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贺纯静,蒋宗滨,段自坤,杨立强,林学武,宁杰,维拉,李仁淑[1](2020)在《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说明硬膜外阻滞疗法是临床疼痛诊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对许多疼痛和疼痛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本共识由国内知名疼痛学专家共同编写,主要介绍硬膜外阻滞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内容,旨在帮助疼痛科与麻醉科医生更好地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
姜素莉[2](2017)在《右美托咪定用于肛周疾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肛周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且大部分肛周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方法予以治愈。由于肛门局部神经末梢特别丰富,感觉比较敏锐,尤其是大部分病人术前已经历了排便困难、疼痛、出血的折磨,术后对疼痛的恐惧心理会大大增强,而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加速病人的康复,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肛周疾病术后对患者的镇痛显得格外必要和重要。硬膜外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镇痛方式,其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接受度比较高。但传统的硬膜外镇痛药均是常规的局麻药和阿片类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于是我们考虑到辅以某种镇痛镇静药物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ɑ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同时拥有镇静、镇痛、催眠,以及抗焦虑和抑制交感活动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研究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肛周疾病外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是否能为肛周疾病患者术后提供安全满意的镇痛疗效,也希望能为该药在临床硬膜外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对象与方法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份到2016年9月期间常见肛周疾病病人160例,筛选条件为:ASA分级Ⅰ~Ⅱ级,心电图示无心动过缓,无高血压病史,年龄18~55岁,体重50~80kg,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无特殊家族遗传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n=40),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为试验组。患者入室后均采用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见脑脊液流出注入腰麻药,硬膜外向尾端置管3~4cm,麻醉效果确切纳入观察,术后选择PCEA。术后硬膜外镇痛方法:A组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2.0ug/kg;B组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1.5ug/kg+右美托咪定0.5ug/kg;C组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1.0 ug/kg+右美托咪定1.0ug/kg;D组罗哌卡因150mg+舒芬太尼0.5ug/kg+右美托咪定1.5ug/kg,以上各组药物均加入100ml生理盐水配电子入镇痛泵中,以负荷剂量(LD)2ml,持续输注速度(CR)2ml/h泵入,追加剂量(PCA)1ml,锁定时间30分钟。分别观察患者术后4h、12h、24h、48h、60h 5个时间节点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血压(SBP/DBP)、心率(HR)、用药量(按压次数)及不良作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s),组间的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选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处理,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静息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A组比较,总体来看B、C、D组在12h、24h、48h、60h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B组比较,在12h、24h、48h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与对照组A组比较,B、C、D组在4h、12h、24h、48h时间点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B组比较,D组在4h、12h、24h、48h各时间点Ramsay评分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D组在4h、12h、24h时间点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D组外,A、B、C组Ramsay评分均<4分,提示未出现镇静过度。用药量(PCA)比较:与A组比较,B、C、D组在术后12h、24h、48h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按压次数也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比较: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12h、24h,C组在术后12h、24h、48h,D组在术后4h、12h、24h、48h SB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C组各时间点下降不明显,D组在4h、12h、24h、48h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D组在术后4h、24h、48h SB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见,与A、D组比较,B组、C组血压波动相对更加稳定。与A组比较,B、C、D组4h、12h、24h、48h时间点H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比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4h、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在4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现心动过缓病例,经处理无不良后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组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A组有5例恶心呕吐、3例皮肤瘙痒;B组有一例恶心呕吐;D组出现5例患者嗜睡及3例心动过缓,还有1例低血压,经处理无不良后果。C组的不良反应最少。结论1、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肛周疾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并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2、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使用中以1.0ug/kg镇痛效果最佳。
韩云飞[3](2010)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腹部手术,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临床上为安全、有效地实施老年人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观察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年龄大于65岁为老年组(L组),年龄小于65岁为中青年组(Y组)。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1-3级,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无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观察比较入室后、诱导时、插管时、切皮后5分钟、切皮后20分钟、切皮后35分钟、切皮后1小时、拔管后的MAP,DBP,SBP,HR,CVP,SpO2,PetCO2,CO,SV,TFC,ACI,SVR。综合评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血压:自麻醉诱导后,老年组血压低于入室时。组间比较无差异。2.每搏量(SV):入室时,老年组每搏量低于中青年组;麻醉后,除去插管时,其余各个时段老年组每搏量均较中青年组低。3.搏出量(CO),胸腔液体容量(TFC):在整个麻醉过程中,两组差异无显着性。4.心脏加速指数(ACI):老年组术前低于青年组;麻醉后只有诱导时,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其余各个时段差异无显着性。组间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脏加速指数有所降低。5.心率(HR):在切皮后20分钟、1小时,两组间比较显示老年组心率增快,从老年组本身来看除插管时心率增快,其余各个时段与入室时差异无显着性。6.体循环阻力(SVR):麻醉后,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老年组在诱导时,切皮后20分钟体循环阻力下降比较明显。结论:本研究显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腹部手术,对其血流动力学有所影响,特别是在切皮后20分钟最明显,但不会产生严重抑制,搏出量(CO)可以维持正常,不会严重抑制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所以此麻醉方法相对安全、有效。
赵伟[4](2009)在《靶控泵持续输注1.5%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应用靶控泵高位硬膜外持续给药,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麻醉的可行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硬膜外持续给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女性,年龄3064yr,体重4580kg,身高150175cm,ASAⅠ或Ⅱ级;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史;经术前讲解可合作完成呼吸肌收缩力测定。随机分为2组进行试验,每组24例:常规给药组(R组)和靶控泵持续给药组(A组)。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麻醉平面满足手术要求者纳入本试验。术前1d为患者讲解RMS-Ⅰ型手持式呼吸肌收缩力测试仪(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使用方法,并测定呼吸肌收缩力的基础值。患者取平卧位,夹鼻夹,嘱患者呼气至功能残气位(FRC)然后做最大努力吸气测定最大吸气压(MIP),患者由肺总量位做最大努力呼气测定最大呼气压(MEP)。将RMS-1型手持式呼吸肌收缩力测试仪与电脑联机,即可得出压力-时间曲线。所有患者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路。取右侧卧位,于T2T3或T3T4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术,根据穿刺阻力消失和负压现象判断穿刺针已进入硬膜外腔,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留置导管34cm,妥善固定导管,经导管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注入生理盐水2ml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局麻药均采用1.5%的利多卡因,R组:硬膜外给予试验量5ml,5min后,确认无误入蛛网膜下腔,给予追加量9ml,硬膜外给药20min时再追加注入5ml,然后每隔30min给药5ml;A组:硬膜外导管连接麻醉协奏曲工作站(Fresenius kabi,德国)应用靶控泵(瑞芬太尼,minto模式)持续硬膜外输注1.5%利多卡因,利用靶控泵的初始超射输注模式注入预计初始剂量,而后变速持续输注,使20min内输注达18ml,根据麻醉效果适时调整给药速度。如果心率(HR)<50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如果收缩压(SBP)<80mm Hg或降低基础值的30%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术中常规吸氧,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动态心电图监测(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在给药前(T0min)、给药后5 min(T5 min)、10 min(T10 min)、15 min(T15 min)、20 min(T20 min)、25 min(T25 min)、30 min(T30 min)、35 min(T35 min)、40 min(T40 min)、45 min(T45 min)、50 min(T50 min)、55 min(T55 min)、60 min(T60 min)、65 min(T65 min)、70 min(T70 min)、75 min(T75 min)记录SBP、DBP、MAP、HR、SpO2。分别在T0 min、T5 min、T10 min、T15 min、T20 min、T25 min、T30 min、T35 min、T45 min、T55 min、T65 min、T75 min时测定最大吸气压(MIP)、最大持续吸气压力(SIPmax)、最大呼气压(MEP)、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参数,并计算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时间百分比(Ti /( Ti + Te)%)。记录心动过缓(HR<50次/min)、低血压(SBP<80 mm Hg或降低基础值的30%)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ASA分级构成比分布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用药总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T0min)比较,T20 min、T25 min、T30 min、T35 min时A组HR分别下降了4.0±0.5%、10.0±1.3%、14.6±1.6%、10.0±1.4%, R组分别下降了16.2±0.6%、16.2±1.2%、18.9±3.1%、17.5±2.3%;与R组比较,T20 min、T25 min、T30 min、T35 min时A组患者HR下降幅度小(P<0.05);T50 min时R组患者HR升高(P<0.05);与基础值(T0min)比较,T20 min、T25 min、T30 min、T35 min时A组SBP分别下降了13.5±2.0%、17.6±1.9%、20.1±1.4%、19.3±1.2% , R组分别下降了20.1±2.3%、22.6±2.0%、24.3±1.3%、23.3±1.3%;与R组比较,T20 min、T25 min、T30 min、T35 min时A组患者SBP下降幅度小(P<0.05)。3呼吸力学指标与基础值(T0min)比较,T30 min、T35 min、T45 min时A组MIP分别下降了37±6%、43±5%、31±4%,R组分别下降了53±7%、61±5%、45±5%;与R组比较,T30 min、T35 min、T45min、T65 min时A组患者MIP下降幅度小(P<0.05);与基础值(T0min)比较,T25 min、T30 min、T35 min、T45 min时A组MEP分别下降了50±4%、57±4%、59±3%、56±3%,R组分别下降了64.2±5%、70±5%、70±4%、68±4%;与R组比较,T25 min、T30 min、T35 min、T45 min时A组患者MEP下降幅度小(P<0.05);与基础值(T0min)比较,T30 min、T35 min、T65 min时A组SIPmax分别下降了43±3%、48±3%、26±5%,R组分别下降了62±4%、64±4%、43±5%;与R组比较,T30 min、T35 min、T65 min时A组患者SIPmax下降幅度小(P<0.05);T35 min、T45 min、T55 min、T65 min时A组患者Ti /( Ti + Te)%比值明显小于R组(P<0.05)。4与R组相比,A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靶控泵的输注模式,通过适时调整靶控泵的一些参数可实施高位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与间断分次给药方法比较,靶控泵持续输注给药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影响轻微,为硬膜外持续给药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文养,覃勇华,于颜峰,黄春忠[5](2006)在《0.25%左旋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乳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0.25%左旋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乳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0.25%布比卡因组(B组)和0.25%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每组34例。T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B组注入0.25%布比卡因;L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观察两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阻滞平面、局麻药用量、测量麻醉前、硬膜外腔注药后10、20、304、0 min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和每分钟通气量(MV)的变化。结果: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阻滞平面及首用麻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注入局麻药后RR均增加(P均<0.05),VT和MV均下降(P<0.05,P<0.01);B组RR增加幅度和VT、MV下降幅度显着高于L组(P<0.05,P<0.01),注入局麻药后B组出现轻度呼吸困难3例,L组无呼吸困难发生。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施行乳腺癌根治术麻醉效果满意,对通气功能的抑制比0.25%布比卡因轻。
李静[6](2005)在《术后镇痛的进展》文中认为疼痛已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4个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指征,临床分类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两大类,术后疼痛属急性疼痛范畴,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处理的急性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术后的顺利康复。术后镇痛可减轻或防止患者机体对疼痛刺激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所造成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从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为使术后镇痛工作充分而完善,麻醉医生应了解术后疼痛机制,熟知镇痛药作用机理,掌握各种镇痛方法。因此,本文就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术后疼痛的机制: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transduction),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丘脑束等上行束的痛觉传递(transmission),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interpretation),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modulation);即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引起神经兴奋电活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中的细纤维(Aδ和C纤维)进入脊髓背角神经元,在中枢经过传导、转导、整合、调控进而引起痛觉。
满忠[7](2003)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用于乳腺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I -Ⅱ级 4 5例乳腺病变 ,年龄 2 3-6 5岁 ,随机分为 3组 ,均采用高位 (T4 - 5 )硬膜外阻滞 ,应用布比卡因浓度不同 ,A组 0 375 % ,B组 0 2 5 % ,C组 0 1 2 5 %观察其麻醉阻滞范围。结果 A组、B组麻醉效果确切 ,C组无麻醉作用。结论 适当浓度的布比卡因溶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乳癌根治术的麻醉。
胡永华,杨拔贤[8](1994)在《452例乳腺癌麻醉临床总结》文中研究指明452例乳腺癌麻醉临床总结北京市肿瘤研究所胡永华,杨拔贤我所自1986~1988年3年间共实施乳腺癌手术452例。采用了不同的麻醉方法,分别为静脉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及局麻加强化等。现将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452例乳...
涂茂勇[9](2020)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与全麻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关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与老年全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行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麻醉医师的临床经验调整麻醉深度。观察组根据麻醉Narcotrend脑电图监测结果调整麻醉深度。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丙泊酚使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2)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平均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3)两组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差异,观察时间分别为术前和术后24小时和术后72小时;(4)脑氧代谢指标:包括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venous oxygen content,Cjv O2)、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 SO2)、脑氧摄取率(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CERO2);(5)血清指标检测:包括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6)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异丙酚用量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观察组术后24h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3.3%,术后72h两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有显着降低,观察组为3.3%,对照组为1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73,3.922,P=0.017,0.042);观察组Cjv O2,r SO2,CER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934,7.128,9.602,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MB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显着(t=7.194,P=0.000);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NSE降低程度更明显(t=6.077,P=0.000);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t=7.923,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2h患者白介素-1β(interleul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l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升高,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着,(t=7.196,8.198,10.859,7.964,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2h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均升高,术后12h观察组MMP-3水平为(14.72±3.07)ng/m L,对照组为(20.16±4.12)ng/m L,但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明显;两组患者手术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术后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着。结论:麻醉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影响低,安全性高,并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具有显着的临床价值。
李响[10](2012)在《犬异氟烷吸入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的观察及利多卡因在犬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单纯吸入麻醉组与吸入麻醉复合6mg/kg蝇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的对比,对犬进行麻醉效果的观察,对比了单纯吸入麻醉与复合麻醉下犬的反射、肌松、镇痛、镇静等麻醉要素以及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率以及体温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在监测过程中收集犬脑脊液以及静脉血液,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麻醉方式下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目的在于观察复合麻醉效果并探索吸入麻醉对硬膜外麻醉下药动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单纯吸入麻醉相比,复合麻醉下犬心率、血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硬膜外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100%,复合麻醉组的肌松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吸麻组,阻滞平面测定时间平均为5min,异氟烷用药量少。停药后10~15分钟即可站立走动,无躁动。对犬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测定表明,复合麻醉方式下的利多卡因血药平均峰浓度时间为25.0±3.0min,平均血药浓度1.5614±0.2835μg/ml,吸收半衰期平均为4.8638±0.3822min,消除半衰期平均为154.3185±10.2904min,不同浓度质控样品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2.00%,105.90%,99.06%,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8.08%,90.91%,81.44%;利多卡因在脑脊液中药物峰浓度时间为15.0±3.0min,平均药物浓度为5.6163±0.8295μg/ml,吸收半衰期平均为2.8063±0.2712min,消除半衰期平均为33.7689±3.2908min,不同浓度质控样品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4.00%,113.85%,102.81%,绝对回收率为92.31%,97.72%,84.52%,不同质控样品的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10,0.12,0.11,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10,0.12,0.07。结果表明,2%异氟烷吸入复合6mg/kg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时,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阻滞平面测定迅速,并能够满足下腹部手术的需要,监测期间犬的肌松与镇痛效果更好,苏醒迅速。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时,利多卡因的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先进入脑脊液后扩散到血中,达峰迅速,并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对动物机体无不良影响。
二、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右美托咪定用于肛周疾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病例选择 |
2.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
2.2 主要药品与仪器设备 |
2.2.1 主要药品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麻醉方法 |
2.3.2 镇痛方法 |
2.3.3 观察项目 |
2.3.4 疼痛评分方法(VAS) |
2.3.5 镇静程度(Ramsay评分)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
3.3 术后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比较 |
3.4 术后各组自控追加药量(PCA)比较 |
3.5 术后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比较 |
3.6 术后各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
4 讨论 |
4.1 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
4.2 对本次研究的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药理作用 |
2 相关药物在硬膜外镇痛的作用机制 |
3 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镇痛的作用机制 |
4 右美托咪定在肛周疾病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研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正文 |
(一) 前言 |
(二) 材料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4)靶控泵持续输注1.5%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靶控泵持续输注1.596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位硬膜外麻醉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术后镇痛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英文摘要 |
术后镇痛的进展 |
前言 |
术后疼痛的机制 |
术后疼痛所用的药物 |
术后镇痛方法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语表 |
致谢 |
(9)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与全麻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设备和药品 |
2.2 一般资料 |
2.3 麻醉及监测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指标分析 |
3.2 临床指标分析 |
3.3 分析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波动情况 |
3.4 认知功能障碍分析 |
3.5 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比较 |
3.6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比较 |
3.7 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情况 |
4 讨论 |
4.1 Narcotrend监测对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
4.2 Narcotrend监测对患者POCD的影响 |
4.3 Narcotrend监测对患者脑氧代谢水平及大脑灌注的影响 |
4.4 Narcotrend监测对患者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 |
4.5 Narcotrend监测对患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对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进展 |
2 麻醉方式对POCD的影响 |
2.1 硬膜外麻醉 |
2.2 蛛网膜下腔麻醉 |
3 麻醉药物对POCD的影响 |
3.1 吸入麻醉药 |
3.2 静脉麻醉药 |
4 麻醉深度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5 参考文献 |
(10)犬异氟烷吸入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的观察及利多卡因在犬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麻醉的概念及分类 |
1.1.1 麻醉的概念 |
1.1.2 全身麻醉 |
1.1.3 局部麻醉 |
1.1.4 复合麻醉 |
1.2 吸入-硬膜外复合麻醉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复合麻醉的产生 |
1.2.2 吸入-硬膜外复合麻醉的研究现状 |
1.3 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1.3.1 利多卡因的性状与作用 |
1.3.2 脑脊液的性状与作用 |
1.3.3 研究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药动学意义 |
1.4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器材 |
2.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1.3 实验动物 |
2.2 方法 |
2.2.1 硬膜外穿刺方法 |
2.2.2 脑脊液采集方法 |
2.2.3 实验分组 |
2.2.4 动物准备及给药方式 |
2.2.5 麻醉效果与生命体征监测 |
2.2.6 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测定 |
2.2.7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硬膜外穿刺部位及脑脊液采集 |
3.2 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 |
3.2.1 麻醉效果 |
3.2.2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监测结果 |
3.3 利多卡因药代动力学的测定结果 |
3.3.1 利多卡因色谱图分析 |
3.3.2 标准曲线及最低检测限结果 |
3.3.3 回收率实验结果 |
3.3.4 精密度实验结果 |
3.3.5 药时曲线 |
3.3.6 药动学参数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穿刺方法的选择依据 |
4.1.1 穿刺入路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
4.1.2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测定评价 |
4.1.3 穿刺点以及置管深度对动物的影响 |
4.2 脑脊液采集方法的选择依据 |
4.3 复合麻醉对犬心肺功能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
4.4 吸入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 |
4.4.1 吸入麻醉对硬膜外麻醉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
4.4.2 吸入麻醉对硬膜外麻醉用药剂量的影响 |
4.4.3 利多卡因在血液中与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参数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硬膜外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贺纯静,蒋宗滨,段自坤,杨立强,林学武,宁杰,维拉,李仁淑.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03)
- [2]右美托咪定用于肛周疾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D]. 姜素莉. 郑州大学, 2017(02)
- [3]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 韩云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10(12)
- [4]靶控泵持续输注1.5%利多卡因高位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D]. 赵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5]0.25%左旋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乳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刘文养,覃勇华,于颜峰,黄春忠. 实用临床医学, 2006(11)
- [6]术后镇痛的进展[D]. 李静. 郑州大学, 2005(01)
- [7]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高位硬脊膜外阻滞施行乳癌根治术的效果评价[J]. 满忠.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3(04)
- [8]452例乳腺癌麻醉临床总结[J]. 胡永华,杨拔贤. 宁夏医学杂志, 1994(03)
- [9]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与全麻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的关系分析[D]. 涂茂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10]犬异氟烷吸入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的观察及利多卡因在犬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李响.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