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均匀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激拉曼散射,电磁孤子,激光传输,PIC粒子模拟
非均匀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吴钟书,赵耀,翁苏明,陈民,盛政明[1](2019)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1/4临界密度附近受激散射的非线性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粒子模拟方法,针对长脉冲激光在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的传输过程,特别是在1/4临界密度附近,等离子体中受激散射的非线性演化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4临界面附近所产生的受激拉曼散射不稳定性,其散射光在等离子体中被捕获,并在该区域形成电磁孤子.电磁孤子的振幅随着不稳定性的发展而提高,并由此而产生一个有质动力场驱动周围的电子运动,离子随后被电荷分离场加速,最终形成准中性的密度坑.在单个密度坑形成后,由于该密度坑周围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产生了变化,使得等离子体中逐渐形成更多的密度坑.这些密度坑将等离子体分割成不连续的密度分布,而这种密度分布最终明显地抑制了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不稳定性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庞铭,浮艺旋,刘全秀,初飞雪[2](2019)在《高功率密度激光重熔镁合金的非均匀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额定功率为3 kW的Nd:YAG固体激光器,开展镁合金激光重熔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TK-C1031EC)、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和维氏显微硬度计表征试样的组织、物相和硬度。结果表明:由于激光重熔镁合金存在匙孔现象,试样横截面形貌为短螺栓形;在高能量密度激光重熔下,熔凝过程中的预热作用、熔凝层的热传导等综合影响,使能量累积达到了镁合金熔凝的临界能量,沿激光扫描方向,镁合金的熔深逐渐增加;激光熔凝区域的晶粒细化;在热影响区温度介于α-Mg相及β相时,该区域观察到局部熔化现象,且热影响区Mn-Al相变细小;沿激光扫描方向展现出很好的预热作用,熔池内温度呈增加的趋势,沿扫描方向硬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8期)
耿聪,薛奇成,张维蔚,程龙[3](2019)在《非均匀热流密度下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热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的热力性能及其对集热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以LS-2型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槽式集热器吸热管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吸热管管壁最大温度位于出口处下端(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光线照射区域),吸热管管壁最小温度位于入口处上端(太阳辐照直射区域);太阳直射辐照强度(400~900 W/m~2)越大,工质入口温度(50~300℃)越低,入口流速(1.0~3.5 m/s)越慢,对吸热管的热变形量和热应力影响越大。在集热器实际运行中,当太阳直射辐照强度较高时,工质入口温度和入口流速不能选取太低,否则会造成吸热管热应力增加,影响集热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杨晨光,邵宝东,王丽凤,杨洋[4](2018)在《微尺度热沉结构对非均匀高热流密度芯片的降温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直槽道和圆形局部加密微针肋结构在相同入口压力下,均匀与非均匀热源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雷诺数流动,在所取压力工况下,直槽道传热效率均弱于微柱群柱状热沉;对于均布热源,顺排微柱热沉的传热性能较好;对于集中热源,热源附近进行局部加密的顺排微柱群传热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蒋关希曦,杨在林,孙铖[5](2018)在《密度竖向非均匀半空间中圆孔对SH波的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变函数方法,结合保角映射法与多极坐标方法,对密度竖向指数型非均匀半空间中浅埋圆孔SH波的散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保角映射将变系数Helmholtz方程标准化为常系数的Helmholtz方程。通过多极坐标方法与镜像法相结合,得到了散射波的解。借助于圆孔边界处的应力自由条件,求解了散射波中的未知系数,并且计算了在不同参数下圆孔周边的动应力集中系数(DSCF)。(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赵孟欣,陈旭,王树亚,孟静[6](2018)在《非均匀密度层结内潮射线生成与传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非均匀密度层结下内潮射线的生成与传播规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流场进行测量,并计算了内潮能通量。实验结果表明,无转折深度时,内潮射线传播至不同浮频率水层会发生折射,向上传播时有能量聚焦现象;转折深度高于地形高度时,在浮频率大于强迫频率的上层流体中仍有内潮射线生成,但能量较弱,水平通量的深度积分相对于无转折深度时更小,且地形越高越容易在上层激发内潮射线。对水平流速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得到的主要模态与内潮斜压模态有很好的对应性。(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8年06期)
关小军,禹宝军[7](2017)在《一个位错密度增量非均匀分布模型及其动态再结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传统的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型不能模拟实际存在的形核和长大的有序性,基于相关理论和模型,提出了一个考虑晶粒尺寸和晶界综合影响的位错密度增量非均匀分布模型,分别采用含有该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传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同一模拟条件下的HPS485wf钢动态再结晶过程进行了仿真,并与热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一模型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所模拟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特征与传统的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模拟结果相同;与传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相比,含有该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所模拟的动态再结晶形核和长大表现出更加接近实际现象的有序特征,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更加接近实验结果;动态再结晶速率在变形初期较快、在变形中后期较慢.(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肖佳欣,柏劲松,王涛[8](2018)在《密度非均匀流场中冲击加载双模态界面失稳现象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和湍流大涡模拟的二维计算程序MVFT-2D,针对初始非均匀流场密度为高斯分布、马赫数Ma=1.27激波作用下的双模态界面失稳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处于非均匀流场中的双模态振幅耦合效应较弱,而且低密度区的初始大振幅界面扰动增长最快,高密度区的初始小振幅界面扰动增长最慢。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在一定初始振幅范围内,非均匀流场低密度区的振幅增长率较高,混合区域更宽,湍动能较大,受初始振幅影响较大,导致该区域界面不稳定演化较快。其变化规律与均匀流场呈现相反趋势,说明非均匀流场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规律与均匀流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高压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肖佳欣[9](2017)在《流场密度非均匀性和初始条件对界面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应用(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超燃冲压发动机等)中材料的混合过程,界面不稳定性等相关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初始流场的密度、界面的扩散、激波形状等初始条件对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了初始非均匀流场密度分布为高斯分布,多组初始振幅组合的双模态余弦扰动界面的RM不稳定性演化,发现流场的非均匀性,极大增加了界面密度梯度,进而增加了界面各方向的速度改变,导致不同区域涡量、环量、湍动能等物理量的差异。在初始振幅和流场非均匀性协同作用,使得非均匀流场中低密度区初始大振幅界面扰动增长较快,高密度区初始小振幅界面扰动增长较慢。初始扩散界面的RM不稳定性的研究表明,扩散界面由于界面内部存在切向速度间断,在界面边缘出现了明显的界面卷曲现象,尖钉形状不明显和气泡扁平等特征,与非扩散界面的不稳定发展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改变扩散界面厚度、振幅和激波马赫数,定量比较发现,扩散界面的厚度对界面不稳定性发展影响较弱,激波马赫数对RM不稳定性发展影响较大。随着振幅和马赫数的增加,界面扰动和环量值均增大,界面湍流混合程度更高。本文对正弦激波加载界面的RM不稳定性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均匀激波的马赫数和激波形状对界面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由密度云图可知,有以下几个特征:1.首次加载,激波波谷处对应的界面有射流现象,可归因于正弦激波波谷处的激波汇聚效应,导致了压力的突增,致使界面处产生射流;2.非均匀激波加载界面的不稳定性演化不同于典型RM不稳定性的尖钉、气泡特征,正弦激波加载后的界面出现类似“尖钉”的形状,但没有明显的尖钉卷曲和尖钉厚度。在不同激波振幅和强度情况下,激波对界面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和初始界面扰动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类似,随着激波振幅和马赫数增加,界面不稳定性发展更快,混合区域宽度增加,湍流混合程度更高。本文从相关实验出发,数值研究了密度非均匀流场和扩散界面、激波形状等初始因素对RM不稳定性的影响,发现流场、界面和激波等初始条件均对RM不稳定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获得了初始条件影响RM不稳定性发展的新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7-04-01)
王实美[10](2017)在《基于DBSCAN的自适应非均匀密度聚类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的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聚类算法作为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一类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与挖掘中。DBSCAN算法是一种典型的聚类算法,以数据密度为度量,可以识别数据集中任意形状的类及噪音点。本论文以DBSCAN算法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对数据参数Eps和MinPts敏感、在处理非均匀密度数据集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法,并给出了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数据的聚类方法。论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172072、6127130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2045)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100009110002)的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为了提高DBSCAN算法对非均匀密度数据集聚类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的非均匀密度聚类算法(Adaptive Varied-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Applications with Noise,AV-DBSCAN)。该算法改变了 DBSCAN 算法的邻域及类的定义,将DBSCAN算法中的Eps-邻域改为MinPts-邻域;并通过M-近邻有向图间接得到全局密度参数Eps和MinPts的值,减少了人为选择密度参数的困难。算法将一个类定义为类核心集与类边界集的组合。在聚类中引入有向图的最大连通分量思想,用以识别数据集中的类核心集;再利用有向图的弱连通性识别剩余数据集中的类边界集。与DBSCAN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持相同时间复杂度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对非均匀密度数据聚类的准确性,也降低了对密度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为了适应当今数据集规模不断加大,本文提出了基于平衡迭代归约的自适应非均匀密度聚类算法(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Adaptive Varied-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BIRAV-DBSCAN)。该算法综合了 BIRCH算法简单高效与AV-DBSCAN算法准确性高的优势。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及较少I/O消耗,以较小的误差对大规模的非均匀密度数据集进行高效率聚类,并且可以识别数据集中任意形状的类和异常点。由于该算法扩展性较好,如果将该算法与并行化技术结合可以增大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能力。最后,为了评估AV-DBSCAN和BIRAV-DBSCAN算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本文采用两个仿真数据集及一个新闻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 AV-DBSCAN算法在对非均匀密度数据集聚类时具有较高准确性;BIRAV-DBSCAN算法在有限的精度损失下,聚类的效率更高,并且其运行时间随着数据集规模的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因此BIRAV-DBSCAN算法更为适宜较大规模数据集的聚类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非均匀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额定功率为3 kW的Nd:YAG固体激光器,开展镁合金激光重熔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TK-C1031EC)、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和维氏显微硬度计表征试样的组织、物相和硬度。结果表明:由于激光重熔镁合金存在匙孔现象,试样横截面形貌为短螺栓形;在高能量密度激光重熔下,熔凝过程中的预热作用、熔凝层的热传导等综合影响,使能量累积达到了镁合金熔凝的临界能量,沿激光扫描方向,镁合金的熔深逐渐增加;激光熔凝区域的晶粒细化;在热影响区温度介于α-Mg相及β相时,该区域观察到局部熔化现象,且热影响区Mn-Al相变细小;沿激光扫描方向展现出很好的预热作用,熔池内温度呈增加的趋势,沿扫描方向硬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均匀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吴钟书,赵耀,翁苏明,陈民,盛政明.非均匀等离子体中1/4临界密度附近受激散射的非线性演化[J].物理学报.2019
[2].庞铭,浮艺旋,刘全秀,初飞雪.高功率密度激光重熔镁合金的非均匀性机理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3].耿聪,薛奇成,张维蔚,程龙.非均匀热流密度下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热应力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4].杨晨光,邵宝东,王丽凤,杨洋.微尺度热沉结构对非均匀高热流密度芯片的降温效能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5].蒋关希曦,杨在林,孙铖.密度竖向非均匀半空间中圆孔对SH波的散射[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赵孟欣,陈旭,王树亚,孟静.非均匀密度层结内潮射线生成与传播的实验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8
[7].关小军,禹宝军.一个位错密度增量非均匀分布模型及其动态再结晶仿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肖佳欣,柏劲松,王涛.密度非均匀流场中冲击加载双模态界面失稳现象的数值模拟[J].高压物理学报.2018
[9].肖佳欣.流场密度非均匀性和初始条件对界面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10].王实美.基于DBSCAN的自适应非均匀密度聚类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