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方适宜,陶志军,韩祺明

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方适宜,陶志军,韩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矿潜力,勘查评价,铀矿集区,苗儿山

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方适宜,陶志军,韩祺明[1](2011)在《华南剪切-伸展构造成矿动力学演化与铀资源勘查战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发育多类型、多层次、多时代的剪切-伸展断层,探索剪切-伸展构造的主要形式、发育特点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并以此进行铀资源勘查战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期刊2011-10-11)

赵旭林[2](2009)在《安徽铜山铜矿叁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山铜矿位于安徽贵池,为一矽卡岩矿床。以往对这个矿床的研究主要注重于岩体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本文针对其构造的特殊性,通过对矿区地质资料系统整理、叁维地质建模和地质构造调查,在系统总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主要取得如下5个方面的成果。1.首次建立了矿体及相关要素的叁维模型,为准确展现各地质要素的空间关系、从而全面分析构造控岩控矿规律创造了新的途径。2.通过分析矿体品位的空间分布,发现:29、30号矿体在上部比较分散,往下部富集部位趋于集中;4号矿体在接触带陡转部位比平缓部位更为富集,这可能与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变化相关。3.通过对矿田构造的全面调查分析,论证了逆冲-褶皱系统对成矿岩体的控制,预测了可能成矿的隐伏岩体。4.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斜滑双冲断层系统的控矿作用,为对隐伏矿体的勘查提供依据。5.通过对断层的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构造对后期构造具有制约性影响,造成了构造特征的复杂化。(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周家云,陈家彪,沈冰,朱志敏,刘飞燕[3](2008)在《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矿区区域构造背景、矿区构造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矿区岩石圈在经历了火山地堑、挠曲沉降和回返褶皱封闭几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后,形成了该区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迭加格局。早期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为含矿岩浆的侵位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控制了含矿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展布形态,促使了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中期东西向迭瓦式冲断-褶皱构造体系应是成矿期构造,它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动力、通道和空间,晚期南北向褶皱构造应是成矿后构造,它对矿床起着改造作用。(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08年01期)

黄智龙[4](2004)在《《陕西铜厂矿田构造成矿动力学》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铜厂矿田构造成矿动力学》 ,韩润生、马德云、刘丛强等着 ,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2 0 0 3,16开 ,171页。该书以陕西勉 (县 ) -略 (阳 ) -阳 (平关 )地区铜厂铜金多金属矿田为例 ,在总结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 ,从成(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邓军,杨立强,孙忠实,王建平,王庆飞[5](2003)在《胶东花岗-绿岩带金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反映胶东花岗-绿岩带金矿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尤其是地幔来源特征。地震波场、磁场与重力场揭示壳-幔结构与耦合机制是成矿系统物质、能量交换、聚集的根本动力学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环境演化史,将其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式表述为:太古宙—元古宙绿岩带产生、形成——金的矿源系统雏形;古生代构造环境稳定——金成矿作用间歇;中生代绿岩带强烈活化-改造——构造成岩成矿;新生代构造继承性活动——后期构造破矿作用。其中印支中晚期郯庐断裂带深切上地幔,通过壳-幔相互作用,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层位,蚀变、矿化作用发生。(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韩润生,刘丛强,马德云,王红才,马更生[6](2003)在《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 ,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 ,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 ,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 ,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 ,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 ;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 ,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 ,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 (化 )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 :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 ,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 ;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 ;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 ,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 ,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 ,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韩润生[7](2003)在《初论构造成矿动力学及其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内容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认为构造成矿动力学应用于隐伏矿预测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矿田构造、成矿构造应力场、构造流体动力学和金属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验模拟,借助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综合信息提取(成矿环境→成矿作用过程→构造条件→构造地球化学条件→构造动力条件→流体动力学条件)→模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构造控矿模式→构造地球化学场→构造应力场、能量场→流体运移势场→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模型检验和优化→矿床(体)定位预测的研究,从而构成了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实践表明它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03年01期)

韩润生,刘丛强,杨海林,黄智龙,马德云[8](2002)在《构造成矿动力学及其隐伏矿预测——以陕西勉略阳地区铜厂铜金多金属矿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成矿过程中,构造是控制一定区域中各地质体间耦合关系的主导因素,是驱动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动力,又是矿体最终定位的场所,它与成矿流体、成矿作用构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翟裕生,1996)。构造-流体驱动形成的矿床(体)不乏其例(如法国阿尔卑斯石英-重晶石硫化物矿脉、铜厂铜余多金属矿床、易门铜矿床等)。于崇文(1998)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前沿方向,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主要从化学动力学、物理化流体动力学角度探讨矿床成因的核心问题,从而揭示成(本文来源于《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02-10-01)

谭凯旋,谢焱石,赵志忠,李小明[9](2002)在《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2.湘西金矿研究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递增应力流变学方法对湘西沃溪金矿成矿过程中构造变形、应力、流体流动、地球化学反应及成岩成矿作用等多过程间的耦合作用和非线性特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构造压溶作用对矿源层中成矿物质的溶解与迁移起了重要作用。断裂作用可以产生比原岩渗透率高近4个数量级的断裂渗透率,从而促进流体的流动、组分扩散和在断裂中的汇聚成矿。不同岩性对断裂作用和断裂渗透率的演化有重要影响,并且构造、流体、岩石之间存在强烈的非线性耦合作用,马底驿组中段是最有利的构造成矿层位。(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02年01期)

谭凯旋,谢焱石,赵志忠,李小明[10](2001)在《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1.递增应力流变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构造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的递增应力流变学方法。利用该方法将构造变形、应力、流体流动、地球化学反应及成岩成矿作用等多过程耦合起来,可以从多种地质过程的耦合与反馈作用对构造成矿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进行1~3维数值模拟。模拟的主要内容是在各种过程耦合作用下,以下描述构造成矿体系的主要变量的时空演化:(1)与成矿流体的形成和性质有关的变量,如地层中矿物(包括成矿物质)的溶解速率、流体中各组分的浓度与饱和度、流体温度、压力、离子强度等;(2)与构造变形和流体运移有关的各变量,如应力与变形速率、岩石孔隙度、构造(断裂)渗透率等;(3)与沉淀成矿有关的变量,如矿物(金瞩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成核速率、各矿物的沉淀量等;(4)上述各有关变量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如断裂渗透率时空演化与流体流动、汇聚和成矿的耦合关系等。(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01年04期)

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铜山铜矿位于安徽贵池,为一矽卡岩矿床。以往对这个矿床的研究主要注重于岩体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本文针对其构造的特殊性,通过对矿区地质资料系统整理、叁维地质建模和地质构造调查,在系统总结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主要取得如下5个方面的成果。1.首次建立了矿体及相关要素的叁维模型,为准确展现各地质要素的空间关系、从而全面分析构造控岩控矿规律创造了新的途径。2.通过分析矿体品位的空间分布,发现:29、30号矿体在上部比较分散,往下部富集部位趋于集中;4号矿体在接触带陡转部位比平缓部位更为富集,这可能与控矿断裂构造的产状变化相关。3.通过对矿田构造的全面调查分析,论证了逆冲-褶皱系统对成矿岩体的控制,预测了可能成矿的隐伏岩体。4.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斜滑双冲断层系统的控矿作用,为对隐伏矿体的勘查提供依据。5.通过对断层的统计分析,发现前期构造对后期构造具有制约性影响,造成了构造特征的复杂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方适宜,陶志军,韩祺明.华南剪切-伸展构造成矿动力学演化与铀资源勘查战略分析[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2011

[2].赵旭林.安徽铜山铜矿叁维模拟及构造成矿动力学[D].中南大学.2009

[3].周家云,陈家彪,沈冰,朱志敏,刘飞燕.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

[4].黄智龙.《陕西铜厂矿田构造成矿动力学》书评[J].矿物学报.2004

[5].邓军,杨立强,孙忠实,王建平,王庆飞.胶东花岗-绿岩带金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J].地质学报.2003

[6].韩润生,刘丛强,马德云,王红才,马更生.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J].地质科学.2003

[7].韩润生.初论构造成矿动力学及其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内容和方法[J].地质与勘探.2003

[8].韩润生,刘丛强,杨海林,黄智龙,马德云.构造成矿动力学及其隐伏矿预测——以陕西勉略阳地区铜厂铜金多金属矿田为例[C].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02

[9].谭凯旋,谢焱石,赵志忠,李小明.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2.湘西金矿研究实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

[10].谭凯旋,谢焱石,赵志忠,李小明.构造成矿非线性动力学:1.递增应力流变学模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

标签:;  ;  ;  ;  

构造成矿动力学论文-方适宜,陶志军,韩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