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式蒸渗仪论文-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

称重式蒸渗仪论文-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称重式蒸渗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称重式蒸渗仪,称重系统,传感器

称重式蒸渗仪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SLT 201802技术简介:(1)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由称重系统、防护型测筒、重量卸荷装置、数据采集系统四部分组成,可自动采集数据,远程无线监控;(2)研制水田区蒸渗仪地下水位观测、水量补给装置,完善地下水补给性能;(3)开发了植稻蒸渗仪无线监测系统和黑龙江省农田环境参数采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艳萍,杜雅丽,聂铭君,薛绪掌,张馨[2](2019)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多种传感器的作物表型及蒸散监测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蒸散量测量与估算在农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对于作物蒸散量的估算主要以试验的方式进行,有一定局限性,且测量面积小,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已有24座小型称重式蒸渗仪基础上,集成RGB成像传感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和二维激光扫描仪于一体,配合龙门架进行移动控制,构建称重式蒸渗仪植物表型监测系统,实现18 m~2植物生长过程中的RGB、红(668 nm)、绿(560 nm)、蓝(475 nm)、红边(717 nm)、近红外(840 nm)图像信息和植株高度信息的自动监测。最后通过试验,在已设定好的常用速度下,系统单趟运行用时142 s,可采集28组RGB、多光谱图像及所有植株高度信息,速度相对误差在1.8%~6.0%之间。通过对获取的夏玉米多光谱图像和激光扫描仪数据信息分析,系统能够可靠获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等作物指数及植株高度信息。并结合气象站数据,对冬小麦主要耗水期的RGB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蒸散量进行了估计,与蒸渗仪获取的实际蒸散量对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6.62%。该系统为大面积作物蒸散量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诊断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研究提供有效技术与装备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3](2018)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京秀"西瓜为试材,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旨在为温室秋茬西瓜精准灌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礼品西瓜全生育期蒸散量为114.79 mm,日均蒸散量为1.11 mm/d。礼品西瓜的需水规律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的变化规律。其中: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日蒸散强度分别为:1.04、1.20、1.34、1.08、0.81 mm/d。环境因子显着影响秋茬礼品西瓜的蒸散量变化,其中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饱和差、最高温度、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均与西瓜日蒸散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813、0.777、0.742、0.618、0.434和0.290。而相对湿度与西瓜日蒸散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7。建立了基于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秋茬礼品西瓜日蒸散量经验模型,经检验R2达0.706,可对秋茬礼品西瓜的日蒸散量进行估算。(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12期)

刘月娥,徐田军,赵久然,王荣焕,薛绪掌[4](2019)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玉米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玉米生产主导品种京科968和郑单958(对照)为供试材料,采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研究其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科968的全生育期需水量低于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郑单958。京科968的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47.81 mm,较郑单958低78.98 mm;水分利用效率为3.16 kg/m~3,显着高于郑单958;京科968各生育阶段的平均日耗水量不同,分别为2.04、3.54、3.34、3.35 mm/d,分别比郑单958低1.62、1.43、0.55、1.10 mm/d。影响玉米各生育阶段日耗水量的气象因素不同,影响出苗至吐丝和播种至收获阶段日耗水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空气温度、光辐射和平均风速,影响吐丝至收获阶段日耗水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空气温度和光辐射。(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许峥,李银坤,郭文忠,李海平,李灵芝[5](2017)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菜心耗水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菜心为试材,利用称重式蒸渗仪,以直径20cm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p)为基础标准,研究了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0.6E_p、0.7E_p、0.8E_p、0.9E_p)温室菜心生育期的蒸散量、蒸散速率、产量、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探明温室菜心的耗水规律,明确温室菜心合理的灌溉量。结果表明:温室菜心生育期内蒸散量波动范围为0.73~3.52mm·d-1,前期及中后期的平均蒸散速率分别为1.43mm·d~(-1)和2.04mm·d~(-1),呈前期变化平稳,中后期变化剧烈的趋势;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菜心的蒸散量随之增加,温室菜心全生育期蒸散量为65.98~78.92mm。其中0.7E_p处理下温室菜心产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与0.6E_p、0.E_p处理和0.9E_p处理相比,0.7Ep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5.16%(P<0.05)、5.63%和13.76%(P<0.05),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7.42%(P<0.05)、8.48%和27.66%(P<0.05),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1.96%(P<0.05)、7.41%和17.68%(P<0.05),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21%、10.32%和32.10%(P<0.05),0.7E_p灌溉量为供试条件下温室菜心的最优灌溉量。(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16期)

王富庆,许雅欣,高士佩,王同顺[6](2017)在《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小型蒸渗仪自动化程度低、可靠性差、易受天气状况的影响等问题,研制了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该系统采用自主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可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各设备工作,移动称重装置可对各个测筒进行独立准确测量,以满足不同处理和重复试验对测筒数量的要求。此外,该系统的称重设施设于测筒下方的地下室结构内,排除了大风、大雨等天气对蒸渗仪监测数据的影响。系统测试显示,称重系统对蒸发蒸腾量(evapotranspiration,ET)的观测精度达0.028 mm,称重系统计算的ET与含水率计算的ET变化趋势一致,线性相关系数较高,说明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测量精度较高,且监测的数据稳定可靠,可用于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需水规律,不同水分胁迫作物响应机理,土壤水量平衡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7年08期)

刘晓英,李玉中,钟秀丽,曹金峰,袁小环[7](2017)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日值评价16种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准确估算是作物需水量及区域农业水分供需计算的关键,尽管已提出大量方法,但缺乏基于实测值的严格检验。本文利用北京小汤山2012年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日值,检验16个ET_0模型,包括5个综合法、6个辐射法、5个温度法模型。依据均方根误差RMSE值,各模型估算效果的排序为FAO79 Penman=1963 Peman>1996 Kimberly Penman>FAO24 Penman>FAO56 Penman-Monteith(PM)>Turc>FAO24 Blaney-Criddle(BC)>DeBruin-Keijman>Jensen-Haise>Priestley-Taylor(PT)>FAO24Radiation>Hargreaves>Makkink>Hamon>Mcloud>Blaney-Criddle(BC)。总体而言,综合法表现最好,其RMSE在1.33~1.47mm·d~(-1),以FAO79 Penman和1963 Penman为最好;辐射法次之,其RMSE在1.48~1.77mm·d~(-1),以Turc最好;温度法检验效果最差,其RMSE在1.50~2.68mm·d~(-1),以FAO24 BC为最好。FAO79Penman和1963 Penman比最好的辐射法和温度法模型的精度分别高10%和13%。综合法、辐射法模型普适性好于温度法的原因在于其均含有影响ET_0的关键因子——辐射或饱和水汽压差VPD。所有模型均具有低蒸发条件下高估、高蒸发条件下低估的阈值特点,综合法及辐射法平均低估0.14mm·d~(-1)和0.33mm·d~(-1),而温度法平均高估0.52mm·d~(-1)。前两类方法 ET_0阈值相对较低,更适于低蒸发力条件,而温度法较适于高蒸发力条件。所有综合法、辐射法模型及温度法的Hargreaves和FAO24 BC法估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模型结构合理,可通过参数校正提高精度;但对于与实测值趋势不吻合的温度法,模型结构尚需优化。VPD和最大湿度RHx是影响综合法、辐射法估算偏差的两大主要因子,其中VPD对低估类模型偏差影响最大,且偏差随着VPD增加而增大;而RHx对高估类综合法模型(1963 Penman、FAO79 Penman)偏差影响最大,且偏差随RHx增加而减小。校正后的PT(1.38)、Makkink(0.83)、Turc(0.014)及Hamon(1.248)系数大于原系数,而Hargreaves(0.0019)和BC(0.192)校正系数低于原系数。此外,PT与Hamon的系数利用最小相对湿度、Turc和Makkink系数利用VPD、Hargreaves和BC系数利用辐射或日照时数能得到最佳估算。FAO56 PM表现不佳(RMSE=1.47mm·d~(-1))的原因与站点气候干燥程度、较低的空气动力项权重有关。后人对原始Penman式的诸多修正并没有显着改善精度,因此建议在类似气候条件地区继续使用老版本Penman式。同时,对FAO56 PM的进一步检验将有助于回答"FAO56 PM是否真正比其它综合法具有优势,在何种气候下表现好,在高蒸发条件下低估是否为普遍现象"等科学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7年05期)

陶延怀,司振江,黄彦[8](2017)在《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引进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渗仪一般包括蒸渗土筒、称重系统、数据采集等部分,是研究作物需水、耗水,开展精准灌溉试验研究的试验装置,分为非称重式和称重式两种,称重式又分液压式、杠杆式和电子称重式(自动称重式)。本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是通过承担水利部"948"计划"自动称重式土壤蒸渗系统引进与开发"项目,在消化、吸收德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创新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行稳定、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国产化基础试验平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期刊2017年02期)

李杰,吴杨焕,陈锐,杨平,柴顺喜[9](2016)在《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北疆滴灌麦田蒸散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不同时段(生育阶段、日、时)的农田水分蒸散特征,分析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因子对农田水分蒸散的影响及产量和蒸散的关系,旨在为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3个灌水处理分别为全生育期灌溉375、600和750 mm。结果表明,在滴灌冬小麦全生育期内日蒸散量为抽穗–乳熟>拔节–抽穗>乳熟–成熟>返青–拔节>播种–越冬>越冬–返青;在一天中,滴灌冬小麦农田水分蒸散主要发生在8:00–20:00,夜间20:00–8:00蒸散量较小且比较稳定,时蒸散量随天气变化而改变。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棵间蒸发量占农田水分蒸散的25.2%~28.3%。棵间蒸发与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具有良好的二元二次模拟关系,拟合系数为0.98。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冬小麦的蒸散量为600~650 mm。本研究对合理制定滴灌冬小麦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司振江,庄德续,黄彦,李芳花,陶延怀[10](2015)在《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在水稻需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的系统构成以及测量原理,利用该设施开展了不同灌溉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水稻需水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需水敏感期为拔节期和抽穗期,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水分亏缺对植株发育影响最小;控Ⅱ灌溉模式和24穴/m2(30cm×13.3cm)的种植密度能够达到节水高产的最佳效果;蒸渗仪能够很好的模拟大田情况,充分揭示了水稻需水规律,测量精度高,数据采集方便,提高了数据管理和分析水平。(本文来源于《水利天地》期刊2015年01期)

称重式蒸渗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物蒸散量测量与估算在农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对于作物蒸散量的估算主要以试验的方式进行,有一定局限性,且测量面积小,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已有24座小型称重式蒸渗仪基础上,集成RGB成像传感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和二维激光扫描仪于一体,配合龙门架进行移动控制,构建称重式蒸渗仪植物表型监测系统,实现18 m~2植物生长过程中的RGB、红(668 nm)、绿(560 nm)、蓝(475 nm)、红边(717 nm)、近红外(840 nm)图像信息和植株高度信息的自动监测。最后通过试验,在已设定好的常用速度下,系统单趟运行用时142 s,可采集28组RGB、多光谱图像及所有植株高度信息,速度相对误差在1.8%~6.0%之间。通过对获取的夏玉米多光谱图像和激光扫描仪数据信息分析,系统能够可靠获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等作物指数及植株高度信息。并结合气象站数据,对冬小麦主要耗水期的RGB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蒸散量进行了估计,与蒸渗仪获取的实际蒸散量对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6.62%。该系统为大面积作物蒸散量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诊断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研究提供有效技术与装备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称重式蒸渗仪论文参考文献

[1]..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

[2].刘艳萍,杜雅丽,聂铭君,薛绪掌,张馨.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多种传感器的作物表型及蒸散监测系统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礼品西瓜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J].节水灌溉.2018

[4].刘月娥,徐田军,赵久然,王荣焕,薛绪掌.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玉米耗水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玉米科学.2019

[5].许峥,李银坤,郭文忠,李海平,李灵芝.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菜心耗水规律[J].北方园艺.2017

[6].王富庆,许雅欣,高士佩,王同顺.自动地下轨道称重式蒸渗仪测控系统的研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7

[7].刘晓英,李玉中,钟秀丽,曹金峰,袁小环.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实测日值评价16种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模型[J].中国农业气象.2017

[8].陶延怀,司振江,黄彦.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引进与开发[J].黑龙江水利.2017

[9].李杰,吴杨焕,陈锐,杨平,柴顺喜.基于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北疆滴灌麦田蒸散量[J].作物学报.2016

[10].司振江,庄德续,黄彦,李芳花,陶延怀.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在水稻需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天地.2015

标签:;  ;  ;  

称重式蒸渗仪论文-杨宜,李银坤,陶虹蓉,郭文忠,李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