为0、13.8%、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预后分析结果发现,随访期内282例患者复发23例,死亡12例;其5年总生存率(OS)为91.7%,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88.9%。在合并单一病理中危因素的患者中仅发现,合并LVSI阳性患者的复发率(P=0.002)及死亡率(P=0.036)高于LVSI阴性者。此外,合并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患者的复发率(P=0.002)高于无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和仅合并单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为LVSI阳性、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对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RFS及5年OS均有明显影响(P<0.05);而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初治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疗效、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直径、术后DSI阳性对子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5年总生存率(OS)均无显着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显示,初治肿瘤直径≥6cm(P=0.022)、合并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P=0.001)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是影响子宫颈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4)。对术后辅助治疗的分析结果发现,282例子宫颈癌患者中,175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其中包括术后行单纯放疗者26例、单纯化疗者46例、同步放化疗者103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合并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初治肿瘤直径≥6 cm、新辅助化疗疗效、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的患者中接受不同方式的术后辅助治疗后,新辅助化疗疗效为SD(P=0.011)以及合并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者(P=0.008),其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明显影响患者的5年RFS,单纯放疗患者的5年RFS明显低于单纯化疗和同步放化疗患者;但未发现上述因素对患者5年OS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Ⅰb2和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理中危因素的发生率,而有多个术后病理中危因素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增加,应进行积极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可能有利于减少复发。(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孟凡荣[10](2018)在《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对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上皮性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双侧胫骨和腓骨骨髓,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培养基中添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分别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进行刺激,诱导分化获得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2.用流式细胞术鉴定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的表面和胞内标志,巨噬细胞用F4/80,CD11b表面标志进行鉴定,M1型巨噬细胞利用CD11c表面标志进行鉴定,利用CD206标志对M2型巨噬细胞进行鉴定。利用qRT-PCR的方法鉴定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M1型巨噬细胞检测IL-1β、TNFα、IL-6和iNOS的mRNA,M2型巨噬细胞检测Arg-1、IL-10、TGF、Pparg和MCP-1的mRNA表达。3.建立0.4μM孔径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用不同巨噬细胞极化体系M1型和M2型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研究内容包括:(1)划痕愈合试验、Transwell观察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2)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等EMT分子表达的改变;(3)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如Twist、Snail1蛋白表达的变化。4.利用poly-HEMA包被的6孔板将与不同巨噬细胞极化体系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进行悬浮培养(下室悬浮培养卵巢癌细胞,上室培养巨噬细胞),复制失巢凋亡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对比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对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5.建立0.4μM孔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将不同巨噬细胞极化体系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观察卵巢癌细胞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变化情况。FAK方面观察p-FAK(Try397)的磷酸化情况,使用明胶酶谱法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表达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包括MMP2、MMP7、MMP9等。6.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将SK-OV-3卵巢癌细胞系浓度调整为1.0×10~7/ml,裸鼠腹腔注射细胞悬液0.5ml/只。于注射后第1天和第3天两次给予经M1体系、M2体系诱导分化获得的巨噬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和腹水形成等情况。约4-6周后将裸鼠处死,观察计数转移灶,并且根据转移灶的数量和质量等评估卵巢癌转移情况。结果:1.成功获得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进行诱导培养后分别得到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用于后续实验研究。2.通过流式细胞术实验证明,诱导分化获得的M1型巨噬细胞CD11c表面标志升高,M2型巨噬细胞的CD206标志升高。通过qRT-PCR实验研究显示,诱导分化获得的M1型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和iNOS表达升高,M2型巨噬细胞的Arg-1、IL-10、TGF-β、Pparg和MCP-1表达升高。上述两种方法证明骨髓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成功。3.将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发现与M1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部分迁移能力减弱;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Snail1的表达有部分降低。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升高;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Snail1的表达升高。4.M1型巨噬细胞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后,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率无明显变化;M2型巨噬细胞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卵巢癌细胞的失巢凋亡。5.将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卵巢癌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M1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部分卵巢癌细胞的FAK、p-FAK(Tyr397)、MMP7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减少,MMP9无明显变化。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FAK、p-FAK(Tyr397)、MMP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6.人卵巢癌SKOV-3腹腔转移模型显示,对照组和注射M1型巨噬细胞的裸鼠体重无明显变化,少量腹水形成,转移灶较少;注射M2型巨噬细胞的裸鼠有较多腹水形成,转移灶明显增加。结论:1.提取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经过鉴定证明培养诱导分化可以获得实验需要的稳定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2.经实验证实,与M1型巨噬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但是并不是十分显着。与M2型巨噬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的卵巢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有着明显的增强。通过相关实验验证,表明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增强与EMT、凋亡抑制和FAK、MMPs等表达和功能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抗卵巢癌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女性生殖道肿瘤之首。长久以来,对卵巢癌转移机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肿瘤细胞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近年来,外泌体被发现在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物质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这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不仅能够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机制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卵巢癌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陈俊宇,邱俊,吴珊,王媛,李政泽.血小板及其受体促进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魏善臣,王昊,李佩玲.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9
[3].王吉.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对卵巢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和对病人的预后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郭毅.血小板促进卵巢癌转移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5].柯星,张良,沈立松.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机制的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2019
[6].陈建英,张俊辉,刘谨,张艳.IncRNA-GAS5在上皮性卵巢癌转移患者体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8
[7]..研究发现导致卵巢癌转移的新分子[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
[8].张光来,赵宁.CT在卵巢癌转移和复发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9].李萍萍.第一部分恶性腹水调节POSTN表达促进卵巢癌转移的功能及机制研究第二部分新辅助化疗后无病理高危因素的巨块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10].孟凡荣.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对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