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不稳定论文-罗才福,沈春莲,何显荣,刘许增,赵永福

指数不稳定论文-罗才福,沈春莲,何显荣,刘许增,赵永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指数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青年,动态脉压

指数不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罗才福,沈春莲,何显荣,刘许增,赵永福[1](2019)在《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动态脉压(APP)、脉压指数(ABI)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高血压病人128例为高血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8例为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此外选取健康者12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研究对象APP、ABI、hs-CRP、MMP-9含量的差异;分析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P分层或ABI分层对hs-CRP、MMP-9表达的影响,分析APP、ABI、hs-CRP、MMP-9表达含量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组与健康组APP、ABI、hs-CRP、MMP-9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P不同分层hs-CRP、MMP-9表达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BI分层对hs-CRP、MMP-9表达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对IMT的综合影响依次为:APP(2.635)、MMP-9(2.035)、ABI(1.968)、hs-CRP(1.639)。结论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APP、ABI与MMP-9、hs-CRP具有相关性,临床需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燕华[2](2019)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收集临床上的病例,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指标与冠心病中医分型的关系,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客观性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方法,纳入210例我院住院部行冠脉造影阳性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由副高级别医师或以上对其进行中医胸痹心痛辨证分型,辩证时间为入院时,记录血脂指标,计算AIP值,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相关资料填写调查表。结果: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所占比分布规律:心血瘀阻证(40.95%)>气虚血瘀证(20.95%)>气阴两虚证(19.50%)>气滞血瘀(10.00%)>痰阻心脉证(8.57%)。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主要分布在Gensini评分中的重度病变组,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主要分布在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主要为气阴两虚证。3.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中医证型间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者临床辨证多为血瘀或血瘀兼气滞,而兼痰浊或阴虚者则多为单支病变。4.AIP值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中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2.23±0.22)>气滞血瘀证(2.14±0.19)>气阴两虚证(2.07±0.16)>气虚血瘀证(2.09±0.17)>痰阻心脉证(2.00±0.13);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55±20.75)>气虚血瘀证(42.09±20.05)>痰阻心脉证(38.12±18.92)>气阴两虚证(26.96±14.08)>气滞血瘀证(26.07±12.57)。5.ROC曲线提示AIP值预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AIP可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当AIP值大等于2.04时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性大。6.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高血压病史在各组间规律:心血瘀阻证分别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有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分别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有差异(P<0.05)。7.心血瘀阻证AIP值、Gensini评分高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与Gensini积分成正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的TG高于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H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结论: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为首,依次分别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2.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2.04是冠脉狭窄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AIP预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Gensini评分均存在相关性,可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观客观量化的依据。4.心血瘀阻证AIP值、Gensini评分最高,AIP值升高以及多支病变者临床辨证多为血瘀或血瘀兼气滞,痰浊或阴虚者则多为单支病变,颇具研究意义,在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之法应重视。(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光华[3](2018)在《休克指数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即心率与收缩压的比值,对其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97例。依据SI值将患者分为2组:SI<0.7组(149例);SI≥0.7组(148例)。比较2组不同休克指数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心超指标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SI≥0.7组EF较SI<0.7组明显降低(P<0.05),SI≥0.7组入院时发生心源性休克比例显着高于SI<0.7组(P<0.05)。住院期间SI≥0.7组总病死率明显高于SI<0.7组(P<0.05)。结论 SI的升高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8年13期)

池红花[4](2018)在《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重和肥胖可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是心脏疾病的高危险因素之一。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作为心衰的诊断指标之一,可作为判断心脏类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目前,肥胖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何影响尚不明确,且肥胖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的影响也并不明确。本文主要探讨血浆中NT-proBNP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560例(其中超重或肥胖患者238例、正常患者322例),年龄31-94岁,平均年龄(66.61 士9.84)岁,年龄≥65岁患者326例,年龄<65岁患者234例;其中男281例,女279例,排除感染、瓣膜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肌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所患其他疾病及不良习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后检测的病理指标(血脂、肌酐、血压、心率、NT-proBNP)等数据均记录在本实验中。本研究根据体重指数,将BMI≥25的患者列为超重或肥胖患者组,BMI<25的患者列为正常体重患者组。2、本研究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并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统计软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由于NT-proBNP浓度数值比较大,全部采用LogNT-proBNP值。两个样本构成比比较采用Pearson的X2检验进行分析。组间对比,根据样本分布酌情分析:即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时通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程进一步确定BMI与Log NT-proBNP的线性关系。所有数据平均值全部采用均数±标准误(X±SE)表示,秩和检验结果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超重或肥胖患者组平均年龄(64.08±9.1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体重正常患者组平均年龄(68.48±9.95)岁,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稳定型心绞痛超重或肥胖患者组血浆NT-proBNP平均浓度(231.86±215.06)pg/ml,LogNT-proBNP 平均值为(2.18±0.42);不稳定型心绞痛体重正常患者组血浆NT-proBNP平均浓度(370.08± 367.49)pg/ml,Log NT-proBNP平均值为(2.36±0.44),对比两组血浆NT-proBNP平均浓度,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超重或肥胖患者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值为158.36(70.37,326.25),不稳定型心绞痛体重正常患者组血浆NT-proBNP 中位数值为 233.93(100.00,523.25),对比两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比较结果:年龄、肌酐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p值均小于0.001;其次为高血压、民族因素,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除了肌酐异常以外,其他情况下肥胖组超重或肥胖患者组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明显小于体重正常患者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BMI与血浆Log NT-proBNP值显示明显负相关(r值-0.182,P<0.00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BMI与血浆NT-proBNP浓度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结论:1、血浆NT-proBNP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MI呈明显负相关,即在相同情况下,患者越是肥胖,BMI值越高,血浆NT-proBNP浓度越低。2、年龄、民族、高血压、肌酐均能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年龄和肌酐异常的影响最为明显;而性别、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无明显相关性。3、超重或肥胖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4)

曹瑞,安宁[5](2018)在《左心房面积指数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左心房面积指数(LAAI)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对196例UA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事件组(n=52)和无不良事件组(n=14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等,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LAAI预测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阈值。结果不良事件组患者的DBP低于无不良事件组,脉压、左心房面积和LAAI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AAI、低DBP、高脉压均是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AI≥10.6 cm~2/m~2是预测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阈值(P<0.05)。结论高LAAI是UA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UA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陈佳林[6](2017)在《人参汤对虚寒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通过观察人参汤对虚寒型UA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AIP、血脂、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评价治疗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进行人参汤治疗UA的基础理论探讨,为其治疗UA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式,将观察的66例病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服人参汤干预(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各9g),连续服用2周。分别于患者治疗的开始前以及治疗2周后观察其中医证候、心电图、血脂、AIP水平等疗效性指标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RP等安全性指标,统计分析人参汤对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其治疗虚寒型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统计差异(P<0.001)。治疗后积分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P<0.01)。治疗后积分降低值两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证候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为85.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差异。2、两组心电图疗效,P<0.05,有统计差异,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的为82.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下降,两组间及组内有统计差异。TC、LDL-C下降值经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HDL-C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内及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TG水平组间比较,P=0.001<0.01,具有统计差异;对照组TG水平组内比较,无统计差异;治疗组TG水平组内比较,P<0.001,具有统计差异;TG降低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对照组AIP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735>0.05);治疗组AIP组内比较,P<0.001,有明显统计差异。治疗后AIP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差异。患者治疗后AIP降低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研究表明,西药标准化治疗联合人参汤干预更能够改善虚寒型UA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并促进心电图改变的恢复。2、人参汤干预对比单纯西药标准化治疗,更能有效降低UA患者的血脂水平,提示人参汤在调脂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作用。3、西药联合人参汤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水平,提示人参汤不仅可以降低LDL-C的浓度,同时能够增加LDL-C的直径大小,减少了 sLDL,从而降低UA患者的危险性。4、本研究证实了人参汤治疗虚寒型UA患者具有显着疗效性与很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7)

刘冬梅,谢艳凤,马丽[7](2016)在《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踝臂指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9与hs-CRP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94名对照。将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动态脉压进行分层,分为4个水平30~40mmHg、41~60mmHg、61~80mmHg、≥81mmHg;踝臂指数分为1.00~1.40、0.90~0.99、<0.90 3种程度,比较不同动态脉压分层和踝臂指数时MMP-9、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MMP-9与hs-CRP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动态脉压越大,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越高;3踝臂指数越小,血清MMP-9、hs-CRP水平越高;4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MMP-9、hs-CRP呈显着正相关。结论 1血清MMP-9、hs-CRP水平升高与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密切相关;2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MMP-9、hs-CRP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周汉云,马可忠,张红申,余铭,孙杨[8](2016)在《休克指数对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休克指数(SI,即心率与收缩压的比值)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UA的386例住院患者,依SI将患者分为2组:SI≥0.7组(178例)和SI<0.7组(208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与病死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2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I<0.7组比较,SI≥0.7组射血分数(EF)值较低(P<0.05);SI≥0.7组入院时发作心源性休克比例高于SI<0.7组(P<0.05),入院后亦高于SI<0.7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0.7组住院期间总病死率明显高于SI<0.7组(P<0.05)。结论:SI的升高可以预测UA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朱金刚,鲍贤俊,谢丹丹,陈春友,张近波[9](2016)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早期血糖不稳定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早期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生存情况将93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两组GLI、平均血糖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GLI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两组平均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OR=1.14,P<0.05)为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入院30 d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GLI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55~0.943),P<0.01。结论 GLI是神经内科危重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刘冬梅,谢艳凤,马丽,苗昌荣,王晓蕊[10](2016)在《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脉压指数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9与Hs-CRP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按动态脉压进行分层,分为41~60 mm Hg、61~80 mm Hg、≥81 mm Hg 3个水平;脉压指数进行分层,分为APPI≤0.400、0.401~0.500、≥0.501 3个水平;比较不同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水平时MMP-9、Hs-CRP水平的变化,并进行MMP-9与Hs-CRP之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动态脉压与脉压指数水平越大,观察组血清MMP-9、Hs-CRP水平越高;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MMP-9与Hs-CRP呈显着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Hs-CRP水平升高与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密切相关;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MMP-9、Hs-CRP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指数不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上的病例,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指标与冠心病中医分型的关系,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客观性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统计方法,纳入210例我院住院部行冠脉造影阳性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由副高级别医师或以上对其进行中医胸痹心痛辨证分型,辩证时间为入院时,记录血脂指标,计算AIP值,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相关资料填写调查表。结果: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所占比分布规律:心血瘀阻证(40.95%)>气虚血瘀证(20.95%)>气阴两虚证(19.50%)>气滞血瘀(10.00%)>痰阻心脉证(8.57%)。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主要分布在Gensini评分中的重度病变组,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主要分布在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主要为气阴两虚证。3.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各中医证型间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支病变者临床辨证多为血瘀或血瘀兼气滞,而兼痰浊或阴虚者则多为单支病变。4.AIP值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中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2.23±0.22)>气滞血瘀证(2.14±0.19)>气阴两虚证(2.07±0.16)>气虚血瘀证(2.09±0.17)>痰阻心脉证(2.00±0.13);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瘀阻证(55±20.75)>气虚血瘀证(42.09±20.05)>痰阻心脉证(38.12±18.92)>气阴两虚证(26.96±14.08)>气滞血瘀证(26.07±12.57)。5.ROC曲线提示AIP值预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AIP可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测,当AIP值大等于2.04时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可能性大。6.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高血压病史在各组间规律:心血瘀阻证分别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有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分别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有差异(P<0.05)。7.心血瘀阻证AIP值、Gensini评分高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P与Gensini积分成正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的TG高于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P<0.05),痰阻心脉证的HDL-c水平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结论: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为首,依次分别为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2.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2.04是冠脉狭窄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AIP预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Gensini评分均存在相关性,可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观客观量化的依据。4.心血瘀阻证AIP值、Gensini评分最高,AIP值升高以及多支病变者临床辨证多为血瘀或血瘀兼气滞,痰浊或阴虚者则多为单支病变,颇具研究意义,在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之法应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指数不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罗才福,沈春莲,何显荣,刘许增,赵永福.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王燕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3].黄光华.休克指数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8

[4].池红花.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浓度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8

[5].曹瑞,安宁.左心房面积指数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8

[6].陈佳林.人参汤对虚寒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7].刘冬梅,谢艳凤,马丽.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踝臂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J].山西医药杂志.2016

[8].周汉云,马可忠,张红申,余铭,孙杨.休克指数对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预测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

[9].朱金刚,鲍贤俊,谢丹丹,陈春友,张近波.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早期血糖不稳定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

[10].刘冬梅,谢艳凤,马丽,苗昌荣,王晓蕊.中青年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MMP-9、Hs-CRP的相关性[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标签:;  ;  ;  ;  

指数不稳定论文-罗才福,沈春莲,何显荣,刘许增,赵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