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列腺癌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肿瘤转移,转移模型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饶玉良,孙祖越[1](2018)在《前列腺癌转移动物模型特性的比较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肿瘤,肿瘤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因素。研究前列腺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合适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发生、进展、转移及药物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文介绍了目前常见的人前列腺癌转移模型,并从转移模型的操作、评估、应用等方面比较各种模型的特点,有利于前列腺癌的模型研究和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邱月,王东,祝绍隆,尹心宝,焦方东[2](2018)在《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关系、肿瘤侵袭及转移机制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目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较多,应用最广泛的是种植性动物模型。本文就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做一概述。(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饶玉良,孙祖越[3](2017)在《前列腺癌转移动物模型特性的比较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的前列腺癌转移动物模型能模拟肿瘤发生、发展进程及评估肿瘤微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从转移模型的操作、评估、应用等方面比较各种模型的特点,为前列腺癌转移模型的构建和选择奠定基础。1理想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理想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应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转移进程以及病理生理变化过程。常见的前列腺癌转移模型有自(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7)
尤强,蔡华伟,庞富文,王哲涛,陈跃[4](2017)在《~(18)F-NaF PET-CT显像技术辅助下的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胫骨骨髓腔注射法建立前列腺癌PC3骨转移动物模型,采用~(18)F-Na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核医学影像与X射线平片、显微CT影像等方式监测并比较肿瘤在骨组织的局部生长及其对骨组织的破坏情况。方法肿瘤10只6周龄Balb/c雄性裸鼠麻醉后,从左侧胫骨近端关节面将PC3细胞悬液2μL(2×105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建立骨转移模型;对照组6只裸鼠从相同位置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记录观察裸鼠的活动及体质量。术前、术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1d后,裸鼠进行X射线、显微CT及~(18)F-NaF PET-CT检查,观察骨破坏情况。检查完毕后处死裸鼠,取骨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情况。结果截止实验结束时,10只裸鼠骨转移模型全部成功。肿瘤细胞接种后21d,单纯X射线检查或显微CT无法确诊肿瘤组是否存在骨皮质破坏,但同期~(18)F-NaF PET-CT检查可见肿瘤组胫骨髓腔内出现明显放射性信号,感兴趣区域(ROI)平均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值为2.10±0.13,高于对照组(0.62±0.1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肿瘤造成的骨质代谢异常。术后3周肿瘤组血清ALP为(207.87±44.18)U/L,远高于对照组〔(82.75±17.27)U/L〕(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证实肿瘤组胫骨髓腔内出现异常骨质增生。结论利用18F-NaF PET-CT影像监测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PC-3的早期骨转移动物模型,模拟了前列腺癌对骨组织的成骨侵袭和破坏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的早期骨转移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梁前俊,樊松,梁朝朝[5](2017)在《常用鼠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在美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严重威胁到男性的身体健康~[1]。在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比欧美国家要低,近些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前列腺癌筛查手段的普及,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显着低龄化趋势~[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相关标志物的应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日趋完善。但若想更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发病与转移的分子机制、肿瘤与宿主(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齐思勇,施明,高江平[6](201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工具。目前建立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自发及诱发动物模型、移植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明确各模型的优缺点,对于选择合适的骨转移动物模型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树江,孙祖越[7](2016)在《人前列腺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强烈预示存在远端器官转移并且预后不佳。前列腺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转移机制,并评价前列腺癌淋巴转移潜在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本文综述了常用的人前列腺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包括异种移植小鼠模型、遗传工程小鼠模型、大鼠模型和犬模型,阐述了这些模型的功能、特点、优势和不足,介绍了肿瘤干细胞在此模型中的应用和此模型的常用检测方法,并指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黄烨清,陈明[8](2014)在《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关系、肿瘤侵袭及转移机制以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有力的工具。目前已经建立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以肿瘤来源形式分类,可分为自发性肿瘤模型、诱发性肿瘤模型、转基因肿瘤模型和种植性肿瘤模型。现就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综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崔明星,詹新立,刘会江,贺聚良,顾容赫[9](2013)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脊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建立其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模型。方法常规肿瘤细胞培养、传代,在细胞状态最佳时以不同病毒感染复数实行GFP慢病毒对PC-3的感染,7 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PC-3的表达情况。选取感染GFP阳性表达率最高的孔继续扩大培养,然后采用悬液注射于小鼠的下腔静脉,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3个月后处死荷瘤鼠,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下腔静脉注射1.5×l06转染后的前列腺癌细胞后1周即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腰背部有绿色荧光显像,4周时可见表达绿色荧光的肿瘤增大,肿瘤骨转移率为19%(3/16);3个月后解剖裸鼠可见有3只裸鼠腰椎有肿瘤浸润,与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结果一致,转移率约为19%(3/16)。结论 GFP慢病毒能够高效标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且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并能够持久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成功地建立了裸鼠脊柱骨转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刘会江[10](2012)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脊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标记[目的]目前仍没有合适的方法标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追踪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本实验旨在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是否影响其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GFP基因能否持久稳定表达,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常规肿瘤细胞培养、传代,在细胞状态最佳时以不同病毒感染复数(MOI)实行GFP慢病毒对PC-3的感染,7天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PC-3的表达情况。选取感染GFP阳性表达率最高的孔继续培养传代至第叁代后,分别用镜下形态观、MTT测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来对比两种细胞的形态、活性、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以评价GFP基因在PC-3细胞表达的稳定性。[结果]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72h后,部分PC-3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一周时,绿色荧光表达最强。其中以MOI=20感染率最高,GFP阳性表达率为(92.3±1.2)%,GFP/PC-3在体外持续培养2、4、8周,GFP阳性率没有明显变化。镜下形态观、MTT测生长曲线、划痕实验等结果显示,与转染前相比,慢病毒感染PC-3后,对细胞活力、增殖、凋亡和周期均没有影响(P>0.05)。[结论]GFP慢病毒能够高效标记PC-3,并且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GFP基因在PC-3细胞中能够持久稳定表达,可以用于下一步的细胞示踪研究。第二部分前列腺癌脊椎转移模型的建立[目的]将转染成功后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文中称GFP/PC-3细胞)采用悬液注射于小鼠的下腔静脉,建立可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前列腺癌脊柱转移模型。[方法]1、3只4周-6周龄的雄性裸鼠,用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的GFP/PC-3细胞悬液0.15ml行腋窝皮下注射。观察GFP/PC-3的活性和侵袭力。2、16只4周-6周龄的雄性裸鼠,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下腔静脉,用40ul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抽取细胞浓度为1×107个/ml的GFP/PC-3细胞悬液0.15ml行下腔静脉注射。观察下腔静脉注射肿瘤细胞后裸鼠的存活率及3个月后肿瘤细胞的转移情况。[结果]1、皮下注射叁只裸鼠一周后均可见有成瘤灶并能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两周后肿瘤生长迅速,8周后裸鼠呈恶病质状态,12周后死亡。2、下腔静脉注射裸鼠脊柱转移模型成活率为100%(16/16);一周时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可见3只腰背部有绿色荧光显像,四周时可见表达绿色荧光的肿瘤增大,肿瘤骨转移率为19%。(3/16)。3、叁个月后脱颈处死荷瘤鼠,解剖后行大体观察,可见3只裸鼠腰椎有肿瘤浸润,与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结果一致,转移率约为19%(3/16)。4、病理学观察:大体病理:大体解剖发现腰椎有肿瘤转移,转移肿瘤块呈灰白色团块状隆起于腰椎表面。显微镜下观察:皮下种植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细胞分化差,核大深染;椎体转移瘤有反应性成骨显像。[结论]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成功的建立了裸鼠脊柱骨转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对前列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肿瘤转移机制的干预、基因治疗等许多与临床密切联系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帮助。(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发病机制、肿瘤与宿主关系、肿瘤侵袭及转移机制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目前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较多,应用最广泛的是种植性动物模型。本文就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做一概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饶玉良,孙祖越.前列腺癌转移动物模型特性的比较学分析[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
[2].邱月,王东,祝绍隆,尹心宝,焦方东.前列腺癌种植性动物模型概述[J].中外医学研究.2018
[3].饶玉良,孙祖越.前列腺癌转移动物模型特性的比较学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7
[4].尤强,蔡华伟,庞富文,王哲涛,陈跃.~(18)F-NaFPET-CT显像技术辅助下的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
[5].梁前俊,樊松,梁朝朝.常用鼠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7
[6].齐思勇,施明,高江平.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
[7].张树江,孙祖越.人前列腺癌淋巴转移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
[8].黄烨清,陈明.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9].崔明星,詹新立,刘会江,贺聚良,顾容赫.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脊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
[10].刘会江.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脊椎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D].广西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