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量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产价格,金融稳定,货币量值模型
货币量值论文文献综述
马亚明,温博慧[1](2013)在《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基于货币量值模型的理论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拓展货币量值模型框架构建多维决定性差分系统模型,并分步骤、分阶段、分类别地解析了资产价格冲击下系统不动点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的动态变迁路径和速度,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会使系统最快达到稳态不存在的情形;银行股票价格上涨能够在固定资产价格或(和)企业股票价格上涨的同时延迟系统稳态不存在到来的时间;而银行股票价格下跌会加速系统稳态不存在的到来。(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张娉研[2](2012)在《货币量值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古典主义从边际革命以来就一直占据着经济理论界的主流地位。众所周知,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思路是从生产力角度出发,以资源配置为基础的一种相对价格理论,它通过生产函数来解释现实经济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当然,这种思想和方法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宏观经济领域,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的实物分析方法无法对异质品进行加总,也无法表明总量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国民经济体系所表明的应该是一种生产关系,并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变量也是都是通过货币量值来表示的,所以说新古典的实物分析思路并不适用于这个现实。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来自于一种经济制度,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高低,所以若是使用新古典的方法对于其进行分析,那么结论应该是不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并且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逻辑矛盾,经济学发展史的两次关于资本的争论就恰好说明了这个问题。本文正是从资本争论出发,抛弃以生产力和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生产函数,通过重新解读凯恩斯的货币经济思想,试图寻找到一种与新古典理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在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货币内生条件下的成本收益函数,形成了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通过讨论此框架下的均衡,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宏观经济中的总收入、总需求和就业等经济变量是通过货币金融体系所决定的,而并非是像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所宣扬的那样——取决于生产技术。在货币经济中,宏观经济变量是内生的货币供给系统的一部分,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而稳定的经济增长就要求它们之间要保持一种稳定的比例。实际上,经济高涨到萧条的波动就是围绕这些变量的波动。在这个框架内,作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我国经济结构、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失衡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本文首先对两次资本争论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并由此引发出对于新古典理论的种种质疑,包括加总问题、资本倒流和技术再转折、外生的货币理论、市场经济和竞争以及分配理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彻底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以凯恩斯的原着为基础,重新还原和解读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种关于货币的经济学理论,即认为货币是内生性的,非常强调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核心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引发的经济衰退,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在还原凯恩斯货币经济的思想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货币量值的收入支出模型,从有效需求出发,对收入支出模型的动态变化的均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宏观经济周期问题。随后,把货币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波动相联系,在内生的货币供给情况下,讨论了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并依据在特定货币金融体系下的内在逻辑关系,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观点。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经济结构、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来自于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的结论,并试图找到一种既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能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2-05-01)
张娉研[3](2012)在《关于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基于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占据了经济学界的主流地位,但是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框架却并不适合于对宏观经济领域的研究。以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质疑为起点,从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全新而简单的货币量值宏观经济模型,以此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以沈阳为例对此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证实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对于经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2年03期)
马元[4](2010)在《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2009年,我国名义GDP年平均增长率达15.7%,经济总量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同时这一时期也经历四次明显的经济周期波动,并且每一轮经济周期均伴随着投资与消费、利润与工资、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结构波动,这种存量流量的结构变化已成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事实。然而,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之上的所谓主流经济学根本无法对此给出合理的解释,因为现实中以货币量值加总的所有国民收入核算的统计变量与技术(新古典的总量生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而是由社会关系或特定的货币金融体系所决定的(柳欣,2003),这就决定了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理论的分析基础是与现实经济运行相悖的,以生产函数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新古典理论根本无法涵盖与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因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以货币量值表示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彻底抛弃技术分析与实物变量,重点研究经济波动中存量与流量的结构变化,以此分析归纳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规律。本文首先对传统收入支出模型进行了修正,将企业成本收益分析与国民经济核算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的收入支出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经济形成周期波动的两个动态机制,一是企业利润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引致作用,以及投资向资本存量的转化,二是企业资产值变化所引起的资本存量与工资收入流量之间的结构变动。模型结论表明,正是资本存量与工资收入流量之间的结构比例失衡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经济内部结构之间的均衡比例关系是一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在实体经济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随后又加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对模型进行了扩展,结论表明,经济波动中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变动将引起利率、抵押贷款比率等内生货币系统相关参数的变化,加速了实体经济存量流量的周期调整,使经济走势更加平滑;家庭资产选择的变化内生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变动,同时家庭资产选择变动对货币市场可贷资金的挤出效应更加强化了内生货币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最终形成了一个以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相对结构变动为基础,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融为一体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以存量流量周期模型为基础,本文随后分析了经济波动中的两种典型状态:产业结构失衡与经济“滞胀”。产业结构、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之间的循环作用机制累积放大了各产业之间在利润、投资、工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经济波动中呈现更为严重的存量流量结构性失衡;凯恩斯式的扩张政策的连续运用则破坏了经济系统中存量流量之间的自发调节机制,正常的经济周期波动趋势被改变,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出现持续性的结构失衡,从而引发了经济“滞胀”现象。产业结构效应实际上解释了我国当前行业间发展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投资与消费差异日益扩大的根本原因,而对“滞胀”状态形成机制的解释则为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经验分析部分,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后的两个经济周期(1990——-2000年,20012010年)的分析完全验证了本文的存量流量周期波动模型,均是按照投资与资产值相对消费与工资收入高涨至周期顶点、然后相对收入流量快速衰减的路径运行。对200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分析表明,2008年底的经济衰退并非源于次贷危机的影响,更多的是由于2003年以来高投资所引起的存量流量结构失衡所致,是一次正常的周期调整,而2009年以来的财政高投入以及天量货币信贷使得失衡的存量流量结构进一步恶化,将会引起严重的“滞胀”问题,可以预测2010年及随后几年内我国投资与消费、GDP增长与工资、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等结构难题不但仍将存在,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引起更大幅度的经济衰退,这是本文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柳欣,马元[5](2009)在《基于货币量值分析的就业决定与中国的经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货币量值的两部门模型表明,就业增长率由名义GDP增长率、工资比重、工资率及其变化率所决定。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也证实,名义GDP的高速增长是我国就业总量稳定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的基本保证,而行业间非均衡的资产值、工资率增长都会对就业增长产生挤出效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改变现存的货币资本分配格局,以降低对房地产等高档消费品部门的投资比重及高工资率,同时加大对基本消费品等部门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工资率,这是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就业增长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楷弛[6](2009)在《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古典综合学派将凯恩斯的学说改造成所谓“宏观经济学”,在这种改造中,货币和货币量值变量从分析对象中消失了,所有的分析对象都是实物变量,凯恩斯强调的“有效需求”概念失去了作用。在真实周期理论基础上讨论货币扰动导致经济波动的理论也主要从价格黏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真正反映需求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如此,这些使用实物概念总量生产函数的模型还不能逃避“剑桥资本争论”的批判。而重视上述问题的新剑桥增长理论和后凯恩斯波动理论却又并不完善。因此,本文试图做出一种简单的尝试,即完全抛弃生产能力和实物变量,全部采取货币量值变量,分析与需求变化有关的经济增长与波动规律。本文的模型从剑桥增长公式和乘数理论出发,将要素间分配份额和各阶层的储蓄率作为外生变量,从而由需求角度得到利润如何受投资影响的规律。再通过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行为假设,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其结论是,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均衡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稳定增长路径。消费率和资本收入份额提高可以提高经济的稳定增长路径,利息率下降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同样作用。经济向多个稳定增长路径中的哪一个趋近取决于当前的有效需求水平,而资产价格变化和政府投资可能改变这种选择。在以上基本模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给投资函数加上一个随机项,表示利润以外的因素对投资的冲击,据此分析了外生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其结论是投资和名义收入增长率在冲击下将逐渐偏离原路径,然后再逐渐回归,外生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是暂时的。并且,更高的储蓄率和劳动收入份额可以使冲击造成的影响更短暂。进一步,我们用一个特定的投资函数来修改模型,据此分析了受投资一利润关系支配的宏观总量变化规律。其结论是,在特定的投资一利润关系下,投资和名义收入增长率会围绕某一稳定水平做内生的持续周期波动。并且,消费倾向和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利息率越低,波动就越不频繁。对于上述名义总量变化是主要反映为价格变化还是实际因素变化,我们在二元经济条件下给出了一个特例,其中,劳动力转移速度即“就业”因素是反映实际因素的变量。该模型通过假定农业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定价模式,分析了二元经济中从总量增长率变化到价格变动的特定机制,并与劳动力转移相联系。模型显示,较快的货币供应增长和名义总量增长可以提高工资总额增长率进而造成农产品价格及劳动力转移速度提高,也可以提高制造品成本加价比例进而提高两部门价格却不造成“实际”因素的变化。也就是说,名义总量增长率变化是反映为价格变化还是“实际”因素变化取决于收入分配的变化。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阐述了本文的出发点和所建立模型的特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评述了增长理论的相关争论以及从货币角度分析经济波动的相关理论;第叁章建立基本模型,得到均衡增长状态;第四章对均衡增长状态进行讨论;第五章讨论外生投资冲击导致的经济波动;第六章讨论由特定投资—利润关系导致的内生经济波动;第七章在一个特殊两部门模型中讨论增长率的差异是反映为价格水平还是实际因素的差异;八、九两章用几个典型国家的宏观数据给出了简单的经验研究以对本文模型进行补充;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9-04-01)
张楷弛[7](2009)在《一个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剑桥增长公式和收入支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基于货币量值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企业行为模式和货币银行体系的融资约束如何决定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论证了在需求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宏观变量可能存在数个不同的稳定增长状态,其中一些是"刀锋增长路径",另一些则是经济长期收敛的对象,当前的投资资产比决定未来趋向于其中哪一个,而利息率、储蓄率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可以改变这些稳定增长状态。最后本文根据以上分析给出了本模型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靳卫萍,柳欣[8](2005)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质疑与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古典理论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技术关系的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理论,其核心是表明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的相对价格。生产函数在微观尚可应用,但并不能用于解释总量经济和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尤其是总供给完全取决于实物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与总需求分析所采用的货币支出是不协调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的推导表明,总供给只是企业的货币成本函数而不联系到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而所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货币量值都只是表明人们经济关系的名义变量而与实物的技术关系或生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柳欣,靳卫萍[9](2005)在《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质疑与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古典理论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为基础,建立了技术关系的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理论,其核心是表明商品和要素稀缺性的相对价格。生产函数在微观尚可应用,但并不能用于解释总量经济和经济增长与波动问题。尤其是总供给完全取决于实物生产函数的投入产出关系,这与总需求分析所采用的货币支出是不协调的。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的推导表明,总供给只是企业的货币成本函数而不联系到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而所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货币量值都只是表明人们经济关系的名义变量而与实物的技术关系或生产函数是完全无关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7期)
货币量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古典主义从边际革命以来就一直占据着经济理论界的主流地位。众所周知,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思路是从生产力角度出发,以资源配置为基础的一种相对价格理论,它通过生产函数来解释现实经济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当然,这种思想和方法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宏观经济领域,新古典理论生产函数的实物分析方法无法对异质品进行加总,也无法表明总量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国民经济体系所表明的应该是一种生产关系,并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各个变量也是都是通过货币量值来表示的,所以说新古典的实物分析思路并不适用于这个现实。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来自于一种经济制度,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的高低,所以若是使用新古典的方法对于其进行分析,那么结论应该是不具有现实说服力的,并且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逻辑矛盾,经济学发展史的两次关于资本的争论就恰好说明了这个问题。本文正是从资本争论出发,抛弃以生产力和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生产函数,通过重新解读凯恩斯的货币经济思想,试图寻找到一种与新古典理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在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货币内生条件下的成本收益函数,形成了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通过讨论此框架下的均衡,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宏观经济中的总收入、总需求和就业等经济变量是通过货币金融体系所决定的,而并非是像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所宣扬的那样——取决于生产技术。在货币经济中,宏观经济变量是内生的货币供给系统的一部分,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而稳定的经济增长就要求它们之间要保持一种稳定的比例。实际上,经济高涨到萧条的波动就是围绕这些变量的波动。在这个框架内,作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我国经济结构、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结构失衡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本文首先对两次资本争论进行了回顾和论述,并由此引发出对于新古典理论的种种质疑,包括加总问题、资本倒流和技术再转折、外生的货币理论、市场经济和竞争以及分配理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彻底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并以凯恩斯的原着为基础,重新还原和解读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一种关于货币的经济学理论,即认为货币是内生性的,非常强调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核心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引发的经济衰退,这也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在还原凯恩斯货币经济的思想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货币量值的收入支出模型,从有效需求出发,对收入支出模型的动态变化的均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宏观经济周期问题。随后,把货币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波动相联系,在内生的货币供给情况下,讨论了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并依据在特定货币金融体系下的内在逻辑关系,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观点。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经济结构、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来自于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失衡的结论,并试图找到一种既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又能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量值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亚明,温博慧.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基于货币量值模型的理论与仿真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
[2].张娉研.货币量值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D].南开大学.2012
[3].张娉研.关于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基于有效需求和收入分配视角[J].经济问题.2012
[4].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
[5].柳欣,马元.基于货币量值分析的就业决定与中国的经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6].张楷弛.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09
[7].张楷弛.一个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9
[8].靳卫萍,柳欣.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质疑与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J].当代经济科学.2005
[9].柳欣,靳卫萍.新古典生产函数的质疑与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J].南京社会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