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充分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
语言充分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兰[1](2016)在《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和交际充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涉及了英语写作中的语言特征(包括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和交际充分性(连贯性)。具体说来,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水平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在上述各方面的特征。同时,本研究选取了同龄本族语学生议论文作为参照,分析对比了中国高中生和本族语者在上述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所使用的中国高中生英语作文来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高中毕业生英语运用能力研究”项目。本族语者语料选自鲁汶英语本族语作文语料库(LOCNESS)。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句法复杂性方面,高水平组相较中、低水平组能够写出更长更复杂的句子。具体表现为其单位长度、句子并列程度、从句密度、复合句比率、各类从句比率、非谓语结构比率和复杂名词词组比率均显着高于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但是高水平组的单位长度、句子并列程度、非谓语结构比率显着低于本族语者。(2)在词汇复杂度方面,高水平组的词汇变化和常用2000词之外的词汇比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但是相较于本族语者,高水平组显着地过多使用最常用1000词;高水平组的常用2000词之外的词汇比率依然显着地低于本族语者。(3)就准确性而言,高水平组作文中的无错误T单位比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而中水平和低水平组不存在显着差异。(4)在流利度方面,高水平组的作文字数显着多于其他两组,中水平组的作文字数显着高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的T单位平均长度显着高于其他两组,而中低水平组间无显着差异。(5)连贯性方面,首先,高水平组作文中的衔接手段显着高于其他两组;其次,高水平组的阶梯型主位推进显着高于其他两个水平组,说明高水平组的作文更具有议论文的特征。最后,在修辞结构方面,高水平组的作文相较于其他两组作文更符合议论文文体风格;但高水平组的作文相较本族语者更具说明文特点。就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和连贯性之间的关系而言,本研究发现高水平组相较中、低水平组可以更好地平衡这四方面的发展。语言维度的发展和交流充分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高水平组的表现优于其他两组。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对中国高中生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进行描述和解释,另一方面对英语教学有所启示,对教材和课程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6-05-25)
魏博辉[2](2009)在《论语言对于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及其“不充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活动中,既包含有科学观察与实验,又包含有科学抽象的认识活动。观察和实验往往通过化着的实物和"图景"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向导",直接引起人们思维活动的进行;科学的抽象是在语言和号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在此层面上,科学语言对于科学思维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自然学属于经验科学,较之于哲学的"纯思"、概念式的思维、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充分"的导向作用而言,语对于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是"不充分"的。(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9年10期)
语言充分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科学活动中,既包含有科学观察与实验,又包含有科学抽象的认识活动。观察和实验往往通过化着的实物和"图景"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向导",直接引起人们思维活动的进行;科学的抽象是在语言和号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在此层面上,科学语言对于科学思维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自然学属于经验科学,较之于哲学的"纯思"、概念式的思维、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充分"的导向作用而言,语对于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是"不充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充分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兰.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和交际充分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2].魏博辉.论语言对于科学思维的导向作用及其“不充分性”[J].理论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