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值系统论文-陈楠,王友国,翟其清

阈值系统论文-陈楠,王友国,翟其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阈值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阈上随机共振,多阈值系统,噪声,互信息

阈值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楠,王友国,翟其清[1](2018)在《多阈值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互信息为测度,通过模型建立与数值计算,发现在一定强度的加性噪声和乘性噪声共同作用下,多阈值系统中出现了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提高阈值与增加阈值单元数都可以让系统更易于出现该现象,然而阈值的提高会减弱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果。在噪声强度较弱时,提高阈值单元输出元数可以增强系统中信息传输的效果,但过高的输出元数会使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现象消失,并且使互信息的值趋于饱和。(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冰[2](2017)在《阈值系统中的LDPC译码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共振指的是利用输入信号、噪声和非线性系统间的某种匹配关系,令噪声能量向信号转移,使得噪声降低的同时,信号能量增强,进而使得输出信噪比增强并达到极大值点。利用随机共振可以将噪声视为有利因素,这对非线性系统中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具有显着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随机共振在信道译码方面的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以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为测度,研究高斯噪声作用下阈值阵列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噪声改善LDPC码译码性能的情况。特别研究了阈值单元个数及系统阈值大小的变化对随机共振现象的影响,并发现当信号是阈下时,噪声强度增加,误码率先降后增,随机共振发生,且在阈值单元个数较多时,随机共振现象越明显;当信号是阈上时,噪声总是恶化译码的性能,随机共振不存在。其次,研究了两种图像传输中常见的噪声——瑞利噪声和莱斯噪声作用下,阈值阵列系统中LDPC码的译码性能改善效果。通过对比不同噪声作用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噪声之间的效果差异。特别研究了阈值单元个数及阈值大小的改变对随机共振现象的影响,并发现莱斯噪声作用下阈上随机共振的存在性。最后,研究了图像在LDPC编译码系统中的传输。以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为衡量标准,展示了噪声对其传输效果的改善作用,以及不同噪声分布对接收端图像质量的影响,证实了噪声对LDPC译码效果改善作用的可应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张志瑞,康艳梅[3](2013)在《Alpha稳定噪声环境下阈值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Alpha稳定分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非高斯随机分布。本文在简要介绍alpha稳定分布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系统输出信噪比为量化指标,研究了alpha稳定噪声环境下阈值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结果表明,alpha稳定噪声环境下的静态非线性系统可以产生随机共振现象;对处于柯西噪声环境下的单阈值的系统,推导出了最优噪声强度与周期信号的振幅及系统阈值之间的关系。此外,阈值系统中周期信号的幅值及阈值的大小均会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期刊2013-05-10)

张志瑞,康艳梅[4](2013)在《非高斯噪声环境下阈值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共振是指非线性系统、噪声和输入信号之间的一种协同现象,当噪声达到某个适当强度时,非线性系统对周期信号的放大响应达到最优。自随机共振现象被提出以来,它在工程系统、物理学、生物系统、医学系统、力学及经济学等领域被广泛研究,主要表现在图像恢复、信号处理与检测、化学反应、神经元(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期刊2013-05-10)

王友国,刘沁雨[5](2011)在《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改善信息的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高斯混合噪声下多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对于单峰噪声,当输入信号在阈上时,互信息随着噪声的增强单调递减,噪声总是不利于信息的传输;当信号在阈下时,互信息随着噪声的增强先递增然后再递减,适量的噪声能改善信息传输,随机共振现象存在。对于双峰噪声,信号在阈下或阈上,噪声有时能够改善信息的传输,随机共振和阈上随机共振存在。这些结果说明多阈值系统中噪声改善信息的传输依赖于噪声类型,拓广了随机共振和阈上随机共振在多元信息传输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1年04期)

刘沁雨[6](2011)在《多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系统中,噪声总是恶化信号的传输或处理。然而在一些非线性系统中,适量的噪声能够和信号发生协同作用,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这种现象称为随机共振。本文以多阈值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互信息和相关系数研究了高斯混合噪声下的随机共振与阈上随机共振。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随机共振的概念,国内外关于随机共振的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引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是随机共振的理论知识。首先介绍一些典型的随机共振系统以及随机共振理论,然后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噪声类型,最后说明了在研究随机共振的几种度量。第叁部分是研究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下信息的传输情况。首先介绍了多阈值系统和高斯混合噪声,然后基于互信息研究了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下的随机共振和阈上随机共振现象。第四部分是研究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下信号的相关性。主要是基于相关系数研究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下的随机共振和阈上随机共振现象。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1-03-01)

王友国,刘洪伟,罗辑[7](2010)在《基于互信息的多阈值系统中随机谐振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互信息讨论了四种典型噪声下多阈值系统中的随机谐振现象。当输入信号在阈上时,互信息随着噪声的增强而单调递减,噪声总是恶化系统的性能;而当输入信号在阈下时,互信息随着噪声的增强先递增然后再递减,适量噪声能改善多阈值系统的性能,随机谐振现象存在。随着阈值系统阈值的增大,随机谐振功效降低,最佳噪声强度逐渐增大。文中结果说明了多阈值系统中基于互信息的随机谐振现象存在,且随机谐振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拓广了随机谐振在多元信号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0年06期)

杨伟[8](2007)在《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机共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非线性现象。它利用了噪声的积极作用,是输入信号、噪声和非线性系统之间的一种奇特的协同作用。利用随机共振进行信号检测是一种新的途径。本文在阐述了随机共振的概念、基本理论、模型及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从便于理论研究的阈值系统入手,分析了信号参数、噪声强度和系统参数对随机共振的影响,尤其是信号的占空比对随机共振的影响,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初步获得了信号占空比、幅度和系统阈值之间的变化规律。将单阈值系统推广到多阈值系统,介绍了多阈值系统的特性,并以双阈值系统为例对多阈值系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将双阈值系统定义为绝对亚阈值系统、混合阈值系统和绝对超阈值系统,建立了双阈值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针对信号增益、噪声增益和信噪比增益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进一步掌握了系统参数和信号参数及噪声对双阈值系统中随机共振的影响。从功率谱密度角度来分析单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理论。从理论上推导了单阈值系统输出的功率谱密度,利用Sptool仿真工具分析并讨论在系统达到随机共振时噪声能量向有用信号能量的转化问题。对非周期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分别采用相关功率模和信道容量来度量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并作出仿真研究。在前人对阈值系统中随机共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单阈值系统和多阈值系统中的几个与随机共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丰富了阈值系统随机共振理论,有利于随机共振理论的发展应用。(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07-03-01)

王友国[9](2006)在《广义高斯噪声下阈值系统中的随机谐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两种代表性的测度(互信息、互相关系数)讨论了广义高斯噪声下阈值系统中的随机谐振现象。当信号在阈下时,随机谐振存在且随机谐振的功效随噪声指数参数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密度函数的变化,对广义高斯噪声影响随机谐振功效进行解释。这些结果有助于揭示随机谐振的机理和拓广随机谐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杨伟,孟玲玲[10](2006)在《双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特性,研究含有高斯白噪声的信号。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系统、信号和噪声的协同作用而产生随机共振现象,并通过某一噪声强度下的信号增益及信噪比增益表现出来。最后,通过MATLAB仿真演示了信号增益和信噪比增益与输入噪声强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阈值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机共振指的是利用输入信号、噪声和非线性系统间的某种匹配关系,令噪声能量向信号转移,使得噪声降低的同时,信号能量增强,进而使得输出信噪比增强并达到极大值点。利用随机共振可以将噪声视为有利因素,这对非线性系统中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具有显着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随机共振在信道译码方面的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以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io,BER)为测度,研究高斯噪声作用下阈值阵列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噪声改善LDPC码译码性能的情况。特别研究了阈值单元个数及系统阈值大小的变化对随机共振现象的影响,并发现当信号是阈下时,噪声强度增加,误码率先降后增,随机共振发生,且在阈值单元个数较多时,随机共振现象越明显;当信号是阈上时,噪声总是恶化译码的性能,随机共振不存在。其次,研究了两种图像传输中常见的噪声——瑞利噪声和莱斯噪声作用下,阈值阵列系统中LDPC码的译码性能改善效果。通过对比不同噪声作用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噪声之间的效果差异。特别研究了阈值单元个数及阈值大小的改变对随机共振现象的影响,并发现莱斯噪声作用下阈上随机共振的存在性。最后,研究了图像在LDPC编译码系统中的传输。以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为衡量标准,展示了噪声对其传输效果的改善作用,以及不同噪声分布对接收端图像质量的影响,证实了噪声对LDPC译码效果改善作用的可应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阈值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楠,王友国,翟其清.多阈值系统中的阈上随机共振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8

[2].李冰.阈值系统中的LDPC译码随机共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3].张志瑞,康艳梅.Alpha稳定噪声环境下阈值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C].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2013

[4].张志瑞,康艳梅.非高斯噪声环境下阈值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及其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C].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2013

[5].王友国,刘沁雨.多阈值系统中高斯混合噪声改善信息的传输[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

[6].刘沁雨.多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D].南京邮电大学.2011

[7].王友国,刘洪伟,罗辑.基于互信息的多阈值系统中随机谐振现象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

[8].杨伟.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研究[D].燕山大学.2007

[9].王友国.广义高斯噪声下阈值系统中的随机谐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杨伟,孟玲玲.双阈值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6

标签:;  ;  ;  ;  

阈值系统论文-陈楠,王友国,翟其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