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白香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白香青,矮火绒草,浸提液,化感效应
乳白香青论文文献综述
梁军,全小龙,张杰雪,史惠兰,段中华[1](2019)在《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水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对垂穗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的化感效应。通过室内生物学实验研究了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整株浸提液以及粉末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水浸提液均显着地降低了3种牧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整株浸提液处理下青海中华羊茅的发芽率分别下降了15和20%,而在粉末浸提液处理下下降了30.6和26.8%,粉末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整株浸提液。乳白香青整株和粉末浸提液显着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苗高、根长和干重(P<0.05),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根长化感效应指数为-2.29和-2.02;矮火绒草整株和粉末浸提液显着地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苗高和根长(P<0.05),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根长化感效应指数为-2.24和-2.03,对青海中华羊茅的苗高没有显着影响。矮火绒草整株和粉末浸提液显着地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的幼苗干重,较对照分别下降了16.05%和26.37%。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水浸提液对3种牧草的均有不同的化感效应,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不同浸提液对3种牧草的综合化感效应强弱依次为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李博文,刘旻霞,张娅娅,南笑宁,夏素娟[2](2019)在《甘南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与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是甘南高寒草甸的主要物种,该研究通过野外群落调查,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并应用Riple K函数对不同海拔梯度(2 900 m、3 500 m、3 800 m)的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寒草甸种群的动态变化机制和发育、演替趋势。结果显示:(1)甘南高寒草甸的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3个海拔梯度上的分布差异显着,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长毛风毛菊种群的株数、盖度、生物量均逐渐显着降低,而乳白香青种群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密度差异明显,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密度为海拔2 900 m>3 500 m>3 800 m,乳白香青种群密度为海拔3 500 m>2 900 m>3 800 m。(3)在海拔2 9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1.9 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1.9~3.9 m尺度呈随机分布,在3.9~5.0 m尺度表现为均匀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3.5 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3.5~5.0 m尺度范围内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在海拔3 5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呈随机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则表现为聚集分布;在海拔3 8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4.1 m尺度范围内均为聚集分布,随着研究尺度加大,在4.1~5.0 m尺度则表现为随机分布,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0.6 m和4.4~5.0 m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在0.6~4.4 m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4)在2 900 m海拔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1.9 m小尺度内无关联,在1.9~5.0 m较大尺度内呈负关联关系;在3 500 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表现为无关联;在3 800 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之间则表现为正关联关系。研究表明,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的变化均密切相关,但不同种群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策略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航江,宗人旭,刘金平,游明鸿,徐晓霞[3](2018)在《草地群落类型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和雌雄株形态及抗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对生境的适应方式,通过测定5个草地群落(A-老芒麦改良草地,B-虉草改良草地,C-天然草地,D-天然草甸,E-沙化草地)中乳白香青种群数、种群密度和面积、分布系数、性比组成,以及雌雄株构件性状、生物量配比、水分分配及抗性物质含量等参数,研究群落组成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雌雄株形态可塑性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草地群落的优势种、群落密度、基盖度、物种密度和优势种高度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显着差异(P<0.05),使不同群落中乳白香青种群特征显着不同,群落类型对种群特征参数影响顺序为种群面积>种群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D群落中乳白香青种群数和分布系数最高,C中乳白香青种群面积和密度最大,E中乳白香青种群数仅分别为D和C中的30.21%和35.11%,分布系数仅为C中的36.04%;群落类型对乳白香青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有显着影响(P<0.05),雌株数为雄株的2.22~7.03倍;叶数和叶面积、株高和茎径、根长、小花数和苞片层数有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群落类型对雌雄株的叶数和叶面积、株高、根数、花序数和小花数有显着影响,对雄株茎径和苞片层数有显着影响;雄株总生物量和花分配比显着高于雌株,而根分配比显着低于雌株(P<0.05),群落类型对乳白香青生物量配比有显着影响,雌株生物量配比受影响顺序为花>总生物量>叶>根>茎,雄株受影响顺序为花>茎>叶>总生物量>根;雄株茎、叶、花含水量显着高于雌株(P<0.05),根含水量在性别间和群落间差异较小,雌株构件含水量受群落类型影响顺序为花>茎>叶>根,雄株为叶>茎>花>根。雄株中MDA含量高于雌株,雌株中H_2O_2含量及T-AOC活性大于雄株(P<0.05),群落组成对雌、雄株中H_2O_2和MDA含量及T-AOC活性有极显着影响(P<0.01)。A和B中H_2O_2和MDA含量最低,E中H_2O_2和MDA达最大值,而T-AOC活性最低。雌、雄个体均能依据群落生境调整生长策略,通过构件性状、生物量配比、水分分配和抗性生理等适应性变化,使种群具有与生境匹配的种群特征,利于提高种群适合度和生活史完成。(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刘航江,宗人旭,刘金平,游明鸿,苟蓉[4](2018)在《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亚高山雌雄异株草本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对生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坡位乳白香青种群组成、个体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水分含量测定,研究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参数有显着影响(P<0.05),影响大小表现为性比>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种群数>分布系数>种群面积;坡底种群特征参数显着大于坡顶和坡腰,坡位越低种群衰退越慢而雌雄比更大。坡位显着影响构件性状(P<0.05),随坡位降低叶数减少,而叶长、叶宽和叶厚增加,株高和茎长显着增加,根长变长而根径变细;坡位对雌株叶数、叶长、叶宽、茎长、茎径、根长、花序数、花序宽、小花数及苞片宽的影响大于雄株,对雄株叶厚、根径、苞片层数影响大于雌株。坡位显着影响生物量结构(P<0.05),坡位对雌株根、茎、叶及花生物量分配有显着影响(P<0.05),对雄株根和茎分配有显着影响,对叶和花分配影响较小。乳白香青雌、雄株均可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生境,使种群具有与坡位适应的性比、密度、年龄结构及分布系数等种群特征。(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桂兰,于瑞涛,吴楠,王卫东,梅丽娟[5](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乳白香青中3种黄酮醇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中3种黄酮醇苷的含有量。方法乳白香青甲醇-25%盐酸(4∶1)提取液的分析采用Unitary 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 4%磷酸水(45∶55),等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65 nm。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8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 1%~100. 9%,RSD 0. 33%~1. 26%。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乳白香青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1期)
苟文龙,路慧,孙飞达,胡亚茜,李飞[6](2017)在《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乳白香青水浸液对4种禾草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西北高原退化草地常见毒杂草乳白香青地上地下组织为供体材料,以本区域4种适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扁穗雀麦、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垂穗披碱草为受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探讨不同浓度水平下(12.5、25、50g/L)乳白香青地上和地下部分水浸液对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白香青水浸液高浓度(50g/L)对供试种子发芽和生长表现抑制明显(P<0.05),且随着化感物质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低浓度下(12.5g/L)促进生长不明显(P>0.05)。4种牧草种子及幼苗对乳白香青的敏感性依次表现为鸭茅>垂穗披碱草>扁穗雀麦>多年生黑麦草,且种子萌发的敏感程度强于幼苗生长阶段,因此扁穗雀麦和多年生黑麦草对乳白香青型退化草地植被改良具有较好的潜力,该研究结果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恢复和改良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7年06期)
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李鹏[7](2013)在《乳白香青内生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乳白香青为试验材料,分离和筛选内生解磷细菌,并对筛选的解磷细菌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从乳白香青植株中分离到4株内生解磷菌,解磷量(P2O5)为65.24~315.36mg/L,其中菌株RA8的解磷能力最高;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初步鉴定RA8为副球菌属细菌;RA8代谢产酸,但解磷能力与培养液的pH值之间无相关性,产生的非酸类代谢物质是其解磷的主要机制;RA8可以与土壤中的土着微生物互惠协作,增强RA8的解磷能力;经RA8处理的玉米在第70天和第100天生物量显着高于对照(P<0.05),第100天株高极显着高于对照(P<0.01),即RA8对玉米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王瑛,张本印,牛江进,张琳,陶燕铎[8](2013)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乳白香青中绿原酸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乳白香青为原料,确定乳白香青中绿原酸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绿原酸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模型,确定乳白香青中绿原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1℃,液料比为31∶1(mL/g),甲醇浓度为66%(v/v),绿原酸的得率为5.2796(mg/g),接近于模型预测值5.3295(mg/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李鹏[9](2012)在《乳白香青内生菌RC14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寒草地优势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内生细菌RC14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对RC14进行鉴定。结果表明:RC14对多种植物根部病原菌和叶斑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的病原菌种类有葡萄孢属(Botrytis)、蠕孢属(Bipolari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孢菌属(Fusarium)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植物病原真菌属,说明RC14具有较广的抑菌谱。RC14菌体杆状,大小为1.9~3.3μm×0.7~0.8μm,G+,中生芽孢,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结果表明RC1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和利用高寒草地所特有植物的内生拮抗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发生物农药提供菌种资源。(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王欢,吉守祥,虎明山,卢永昌[10](2011)在《乳白香青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白香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04%磷酸(V∶V=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绿原酸标准品的进样浓度在0.012~0.240 m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20%,RSD=1.30%(n=9)。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测定乳白香青中绿原酸含量准确、简便、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乳白香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与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是甘南高寒草甸的主要物种,该研究通过野外群落调查,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并应用Riple K函数对不同海拔梯度(2 900 m、3 500 m、3 800 m)的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寒草甸种群的动态变化机制和发育、演替趋势。结果显示:(1)甘南高寒草甸的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3个海拔梯度上的分布差异显着,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长毛风毛菊种群的株数、盖度、生物量均逐渐显着降低,而乳白香青种群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密度差异明显,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密度为海拔2 900 m>3 500 m>3 800 m,乳白香青种群密度为海拔3 500 m>2 900 m>3 800 m。(3)在海拔2 9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1.9 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1.9~3.9 m尺度呈随机分布,在3.9~5.0 m尺度表现为均匀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3.5 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3.5~5.0 m尺度范围内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在海拔3 5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呈随机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则表现为聚集分布;在海拔3 800 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4.1 m尺度范围内均为聚集分布,随着研究尺度加大,在4.1~5.0 m尺度则表现为随机分布,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0.6 m和4.4~5.0 m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在0.6~4.4 m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4)在2 900 m海拔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1.9 m小尺度内无关联,在1.9~5.0 m较大尺度内呈负关联关系;在3 500 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表现为无关联;在3 800 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之间则表现为正关联关系。研究表明,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的变化均密切相关,但不同种群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策略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白香青论文参考文献
[1].梁军,全小龙,张杰雪,史惠兰,段中华.乳白香青和矮火绒草水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李博文,刘旻霞,张娅娅,南笑宁,夏素娟.甘南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的点格局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3].刘航江,宗人旭,刘金平,游明鸿,徐晓霞.草地群落类型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和雌雄株形态及抗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4].刘航江,宗人旭,刘金平,游明鸿,苟蓉.坡位对乳白香青种群特征及雌雄株形态可塑性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8
[5].桂兰,于瑞涛,吴楠,王卫东,梅丽娟.HPLC法同时测定乳白香青中3种黄酮醇苷[J].中成药.2019
[6].苟文龙,路慧,孙飞达,胡亚茜,李飞.若尔盖高寒退化草地乳白香青水浸液对4种禾草的化感作用[J].草学.2017
[7].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李鹏.乳白香青内生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3
[8].王瑛,张本印,牛江进,张琳,陶燕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乳白香青中绿原酸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3
[9].李振东,陈秀蓉,杨成德,李鹏.乳白香青内生菌RC14抑菌能力测定及其鉴定[J].草地学报.2012
[10].王欢,吉守祥,虎明山,卢永昌.乳白香青中绿原酸含量的HPLC法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