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晋北秧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踢鼓子秧歌,山西晋北,民间舞蹈,艺术特征
晋北秧歌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霏[1](2019)在《晋北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是山西晋北朔州地区一种常见的民间舞蹈,在历经数百年发展过程之后,踢鼓子秧歌也成为了承载当地民众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本文立足于踢鼓子秧歌的发展渊源和发展路径,从动作特征、表现形式、外形及文化内涵这几个层面来全面阐述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并深入分析其审美形态,从而帮助大众更加了解晋北踢鼓子秧歌。(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刘莎莎[2](2018)在《浅谈晋北踢鼓秧歌中匡胤送灯的编创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秧歌是山西极具有代表的民间舞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价值,更有着被不断挖掘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踢鼓秧歌中匡胤送灯为例,在分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编创技法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0期)
张晶[3](2018)在《浅谈晋北踢鼓子秧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踢鼓子秧歌是山西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价值,更有着可被不断挖掘与研究的重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踢鼓子秧歌没能在艺术院校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踢鼓子秧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踢鼓子秧歌的传承和保护尽一份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5期)
耿婕[4](2017)在《浅议晋北踢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从“踢鼓子秧歌进课堂”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是山西省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随着改革开放,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踢鼓子秧歌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其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多年来山西省内舞蹈界专家学者致力于相关风格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踢鼓子秧歌至今未得到更好的普及。本文通过对踢鼓子秧歌的特点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踢鼓子秧歌进课堂的方式方法,进而来传承与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8期)
王敏[5](2017)在《山西晋北踢鼓子秧歌的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子秧歌作为山西晋北朔州地区重要的民间舞形式,数百年来承载着朔州地区人民的喜怒哀乐与审美追求,是我国民间舞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踢鼓子秧歌的来源以及发展现状,紧接着,文章从外形、表演以及文化叁个层面分析了踢鼓子秧歌的审美价值,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审美形态,尤其是动作、表演环节中的审美形态,最后,就如何发展踢鼓子秧歌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08期)
赵迎辉[6](2016)在《晋北踢鼓秧歌武术特点与发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踢鼓秧歌是极具我国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起源发展皆在山西,踢鼓秧歌是山西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踢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宋朝时,已经形成了踢鼓秧歌的原型,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完善,形成今天的踢鼓秧歌艺术形式。本文以晋北踢鼓秧歌武术特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晋北秧歌武术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加深人们对踢鼓秧歌的认知,促进踢鼓秧歌的推广和传承。(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6年15期)
许晓云[7](2016)在《浅谈晋北踢鼓子秧歌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传在晋北一带的民间秧歌——踢鼓子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用生动的身体语言述说着晋北一带今昔的景象。本文试从晋北踢鼓子秧歌的定义、流变表现展开描述,结合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相关理论,分析其流变原因,为踢鼓子秧歌的发展起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2期)
孙江惠[8](2014)在《浅谈晋北踢鼓秧歌的创新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北踢鼓秧歌是山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创新。在新时代的今天,踢鼓秧歌要与社会发展和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相适应,创作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感的舞蹈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踢鼓秧歌,并一同来将其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Z1期)
许晓云[9](2013)在《晋北踢鼓秧歌舞蹈形态的研究价值与实施构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的民间舞蹈也像山西民歌那样历史悠久,因此许多专家又称山西为"民间舞蹈之乡"。山西的"秧歌舞"遍及叁晋,尤其是晋北的"踢鼓秧歌",相传为宋代梁山好汉的英雄起义失败后流落塞北时所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民间舞蹈——晋北踢鼓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价值,更有着可被不断挖掘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这种研究与保护在晋北踢鼓秧歌飞速流失的今天更显得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3年09期)
黄建新[10](2012)在《“非遗进课堂”对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非遗进课堂"的层面,以晋北踢鼓子秧歌为例,探讨了作为地方性综合性大学,如何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来弥补我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本土民间舞蹈教材的缺失,同时依托高校教学平台,培养踢鼓子秧歌传承人,完善踢鼓子秧歌保护与传承的理论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晋北秧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踢鼓秧歌是山西极具有代表的民间舞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价值,更有着被不断挖掘与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踢鼓秧歌中匡胤送灯为例,在分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编创技法进行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晋北秧歌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雨霏.晋北踢鼓子秧歌的艺术特征探讨[J].北方音乐.2019
[2].刘莎莎.浅谈晋北踢鼓秧歌中匡胤送灯的编创技法[J].戏剧之家.2018
[3].张晶.浅谈晋北踢鼓子秧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8
[4].耿婕.浅议晋北踢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从“踢鼓子秧歌进课堂”说起[J].中国文艺家.2017
[5].王敏.山西晋北踢鼓子秧歌的审美研究[J].北方音乐.2017
[6].赵迎辉.晋北踢鼓秧歌武术特点与发展探析[J].运动.2016
[7].许晓云.浅谈晋北踢鼓子秧歌的流变[J].戏剧之家.2016
[8].孙江惠.浅谈晋北踢鼓秧歌的创新与发展[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
[9].许晓云.晋北踢鼓秧歌舞蹈形态的研究价值与实施构想[J].艺术教育.2013
[10].黄建新.“非遗进课堂”对晋北踢鼓子秧歌教材建设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