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斯玛论文-卢勃,赖佳

卡里斯玛论文-卢勃,赖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卡里斯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学术卡里斯玛,内涵,形态,转移

卡里斯玛论文文献综述

卢勃,赖佳[1](2019)在《大学场域中“学术卡里斯玛”的内涵、形态与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卡里斯玛"是指在特定群体、特定学科领域中极具权威的学术"领袖"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其往往通过论文、课题和身份、头衔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场域中,"学术卡里斯玛"的变化和转移,受知识的外在需求市场化、知识表达规则官僚化和知识的更新内需原创化等影响。现代大学"学术卡里斯玛"的培育与优化应着眼于:建立学术信仰,坚守学术人格;创新评价体系,引导学术成果功能回归;引导社会舆论,优化外部氛围。(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刘贻伟[2](2019)在《卡里斯玛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长成——论《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着力表现卡斯从一个有哲理性精神追求的年青人转变为"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过程。其间,卡里斯玛型人物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卡斯曾追随过庸俗化的假卡里斯玛,也受到真正具有卡里斯玛特质人物的感召。在真与假的交织中,卡斯找到了处理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间关系的中庸之道——既坚持无神论的哲学观点,又须肯定宗教经验的重要作用;要摒弃两者间表面的、无谓的争论,以平和包容的心态融合二者之精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即是对此精到的概括。(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洁[3](2019)在《社工机构负责人人格特质对机构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政府机构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职能转变,也得益于专业教育先行下对于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下的尝试与探索。从专业理论建设到实践探索,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工作开展的载体与平台,社工机构尤其是民办社工机构在这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纵观整个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我们看到以广州、深圳、东莞和上海等地的南方地区,其社会工作发展程度和社工机构发育水平都是要领先于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而差距背后则是南北方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性,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优势以及政府社会治理逻辑创新性转变的优势,南方社工机构在初级发展上更容易获得资金、政策等相关的资源支持,反观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社工机构,受制于经济不景气、政府行政管理僵化、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等因素,其发展之路直到现在仍是困难重重。无论是社工机构的数量还是规模,和南方之间的差距都在越来越大。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一个发展环境当中,我们注意到,仍有一些社会工作机构生存了下来,并且还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些机构能够在资源匮乏、发展落后的东北地区得以存活和发展呢?笔者通过对相关社工机构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以及对机构生存发展路径的观察,尝试从机构负责人人格特质这一角度去进行社工机构的发展研究,而机构负责人身上所具备的卡里斯玛人格特质以及其对机构发展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则是本文研究的重心与意义所在。(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加娜古丽·恰刊[4](2018)在《作为“卡里斯玛”的瓦哈甫地——评《南疆农村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需要,有一批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于少数民族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社会历史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其社会内部结构、整体族群属性以及文化区域特征。生长在西北重镇兰州,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并具有深厚史学功底的谷苞先生(1916-2012)就是这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团队的成员。曾有研究者评价谷苞先生:[他]深入维吾尔农村和哈萨克牧区,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访问和考察,写了《南疆农村调(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刘秋颖,陈洪捷[5](2018)在《学术卡里斯玛:原创性蕴藏其中——《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型博士生或学术工作从业者的学术生命为什么可能因孜孜不倦的学术写作而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克拉克在《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中,以浪漫主义(含其所及商品化)与理性化相统一的视野,阐释了原创性这一新型学术卡里斯玛对于研究性研修班乃至现代学术研究而言的核心意义。在当今理性化、商品化渗透入个人精神生活日久的背景下,基于研究性研修班(及实验室)开展融入学术型博士教育的学术卡里斯玛培植研究及实践,则只有在言明与默会杂糅的学术写作智慧传递过程中微观至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层面(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层面),才可能经由学术型博士教育对潜在的学术工作从业者产生深刻与深远的影响,从而实现增强学术创新活力的价值追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董琳[6](2017)在《张角的“卡里斯玛”气质与太平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道教产生的过程中,太平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但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经典和具体的宗教实践,而且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具有极强的革命性。这些特征与其创始人张角的"卡里斯玛"气质密不可分。张角在创教、传道以及实现宗教理想的过程中,建立起超越世俗的宗教权威和体制。张角的"卡里斯玛"气质及宗教实践,能较好地阐释其获取权威及合法性的原因,并表征出太平道革命性的内在动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龙[7](2016)在《警惕民粹化卡里斯玛式治理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汇聚,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此时就有人想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治理。在缺乏社会政治经验的拉美国家,激情的表白、对美好未来的简单勾勒和画饼充饥式的许诺,很容易打动听惯了坏消息的普通民众,庇隆夫妇正是以此俘虏了阿根廷人民。当经济陷入困境,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时,民(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6年04期)

郎玥[8](2015)在《掌舵、服务与卡里斯玛权威:西方行政理论局限与中国体育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学者对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大量调用了西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思想资源。但是,研究普遍没能从中国独特的政治环境出发,从而忽视了理论应用于中国现实的局限性。本文即意在探讨西方行政理论对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分析的适用性,与中国独特政治权威类型下的体育改革问题。(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期刊2015-11-05)

舒瑜[9](2014)在《卡里斯玛的流动与物的神圣化过程——以云南新华村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坦拜雅(Stanley J.Tambiah)以泰国护身符的崇拜为个案,展示了隐修于森林的佛教圣徒如何将自己的"卡里斯玛"经过圣化(开光)仪式转移到护身符之上,从而使护身符获得神圣性的过程。参照坦拜雅关于"卡里斯玛"客观化的论述,通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镯神圣化过程的研究,说明了物品神圣性符号的多样性与卡里斯玛来源的多元化有关。卡里斯玛的多元性通过人的不断流动而获得,卡里斯玛在人的身上不断积累,再经过客观化的过程,转移到了物品之上,最终使得物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神圣性。(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陈春华[10](2014)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卡里斯玛》一文中研究指出卡里斯玛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它具有个体性、广泛存在性、反经济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它不仅存在于初级社会,只要存在秩序以及需要秩序都会唤醒卡里斯玛。秩序需要卡里斯玛维持,秩序的重塑需要卡里斯玛的革命性力量。高校学生管理中同样存在卡里斯玛,管理群体的特征与卡里斯玛的特征也具有相似性,这意味着高校学生管理秩序同样需要卡里斯玛予以维持和重塑。(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卡里斯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着力表现卡斯从一个有哲理性精神追求的年青人转变为"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过程。其间,卡里斯玛型人物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卡斯曾追随过庸俗化的假卡里斯玛,也受到真正具有卡里斯玛特质人物的感召。在真与假的交织中,卡斯找到了处理宗教信仰与无神论间关系的中庸之道——既坚持无神论的哲学观点,又须肯定宗教经验的重要作用;要摒弃两者间表面的、无谓的争论,以平和包容的心态融合二者之精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即是对此精到的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卡里斯玛论文参考文献

[1].卢勃,赖佳.大学场域中“学术卡里斯玛”的内涵、形态与转移[J].高教探索.2019

[2].刘贻伟.卡里斯玛与“有灵魂的无神论者”的长成——论《上帝存在的36个理由:虚构作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3].孙洁.社工机构负责人人格特质对机构发展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9

[4].加娜古丽·恰刊.作为“卡里斯玛”的瓦哈甫地——评《南疆农村社会》[J].西北民族研究.2018

[5].刘秋颖,陈洪捷.学术卡里斯玛:原创性蕴藏其中——《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解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8

[6].董琳.张角的“卡里斯玛”气质与太平道[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7].陈龙.警惕民粹化卡里斯玛式治理的风险[J].探索与争鸣.2016

[8].郎玥.掌舵、服务与卡里斯玛权威:西方行政理论局限与中国体育体制改革[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15

[9].舒瑜.卡里斯玛的流动与物的神圣化过程——以云南新华村制作的六字真言手镯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陈春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卡里斯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  

卡里斯玛论文-卢勃,赖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