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林多喜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阳翰笙,小林多喜二,无产阶级文学,农民形象
小林多喜二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函[1](2019)在《阳翰笙与小林多喜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均呈社会均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之态。此间,无产阶级发起了无数次无产阶级运动,若异军突起般扛起了反抗剥削者的大旗。随着运动的开展,无产阶级作家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之中,中国的阳翰笙和日本的小林多喜二这两位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日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突出,历来备受瞩目。本文各选取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即阳翰笙的《深入》、《复兴》,小林多喜二的《不在地主》、《蟹工船》进行比较研究。论文绪论部分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做了综述。第一章介绍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定义以及中日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二章叙述了阳翰笙和小林多喜二的生平经历及创作历程,并就其中对创作产生影响的经历及其异同作出分析。第叁章分别介绍了《深入》与《不在地主》的梗概和创作背景,并对作品中所塑造的农民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分别介绍了《复兴》和《蟹工船》的梗概及创作背景,并对作品中所塑造的工人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本论文均从苦难和抗争的角度对其分析,比较其异同。结论部分,在总结论文中的分析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该论文的最终结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两位作家、四部文学作品,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作品中所展现的中日两国农民和工人均在苦难中挣扎,而后揭竿而起,奋起反抗。在与剥削者斗争的过程中,阳翰笙作品中所塑造的多为冲动、暴力的农民和工人形象,小林作品中塑造的多为冷静的农民和工人形象,在这被压迫而后奋起反抗的过程中亦能窥见农民和工人所特有的劣根性,但团结、勇敢是不变的信条,最终促成了革命的胜利。通过对这四部作品的研究可以窥见当时中日农民和工人的苦难生活状态以及在与剥削者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上的异同。两位作家及其作品在中日无产阶级文学初期均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通过对作品的研究也能了解当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特点。除此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大众对底层农民和工人的关注也是本论文意图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陈永岐[2](2019)在《小林多喜二的小说《蟹工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纪念《蟹工船》出版9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正值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出版90周年,重温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具有重要意义。从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典型化的程度、形式的完美性与作品的美感效果叁个方面来论述《蟹工船》的艺术价值,然后讨论了该作品的思想意义,《蟹工船》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财团—国际关系—工人的整体关系,小林多喜二把自己的反抗与唤醒日本无产阶级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另外,他积极声援中国的反帝反侵略斗争,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光辉。(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9年04期)
舒熳[3](2018)在《一步一步走向黎明——浅析小林多喜二《蟹工船》中的渐变性描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小林多喜二《蟹工船》的中文译本文本,对该篇小说人物活动及环境描写进行分析,揭露出资产阶级是如何一步一步暴露出其惨无人道的真面目,指出作家小林在描写无产阶级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上的渐变性,并点明环境描写是如何配合着无产阶级的渐变性。最后表明,这种渐变性的描写是如何服务于小林资产阶级革命斗士的战斗性。(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9期)
王叶方[4](2018)在《从“沉重的叹息”到“英勇的火炬”——浅析小林多喜二人道主义思想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多喜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从早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到后期对团结斗争的坚持,完成了从白桦派的"沉重的叹息",到马克思主义革命"英勇的火炬"的蜕变,不仅深刻反映了上世纪二叁十年代日本政治社会的现象,对认识当代社会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5期)
赵鑫[5](2018)在《余华与小林多喜二创作的“底层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层书写的出现及兴起都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底层人群往往只能生活在历史的夹缝中,在这一群体身上所经历的苦难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底层书写正是针对社会底层的生存现状和苦难现象来进行无情且真实的披露,也因此引起了文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无疑推动了文学的发展,甚至是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和日本现代作家小林多喜二作为时代的先锋作家,都十分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况,都对底层人民生活做了丰富而深刻的调查研究,塑造了不少典型、饱满、鲜活的个体或群体人物形象,对底层人群的生存现状给予了真实地描写反映。因此在两位作家的底层文学作品中,对社会底层的苦难都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对底层人群都倾注了悲悯之情与人道主义关怀,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值得一再研究的。并且由于两位作家处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时代,因此他们的创作又显示着各自的特色。本文以两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生活背景作为切入点,对其创作的底层书写从主题呈现、人物塑造、场景环境描写、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他们创作中的异同之处,探寻两位作家在进行底层书写方面的特色。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主题方面阐明底层书写的涵义,梳理底层书写与现实主义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背景对二人创作的主题表达影响;其次,从底层书写的角度,分析二人的创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场景描写上的异同,总结出余华擅长于个体典型形象的刻画,而小林多喜二则侧重于塑造群体形象的特点。此外,两位作家都喜欢用侧面描写,都对暴力场景进行了或细致或深刻的刻画;第叁,在艺术手法方面,重点挖掘、寻找二者在抒情方式、描写手法、叙事特色上的同与不同。共同之处在于余华和小林多喜二都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寓意型象征的描写手法和反复的描写手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从抒情手法上来看,余华常用间接抒情,而小林多喜二多用直接抒情;在叙事特色方面,小林多喜二的描写比较含蓄、委婉,对文本的叙事也较为单一,作品故事情节简洁,而余华的创作叙事风格则丰富多变,既能诗意感性,又可和平、理性。基于此,对两位作家创作的底层书写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蔺显辉[6](2017)在《柔石与小林多喜二作品中苦难者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石(1902-1931)和小林多喜二(1903-1933)作为20世纪二叁十年代中国和日本杰出的左翼文学家、革命家,无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还是现实主义文学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柔石和小林多喜二都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对底层穷苦人民遭受到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同情,他们在作品中毫不留情地揭露劳苦大众灵魂深处的苦难、麻木和扭曲,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是值得我们一再研究和品读的瑰宝。本文重在对两位作家的生平遭际和写作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他们文中的人物形象在性格、思想上的异同,分析他们的独特性,继而探究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本文主要将这些人物形象分为叁个类型来讨论,即受侮辱的女性形象、觉醒中的青年形象和被压迫的农民形象。在受侮辱的女性形象中,主要讨论两位作家笔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艰难的生存困境,以及相似的母亲形象的塑造,并比较女性斗争意识的不同,即一方是软弱怯懦的殉葬者,另一方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觉醒中的青年形象主要讨论两位作家笔下青年的不同精神状态,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但柔石侧重表现知识青年苦闷彷徨的精神状态,即平民式“多余人”形象,而小林多喜二则更擅于塑造光明的革命斗士,表现他们在反动统治的镇压下忠于信仰为党奋斗的一生。被压迫的农民形象从农民角度探究两位作家笔下农民的两面性,即一面是作为奴才的“受虐者”,另一面又是有着专制意识的“施虐者”。作为施虐者,柔石笔下的农民又表现出凶狠暴戾的特点,而小林多喜二塑造的农民身上又体现出根深蒂固的“奴隶根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朱婷[7](2016)在《探讨小林多喜二斗争意识中人道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多喜二作为日本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为数不多却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当时那个社会混乱的时代,他代表广大最底层劳苦大众,用文字发出最强有力的反抗的呼声。在其强烈的斗争意识中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贯穿始终,从初期的迷茫摸索到人文主义意识的确立进而发展到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在作品中的完善,有其不同时期人道主义精神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12期)
刘英[8](2016)在《小林多喜二与夏衍早期创作的政治性倾向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多喜二与夏衍都是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其文学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夏衍及时介绍并高度评价了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一九二八年叁月十五日》等作品,可见对小林多喜二的推崇。同为无产阶级文学创作者,两人的作品都不乏政治性。通过研究两位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人物形象塑造、单一性叙事、"展望式"结尾叁个方面,探讨了他们文学创作政治性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11期)
李晓雨[9](2016)在《小林多喜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多喜二(1903年10月13日—1933年2月20日)出生于日本秋田县的一个贫困的农家,幼年时期的穷困经历使小林从事创作一开始就关注生活在底层阶级的劳动者们。作为日本最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写出了大量反映日本社会的作品。这些作品几乎涉及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了日本社会底层各种人群痛苦,挣扎,以及这些人在寻求自身解放与追求光明未来过程中受到的磨难。在阅读了小林多喜二数量众多的作品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女性的命运也是小林关注的重点之一。受现实压迫的女性处境如何,她们如何如何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的解放,对于这些问题,小林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小林多喜二在作品中描绘了怎样的女性,如何生动的刻画这些女性,以及为何要塑造这样的女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小林多喜二文学的本质,以及弄清为何他的作品在他去世70多年后的当今社会中还能够绽放新的生命力的原因。在无产阶级文学中也很少有如小林多喜二般能够在作品中生动刻画了摆脱悲惨的现状积极生活的女性形象,以及明确表达了女性解放的思考的男性作家。尽管小林多喜二对自己的女性解放思想没有做过系统性或理论化的表述与介绍,但通过其作品中所描绘出的那些多彩的女性形象,我们便能深切的感受到小林多喜二对于女性解放的热切关注。小林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不仅给予作家所处时代的女性以极大的启示与激励,也不断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现代女性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选取不同创作分期中的六部作品《暧昧屋》《酌妇》《泷子其他》《工厂细胞》《安子》《党生活者》,力图通过这六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来深入了解作家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本论文—共由一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中简单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章主要介绍小林多喜二的生涯和他的文学作品。首先概观小林多喜二29年的人生,然后将他短短11年的创作生涯分为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创作时期(以下简称初期)以及建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创作时期(以下简称后期),并分阶段介绍了这两段创作时期中的主要作品,以及小林多喜二在思想和创作上所受的影响。接着总结了关于小林多喜二以及与本论文相关的先行研究。第二章主要分析初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选取了初期因家庭贫困被迫卖身的妓女为中心创作的《暖昧屋》《酌妇》《泷子其他》这一系列的改题作品,按照作品的改题顺序,对这一系列作品中女性主人公形象加以分析、以及作品中的女性对自身命运的不同思考加以把握。第叁章至第五章主要分析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选取了《工厂细胞》中的女工阿君和阿芳,《安子》中贫农出身的安子和阿惠,以及《党生活者》中出身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伊藤和笠原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中总结初期与后期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梳理小林多喜二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秀丽[10](2016)在《年轻而又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小林多喜二《地下党员》中心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林多喜二的中篇小说《地下党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八十年前帝国主义残酷统治下的日本,它的发表不仅显示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一项重要实绩,为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而且是对日本人民的一次革命教育,对阶级敌人的一次有力打击。(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小林多喜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正值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出版90周年,重温其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具有重要意义。从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典型化的程度、形式的完美性与作品的美感效果叁个方面来论述《蟹工船》的艺术价值,然后讨论了该作品的思想意义,《蟹工船》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财团—国际关系—工人的整体关系,小林多喜二把自己的反抗与唤醒日本无产阶级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另外,他积极声援中国的反帝反侵略斗争,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光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林多喜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函.阳翰笙与小林多喜二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陈永岐.小林多喜二的小说《蟹工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意义——纪念《蟹工船》出版90周年[J].学园.2019
[3].舒熳.一步一步走向黎明——浅析小林多喜二《蟹工船》中的渐变性描写[J].大众文艺.2018
[4].王叶方.从“沉重的叹息”到“英勇的火炬”——浅析小林多喜二人道主义思想的演进[J].散文百家.2018
[5].赵鑫.余华与小林多喜二创作的“底层书写”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蔺显辉.柔石与小林多喜二作品中苦难者形象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7
[7].朱婷.探讨小林多喜二斗争意识中人道主义的发展变化[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8].刘英.小林多喜二与夏衍早期创作的政治性倾向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9].李晓雨.小林多喜二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0].王秀丽.年轻而又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小林多喜二《地下党员》中心人物形象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