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倪超军,李兴中,刘星宇

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倪超军,李兴中,刘星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融入,城市体验,转户意愿,中介效应

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文献综述

倪超军,李兴中,刘星宇[1](2019)在《城市体验、社会融入与市民化意愿——基于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7年新疆的343份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融入视角从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和语言体验4个维度考察了城市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体验中的生活体验、身份体验、交往体验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着。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体验影响最强,交往体验影响最小。城市体验通过社会融入中的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中介变量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其中介效应显着。具体来看,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和交往体验中,社会适应变量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城市体验的身份体验中,文化交融变量也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社会适应在城市体验的交往体验中的中介效应效果值最大。文化交融对于市民化意愿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世界农业》期刊2019年11期)

兰顺东[2](2019)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相关对策,首先以湖北区域为例,分析了湖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创业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而后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改善创业环境等角度出发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体用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23期)

[3](2019)在《致富路上携手并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耀平,一名普通的河南籍农民工,无私奉献、全身心地帮助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残疾人吐尔逊·托合提脱贫增收,在阿热兰干村中发挥了依靠产业脱贫、依靠科技致富、依靠辛勤劳动奔小康的良好示范作用,被大家誉为“脱贫攻坚路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践行者”。(本文来源于《新疆日报(汉)》期刊2019-07-25)

汤夺先,朱惠芳[4](2019)在《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具有独特民族身份、民族文化的群体,其市民化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和民族地区发展。基于对合肥市的实地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受到务工原因、务工时间、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户籍与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与城市管理者、城市居民的关系等社会环境因素,宗教信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家乡和亲友的感情、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个人因素的共同影响。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其自身主动融入和城市对其接纳的双向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协调合作,共同推进。(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呈忠[5](2019)在《农民工陈耀平:帮助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富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0日一大早,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民吐尔逊·托乎提打草喂完兔子,准备到喀拉塔拉镇的巴扎(维吾尔语,赶集之意)给孩子买件衣服。“以前去巴扎只捡便宜的东西买,现在是挑好看的买。要是没有我的汉族哥哥帮助,哪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吐尔(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04-30)

吴忠[6](2019)在《问题与对策: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心理问题、社会环境以及相关制度因素的阻碍。与城市居民交流不畅,彼此之间不了解、陌生以及疏离;经济收入水平以及相关福利待遇低于城市居民;语言、宗教信仰以及民族属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难以与城市居民真正的交流、交往与交融。通过维护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良好的市民化环境,提升其市民化能力,进而促进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社会。(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月华[7](2019)在《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融入——基于广西南宁一个少数民族农民工聚居地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少数民族农民工进入到城市谋生。因为兼具农民和少数民族双重身份,在与城市居民和其他民族接触中,其身份认同的模糊性、多元性和矛盾性逐步凸显出来,这明显不利于其城市融入和"市民化"。本文以主观视角入手,在分析少数民族农民工身份认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身份构建与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认为,在"市民"和"农民"认同中的模糊性和被动性,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长期影响的结果;民族身份相对明确,并呈现出多样化的选择;随着群体内部的社会分化日益明显,多重身份在转化和构建中也呈现出差异性、多元性和非均衡性特点。最后,就其"内卷化"困境和城市融入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叶蕊[8](2019)在《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一个新兴的名词"农民工"也因此产生。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87亿人。而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农民工现象在各地的日益普及化和复杂化,使文化适应研究近几年迅速发展到新的水平,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除了生存性的适应之外,还面临着诸如文化冲突、民族关系等更为复杂的深层次问题。(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李琳,杨萍,周晓涛[9](2019)在《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以兰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境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对已有的学术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调适机制,使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喻庆丰[10](2019)在《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平台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的数量日趋增加。本文主要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平台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给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更多帮助。(本文来源于《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分析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相关对策,首先以湖北区域为例,分析了湖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创业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而后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培训、改善创业环境等角度出发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体用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参考文献

[1].倪超军,李兴中,刘星宇.城市体验、社会融入与市民化意愿——基于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调查[J].世界农业.2019

[2].兰顺东.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北地区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

[3]..致富路上携手并进[N].新疆日报(汉).2019

[4].汤夺先,朱惠芳.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9

[5].马呈忠.农民工陈耀平:帮助少数民族兄弟一起富起来[N].经济日报.2019

[6].吴忠.问题与对策: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7].何月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与城市融入——基于广西南宁一个少数民族农民工聚居地的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9

[8].叶蕊.族际差异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9].李琳,杨萍,周晓涛.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以兰州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

[10].喻庆丰.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平台建设[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少数民族农民工论文-倪超军,李兴中,刘星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