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视场论文-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

双视场论文-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视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视场,中波制冷探测器,二元光学

双视场论文文献综述

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1](2019)在《四片式10~×中波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用于像素阵列为640×512、像元尺寸为17mm×17mm的红外中波制冷探测器的四片式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用相同的4片透镜实现性能最优的系统(像元尺寸小)。光学系统采用轴向移动一片透镜实现两视场的切换,F/#为3,宽视场(WFOV)为18.18°×14.58°,窄视场(NFOV)为1.84°×1.46°。系统应用二元光学技术,采用光学设计软件Code V优化设计,在空间频率30 lp/mm处,宽、窄视场的MTF均大于0.35;经高低温下成像分析及二次项成像分析,本光学系统完全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界,刘文清,张天舒,万学平,高洁[2](2019)在《基于双视场激光雷达的气溶胶水平分布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DFOV激光雷达)基础上,探索双视场激光雷达信号拼接思路,利用"斜率-Fernald"方法反演了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进而获取了DFOV激光雷达对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的扫描分布。首先,对雷达回波信号分段运用斜率法,求解最优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以及相对应的参考距离,然后将该参考点处的后向散射系数代入"Fernald方法"的前后向积分解中,进而得到整条廓线的消光系数。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斜率法"中大气均匀的前提假设和消光系数负值的问题,也有效避免了"Fernald方法"对参考点的限制和要求。在获取水平消光系数后,通过拟合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过顶时刻DFOV激光雷达测量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_(10)质量浓度ρ(PM_(10))之间的关系,相关性达到0.91。将此定量关系传递至激光雷达扫描的消光系数结果中,可得到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水平分布,定量反演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用于研究近地面大气污染成因、机理和污染来源分析,为DFOV激光雷达进一步应用于城市区域大气污染定量评价和区域空气质量叁维模式同化分析研究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9期)

龚庆涛[3](2019)在《基于双视场强度传播方程的实时相位成像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强度传播方程(transport of intensity equation,TIE)的相位恢复技术是一种非干涉、非迭代、测量环境简易的相位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对成像物体快速稳定且高对比度的相位检测,因此在生物显微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TIE相位恢复技术由于至少需要通过移动叁次物平面或像平面采集过焦、在焦和欠焦总共叁幅强度图像,进而导致其无法实现实时相位成像。为了实现高精度低误差的活细胞实时相位成像,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视场校正的双目视TIE相位成像技术,其不仅克服了传统TIE相位成像技术无法实时成像的缺点,而且补偿了双目视场相位成像技术中存在的双视场失配误差,实现了生物细胞实时动态相位测量。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从自由光波场传播方程和亥姆赫兹方程方面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一个不含时的波动方程,再利用光波旁轴近似条件约束和计算得出TIE算法的基本形式。通过研究和分析TIE技术以及对传统TIE相位恢复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和总结,发现了传统TIE技术在实时相位成像上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双目视TIE相位恢复算法及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求解双目视TIE相位方法。模拟了不同噪声情况下,双目视TIE算法求解血红细胞的相位分布,其高精度的相位恢复结果表明双目视TIE技术在实时相位成像中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2)为了发挥TIE技术在商业显微镜应用上的相位成像实时价值,我们对光学显微镜进行了改装,主要在双目镜筒上安装两个型号规格一致的图像传感器,同时在其中一个目镜筒上加装铜制垫圈使得波前产生一定的相位延迟,进一步可以通过单次曝光同时采集到两幅离焦强度图像用于双目视TIE相位恢复计算。但是,在实验中通过双目镜采集的两幅图像之间会存在旋转、缩放和平移误差,这些误差会导致相位恢复不准确。为了校准双视场间的旋转、缩放和平移误差,本文提出了基于相位相关的数字视场校正TIE实时相位成像技术,从数字模拟和实验角度对该相位成像技术进行了计算和验证,通过校正算法和双目视TIE算法分别对分辨率板、随机相位板和人血涂片进行实验测量,校准后的结果与参考标准基本一致,由此证明了视场校正算法能精确校正视场间存在的误差,同时表明数字校正双目视场TIE实时相位成像技术能够在活细胞相位检测中成功应用,丰富了活细胞实时相位成像方法。(3)考虑到数字视场校正双目视TIE实时相位成像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生物显微成像系统,因此本文应用该改进后的双目视TIE相位成像技术对多种细胞进行了实验测量。在活细胞BHK21和F81中添加ATP试剂和葡萄糖试剂并实时采集细胞相位信息,根据时间相关和均方根相位原理分析对比了有无ATP情况下细胞膜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变化。细胞在添加ATP下相位波动更加剧烈,充分证明了ATP试剂可以促进对细胞膜的振动调节,进一步证明了数字校正的双目视场TIE技术在活细胞相位成像上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在双目视TIE相位显微的基础上,通过对显微镜简单改装并对双目视场进行了数字校正,将改进的双目视TIE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活细胞动态成像,进一步分析了几种活细胞的振动现象。考虑到改进的双目视TIE技术摆脱了传统TIE技术的局限性,有着明显的速度优势,因此可为生物医学细胞实验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界,刘文清,张天舒,李岭,高洁[4](2019)在《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视场设计的便携式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克服了传统米散射激光雷达盲区和过渡区大的缺点,实现了盲区和过渡区小于55 m的实际观测结果,这对近地面大气气溶胶的时空演变观测非常有效。详细介绍了该激光雷达样机系统的结构设计、技术参数,介绍了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双视场的信号拼接方法,既实现了远场的高信噪比探测,也保证了近场近乎零盲区的探测,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大气气溶胶的测量研究。通过与传统高能量的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平行比对,二者相关系数R~2=0.95,拟合的斜率为2.92,截距为0.011 a.u.,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通过对该激光雷达进行便携式小型化设计,可以方便可靠地将之集成于车载、机载等走航平台,实现对大气气溶胶的遥感测量。通过在线实验,表明该双视场激光雷达可有效应用于距地面10 km以内的大气气溶胶连续观测。(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廖小军,段媛,贺祥清,张灏烨,郑永超[5](2018)在《双视场像旋转无热化超紧凑的红外无焦镜头》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孔径边缘光线像差的限制,折射式红外镜头较难在紧凑的外形尺寸下兼顾大口径、双视场、像旋转和无热化。在进一步给定大入瞳距和总长度等约束下,本文依据高斯光学和无热化理论确定镜头的初始结构数据,采用结构等性能方法改进设计和优化过程。为提高镜头的紧凑性,采取视场横向切换、远摄物镜轴向压缩、非球面校正高阶像差、材料搭配与主动调焦相结合实现无热化等措施。设计了窄视场入瞳直径160 mm、长度仅345 mm的长波红外无焦镜头,在-40℃~+60℃范围内MTF和能量集中度接近衍射限,畸变<3%,满足前视红外成像和搜索跟踪系统远距离探测和测角的使用需求。对装调要点进行了简要讨论。该镜头具有较好的可生产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8期)

卢鑫[6](2018)在《基于旋转扫描的大口径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大范围远距离目标探测的难点,设计了基于旋转扫描的双视场大口径镜头,增大系统探测范围。设计中采用分组设计方法,将前组系统口径进行压缩,利用振镜摆动来补偿旋转过程中的像移现象,使生成的图像能够稳定,提高了探测精度。经过仿真模拟得到较为理想的系统传递函数和弥散斑,使大口径系统利用旋转扫描的方式可以实现大范围探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及思路,用以改善凝视系统探测距离或探测范围的不足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3期)

王晓恒,薛庆生,韩官,张刘,于磊[7](2018)在《双视场无盲点全景成像仪》一文中研究指出折返式全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是光学设计领域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但该技术有一个重大缺陷——在镜头的正前方存在观测盲区。本文设计了一种拥有双观测模式的新型全景成像仪。相比于传统的折返式全景成像仪,该仪器可以同时对前向视场360°×(0°~55°)和环形视场360°×(55°~95°)进行观测。其中,前向视场很好地补充了折返式光学系统的中央观测盲区,并增加了CCD探测器的面积利用率。该成像仪光学系统由前置透镜组、全景环形透镜和中继转像系统叁部分组成。所有的透镜表面均为球面,具有易加工、低成本的特点。最后针对这种光学系统设计了对应的机械结构,从而为以后成像仪的加工、装调服务。该成像仪设计为折返式全景成像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程爱灵[8](2017)在《双视场运动目标智能监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智能监控技术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监控系统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针对传统监控系统监控目标的清晰度有限和冗余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摄像机的双视场运动目标智能监控系统,其中宽视场主摄像机负责对大范围视野进行整体监控,并调度窄视场从摄像机对指定的运动目标进行主动跟踪,窄视场从摄像机负责获取高分辨率的目标图像。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概括如下:(1)不同于传统的多摄像机系统,本文对监控系统的摄像机进行了分工,以高分辨率的运动目标图像代替视频序列,在控制产生的冗余数据量的前提下,既实现了大范围的整体监控又得到了运动目标的细节信息。(2)对图像畸变校正算法、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和目标交接算法分别进行了研究和实现。重点研究了摄像机标定技术、背景差分法的不同背景模型、颜色特征匹配、不同颜色空间的特点、基于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算法和基于 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的角点匹配技术。(3)结合信息熵的概念,对运动目标检测的背景差分法进行改进,改进的算法兼顾了计算速度和检测精度。(4)针对本文的应用,提出融合角点特征和颜色特征的运动目标交接算法,实现了双视场运动目标的实时准确交接。(5)在 VS2010(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平台上使用 C++语言实现了系统的视频采集模块、图像校正模块、运动目标检测模块、目标交接模块、PTZ(Pan-Tilt-Zoom)摄像机云台控制模块和运动目标主动跟踪模块。(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薛庆生[9](2016)在《星载多谱段双视场紫外大气探测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底和临边综合紫外大气探测的需求,分析了天底和临边双视场观测原理和技术指标,设计和研制了多谱段双视场紫外大气探测仪原理样机。该样机光学系统由前透镜组、环形透镜、中继透镜组和窄带滤光片组成,3个工作谱段的中心波长分别为265nm、295nm和360nm,带宽均小于20nm,天底视场为10°,临边视场为360°(141.8°~146.6°),焦距为5mm,F数为3.3,通过切换窄带滤光片完成3个谱段的探测。多谱段双视场紫外大气探测仪整机质量约为3kg,体积为Φ90mm×300mm。对样机的静态传递函数和像面照度均匀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特征频率38.5lp/mm处,天底视场的静态传递函数为0.24,临边视场的静态传递函数为0.22,像面照度均匀性为94%,均优于设计指标要求。该原理样机体积小、重量轻,满足空间光学遥感仪器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麻彦轩,康占祥,甘志超,杨超,张卫攀[10](2016)在《双视场无损切换成像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在近距离逼近阶段的快速跟踪引导及自动对接阶段的高精密测量,针对12:1缩比的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的仿真系统,设计了一套双视场无损切换的立体视觉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采用独立光学系统结合光电信号切换的模式,组成两组双目立体视觉,采用平行光管法对光轴平行性校准,完成装调,使两组双目立体视觉光轴的平行性误差不大于0.05 mrad。设计了快速无损切换算法,测试表明,双视场无损切换成像系统的视场切换时间只有几个毫秒,是机械式切换的1%左右。试验验证双视场无损切换成像系统技术方案可行,能满足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12:1缩比的仿真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双视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DFOV激光雷达)基础上,探索双视场激光雷达信号拼接思路,利用"斜率-Fernald"方法反演了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进而获取了DFOV激光雷达对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的扫描分布。首先,对雷达回波信号分段运用斜率法,求解最优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以及相对应的参考距离,然后将该参考点处的后向散射系数代入"Fernald方法"的前后向积分解中,进而得到整条廓线的消光系数。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斜率法"中大气均匀的前提假设和消光系数负值的问题,也有效避免了"Fernald方法"对参考点的限制和要求。在获取水平消光系数后,通过拟合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过顶时刻DFOV激光雷达测量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_(10)质量浓度ρ(PM_(10))之间的关系,相关性达到0.91。将此定量关系传递至激光雷达扫描的消光系数结果中,可得到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水平分布,定量反演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用于研究近地面大气污染成因、机理和污染来源分析,为DFOV激光雷达进一步应用于城市区域大气污染定量评价和区域空气质量叁维模式同化分析研究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视场论文参考文献

[1].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四片式10~×中波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和分析[J].红外技术.2019

[2].王界,刘文清,张天舒,万学平,高洁.基于双视场激光雷达的气溶胶水平分布观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3].龚庆涛.基于双视场强度传播方程的实时相位成像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4].王界,刘文清,张天舒,李岭,高洁.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激光雷达系统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19

[5].廖小军,段媛,贺祥清,张灏烨,郑永超.双视场像旋转无热化超紧凑的红外无焦镜头[J].激光与红外.2018

[6].卢鑫.基于旋转扫描的大口径红外双视场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8

[7].王晓恒,薛庆生,韩官,张刘,于磊.双视场无盲点全景成像仪[J].光学精密工程.2018

[8].程爱灵.双视场运动目标智能监控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9].薛庆生.星载多谱段双视场紫外大气探测仪[J].光学精密工程.2016

[10].麻彦轩,康占祥,甘志超,杨超,张卫攀.双视场无损切换成像系统设计[J].测控技术.2016

标签:;  ;  ;  

双视场论文-徐正奎,于振龙,王春兴,乐丽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