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含量论文-刘铁利,唐乐梅,宋清伟,刘宇卉,苗延巍

血氧含量论文-刘铁利,唐乐梅,宋清伟,刘宇卉,苗延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氧含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磁共振成像,铁沉积,血氧

血氧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铁利,唐乐梅,宋清伟,刘宇卉,苗延巍[1](2018)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特征及与脑静脉血氧含量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的特点及其与脑静脉血氧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RRMS患者(RRMS组)及5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SWI。应用SPIN软件生成并处理滤过后相位图,测量双侧大脑内静脉(ICV)、大脑中深静脉(DMCV)、双侧基底静脉(BV)、丘纹上静脉(STV)及双侧尾状核头(HCN)、苍白球(GP)、壳核(PUT)、丘脑(THA)、黑质(SN)及红核(RN)的相位值。结果除双侧THA及右侧RN相位值外,RRMS患者双侧HCN、GP、PUT、SN及左侧RN相位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RRMS组BV、DMCV与左侧PUT(r=0.41、0.44,P均<0.05)、右侧PUT相位值呈正相关(r=0.38、0.43,P均<0.05),ICV与左侧PUT相位值呈正相关(r=0.37,P=0.01)。结论 RRMS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的铁沉积明显增高,且与脑内静脉血氧含量降低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朱琳,杨碧霞,何惠言,黄蓉华[2](2017)在《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0例顺新与50例优剖宫产新生儿,根据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30秒后断脐,对照组则在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此外,将观察组分为30、60与90s断脐叁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断脐不会增加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朱良慧,曾毛毛,何永红[3](2016)在《基于双波长近红外成像方法的血氧含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生物组织血氧含量分布进行成像,利用760 nm和850 nm的双波长近红外差分探测方法,研制了血氧含量检测系统,并首次使用吲哚菁绿(ICG)和散射体作为仿体设计实验。首先测量了牛奶的光密度差ΔOD随牛奶浓度差Δc的变化值。接着将ICG溶解在稀释了40倍的牛奶中,用不同浓度梯度稀释ICG,得到一系列ΔOD-Δc曲线,用一次函数拟合曲线,根据方差(SSE)、均方根(RMSE)和确定系数(R2)确定系统分辨率。然后改变散射介质浓度,研究它对系统测量的影响。最后选择30名健康测试者进行在体实验,测量手掌血氧含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动态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牛奶和ICG在双波长光源下的吸收系数之比分别接近1∶1和2.5∶1,因此可以用牛奶模拟组织中的水、脂肪、某些色素等,用ICG模拟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系统分辨率为1.6×10-5mg/m L的ICG浓度变化;弱散射介质的浓度与系统的动态响应范围成负相关,与系统的灵敏度成正相关;扎住手腕后,手掌血氧含量从1逐渐降低至0.3±0.105,松开橡皮筋后,血氧含量逐渐恢复至0.97±0.018。以上结果说明该系统具有测量可行性,将在组织血氧检测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金益波,王勤美[4](2016)在《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血氧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血氧检测中,使用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对血氧进行计算,一方面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除法等运算,不利于硬件快速输出结果。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因使用了比值的方法会带来计算误差,损失了一定的信息量,在输出结果上使最后的计算精度较低。为减小这种情况影响,该文提出了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血氧含量进行测量和评估,相比原有的比值法计算血氧饱和度,测量的精度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更利于硬件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渠立亮,施云波,王天,兰云萍,金琳[5](2016)在《基于近红外光的血氧含量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氧含量的监测对人体生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无创监测人体组织血氧含量,利用还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吸收光谱的差异性,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设计了一套便携式无创监测组织血氧含量的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标定,建立了血氧含量与近红外光透射光强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绝对误差范围在±2%,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北源,顾勤,刘宁[6](2016)在《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比值和乳酸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cv-a)CO2/C(a-cv)O2]与动脉血乳酸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定患者心排指数,同时抽取股动脉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乳酸值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计算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C(a-cv)O2]、P(cv-a)CO2/C(a-cv)O2、氧输送(DO2)和氧耗量(VO2)。根据动脉血乳酸水平,将以上数据分为正常乳酸组(<2 mmol/L)和高乳酸组(≥2 mmol/L),比较两组间P(cv-a)CO2/C(a-cv)O2及其他氧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cv-a)CO2/C(a-cv)O2和其他指标对诊断高乳酸血症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36例患者,收集119组数据。高乳酸组P(cv-a)CO2/C(a-cv)O2明显高于正常乳酸组[(1.38±0.76)mm Hg/m L比(2.31±1.01)mm Hg/m L,P<0.01],Scv O2、DO2和VO2明显低于正常乳酸组[Scv O2:(74.26±9.13)%比(70.29±9.72)%;DO2:(505.52±208.39)m L/(min·m2)比(429.98±173.63)m L/(min·m2);VO2:(129.01±54.94)m L/(min·m2)比(109.99±38.79)m L/(min·m2),均P<0.05],P(cv-a)CO2无明显差异[(5.76±3.70)mm Hg比(6.59±3.70)mm Hg,P>0.05]。P(cv-a)CO2/C(a-cv)O2与动脉血乳酸呈显着正相关(r=0.646,P<0.01),Scv O2与动脉血乳酸呈显着负相关(r=-0.277,P<0.01),而DO2、VO2与乳酸无显着相关性(P>0.05)。P(cv-a)CO2/C(a-cv)O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可信区间(95%CI)0.715~0.925,P<0.001;Scv O2的AUC为0.622,95%CI为0.520~0.724,P=0.025。结论与传统氧代谢指标相比,P(cv-a)CO2/C(a-cv)O2可以准确反映高乳酸血症,是判断脓毒症患者氧代谢的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渠立亮[7](2016)在《基于近红外光透射式血氧含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能够精确地反映组织内的血氧含量以及衡量人体的氧代谢状况。血氧饱和度的快速测得在呼吸系统和心脏疾病预防、医疗诊断、临床护理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近红外光谱(600~1300nm)技术在无创血氧含量检测中的理论,利用还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吸收光谱的差异性,结合朗伯-比尔定律,推算出的理论公式,建立了组织血氧含量与近红外光透射光强的数学关系。以STM32为开发平台,设计一套无创小型化实时响应的组织血氧含量监测系统。系统主要分为光源、信号提取、信号处理等叁个部分。本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由微处理器产生占空比75%的方波信号驱动红光和近红外光二极管,实现分时发光,避免余辉之间的干扰。发出的光垂直照射在生物组织一侧,利用光敏传感器将携带有血氧含量的光信号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电压信号,针对光敏接收器件输出的电压信号特点,设计了锁相放大器以检测该电压信号,主要对信号进行放大、相敏检波、滤波等。将信号送入STM32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通道进行采样,采用冒泡法剔除极值,消除信号突变等情形带来的影响。利用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得出最终监测结果。最后,对本文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目标,该系统具有实时、连续、无创等优点,对血氧含量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王鸿康,李鸣,辛亮,谢隽,易呈志[8](2015)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 (1)151例乳腺癌患者中高血低氧的临床符合率是81.47%,其中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氧含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和低血癌组织的血含量、氧含量、微血管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HIF-1α表达等级的升高,血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显着升高(P<0.01),但是血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乳腺癌组织氧含量与微血管密度和HIF-1α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张跃军,李航[9](2015)在《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的绝对脑血氧饱和度(absolute oximetry,Sct O2)下降程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经历单侧肺通气胸科手术的患者,且通气时间>45min。记录指标包括Sct O2值和常规临床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测验(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用于评测术后3h和24h认知状态。Sct O2下降程度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单肺通气时,其中40例Sct O2<65%,15例Sct O2<60%,5例Sct O2<55%。术后3h,29%的患者存在MMSE评分下降超过2分,术后24h,10%的患者存在MMSE评分下降超过2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Sct O2<65%的相关系数r2=0.272,Sct O2<60%的相关系数r2=0.285,以及Sct O2<55%的相关系数r2=0.297,都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Sct O2下降程度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李俊,郝鹏,刘维亭,邢倩,周扬[10](2013)在《基于手机耳机口的便携式血氧含量检测仪》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氧含量是心血管健康领域重要的生理指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耳机口通信的便携式血氧含量检测仪.该血氧仪基于MSP430单片机设计前端传感器,并以智能手机为载体,通过其应用软件读取数据.耳机口不仅实现对前端传感器的触发,还通过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完成数据的传输.不仅如此,对这些数据用基于Hamming窗的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算法进行低通滤波.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手机显示,并上传至数据云端.与传统血氧仪相比,该设计具有低功耗、高精度和便携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血氧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00例顺新与50例优剖宫产新生儿,根据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30秒后断脐,对照组则在新生儿出生后10秒内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此外,将观察组分为30、60与90s断脐叁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血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以及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断脐不会增加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氧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1].刘铁利,唐乐梅,宋清伟,刘宇卉,苗延巍.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特征及与脑静脉血氧含量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2].朱琳,杨碧霞,何惠言,黄蓉华.晚断脐与新生儿血氧含量变化[J].中国医药科学.2017

[3].朱良慧,曾毛毛,何永红.基于双波长近红外成像方法的血氧含量检测[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6

[4].金益波,王勤美.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血氧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6

[5].渠立亮,施云波,王天,兰云萍,金琳.基于近红外光的血氧含量监测系统[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

[6].张北源,顾勤,刘宁.脓毒症患者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比值和乳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

[7].渠立亮.基于近红外光透射式血氧含量监测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8].王鸿康,李鸣,辛亮,谢隽,易呈志.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5

[9].张跃军,李航.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5

[10].李俊,郝鹏,刘维亭,邢倩,周扬.基于手机耳机口的便携式血氧含量检测仪[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血氧含量论文-刘铁利,唐乐梅,宋清伟,刘宇卉,苗延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