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510000
摘要: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地基就是房屋建筑工程的根基,地基的施工质量就会对房屋建筑的结构是否稳定以及安全产生影响,所以施工人员必须重视地基的建设。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的真实状况,找到最佳的施工技术,从根本上增加地基结构的强韧性,使房屋的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因此,本文中详细分析了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基本特征,并深入探讨了房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作为房屋建筑的根基,地基的施工技术以及水平必须符合施工的标准规定,否则就会对房屋建筑的质量产生影响,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为危险。若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建造水平较低,导致底层结构不稳固,甚至会导致建筑出现裂痕或坍塌,给施工团队以及建筑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1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规范要求
在对房屋地基进行施工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的相关要求。在这一规范性文件中,针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提出了以下标准:要对采用综合地基处理方法的地基予以严格的工程验收,并提出综合安全系数的检验要求;在选择地基施工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与施工环境要求;在完成地基处理后,应对其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同时要对加筋垫层设计进行针对性验算;要全面的对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进行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施工要求;对于地基加固而言,要重视对注浆加固、微型桩加固等施工要求的遵循;在完成复合地基施工后,要强化静载试验,掌握试验要点;此外,规范中还强调要针对基础深度修正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桩身强度进行科学与精准的验算,确保复合地基质量达标。
2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2.1素土挤密桩加桩基的复合处理技术
桩基加固处理技术在地基处理中较为常用,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将桩基施工技术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针对这一地基类型,采用桩基进行加固时,要考虑桩基的摩擦阻力,此时,应将土层中的桩侧正摩擦阻力和桩侧负摩擦阻力扣除。工程人员要检测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若其超过6m,则要首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此时可以采用素土挤密桩施工法,接着再使用桩基进行加固。在采用素土挤密桩施工处理方法之后,湿陷性黄土的性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可转变为中压缩性或中偏低压缩性土,使土质强度符合高承载力要求。素土机密桩加桩基的复合处理技术较为适用于土层较厚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
2.2垫层处理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垫层处理的方法处理效果不佳的地基,增加其负荷能力,使后续的工程作业可以有序进行。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一些强度较高且压缩力较强的材料来制作地基的垫层,以此来代替淤泥以及腐烂物等物质形成稳固性更强的地基。因为软土的地基结构十分松散,所以可以向其中加入一些体积较小的物体作为填充,通过粘性的作用粘接起来,以此实现工程施工的要求及目标。使用这种垫层处理法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地基的稳定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粗砂垫层的厚度进行分析,确保垫层的厚度符合标准,以免后续出现塌陷的风险。此外,还必须按照后续工序的载重需求,严格把控垫层厚度,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性。通常来讲,粗砂的垫层厚度要大于3米,最少也要达到0.5米,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
2.3注浆处理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时经常会使用注浆地基处理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地基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来说,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水泥注浆、硅化注浆以及混合注浆三种施工方式。硅化注浆就是将硅酸钠注入到地基中,在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强行灌注,进而通过硅酸钠有效的改变地基结构,提升建筑地基的强度以及硬度;水泥注浆的施工性质与硅化注浆完全不同。水泥注浆就是利用灌注管来进行水泥的灌注,受水泥自身属性的影响,就会和地基融于一体,由于地基的占地面积较大,所以凝结而成的固体的体积也很大,这样地基可以负荷的质量就更大。在进行水泥灌注之后的房屋地基的稳固性会得到有好的改善效果。与其它两种技术相比,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合注浆的范围更广,混合注浆是把硅酸钠与水泥混合起来,再依据预设的速度和频率进行灌注,改善房屋地基环境的同时,还可以使施工效果更加优化。
2.4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
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使用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建筑的稳定程度,保障建筑结构在使用期间足够安全。与其他地基建设技术相比,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的主要优势就是操作方便、处理效果更好、资源消耗低。在实际的地基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依据以下步骤来操作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第一点就是要先开启螺旋机向地基裂缝中注入灰土。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夯实地基处理,通过夯实锤的作用,使灰土桩的直径不断扩大,建设成质量优良的复合地基。第三点就是要全面检查地基的质量,若在检查过程中检测到地基的质量与标准不符时,就必须及时二次施工利用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来改善地基质量。在实际的房屋建筑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分析,并不断按照地基的土壤成分来完善施工的过程,确保施工质量达标。通常来讲,在湿陷性的黄土地区使用DDC灰土挤密处理技术的效果最为合适,可以增加地基土质结构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2.5碎石桩和强夯法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
在处理碎石桩时,通常会使用换填土层的施工办法,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基紧密性,使其排水效果得到提升,再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的强夯点,而后击散碎石桩,再跟随被击碎的石桩进入到护土层,使碎石能够紧密衔接,之后再把碎石桩与土混合,就可以形成碎石桩的复合地基,能够显著增加地基的稳固程度。在确定该技术的加固效果时,必须对土层的厚度以及湿度进行考量,综合分析各项因素,客观评价地基的整体状态。
2.6SDDC地基处理技术
SDDC施工技术也可称为孔内超级强夯施工技术。在施工时,应借助橄榄形锤,要按照设计深度进行冲击成孔,并依次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桩间土的挤密压实。在第二次进行桩间土的挤密施工时,应采用橄榄形锤进行分层夯扩,并控制好成桩直径。SDDC地基处理技术的夯击能量较大,其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地下水位以上厚度为6~8m的湿陷性黄土中可以采用该技术,同时在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中也可以使用该技术。SDDC地基处理法能够保证较大的成桩直径,在应用时,需要考虑复合地承载力的实测特征值和建筑物的实测沉降量,若建筑工程的地下室为一层,且基础底板四周存在一定的外放时,可以在18~20层高的建筑中采用SDDC地基处理技术,其在施工时可能会产生的沉降量为30~40mm。
2.7振动式沉管灌注桩地基处理技术
房屋建筑地理环境复杂,倘若所在区域为软土地质,那么在地基处理上就应针对软土土质特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在此可选择振动式沉管灌注桩处理技术,该技术借助专业设备进行锤击式或振动式打桩,即对地基进行持续敲击,在此过程中将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敲击入土层,从而形成桩孔,在其中放置钢筋骨架,随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而后将套管拔出,借助拔管振动之力捣实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同时进行锤击,使之形成沉管灌注桩,这一工艺成为锤击沉管灌注桩;也可在浇筑混凝土时进行振动拔管形成灌注桩,此工艺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在利用上述工艺时,若想提升桩承载力,可利用单打、复打、翻插等方式提高桩基质量及荷载能力。在完成沉管灌注桩功成后应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见图1。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极易发生地基沉降等问题,而从上述振动式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来看,应用此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地基强度,同时抑制地基沉降速率,较之一般钻孔灌注桩,避免了因桩尖浮土而引起桩身下沉的问题,桩身表面浮浆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并且此技术的应用可节省材料,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掌握好施工要领,避免因把关过快因其桩身缩颈。总之,该工艺在土质较软且疏松的区域最为适用,尤其是新型工艺Y型沉管灌注桩,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更佳。
图1振动式沉管灌注桩地基处理技术示意图
3结语
确保地基的稳固性达标,能够保障房屋建筑基础质量,且对于房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合理地处理地基,能够有效提增加地基基础密实度以及强度等,也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稳定。在使用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地基在处理时的核心问题,再与实际的施工目标、环境、条件等相结合,找到最佳的一种或是多种处理技术来实现地基的改进,且在应用地基处理技术时,应重点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规避传统施工工艺的不足,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章建斌.房建基础中地基的处理与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1).
[2]李胜华.房建工程施工中关于软土地基的相关施工标准[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
[3]蔡保龙.试析房建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